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森
一部詩意的長江流域民俗志
——讀張少林《長江流域民俗竹枝詞》
劉寶森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它與黃河同樣,哺育出古老的新石器時代文明和后來的巴蜀、荊楚和吳越文明。與黃河同是中華民族誕生和成長的搖籃。在長江流域生活的人們,飽蘊著民間智慧和頑強斗志,追求人與自然的融合,由此而產生很多的民風民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這些民風民俗或繼續(xù)傳揚,或改變形式,或消失殆盡,需要以方志的形式將之整理記錄,起到“存史、資政、教化”的作用。
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武漢市竹枝詞學會副會長張少林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江流域民俗竹枝詞》,便是一部具有詩意詩韻的長江流域民俗志。
竹枝詞是古代巴楚一帶的民歌,經唐代詩人劉禹錫等人的傳揚,逐漸固定為三平韻的七絕格式和采用平水韻、以記人記事為主要內容的文人詩體,具有獨特的文學史價值、社會學史價值和民俗史學價值。張少林先生長期生活在長江中游的武漢,受“中華長江文化大系”項目的啟發(fā),立足于武漢,放眼整個長江流域,以勞動生產、經濟商賈、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jié)時節(jié)令、信仰習俗等七大板塊,創(chuàng)作出202首竹枝詞,基本囊括了長江流域的民風民俗。
風俗,長期以來被認為與國家治亂興衰關系重大。宋人蘇軾說:“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明人南大吉纂修《嘉靖渭南縣志》云:“風俗者,天下之大本,政教者,治世之先務。天下之治亂,系乎風俗者?!鼻迦它S中堅也說:“天下之事,有視之無關于輕重,而實為安危存亡所寄者,風俗是也?!睘榱藝遗d盛,需要作者在創(chuàng)作長江流域民俗竹枝詞時有明確的立場,對社會風俗事象的善惡、優(yōu)劣、良陋進行有意識地評價,以影響民眾在風俗生活中的行為傾向,以引導社會風俗向善向美。
作者將筆墨傾注于中華倫理文化的深度發(fā)掘和現(xiàn)代弘揚上。體現(xiàn)出“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倫理精神,以及“協(xié)和萬邦”的態(tài)度和“為萬世開太平”的氣量。
忠孝節(jié)義是儒家學說的核心,也是中華兒女做人的基本準則,作者在竹枝詞《忠孝節(jié)義》中寫道:“方圓十里不同風,忠孝傳家四處同。節(jié)義仁心安社稷,良知喂狗可憐蟲。”
“大年初一拜全村,初二家爹接外孫。女婿初三陪岳丈,姨媽姑父后登門?!边@首《拜年》將春節(jié)拜年次序進行了描述。大年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外公、外婆及舅爺家,初三拜岳父、岳母,初四至正月十五前,拜姑父、姨父、老師等。
《宴席禮儀》和《飲食禁忌》兩首講文明用餐的禮儀。“赴宴留心用眼觀,放平筷子酒杯端。只拈自己邊前菜,吃過魚身切莫翻?!保ā堆缦Y儀》)“狗肉烏龜不上席,全魚聽話看稀奇。敲盤擊碗遭責備,筷子交叉人暫離。”(《飲食禁忌》)
家庭和美,鄰里和睦,人際和諧,是社會道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支撐,作者在本書中各有表述。
兄弟分家常常會造成妯娌不合,甚至于兄弟鬩墻的不良后果。而作者一首《分家》給我們展示的卻是一派家庭和諧的景象:“兒大分家樹長丫,姑爹娘舅奉香茶。抓鬮聽派尊卑有,立戶分門養(yǎng)小娃?!睆闹锌审w現(xiàn)出民眾營造家庭和美的智慧。
作者在《做九朝》《摸秋》等竹枝詞里寫了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油面紅糖老母雞,童車童椅小兒衣。滿籃紅蛋挨家送,隔壁三婆眼笑瞇?!保ā蹲鼍懦罚澳锬锼妥右姑?,瓜果蜂糖不算偷。已向山神先稟告,歸來說笑半含羞。”(《摸秋》)一首《拜師學藝》體現(xiàn)出尊師愛徒的傳統(tǒng)美德:“學徒須要滿三年,過節(jié)逢年茶酒煙。到出師時工具送,再幫師傅作挑肩。”
勤儉持家是中華兒女的傳統(tǒng)美德。《新娘下廚試刀》這樣寫道:“賓客紛紛鬧洞房,三天俏媳下廚忙。羞羞答答拈衣袖,手面三光臉有光?!薄兑轮穼懙溃骸耙卵b新舊各三年,老大余留老二穿。鄰里齊夸家節(jié)儉,縫縫補補又三年。”《搶農活》中寫道:“黎明雞叫早離床,勤快人家茶飯香。若是冬閑天氣好,積肥耙地賽農忙。”
中國是農業(yè)大國。長江流域是水稻種植的主要區(qū)域,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水稻遺存距今七千多年,早過印度炭化水稻的發(fā)現(xiàn)。長江流域水系發(fā)達,支流眾多,湖泊星羅棋布,漁業(yè)資源豐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長江流域形成樸素而深厚的農耕文化,這是長江流域的寶貴財富,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守護長江流域的農耕文明,保存中華文明的根脈,破譯傳統(tǒng)文化的“基因”密碼,作者用大量的詩篇來反映這一主題。從播種、插秧到打場、入倉,從農業(yè)工具到米面小吃,作者飽含著對鄉(xiāng)土的熱愛,用細膩的筆觸謳歌人們辛勤的勞作,用集體勞作中的歡歌笑語感染讀者?!洞蝽摇分袑懙溃骸傲形秽l(xiāng)親站攏來,一齊用力把硪抬。修堤筑壩基夯實,引水澆苗把樹栽?!薄栋途W打年魚》中寫道:“水面浮漂網腳沉,人頭各向兩邊分。淺灘合攏齊歡跳,鯇鯉鳙鰱大秤稱?!薄恫逖怼分袑懙溃骸岸麻_犁三炷香,清明前后育頭秧。秧歌一唱千人和,關罷秧門接老娘?!薄蛾P雞籠》中寫道:“一排男女下秧田,后退原來是向前。關進中間籠子里,手忙腳亂笑翻天。”
作者在《長江流域民俗竹枝詞》中非常注意面的鋪陳。在美食篇中,除有透著鄉(xiāng)土之情的《熱干面》《炸面窩》和《發(fā)粑粑》等外,還有上海的《草頭圈子》、鎮(zhèn)江的《江陰河豚》、靖江的《蟹黃湯包》、宜賓的《豬兒粑》和《燃面》、常熟的《叫花雞》等。這些長江流域各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撩撥著讀者的味蕾與食欲,恨不能親身品嘗一下。
書中還寫有《徽州民居》、重慶《棒棒軍》、南京《爬城頭》、江漢平原《呀吙咿嗬》、長陽《巴山舞》、上?!恶R車兜風》、南通《踩文蛤》、宜賓《蟲蟲歌》等,以及土家族《擺手舞》、苗族《踩山節(jié)》、彝族《火把節(jié)》、布依族《牛王節(jié)》等頗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風土人情。
作者對正月二十《天穿節(jié)》、正月二十五《填倉節(jié)》、《二月二》青龍節(jié)、二月十二《花朝節(jié)》、《三月三》上巳節(jié)、四月初八《烏飯節(jié)》、《六月六》洗曬節(jié)、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等幾盡失傳的民間節(jié)日的描述,起到以詩存史的作用。
引導社會風俗向善向美,奢儉有度,是寫作者應有的一種責任。作者在《糊氣油喝喜酒》竹枝詞中,對不講禮節(jié)、不守規(guī)矩的年輕后生進行了無情嘲諷和鞭笞:“老幺入座酒杯拿,扯野棉花嘀嘀嗒。一口一杯尖板眼,現(xiàn)場獻丑下豬娃?!?/p>
形式服從于內容、服從于主題是作者寫作的要義和宗旨。作者不拘泥于平水韻,不拘泥于字、詞的復用,不拘泥于方言俚語的應用,使本書更具有原生態(tài)的清新氣息,更具有平易淺切、意到筆隨、一唱三嘆之特點,向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幅富有詩意韻味的民間風俗畫。
(作者系武漢竹枝詞學會常務秘書長)
責任編輯:劉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