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
[摘 要] 送別詩是中國古代詩詞常見主題之一,此類詩詞通過一些常見意象,描繪出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離情別緒的體驗,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因此,在送別詩的教學中教師要在送別詩的常見類型上,引導學生去體會詩中所飽含的情感,讓學生通過送別詩的學習使情感得以升華。
[關鍵詞] 小學語文;送別詩;情境教學
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送別往往意味著不知何時才能再次相見,因此,古人將思念惜別之情寄托于詩詞之中,使情感得以宣泄和升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詩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其中的離別詩也占了較大的比重。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所觸動,有所珍惜,能夠盡可能設身處地去理解古人的感受。學習送別詩基本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懂得珍惜親情、友情,這是送別詩教學所要完成的重要目的。
一、小學語文中送別詩的類型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送別詩類型還是比較多的。從送別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和歷史生活背景。送別詩看起來是在表達送別的心情,仔細品讀,卻發(fā)現因詩人的性情與遭遇不同,送別詩思想傾向于情感格調往往有別。因此,大致可以分為謝別、戀別、惜別、壯別和闊別等類型。
1.謝別
謝別,顧名思義,是為了感謝別人而寫的詩。如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詩《贈汪倫》?!袄畎壮酥蹖⒂校雎劙渡咸じ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李白為了感謝汪倫多日熱情款待,離別之時所作的一首詩。李白與汪倫兩人原本并不認識,可是汪倫卻非常仰慕李白的才華,所以盛情邀約,李白到了之后又非常熱情地款待。因此,臨別之時,李白內心充滿感激之情。詩人李白非常自然地作詩一首,表達了內心的感謝之情。正如前面所講,本來陌生的兩個人卻能像故交一樣相處,這真的非常難得,所以,李白對汪倫就倍加感激。在這首詩里,李白用一個比喻“桃花潭水深千尺”來形容汪倫對自己的熱情招待,非常形象地讓讀者感受到這種情誼之深。
2.戀別
什么是戀別呢?在這里,戀別并非戀人之間的分別,而是詩中傳遞出的濃濃依戀之情。一般出現在送朋友遠行之時,詩中寄托著詩人對朋友的牽掛。這方面的作品不少,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此方面的佳作,對朋友的一片深情全都寄托于杯酒之中,再多喝一杯吧,你遠行以后,我們就很久不能一起喝酒啦。所以,我們作為讀者,也可以試著想想作者和友人之間依依惜別的場景,你一杯,我一杯,不舍得讓友人離去,這種情感寄托在詩中表達的是依戀之情。
3.惜別
什么是惜別呢?所謂惜別,就是說珍惜相互之間的友誼,但不依戀,在分別時給予美好的祝愿,甚至有些羨慕之情。這方面的代表作正如李白所寫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認真分析這首詩,第一句話將送別的地點交代清楚了,同時也表明了朋友遠去的方向。第二句將友人出發(fā)時間交代清楚,下揚州表明西去的具體地點是揚州。第三、四句交代送別時的場景,一片孤舟遠遠而去,表達出詩人李白長時間駐足觀望的惜別之情,甚至還有些無奈的情感。
4.壯別
壯別詩重在一個“壯”字,把臨別的贈言用豪言壯語表達出來。壯別詩的代表作如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边@首詩朗朗上口,充滿了無限豪情,給了友人以莫大的鼓勵,告訴對方未來不可怕,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5.闊別
闊別詩,格調高昂、氣象壯闊、雄渾豪放。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壯闊豪放之氣自然噴涌而出,讓人有豪邁激昂之感。
二、送別詩的教學措施
1.營造教學情境
古時候通信和交通不發(fā)達,對于出生在如今信息時代的小學生來講,那些離別詩可能顯得太矯情。學生在品讀離別詩時,如果不能設身處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懷,也就只能從詩作當中收獲寥寥。因此,除了跟學生介紹古代特殊的社會生活條件背景之外,教師還要借助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離別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都說說自己第一次上幼兒園時候是什么心情,如果自己忘了,可以回家問問父母,自己第一天上幼兒園是什么表現,孩子離開媽媽那種復雜的心情遠比離別詩中更強烈更復雜,而送別詩中卻表達得更為深沉和含蓄。兩者雖然有著本質的不同,卻可以讓學生粗略感受一二。小學生閱歷較淺,教師應借助學生熟悉的情境來進行渲染。同時,教師要注意精心錘煉自己的語言,語言本身是有魔力的,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語言就能感受到一種情緒,從而受到感染。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圖片或音樂作品,讓學生靜下心來去看、聽,找到其中的共鳴。
2.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深意
詩作都有創(chuàng)作的背景,而這些往往是無法從詩作本身讀出來的。而創(chuàng)作背景對于學生理解詩作本身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教師要在背景介紹方面下足功夫。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把詩作本身加以擴展,對于小學生來說就好像聽故事一樣,加深對詩作本身的理解。教師應對詩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信息進行整理。首先,教學參考書中一般都有背景介紹,學生對于需要擴展的知識點可以搜集相關信息,如今有了互聯網搜索引擎的幫助,教師備課也越來越快捷,輸入某個詩作的關鍵詞,就可以找出來很多的信息?;ヂ摼W將眾多的古典文學愛好者聚在一起,縮短了大家的距離。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材料呈現在小學生面前,理解詩作的深意,感受詩中的情感。
3.加強學生誦讀和仿寫能力
語言文字本身除了在意識層面?zhèn)鬟f情感等信息之外,也會在人們無法察覺的無意識層面進行信息的傳遞。教師在講解送別詩時,如若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意境,也應讓學生學會靜心品讀,感受到詩詞所傳遞的情愫。因此,送別詩一定要多讀,反復讀,讀的過程中反復斟酌品味,體會其中的精妙之處。另外,為了鍛煉學生的文筆,加強對詩作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對詩作進行改寫。小學階段所學到的詩作往往非常精練,豐富的情感、優(yōu)美的畫卷在短短幾句詩詞中展現出來。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詩詞中精練的句子加以擴寫,用自己的語言將詩作中的畫面和雙方的對話描述出來,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還可以鼓勵孩子們將這些內容畫下來,在繪畫的過程中體會詩作中的美好。這種主動加工方式的送別詩的學習鍛煉了學生的語文思維,最重要的是再加工的過程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教師應將送別詩的教學功能充分挖掘出來,讓學生不僅學會朗朗上口的詩句,而且能夠從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價值觀方面進一步得到提升,從這些送別詩中感受偉大的人間真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送別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借助背景的介紹讓學生對詩人及其作品有更細致的了解。教師也要借助誦讀和詩作改寫,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思穎.蘇教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代送別詩研究[J].文學教育(上),2015,(09):99-101.
[2]葛月.中學語文送別詩教學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4.
[3]石玉紅.“賦得體”中的絕唱——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8):66-67.
[4]陸麗萍.以文學詩,發(fā)掘詩歌的魅力[J].江蘇教育研究,2011,(20):33-35.
[5]周昌武.談談中小學詩詞教學[J].貴陽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04):103-106.
責任編輯 吳晶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