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強
在長期的作文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出現了大量的母語負遷移現象,對此現象我進行了膚淺的思考,也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應對,下面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母語負遷移在高中英語寫作中的體現
1.詞匯方面的負遷移
掌握詞匯是運用該語言進行表達的根本。但由于對英語詞匯缺乏準確的理解,學生在寫作中必然會出現用詞不當、詞不達意等問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詞義“相似”所造成的負遷移。英漢兩種語言很少有完全對等的詞語存在。而因為缺乏對詞匯的深入理解,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會本能地根據所要表述的漢語意思進行漢英直譯,那么很多錯誤就會出現了。比如,在表達“演講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時,很多學生使用了“control”這個單詞,而不知道使用“l(fā)imit”; 在用存在句型表達“這兒有……”時,“There have/has…”也是學生習作中的典型錯誤。
(2)詞語的使用習慣及規(guī)則不同所造成的負遷移。英漢兩種語言均有屬于自己語言的詞與詞的搭配規(guī)則和使用習慣。但學生常常會受到根深蒂固的漢語搭配習慣的影響,寫出等同于漢語結構的、錯誤的英語搭配。比如,漢語中“歡迎某人做某事”,學生往往寫成了“welcomesomebody to do something”。在表達“等待某人”時,他們又會寫成“wait somebody”。另外,很多學生總是習慣在“survive”后面加上介詞“from”來表達“從……中幸存下來”。
2.語法方面的負遷移
要寫出正確、通順的句子,語法規(guī)則是必須要遵循的。而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中所存在的諸多差別使得漢語對學生英語寫作的負面影響尤為明顯。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在詞形上。英語句子的不同成分具有不同的詞性,而漢語的句子成分沒有這個分別,只需要意義表達準確就行。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按照漢語意義找出英語單詞,放在句中直接充當某個句子成分,全然不考慮名詞的單復數、各種詞的詞性等。例如:①Work hard is necessary. ②To our surprise was that he failed.
(2)在動詞時態(tài)上。在表現時態(tài)方面,漢語和英語有著不同的方式。在漢語中,體現句子時態(tài)的載體是副詞,如“以前”“后來”“將來”“正在”“已經”等或是利用虛詞“著”“了”“過”等,動詞不發(fā)生變化;而英語的時態(tài)卻是反映在動詞形式的變化上。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往往沒有時態(tài)概念,經常忘記在動詞形式上反映句子的時態(tài)。
(3)在語序上。盡管漢英兩種語言有些許的相似之處,但二者之間的區(qū)別還是較大的。根據英語的五個基本句型可發(fā)現英語語序大多是主謂結構,而漢語并不總是這樣的結構。漢語的主語往往是說話者的一個話題,因此中國的學生經常會寫出類似這樣的句子:This room can live 6 persons? The work we have finished.這兩個病句就是把漢語的主題當成了英語的主語。再者,在英語中定語根據語法規(guī)則分為前置和后置定語,而漢語中的定語基本上都放在所修飾的詞的前面。另外,英漢中狀語的位置也大不同。在英語中不同的詞、短語做狀語時的位置是不同的,相對而言漢語的狀語則往往是放在中心詞前。與此同時,中國的學生在寫倒裝句子時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因為英語中廣泛存在的倒裝句漢語中很少用到。
(4)在非謂語動詞上。在英語表達中,我們往往可以將謂語動詞非謂語化,使其轉化成名詞性的、形容詞性的或是副詞性的結構。然而漢語中卻不存在這一語法現象,一個句子的謂語部分在沒有并列連詞的情況下,多個謂語可以同時存在。受其影響,學生在寫句子時總會或多或少地在謂語或非謂語的使用上犯錯。例如:“我站在那兒,想著接下來要做些什么?!睂W生們往往會表達成“I stood there, thought about what to do next.”
(5)在從屬連詞的使用上。首先,漢語經常使用“因為…所以…”“雖然…但是…”這樣的連詞,導致學生在英語作文中寫出“because… so…”“although… but…”這樣的錯誤句子。例如,“Because John is experienced,so he is suitable for the job.”
3.思維模式的負遷移
思維模式是指人類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由于發(fā)展的歷史背景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形成了各自特有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的不同在文章中也有所體現。英語文章在謀篇布局上往往喜歡單刀直入地在文章開篇便提出主題,之后再圍繞主題展開說明。而中國人在寫文章時更傾向于含蓄表達,所以通常在文章的結尾才點明自己要表達的主題。正是由于行文方式的不同,常常導致中國的學生在寫文章時不能把中心思想清晰明了地表達出來,文章主題有時也模棱兩可,以至于寫出來的文章讓人覺得霧里看花。再者,西方人著重客體,因此文章語言須要具備客觀性,選詞要精練、清楚。然而中國人受傳統(tǒng)文化的侵染,文章用語更具主觀性,語言往往多樣化、豐富多彩。
二、應對英語寫作中母語負遷移的方法
1.強化英語思維,排除母語干擾
培養(yǎng)英語語感可以有效地抑制在英語學習中漢語思維所形成的負影響。要想培養(yǎng)語感,就要入境,即要培養(yǎng)學生大量閱讀外語類報刊、文學作品的習慣。通過閱讀,增強學生對外國人文的了解及對語言特色、社會風情的把握。在培養(yǎng)語感時,要讓學生大膽地讀、廣泛地涉獵。在他們找到英語作為一門獨立語言的奧妙時,會不自覺地拋開母語在語法、句式、結構等方面的束縛。也就是說,閱讀量和閱讀速度達到了,語感也就出來了。
2.加強英語輸入,引導學生用地道的英語寫作
由于英語語言輸入的不足,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往往先用漢語構思,再將所構思的內容逐句譯成英語,這難免會產生生搬硬套的漢語式句型和用詞。因此,加強學生的英語輸入是提高其英語寫作的基礎。而加強英語輸入的最好方式是背誦。作為一種有意識的語言輸入活動,背誦可以讓學生相對快速地積累寫作中所必需的詞匯、短語及篇章構建的技巧。有此作為基礎,學生就會逐步更正和減少在英語寫作中所出現的漢語式英語。endprint
3.進行英漢互譯,增強對英漢語言差異的認識
差異性對比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英漢互譯,并且這種方式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可操作性很強。例如,在每單元的重點單詞和句式講解完之后,老師就可以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句子讓學生翻譯。在互譯中讓學生把握兩種語言的具體差別,形成強烈的對比認識。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步為以后的英語寫作做好鋪墊。
4.加強改錯訓練
通過改錯訓練,可以強化學生對寫作中常見的母語負遷移現象的認識,從而達到在寫作中有意識地避開母語的影響。當然,由于現行高考題型的限制,當前的改錯題型并不能全面地體現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各種母語負遷移現象。教師可以在批改學生作文的時候,搜集各種母語負遷移的實例,然后進行編輯、分類,讓學生進行改錯訓練,這樣對于糾正母語負遷移對寫作的影響更有用。
5.進行模仿寫作訓練
學生不會寫的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不知道句型、篇章結構等。對此,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寫作模板,讓學生了解各種體裁文章的基本結構,記住基本的重點句式。在此基礎上,讓其進行仿寫訓練,這樣就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有路可循。多做這樣的模仿訓練,學生一定可以寫出地道的英語篇章。
6.靈活使用作文評價方式
學生寫完作文后,老師可以靈活使用面批、互相批改、多媒體批改展示等批改方式。老師面對面地給學生指出錯誤或者不妥當的地方,讓學生做二次思考,進行改善,這樣會讓學生對其錯誤認識更為透徹,印象更為深刻。學生互改則既能讓學生欣賞到同學的精辟觀點和表達,從而激發(fā)起見賢思齊的想法。同時,同學之間互相探討也有助于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學生們往往更容易接受。多媒體批改展示可以選擇典型的學生習作來進行,批改展示可以將學生習作中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短語搭配不當、習慣用語誤用等嚴重的共性錯誤在班上集中講評,既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又能用直觀的方式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過程中,漢語思維和表達方式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但只要讓學生認識到英漢的差別,讓他們明白負遷移產生的原因,并找到合適有效的應對策略,在教學中堅持實施“以讀促寫,以譯促寫,以評促寫”的方法,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學生英語的表達能力,相信最終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習能力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俞理明.語言遷移與二語習得——回顧、反思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錢國香.母語負遷移:寫作指導中不可忽視的問題[J].中學生英語,2012(12).
3.郭純潔,劉芳.外語寫作中母語影響的動態(tài)研究[J].現代外語,1997(4).
4.蔡基剛.英漢寫作對比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7.
5.祈壽華.高級英語寫作指南[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