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彥玲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200)
急性顱腦外傷患者院前的安全管理體會
羅彥玲
(廣西柳州市柳城縣人民醫(yī)院,廣西 柳州 545200)
目的探討急性顱腦外傷患者院前的安全管理體會。方法將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顱腦外傷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0例患者為外院送至本院救治的患者,該組僅在院前實施常規(guī)急救措施,觀察組40例患者則為本院救護車出車接回本院救治的患者,該組則在院前實施安全管理。結果觀察組的急救響應時間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但觀察組的醫(yī)院響應時間、致殘率、病死率、治愈率均較對照組優(yōu)異(P<0.05)。結論針對急性顱腦外傷患者,院前實施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及病死率。
急性顱腦外傷;院前;安全管理體會
顱腦外傷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所造成的損傷,且病情復雜、變化快,若未能及時采取救治,嚴重者將導致死亡。因此有效的院前安全管理可減少患者致殘、死亡等不良現(xiàn)象發(fā)生[1]。本文針對急性顱腦外傷的院前安全管理進行了以下研究分析。
1.1 基線資料:將80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顱腦外傷患者(均在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入診我院)隨機分為以下2組,40例為一組。
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在(36.46±5.43)歲;中型顱腦外傷的患者有18例,重型顱腦外傷的患者有22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在(36.76±5.37)歲;中型顱腦外傷的患者有19例,重型顱腦外傷的患者有21例。2組患者對比其各項基線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救措施,在轉運途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身體指標,并記錄,在到達本院時將記錄第一時間交于急救醫(yī)師。
觀察組:該組則在院前實施安全管理制度,其管理內容如下:①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及醫(yī)師作為風險管理小組組長,由護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管理小組須做好各項急救準備,收集可能存在以及現(xiàn)有的風險信息,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預案,確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安全性,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②設備配置:救護車內醫(yī)療設備配置必須嚴格按照三甲醫(yī)院要求,搶救物品必須齊全,由專管人員對車內設備定期進行全面檢查,并按期進行保養(yǎng),確保急救車可隨時使用。③現(xiàn)場急救:到達現(xiàn)場時對患者的傷勢進行快速評估,并采取急救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暢通,由于顱腦外傷多伴有合并傷,且傷勢均較嚴重,因此醫(y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的情況,采取側重急救措施,并以最快速度將患者移至車內救治,可縮短患者至急診科治療的時間。④轉運安全管理:轉運過程中需及時清除患者口鼻內的嘔吐物,避免分泌物反流導致患者出現(xiàn)窒息,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觀察指標,如有異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以最快速度到達醫(yī)院進行急救。⑤護患溝通:與隨行家屬進行交流,及時將患者病情以及搶救信心告知家屬,注意交流時需態(tài)度誠懇,盡量取得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從而保證急救過程順利進行。
1.3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的急救響應時間、醫(yī)院響應時間、致殘率、病死率、治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將2組急性顱腦外傷患者的急救響應時間、醫(yī)院響應時間、致殘率、病死率、治愈率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若P<0.05,則表示2組患者之間的各項數(shù)據存在明顯差距。
2.1 響應時間:觀察組的急救響應時間為(18.79±7.79)min,對照組的急救響應時間為(19.12±7.64)min,兩組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但觀察組的醫(yī)院響應時間為(5.31±2.30)min,而對照組的醫(yī)院響應時間為(10.34±2.84)min,對比明顯可見,觀察組的醫(yī)院響應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2 治療效果:觀察組在院前實施安全管理后,患者的致殘率、病死率、治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
顱腦外傷包括頭皮血腫、顱骨骨折、腦震蕩、腦挫裂傷、顱內血腫等,受傷后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及意識障礙等。患者的傷勢越重,救治時間拖延越久,發(fā)生精神障礙的機會越大,且持續(xù)的時間也越長。因此,院前安全管理對患者的治療極其重要[2]。
院前常規(guī)急救措施包括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急救治療,在轉運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觀察指標,并做好記錄,到院時第一時間將記錄交與醫(yī)護人員,在轉運過程中,由于未能與急診科室取得及時聯(lián)系,而導致急救準備不充分,且在轉運過程中缺少醫(yī)療設備,使患者錯失最佳救治時間[3]。
院前安全管理主要通過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做好風險管理預案,確保每一個急救環(huán)節(jié)的可靠性,救護車內醫(yī)療設備必須根據三甲醫(yī)院的要求配置,并按期做好保養(yǎng),確保救護車可隨時使用,以縮短出車時間以及保證患者在車內進行急救的安全性;保證現(xiàn)場急救效率,并以最快速度將患者移至車內救治,確?;颊咴谲噧鹊闹委熜Ч?,與隨行家屬做好溝通,取得家屬的理解與配合,使救治過程能夠順利進行,該管理有效的縮短了轉運時間,且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4]。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的急救響應時間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但觀察組的醫(yī)院響應時間、致殘率、病死率、治愈率均較對照組更具優(yōu)勢(P<0.05)。
總之,針對急性顱腦外傷患者,院前實施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1] 竇洪元.重型顱腦外傷開顱術中急性腦膨出2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2):160-161.
[2] 顧永濤.急性顱腦外傷后視神經病變23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8):38-39.
[3] 吳杰.顱腦外傷后血糖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9):71-72.
[4] 陳晨,白磊,嚴飛平.依達拉奉聯(lián)合高壓氧對急性重度顱腦外傷的治療效果[J].吉林醫(yī)學,2014,35(25):5676-5677.
R651.1+5
B
1671-8194(2017)28-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