在日常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錯誤,其出現(xiàn)的原因、形式、性質、層次是不一樣的?!毒拍曛屏x務教育初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yǎng)提出了具體而又明確的要求:“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并愿意對數(shù)學問題進行討論,發(fā)現(xiàn)錯誤能及時改正”。可見,新課程的開放性與實踐性要求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建立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因此,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不應一味的給學生灌輸,而是需要采用合作討論、分析比較、小組競賽等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去糾錯,在糾錯中努力培養(yǎng)其傾聽和表達能力,最終促使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提升。
一、合作糾錯,嚴謹表達
數(shù)學的學習和研究不僅需要觀察、思考,也需要表達。學生數(shù)學課堂的表達是學生經過深思熟慮后將自己的思維呈現(xiàn)給教師和同學的過程,包括圖形表達、書面文字和符號表達、口頭表達等。然而反觀學生當前的數(shù)學表達,有的不夠規(guī)范,有的不夠完善,有的不夠簡潔明了,有的甚至還在思考過程中遇到思維的障礙而半途而廢。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應僅關注學生的“說”,同時也注重他們的“寫”,讓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暴露出來,然后采用生生“合作糾錯”的方式將表達中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一一點撥提醒。這樣,無論是糾錯者還是被糾錯者,在同伴們共同的糾錯之后,一定會有更多的感悟和收獲,他們的數(shù)學表達一定會變得更嚴謹。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shù)的k的幾何意義》時的一道習題訓練,師生、生生之間有了如下合作糾錯地表達交流。
習題呈現(xiàn):如圖,點A在雙曲線y=上,點B在雙曲線y上,且AB∥x軸,C、D在x軸上,若四邊形ABCD為長方形,求它的面積S。
在黑板上板演的學生解答如下(以下記為解答一):設點Aa,點Bb,。因為四邊形ABCD為長方形,C、D在x軸上,AB∥x軸,則AB=b-a,S=AB·AD。所以,S=(b-a)·……解答陷入困境,于是我引領學生開始交流。
生1:我覺得他這樣做不對,做不下去。
生2(有點不夠自信,我鼓勵他大膽發(fā)言):我覺得也可以做的,因為她還沒用到矩形的性質,得到點A和點B的縱坐標相等。
師:同學們覺得有道理嗎?那就試試。
到前面繼續(xù)完善解答:
∵四邊形ABCD為長方形,C、D在x軸上,∴AB∥x軸,∴點A和點B的縱坐標相等,即,∴b=3a,∴S=(b-a)·=(3a-a)·=2。
很顯然,“解答一”的學生,用兩個字母表示坐標,卻沒有能及時尋找到這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解題一度陷入了迷茫。但他的兩位同伴在教師的幫助和鼓勵下,能夠準確流暢地表達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想法,使得該學生終于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并通過對比,尋找到更優(yōu)化的解題方法。我認為,這種合作糾錯的過程不僅留給同學們更多的思考空間,更能引領所有學生學會欣賞,完善自我,共同提升,學會嚴謹完整的數(shù)學推理表達。
二、激勵糾錯,耐心傾聽
所謂的傾聽,是指靜靜地、耐心地、認真地聽,不急不躁,不打斷,不忙于下結論,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狹義來講,聽就是用耳朵獲取課堂上的聲音信息。廣義地講更應該包含用眼睛看,用心用腦思考,認真思維辨析。如果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師生糾錯,生生糾錯就容易流于表面,不能深入細致。所以,教師就需要抓住時機適時激勵引領。特別是當學生聽得不夠細致時,我會適當放慢課堂節(jié)奏并及時予以提醒,尤其是面對農村學?;A較弱的孩子們,更需要給予他們鼓勵和信心。
之前的習題一個學生的解答是(以下記為解答二):設Aa,,則點B3a,,所以 ,AB=3a-a=2a,S=AB·AD=2a·=2。
生3:我覺得“解答二”完成得很好,他用了設坐標的方法,雖然過程中有字母a,但最終求面積時,很巧妙地把 消掉了。
師:恩,他剛才說到的方法是我們常用的“設坐標法”,這里的字母a是參數(shù),起到了一個橋梁作用。
生4:我覺得“解答二”有不完善的地方。點B的縱坐標為什么和點A的縱坐標一樣,他沒有交代清楚。他應該再加上條件“四邊形ABCD為長方形,C、D在x軸上,AB∥x軸”,再利用“點B在反比例函數(shù)y=圖象上”,得到點B的坐標。
生5:我覺得還可以作AE⊥y軸于點E,根據(jù)反比例函數(shù)k的幾何意義,可以知道矩形AEOD的面積是1,矩形BEOC面積是3,3-1=2。
師:生5能夠巧妙運用今天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真好。不過,大家能否發(fā)現(xiàn)生5還給我們設置了一個陷阱?
生6:我覺得這樣做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必須要先證明B、A、E三點共線。
前面兩個學生板演后,我就要求學生對比自己的解答過程,做好逐一點評的準備。當然,點評的前提必須要建立在耐心傾聽前面一位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我經常會用這樣的語句激勵我的學生:“比一比哪些同學的眼睛是雪亮的,耳朵是敏銳的,能找出問題所在”“課堂上幫別人檢查錯誤,就是在訓練自己考試過程中的復查能力,加油哦”“充滿智慧的同學就會認真思辨,舉一反三”等等。學生們在逐步提升的糾錯過程中思維越來越嚴密,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為了能提供給同伴更加科學合理的糾錯建議,他們不得不耐心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并據(jù)此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梢哉f,在糾錯的不經意間,學生的傾聽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培養(yǎng)。
三、評價糾錯,綜合提升
在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留出時間對學生參與糾錯的的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指出不足,肯定優(yōu)秀,期待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會有更出色的糾錯表現(xiàn)。學生在糾錯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深刻的體會和感悟,教師可以留給他們充足的反思提升的空間,引導學生采用數(shù)學寫作的方式,結合自己在數(shù)學課堂上的理解感悟,將“傾聽和表達”能力訓練及反思情況記錄下來,逐步完善自身的認知與能力結構。這樣,在提高傾聽與表達能力的同時,最為關鍵的是他們積累了活動經驗,學會了數(shù)學欣賞,感受了研究數(shù)學的樂趣。如班上某一位學生在本次糾錯活動后作出這樣總結:“今天的數(shù)學課真得讓我感到很激動和興奮,以往的錯誤都是教師直接批改出來的,而今天我成了名副其實的“數(shù)學老師”去糾正同伴的錯誤。
在整個糾錯過程中,我十分注意傾聽,因為我必須要聽懂別人表達的意思后才能說出自己的觀點,否則別人說過了,我又重復了一遍,會被別人笑話。這節(jié)課上我共有兩次發(fā)言的機會,但感覺自己語言表達過于嗦,數(shù)學專用語言使用不多,聲音不夠響亮,今后要注意克服和改正……”教師對于每一位學生撰寫的反思和總結要認真閱覽,并及時寫上幾句帶有激勵性和啟發(fā)性的評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糾錯的合作學習中,不斷注重傾聽和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每月月底,數(shù)學教師不妨在班級進行一次“月冠軍”評選,將“傾聽和表達”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學生進行表彰獎勵。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中學 )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