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明
高中生學習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學生之間差異性明顯。教學中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與計劃,成績不理想。每個班級中都有后進生的存在,他們也是教師比較頭痛的一個群體。轉(zhuǎn)化后進生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后進生英語成績提高。因此實際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樹立轉(zhuǎn)化意識,采取針對性措施。
1. 高中英語后進生形成原因
高中英語后進生形成原因較為復雜,筆者將其歸納為三點:學生因素、教師因素及家庭因素。
1.1 學生因素
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沒有掌握基本的語法與單詞,也就不能靈活運用相關(guān)知識點,更談不上掌握技巧;多數(shù)后進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較差的紀律觀念,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敷衍了事。不愿思考問題,也不愿與其他人交流。缺乏毅力與自制力,遇到難題就束手不前,不服從教師管理。
1.2 教師因素
英語學習本身就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部分高中生小學與初中階段并沒有打下英語基礎,隨著英語課程難度的提高,這部分學生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力不從心,長期下來產(chǎn)生厭惡、恐懼及抵觸等情緒。教師在不了解原因的基礎上對學生感到失望,不再關(guān)注其成長,更讓學生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1.3 家庭因素
家庭是造成學生成為后進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家庭溺愛孩子,造成孩子自私、懶惰與蠻橫,不具備吃苦耐勞與助人為樂的意識,失去學習的信心。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單調(diào),不注重因材施教,同時對后進生沒有足夠耐心,直接傷害其學習積極性;社會上出現(xiàn)很多讀書無用論的說法,部分家長長期在外務工,覺得生活不難,也沒有支持孩子讀書的想法。有些學生看到身邊學生輟學務工,自己也無心學習。
2. 高中英語學習后進生轉(zhuǎn)化措施
針對高中英語學習后進生的形成原因,給出具體的針對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養(yǎng)成良好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教學中英語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幫助后進生尋求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英語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考慮到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教師可以借助這種差異組建學習小組,將成績優(yōu)異與后進生分在一個小組中,通過前者帶動后者,相互鼓勵、共同進步。小組合作模式還可以加強學生交流與互動,形成團隊意識。學生坐在一起并不表示他們已經(jīng)可以真正合作學習了。合作中除了知識外,還需要處理人際關(guān)系、行為規(guī)范等。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發(fā)揮主觀引導,引導學生思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英語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此外,要及時聯(lián)系后進生家長,雙方配合,借助家庭教育給學生打造一個學習英語的學校、家庭氛圍。
2.2 培養(yǎng)解題思路
英語例題講解前教師給學生充足的審題時間,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提高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們在講解完形填空題時,讓學生自己先做,如果能做出來的話將解題過程表述出來,分析自己的結(jié)果是否正確。如果不能或不會,可以參照課本答案,分析課本解題過程,其中主要依據(jù)什么。接著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巧,看到類似題目后如何思考,分享自己解題過程,需要注意的地方,指明學生的思維誤區(qū)。例題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拓展開來,在弄明白課本上的解題方法后,講解新的解題方法。
2.3 提高重視程度
后進生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英語學習成績低下,這會導致他們的自卑心理,拉大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給人一種孤僻感。但其實在他們的內(nèi)心中,仍然是渴望得到大家的教師的關(guān)心,學生的愛護與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一視同仁,成績不是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而在對待后進生時,更應該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針對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例如,應該主動關(guān)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增進與后進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輔導和解決,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guān)心與尊重,這樣對于他們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效率十分有效和必要。
3.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后進生形成的原因較多,只有了解其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轉(zhuǎn)化英語后進生,讓其明白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等激發(fā)后進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給予更多關(guān)心,樹立學習信心,提高教學效率。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教學水平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1] 馬曉鳳. 英語“學困生”的轉(zhuǎn)化策略[J]. 今日教育, 2013(05).
[2] 景曉玲.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轉(zhuǎn)化策略[J]. 甘肅教育, 2011(22).
[3] 馬衛(wèi), 章偉. 談英語教學中后進生的轉(zhuǎn)化策略[J]. 寧夏教育, 2008(02).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寧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