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樂
追及、相遇問題是高中生遇到的第一個典型模型。相遇問題由于初中已經(jīng)探討過了,所以追及問題成了高中運動學(xué)研究的重點。大多數(shù)的學(xué)生對此類問題的認識并不深刻,一部分學(xué)生只會列公式去解題,公式列了五六個,解方程費時又費力,稍微碰到哪個條件沒有看到、沒想到,則直接導(dǎo)致題目解不出來。
新課程教材將x-t、v-t圖像放在公式之前教給學(xué)生,并且讓學(xué)生們嘗試用圖像去解題,使他們認識到:物理運動學(xué)題目即使不學(xué)公式也可以進行問題的求解。所以教師應(yīng)該引導(dǎo)學(xué)生從復(fù)雜的運算中解脫出來,在學(xué)生的運算能力不是太高的情況下?lián)P長避短,既可以通過圖像培養(yǎng)學(xué)生數(shù)形結(jié)合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做題效率。而對于追及問題這一典型模型自然可以很好地利用圖像來分類記憶、完美做題。
一、分類
在追及問題中有一些關(guān)鍵的字詞需要注意,比如:剛好、恰好、最多、至少……這些都是分析問題的隱含條件。
追及問題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可以追上;一類是追不上。其中追上的一類中又包含追上不相碰,即避免碰撞問題和追上并超過兩類。
追及問題一、能追上1.追上并超過2.追上不碰撞二、追不上
具體來說,在應(yīng)用中兩類追及問題有三種不同的求解方向。
1.追上并超過,即在同一位置被追者的速度小于追者的速度。問題則設(shè)置在追上前:兩物體在速度相等時兩物體間有最大距離。
2.追上不碰撞,即在同一位置被追者的速度等于追者的速度。問題即讓求此臨界條件或者題目讓求在不碰撞時的安全距離。
3.追不上,即追及物與被追及物速度相等,且以后時間不靠攏。問題也是設(shè)置在追及的過程中,在速度相等時兩物體之間有最小距離。
二、具體分析
追及問題涉及三種運動性質(zhì):勻速、勻加速、勻減速。應(yīng)該說能夠進行定量運算的有六種。
1.勻速→追→勻加速勻減速
2.勻加速→追→勻速勻減速
3.勻減速→追→勻速勻加速
三、詳細分析
在此六種追及問題中有三種較簡單:
1.勻加速追勻速。
2.勻加速追勻減速。
3.勻速追勻減速。
這三種追及問題為必能追上的情況,在追上前兩物體速度相等時兩物體之間有最大距離。
4.勻速追勻加速。
此類追及問題三種可能性皆有。用圖1來幫助分析:
對圖像的認識:甲初速度為v0。乙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圖像交點處表示t1時刻甲乙速度相等。
討論:①若從同一位置同時起跑則問題變成:勻加速追及勻速的問題,兩物體必能追上。在t1時刻甲乙兩物體相距最遠。
②若甲、乙在初始時刻有一段距離S,設(shè)在t1時刻前甲比乙多跑了X,對應(yīng)于圖中則為陰影部分的面積。
當(dāng)X
當(dāng)X=S時,甲剛好追上乙。在t1時刻甲、乙在同一位置,S或X為甲、乙之間的安全避碰距離。
當(dāng)X>S時,甲能追上乙。在追上后如果時間足夠長,乙還能再次追上甲,甲、乙有兩次相遇的可能。
5.勻減速追勻速。
如圖2所示:
對圖像的認識:甲做初速度為v0的勻速運動。乙做初速度為v1的勻減速運動。圖像交點處表示t1時刻甲、乙速度相等。
討論:①若從同一位置同時起跑則問題變成:勻速追及勻減速的問題,兩物體必能追上。在t1時刻甲、乙兩物體相距最遠。
②若甲、乙在初始時刻乙在后甲在后,甲、乙之間有一段距離S,設(shè)在t1時刻前乙比甲多跑了X,對應(yīng)于圖中則為陰影部分的面積。
當(dāng)X
當(dāng)X=S時,乙剛好追上甲。在t1時刻甲、乙在同一位置,S或X為甲、乙之間的安全避碰距離。
當(dāng)X>S時,乙能追上甲。在追上后如果時間足夠長,甲還能再次追上乙,甲、乙有兩次相遇的可能。但是此種情況要注意在乙被甲追的時候,乙的速度在何時減為0。不能在套用公式的時候讓乙在速度減為0后再反向做勻加速運動。此為做題目時經(jīng)常犯的錯誤。
6.勻減速追勻加速。
如3圖所示:
對圖像的認識:甲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運動。乙做初速度為v0的勻減速運動。圖像交點處表示t1時刻甲、乙速度相等。
討論:①若從同一位置同時起跑則問題變成:勻加速追及勻減速的問題,兩物體必能追上。在t1時刻甲、乙兩物體相距最遠。
②若甲、乙在初始時刻乙在后甲在前,甲乙之間有一段距離S,設(shè)在t1時刻前乙比甲多跑了X,對應(yīng)于圖中則為陰影部分的面積。
當(dāng)X
當(dāng)X=S時,乙剛好追上甲。在t1時刻甲、乙在同一位置,S或X為甲、乙之間的安全避碰距離。
當(dāng)X>S時,乙能追上甲。在追上后如果時間足夠長,甲還能再次追上乙,甲、乙有兩次相遇的可能。同樣,這種情況也要注意在乙被甲追的時候,乙的速度在何時減為0。
四、舉例
(2007年全國高考1卷23題15分)甲、乙兩運動員在訓(xùn)練交接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甲經(jīng)短距離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從起跑后到接棒前的運動是勻加速的,為了確定乙起跑的時機,需在接力區(qū)前適當(dāng)?shù)奈恢迷O(shè)置標記。在某次練習(xí)中,甲在接力區(qū)前s0=13.5m處作了標記,并以9m/s的速度跑到此標記時向乙發(fā)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區(qū)前端聽到口令時起跑并恰好在速度達到與甲相同時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區(qū)的長度是L=20m。求:(1)此次練習(xí)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時乙離接力區(qū)末端的距離。
分析:此問題為勻速追勻加速的情況,按照前面所討論的情況,勻速追勻加速的問題應(yīng)該有三種情況,但是題目中告訴了在兩人速度相同時剛好追上,則變成了一種情況的勻速追勻加速的問題。如果畫圖處理,則問題會很簡便,因為圖像中包含時間、位移、加速度等關(guān)系。
解:根據(jù)甲、乙兩運動員的運動情況作v-t圖像。如圖4所示:
圖中陰影區(qū)域為甲比乙多跑的位移,即s0=13.5m
又陰影下面部分即為乙所跑過的路程即為13.5
故所剩距離x=L-13.5=6.5m
點評:有的同學(xué)記住了結(jié)論,說甲、乙兩物體能夠追上,那么在追上前甲、乙之間應(yīng)該有最遠距離,其實題目告訴的13.5m即為甲、乙兩物體的最遠距離。
綜上所述,對于追及問題可分為兩大類,三種出題方向,六種追及題型,十二種出題方式。
六種追及題型中有三種題型:(1)勻加速追勻速;(2)勻加速追勻減速;(3)勻速追勻減速。此三種題型都各有一種出題方式。另外三種題型;(4)勻速追勻加速;(5)勻減速追勻速;(6)勻減速追勻加速。此三種題型都各有三種出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