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海,熊向菁,李俊娟,付海生,謝添慧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西寧810000)
地塞米松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鼓室內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及其機制
王青海,熊向菁,李俊娟,付海生,謝添慧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西寧810000)
目的觀察地塞米松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鼓室內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效果,并探討其可能的機制。方法將單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給予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鹽酸氨溴索,對照組僅在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1次/周,均連續(xù)注射4周。評價兩組治療效果,統(tǒng)計不良反應;檢測治療前后語頻氣導聽閾、鼓室壓;采用ELISA法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及中耳積液IL-5、IL-1β、IL-8及TNF-α,雙抗體夾心免疫發(fā)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CT);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CD4+、CD8+百分比,計算CD4+/CD8+。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0.70%)較對照組(74.42%)升高(P<0.05)。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xiàn)明顯血常規(guī)異常、心電圖異常等不良反應。兩組治療后語頻氣導聽閾、鼓室壓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變化更顯著;血清及中耳積液IL-5、IL-1β、IL-8、TNF-α、PCT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IL-1β、IL-8、TNF-α、PC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CD4+百分比、CD4+/CD8+均較治療前升高,CD8+百分比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CD4+百分比、CD4+/CD8+高于對照組;上述指標組間及組內比較P均<0.05。結論地塞米松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鼓室內注射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優(yōu)于單用地塞米松,其機制可能與改善免疫失調、減輕炎癥反應有關。
分泌性中耳炎;地塞米松;鹽酸氨溴索;炎癥反應;T淋巴細胞亞群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臨床常見耳科疾病,是以中耳積液、聽力功能減退為特征的一種非化膿性中耳炎癥性疾病。SOM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為咽鼓管黏膜腫脹閉塞,導致中耳負壓、黏膜血管擴張,致使中耳積液聚集;若未及時治療,病情進展會出現(xiàn)鼓室粘連,甚至并發(fā)聽骨鏈壞死,嚴重損傷患者聽力[1,2]。研究發(fā)現(xiàn),SOM發(fā)病主要與咽鼓管功能異常、T淋巴細胞亞群失調、感染等密切相關[3,4]。地塞米松具有強效抗過敏、抗炎及抑制結締組織增生的作用,常用于中耳炎的治療[5]。鹽酸氨溴索具有促進黏液排出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可加快呼吸道內部黏稠分泌物排出及減少黏液滯留,常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近年來有報道鹽酸氨溴索可用于輔助治療SOM,但作用機制尚未明確[6]。本研究探討地塞米松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對SOM患者炎癥反應及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單耳SOM患者86例,男46例、女41例,年齡16~43(30.34±7.56)歲,病程2~6(4.12±1.20)個月,氣導聽閾值22~46(34.32±10.85)dB,聲阻抗檢查為B型65例、C型21例。納入標準:符合《實用耳鼻咽喉科學》SOM診斷標準;鼓膜內陷、光錐消失,且有積液,積液量0.1~0.5 mL;純音聽閾檢查為傳導性耳聾;知曉本研究用藥方案,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化膿性中耳炎;合并鼻咽部腫瘤;有耳毒性藥物使用史和耳聾家族史;代謝性疾??;既往有噪聲性聽力損傷、鼓膜穿孔史;合并重癥高血壓及其他臟器疾??;近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氣導聽閾值、聲阻抗檢查類型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咽鼓管吹張、氣霧劑滴噴鼻、鼓膜穿刺抽液、口服抗生素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鹽酸氨溴索。具體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地卡因溶液(1%)對鼓膜、外耳道等部位行表面麻醉,采用注射器穿刺鼓膜緊張部前下象限部,抽吸積液;待抽盡積液后注射5 mg地塞米松(多多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0281)+30 mg鹽酸氨溴索(山東裕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47);注射后患者頭部需向對側傾斜45°,保持30 min;1次/周,連續(xù)治療4周。對照組僅在鼓室內注射5 mg地塞米松,1次/周,連續(xù)注射4周。
1.3 相關指標觀察 ①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治療后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聽力改善情況評估療效。療效標準[7]:治愈:耳悶、耳鳴、耳堵等癥狀消失,中耳積液除盡,聲阻抗圖檢查為A型,純音測試聽力恢復正常;有效:耳悶、耳鳴、耳堵等癥狀顯著改善,中耳積液明顯減少,聲阻抗圖檢查為As型或C型,純音測試聽力改善10 dB以上;無效:臨床癥狀、中耳積液、聽力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計算有效率,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治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統(tǒng)計兩組治療4周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②語頻氣導聽閾、鼓室壓:兩組治療前后采用丹麥MADSEN-OB922型聽力計,對0.5、1、2 kHz不同頻率下氣導聽力水平進行測定;在非隔音相對安靜室內,采用AT-22聲導抗儀檢測鼓室壓。③炎癥因子:兩組治療前后分別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70 ℃保存?zhèn)錂z;在嚴格無菌環(huán)境下穿刺鼓膜抽取中耳積液,-30 ℃保存?zhèn)錂z。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及中耳積液IL-5、IL-1β、IL-8及TNF-α,采用雙抗體夾心免疫發(fā)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CT)。具體操作參照試劑盒說明書,試劑盒均購自日本積水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④T淋巴細胞亞群: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CD4+、CD8+百分比,計算CD4+/CD8+。
2.1 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0.70%)高于對照組(74.42%),兩組比較P<0.05。見表1。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
表1 兩組臨床療效[例(%)]
2.2 兩組語頻氣導聽閾、鼓室壓比較 兩組治療前語頻氣導聽閾、鼓室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治療后語頻氣導聽閾、鼓室壓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變化更顯著,組間及組內比較(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語頻氣導聽閾、鼓室壓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2.3 兩組血清及中耳積液炎性因子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清及中耳積液IL-5、IL-1β、IL-8、TNF-α、PC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兩組治療后上述炎性因子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血清及中耳積液IL-1β、IL-8、TNF-α、PC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及組內比較(P均<0.05)。見表3、4。
表3 兩組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表4 兩組中耳積液炎性因子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2.4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兩組治療前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兩組CD4+百分比及CD4+/CD8+均較治療前升高,CD8+百分比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CD4+百分比及CD4+/CD8+高于對照組,組間及組內比較(P均<0.05)。見表5。
表5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P<0.05。
SOM主要由于咽鼓管及中耳腔表面活性物質分泌減少,咽鼓管壓力增加,導致順應性降低,引起中耳腔積液,最終導致疾病發(fā)生[8,9]。臨床發(fā)現(xiàn),炎癥反應增強、免疫系統(tǒng)異常是SOM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機制之一[10~12]。因此,盡早排除積液、消除炎癥、改善機體免疫應答是臨床治療SOM的主要原則[13,14]。
目前,臨床多采用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SOM。地塞米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激素,通過抑制細胞吞噬及炎癥細胞因子合成釋放發(fā)揮抗炎作用;地塞米松還可抑制機體延遲性過敏反應,降低免疫球蛋白與其受體的結合能力,阻止T淋巴細胞轉化,發(fā)揮免疫抑制作用。經(jīng)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SOM,藥物吸收快,效果肯定。但是,地塞米松藥效持續(xù)時間較短,易導致病情復發(fā)、繼發(fā)分泌物纖維粘連;且需反復多次注射,機體易產(chǎn)生不良反應。氨溴索是一種黏液溶解劑,具有潤滑呼吸道、溶解黏痰、抗氧化等作用,目前主要應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氨溴索可以調節(jié)黏膜纖毛系統(tǒng)中的黏液毯凝膠層與溶膠層比例,提高黏液纖毛運輸功能,改善咽鼓管生理功能[15]。氨溴索亦能夠刺激中耳及咽鼓黏膜表面活性物質分泌、合成,改善咽鼓開張壓力,從而恢復中耳通氣效果;同時能夠促進中耳分泌物溶解,降低其黏性,有助于積液排除,改善患者聽力[16,17]。鼓室內注射氨溴索可直接作用于患側鼓室、咽鼓管,促進鼓室內積液排出,恢復鼓膜表面正常分泌功能。本研究觀察組給予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鹽酸氨溴索治療,對照組僅給予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語頻氣導聽閾、鼓室壓改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治療過程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提示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鹽酸氨溴索治療SOM的效果優(yōu)于單獨應用地塞米松,且安全性較好。
病理狀態(tài)下中耳黏膜表面微生物刺激相關淋巴組織,導致淋巴組織增生,經(jīng)抗原遞呈細胞識別后可活化輔助性T淋巴細胞(Th),促進CD4+細胞增殖,激活免疫應答,進一步促進疾病發(fā)展[18]。CD8+T淋巴細胞具有增強生物相容復合體抗原Ⅰ(MHC-Ⅰ)類抗原結合力的作用,可抑制B淋巴細胞及Th細胞功能,發(fā)揮抗體抑制作用[1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CD4+百分比、CD4+/CD8+均較治療前升高,CD8+百分比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CD4+百分比、CD4+/CD8+均高于對照組。提示鹽酸氨溴索聯(lián)合地塞米松可改善SOM患者免疫失調,促進免疫功能恢復。中耳免疫反應可刺激炎性因子釋放,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中耳黏膜水腫、積液[20]。研究發(fā)現(xiàn),TNF-α在中耳積液中呈高表達,與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關系密切。IL-5、IL-1β、IL-8、PCT作為機體重要炎性因子,對炎癥反應具有較高敏感性,且伴隨著中耳炎病情進展,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呈不同程度升高,在疾病不同階段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血清及中耳積液IL-5、IL-1β、IL-8、TNF-α、PCT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IL-1β、IL-8、TNF-α、PCT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鼓室內聯(lián)合注射地塞米松+鹽酸氨溴索抑制炎癥反應的效果優(yōu)于單用地塞米松。
綜上所述,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SOM的效果優(yōu)于單用地塞米松,改善免疫失調、減輕炎癥反應可能是其作用機制。
[1] 徐吉,宗雨,汪軼婷,等.老年分泌性中耳炎臨床特征與療效的研究[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5,21(5):272-274.
[2] 張林.中耳積液對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骨導聽閾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3):301-303.
[3] 李卓豪,徐果,張志鋼.分泌性中耳炎動物模型建立方法及研究進展[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5,13(4):757-760.
[4] 楊琳,趙守琴.分泌性中耳炎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3):328-331.
[5] 梁冬泳,何中揚,李趣,等.兩種途徑鼓室注入地塞米松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研究[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5,29(5):29-31.
[6] 胡全福,歐陽紹基,姚榕威,等.曲安奈德聯(lián)合鹽酸氨溴索治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機體炎性因子、細胞免疫指標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23):2897-2900.
[7] 陳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5,23(1):24-25.
[8] 鄒新博,梅栩彬,趙立民,等.兒童分泌性中耳炎與上氣道疾病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5,13(4):678-681.
[9] 鐘貞,劉玉和,肖水芳,等.咽鼓管測壓在判斷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預后中的作用[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29(5):429-432.
[10] 劉波,周長華,熊虹全,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及耳積液炎性介質及血液免疫指標的變化[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6,22(11):1167-1169.
[11] 黃家軍,王瓊蓮,李智群,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周血和中耳積液中IFN-γ和IL-4的檢測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11):1844-1846.
[12] 劉華,趙守琴,高占梅,等.IL-18對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IFN-γ和IL-4表達的影響[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1):76-80.
[13] 張爽,唐橋斐.SOM模型大鼠中耳黏膜及耳積液中TNF-α的表達及抗TNF-α治療的機制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24(18):12-16.
[14] Wei JC, Yang J, Liu D, et al. Tumor-associated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promote lymphatic metastasis by highly expressing and secreting SEMA4C[J]. Clin Cancer Res, 2017 Jan 1,23(1):214-224.
[15] 楊曉琦.氨溴索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耳積液炎性介質的影響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6,41(1):76-78.
[16] 劉義平.氨溴索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耳積液炎性介質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20(8):1135-1137.
[17] 趙興泉,鐘渠.CD4~+、CD8~+T細胞及IL-2、IL-6與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關聯(lián)性及臨床意義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7,25(1):1-4.
[18] 袁萍.血清及耳積液多項細胞因子與中耳炎的關系[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4,20(12):1736-1738.
[19] 閆宏嶺,李淑娟,李翠平,等.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抗變態(tài)反應治療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1):5090-5091.
[20] Lee HY, Chung JH, Lee SK, et al. Toll-like receptors, cytokines &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patients with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J]. Indian J Med Res, 2013,138(4):523-530.
10.3969/j.issn.1002-266X.2017.44.028
R764.21
B
1002-266X(2017)44-0086-04
2017-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