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占江 李小東
摘 要:針對大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分析,不斷豐富校園體育活動開展形式,深入推進陽光體育運動開展,建立多元化的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構建適合大學生的“每天鍛煉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模式,讓學生們能夠在享受體育鍛煉的同時,增強體質。
關鍵詞:大學生 課外體育活動 構建 健康體質 體育器材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7)01(c)-0105-02
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偉大的毛主席在上學時代曾經發(fā)表過一篇重要的體育研究作品,即《體育之研究》,此文深刻地指出了體育對于強健體魄、提高意志力的重要意義。只有野蠻的體魄,才能支撐一個人提高個人修養(yǎng),肩負起歷史的責任和使命。這雖是毛澤東年少時代認為體育鍛煉的意義價值,但是,時至今日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依然不為過。大學生是社會和國家未來建設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必須鍛煉好身體,才能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研究目的、意義
該文研究的目的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讓大學生認識到健康的身體對其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并促使他們認識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和意義。第二,將體育鍛煉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在豐富其課余文化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文化。該文研究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們在認識到上述兩點的基礎上,形成一種陽光的體育鍛煉心態(tài),幫助大學生樹立起健康向上的體育鍛煉思想,為普通高?!懊刻戾憻捯恍r”工作的有效落實做出積極的貢獻。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效果較差
在該文的調查數據中發(fā)現,大學生對自己在體育鍛煉方面的行為評價較低,認為自己在體育鍛煉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僅占0.8%;認為體育鍛煉較多的學生占比為26.3%;而有58.3%的大學生認為體育鍛煉較少,效果也非常一般;還有9.7%的大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非常少,幾乎沒有進行過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這些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現代的體育鍛煉活動與“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目標差得太多,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情況十分嚴峻。
2.2 課外體育活動沒有明確有效的組織領導
大部分學生認為體育鍛煉活動較少的原因是學校在體育組織活動方面不夠重視,集體體育活動缺乏專業(yè)的教師指導,體育鍛煉缺乏規(guī)律。很多學生都是憑自己的興趣愛好隨意進行一些體育活動,不夠系統(tǒng),在時間上也難以保證。
3 大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課外體育模式構建
3.1 創(chuàng)新課外學時體育教學模式
大學生體育鍛煉,在校期間還是應當有體育專業(yè)教師引導,用專業(yè)的體育教學模式,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一般大學期間每周會有一次體育課,但是,如果僅僅依靠每周一次的體育課,則遠遠不能落實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方案。應該在正常體育教學之外,豐富大學生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們在課下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必要的時候體育教師要參與到課下體育活動中去。例如,在籃球課之外,學校還可以為學生們組織籃球比賽活動,以活動選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們練習籃球技術、增加體育鍛煉時間的興趣,學生們在籃球比賽中獲得的樂趣和榮譽獎會激勵他們不斷提高體育鍛煉的水平。對于一些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還可以讓學生們自主參加,讓學生們在參與體育活動的同時,形成一種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習慣。課外體育活動,雖然沒有正常的課上體育教學專業(yè),但其更加靈活有趣,是課上專業(yè)體育教學的有益補充,大學生在校期間,多參與一些課外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拓寬交際視野,建立陽關體育運動心態(tài),還可以形成健康陽光的心態(tài),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真正實現體育鍛煉的價值。
3.2 構建體育小群體活動模式
從研究相關的體育活動資料來看,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大多是在共同的興趣愛好前提下形成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就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參與者的不同體育愛好和興趣特點,建立不同的體育活動小群。如,乒乓球運動小組,愛好乒乓球運動的學生,可以自發(fā)地組建競技練習小組,定期開展乒乓球比賽,隊員們在課下,可以自由地練習,充分發(fā)揮個人時間、空間的便利性,在不同隊員的相互激勵下,形成規(guī)律的乒乓球比賽制度。不少體育研究指出,在一定的群體中,建立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更能夠持久,體育鍛煉也是一樣,在小組群體中,成員們相互激勵、相互監(jiān)督約束,往往要比個人單獨進行體育鍛煉更加有效,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成員之間的默契。高校體育職能管理部門、校團委和各學院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形成共識與相互協作,重視大學生體育小群體的組織建設,充分利用各種校園媒體、多途徑進行大力宣傳與思想動員,提倡與鼓勵學生根據個人運動興趣,以個人情感聯系為基礎在班內或者跨年級、學院組織和參加各種課外體育興趣小組。
3.3 構建體育競賽文化活動圈
體育競賽作為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對于活躍校園氣氛,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豐富大學生業(yè)余生活,引導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發(fā)揮著獨特作用。高校應以大學生群眾體育競賽活動為重點,構建大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校園體育競賽文化活動圈。體育職能部門聯合學校團委和學生管理部門每年定期舉辦學校體育節(jié)、各類綜合性運動會和單項體育比賽,創(chuàng)新傳統(tǒng)體育競賽模式,剔除一些競技性強、危險性大的競賽項目,大量引入趣味性強、時代性強、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簡單、大眾性的體育項目,增加趣味性、健身性、集體性與參與面廣的自主創(chuàng)編競賽項目,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融健身、娛樂、競技于一體的體育競賽活動經?;?、普遍化、制度化,有效增加學生的參與人數、擴大受益面,使更多的學生體驗競技、享受體育的快樂。
3.4 豐富體育活動的基礎設施
體育基礎設施,對于大學生體育活動來說也非常重要,學校要加大體育基礎設施的投入,體育場地、器材、比賽用品等,這些對于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不可或缺。很多學生喜歡在課下打羽毛球,但是不少學校的羽毛球場地不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的體育活動。要保證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同時,在體育設施器材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力度,豐富完善體育用品,讓學們使用高質量的體育器材進行鍛煉,提高體育活動的正式感和榮譽感,幫助學生形成高標準的體育鍛煉要求。
4 結語
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以全面落實大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圈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構建層次分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校課外體育活動體系,形成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生活化的鮮明特征。體育鍛煉貴在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文化,要讓大學校園成為這種習慣和文化形成的主要場所,在校期間,通過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引導學生們建立不同的體育鍛煉活動小組群體,積極豐富大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形式,從而保證學生的體育鍛煉質量,為大學生提高自身的運動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質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Z].
[2] 張建,程亮.我國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及長效機制的創(chuàng)新探析——以西南地區(qū)中小學為視角[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120-123.
[3] 李趁麗.“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長效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3.
[4] 朱斌,毛曉榮,張波,等.陽光體育運動內涵的深層解析——基于健康促進理論視角[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