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慧 胡亞娥 朱燕 李小青 楊萍
【摘 要】病理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也是橋接基礎和臨床的一門重要學科,而病理生理學的研究以實驗研究為主。如何在教學中同時促進中國學生的雙語教學和留學生的教學成效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課題。本系室在實驗教學中嘗試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同步開展,并全英文授課。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嘗試不但提高了中國學生的英文交流能力,也增強了留學生對中國學生學習的了解,更加自覺的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配合完成整個教學過程。
【關鍵詞】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雙語教學;留學生教學
1 病理生理學的重要性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研究患病機體生命活動異常改變,尤其是生理與生物化學功能異常及其發(fā)生機制,詮釋疾病本質(zhì)的科學。病理生理學的目的在于闡明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zhuǎn)歸規(guī)律,為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提供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jù)。
病理生理學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很強,是一門醫(yī)學基礎學科,發(fā)揮著聯(lián)系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橋梁紐帶”作用。病理生理學還是一門綜合學科,綜合了解剖學、生理學、組胚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各種基礎醫(yī)學課程的相關知識。
人體疾病紛繁復雜,臨床癥狀和體征更是千姿百態(tài),但就在這種復雜中卻隱藏著疾病發(fā)病學的一般規(guī)律和各種病理過程的基本發(fā)生機制。病理生理學正是以疾病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因此掌握病理生理學知識,成為人們認識疾病、戰(zhàn)勝疾病的重要手段。
2 中國學生雙語教學的整體情況
雙語教學是指在教材的使用、課堂的講授以及期末考試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同時使用外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教學形式。在高等學校,則特指對專業(yè)課程采用國外先進性和具有代表性的原版教材,并采用外語教授的教學形式[1]。因為所采用的以英文占大多數(shù),因此也稱為中英文雙語教學。雙語教學重點講授本課程的重點內(nèi)容,而非單純的語言教學,和專業(yè)英語的教學仍有很大的不同,相對更加通俗易懂,并高度概括[2]。
目前常用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三類:簡單滲透式、過渡式和浸入式[3]。簡單滲透式的雙語教學模式大多采用中文專業(yè)教材,教師課堂講授以漢語為主,輔以英文的專業(yè)術語和詞匯。過渡式的雙語教學模式則教材板書等均使用英文,并且教師整個授課過程中中文和英文的比例為1:1。浸入式的雙語教學模式則教材、講授等全部采用英文,是目前最為推崇的一種教學模式[4]。這三種模式,依次對任課教師及學生英文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
2.1 本系室雙語教學現(xiàn)狀
自2008年以來本系室承擔了中國學生的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任務,采用的是簡單滲透式雙語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在理論課的課堂上講解一部分的英文詞語或者一些簡單的英文語句,比如一些概念,并不全英文教學,因為醫(yī)學英語本身就冗長而發(fā)音困難,這對任課教師和學生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加之本校教師整體英語口語能力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有限,所以暫時只能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強學生對專業(yè)英語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其對專業(yè)英語的掌握能力。
但該種教學方式中有限的理論課上簡單概念的英文朗讀,最不足的地方就是無法使得學生正真置身于英語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造成學生英語水平進步空間的狹小,并不能真正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也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
2.2 本系室雙語教學的改革嘗試
教學相長,為了真正提高中國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本系室從2016年開始,在部分中國學生的班級嘗試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實驗課安排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同步進行,每個實驗小組都分配了中國學生和留學生。實驗課上,首先共同觀看本系室自己拍攝的全英文實驗錄像,然后帶教老師全英文講解實驗過程,最后中國學生和留學生一起完成實驗。中國學生普遍反映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得他們能更多更近距離的接觸留學生,置身于英文的學習當中,對自己的英語口語和交際能力有了很大的幫助。
3 留學生全英文教學的整體情況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發(fā)展,不僅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走出國門留學,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留學。而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更是受到留學生的廣泛歡迎[5]。因此,留學生教育已經(jīng)成為高等醫(yī)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成為反映一所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留學生教學的模式、方法及手段也在不斷的更新中,具有極大的探索意義。全英文教學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
3.1 本系室留學生全英文教學現(xiàn)狀
2005年我校開始招收來自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家的留學生,理論課和實驗課均采用全英文教學,尤其是實驗課,全程面對面與留學生交流,這對任課教師的專業(yè)英語和口語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留學生的英文又常常帶有很濃重的地方口音,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實驗課教學比理論課教學顯得更為困難。
在留學生的教材上,由于病理生理學這門課程在國外并沒有設立,因此我們采用的是由英文原版改變的雙語教材。而實驗課的教學由于沒有正規(guī)出版社出版、適合留學生的教材和大綱,因此,本系室的全體教師,結(jié)合中國學生的實驗開設情況,自編了實驗教材,并制作了全英文的實驗教學錄像,在一定程度上切實提高了留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教學質(zhì)量[6]。
近年來也有些課題開始關注留學生在華的滿意度及舒適度等問題,有文獻指出,留學生最不滿意的是與中國學生的交流狀況[7]。文獻指出,如果他們能夠在平時多接觸、多了解中國學生的學習強度,可能會更自覺的遵守學校的各項教學安排。
3.2 本系室留學生全英文教學的改革嘗試
針對留學生在課程中的懶散,不太遵守教學紀律的情況,幫助他們深入了解中國學生如何學習、生活,加強留學生和中國學生的交流,本系室于2016年開始,留學生實驗課全部安排加入中國學生一起參與。留學生每組3人,中國學生每組2人,實驗一共5人配合完成。
由于每次中國學生都能夠提前到教室做好準備,結(jié)果,留學生也從原先的遲到拖拉變成了提前進入教室準備。并且留學生普遍反映這樣的方式使得他們能更方便更容易完成實驗,畢竟一個班級有五六個實驗組同時,老師不可能顧及所有組別,而中國學生能通過各種肢體語言與留學生進行交流,更好的了解和幫助他們完成實驗。原先十分繁瑣而嘈雜的實驗相對變得簡單而輕松,留學生的實驗參與熱情也較前幾屆學生更為高漲。
4 結(jié)語
本系室從2016年開始嘗試的中國學生與留學生同時進行實驗教學的嘗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中國學生普遍反映能結(jié)交更多的留學生,在實驗課中幾乎完全置身于英語環(huán)境中,對他們的英語口語和交際能力有了很大的幫助;留學生則從原先的拖拉懶散變得相對積極熱情,對實驗的整個教學過程的滿意度也較前幾屆學生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他們對中國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和學習強度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逐步開始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能更好的配合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因此我們認為這樣的教學嘗試值得進一步的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徐珞,吳梅,孫向榮,等.《病理生理學》雙語教學幾點體會.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6.42(4):361-365.
[2]于化新,單德紅,劉慧慧,等.中醫(yī)院校開展生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7):181-182.
[3]張曉波,陳超,黃國英,等.醫(yī)學雙語教學的發(fā)展、模式及策略.醫(yī)學教育探索.2004,3(4):42-44.
[4]呂美君,賈連群.結(jié)合實際探討中醫(yī)院校本科生雙語教學.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5,13(23):161-163.
[5]張紅靜,張燦燦,李丹,等.在華醫(yī)學留學生教學滿意度與適應調(diào)查及相關對策研究.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6,1:31-32.
[6]茅家慧.留學生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實踐及體會,科技信息,2009,18(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