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接班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個性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工作,應當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我校在梳理總結全國各地相關德育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架構了以“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為重點的4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重點指標和64個三級指標為架構的德育頂層內容體系,進一步明確和豐富了新形勢下學校德育的內涵與外延。
筆者結合多年的基礎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以下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加大投入,打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目前,小學基礎設施普遍比較薄弱,城鄉(xiāng)差距大,近年來,教育部門對校園環(huán)境建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結合實際,要地方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校級實踐基地,是強化學生實踐教育的最佳舉措。具體而言,一是做好學校的綠化工作,建好書吧、文化墻,把名人偉人字畫、格言制成永久性標語口號,美化校園環(huán)境;二是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建好升旗臺,建好國旗、國徽、國歌和國際歌宣傳欄;三是大力推進“123”工程的實施?!?”是指成立一個學校廣播室,“2”是指學校建設圖書室和閱覽室;“3”是指學校成立文體隊、舞蹈隊、合唱隊。
二、加強教師隊伍職業(yè)道德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優(yōu)化教師隊伍。俗話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币环矫嬉ソ處熽犖槁殬I(yè)道德建設;另一方面要抓教師業(yè)務能力的培訓和提高;三是培養(yǎng)教師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該體現(xiàn)自己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素質,都應成為學生的楷模。所以,一個好的教師,應注意著裝言行,保持良好風度,舉止言談禮貌待人。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注意細節(jié)行為,處處示范于學生。
與此同時,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和愛護學生,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相反,教師若居高臨下,以批評教訓為主要教育手段,難以使學生真正信服。教師要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使他們團結互助、互幫互學、積極向上。用集體的凝聚力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使每一位班級成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激發(fā)學習的動力,產生競爭的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結合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隊伍素質教育
筆者認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還要以素質教育為突破口。教學質量上去了,師資隊伍強大了,但并不一定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合格人才,將教育發(fā)展的目光投入到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上,要通過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
一是要注重日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小學生受益終身。首先,要讓孩子明確什么是好的生活習慣,什么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對于孩子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良好習慣要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這樣做不但可以使孩子更加明確好的習慣,對于提高孩子繼續(xù)堅持的決心和信心也很有幫助。其次,要幫助孩子深刻認識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確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有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在改正階段,壞習慣可能反復,這時家長要有耐心,適當制定一些生活規(guī)范,促使孩子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進步。再次,積極推進以學習國學經典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通過學習國學經典,來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yǎng),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提升教師自身素養(yǎng),提高教師育德能力。筆者把國學經典教育主要從與學科教育相結合、與德育教育相結合、與“成長護照”計劃相結合、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等四個方面展開。
二是素質教育必須同文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出示了國旗、紅領巾等實物,在講解角的知識時先讓學生說說: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我們都要愛護它;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然后引導學生再次認識:我們能有今天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是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樹立為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責任感,發(fā)奮學習,刻苦鉆研,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三是加強實踐教育,講究針對性、實效性和實踐性。例如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shù)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yè)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yǎng)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推進的今天,尤其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全面推進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是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因此,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如舉行詩歌朗誦、講故事、猜謎語、普通話比賽、手工制作、爭當小記者小警察、送溫暖、學雷鋒等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才能的平臺,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受到教育,陶冶情操。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德育要適應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在內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必須注重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須有特色、有創(chuàng)新,才能讓學生愉快的接受。遵循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按照社會對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未來,筆者將接續(xù)前行,在素質教育觀指導下,以教師隊伍的育德意識、育德能力特別是實踐育德育人能力的提升為關鍵條件支撐,再進一步增強德育過程的體驗性、激發(fā)德育對象的主體性作用發(fā)揮、保持德育資源的開放性等方面下功夫,讓德育工作真正活起來、接地氣、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