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多見
摘 要: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勢在必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幾點淺析。
關鍵詞:閱讀教學;寫作能力
閱讀教學具有培養(yǎng)讀寫能力的雙重任務。閱讀教學為寫作提供詞匯、句式、寫作知識、寫作方法的模式、范例以及語言材料和思維材料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是要把學生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創(chuàng)造的活動過程。如何巧妙地安排讀寫遷移,使作文教學融入閱讀教學中,關鍵在于時機的把握。那么,究竟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這里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體味文中情感,積累寫作手法
中學生要想寫出一篇好的作文的前提是吸收和積累,沒有文筆、詞匯、情感的積累,就很難寫出感人至深的佳作。語文課文多為名篇,無論語法、修辭,還是謀篇、立意,都是范文中的極品。在教學中給學生精講字詞句和寫作技巧,讓學生對名詞佳句進行摘抄詠頌,可以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執(zhí)教學《背影》中“車站送別”一段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一系列的動詞的妙用以及這些動詞所反映的人物特征和性格,讓學生感悟父愛如山。同時,教師還講述白描寫作手法對于烘托氣氛的好處。教師要重視在閱讀中學生認知情感的培養(yǎng)。范文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智慧的結晶,教師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范文體驗、感受并融入作者內心,與其產生共鳴。例如,《散步》中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讓的濃濃親情故事,《十三歲的際遇》中田曉菲13歲靠自己的努力進入夢寐以求的北大的故事,《我的教師》中海倫?凱勒受教于莎利文教師的故事。此外,在閱讀《我的信念》,就是讓學生同偉人進行對話。我們會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如果過去、現在的我們,還沒有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只在貪圖享受,依賴他人。那么教師應該在講讀中,讓學生學會去克服困難,鍛煉自己的意志,重樹人生目標,擁有自己信念。居里夫人的精神應鼓勵著我們,讓我們把自己的人生、青春奉獻給偉大的人類事業(yè)。居里夫人放棄了鐳的專利,可她卻兩次成為了諾貝爾獎金的獲得者,對這件事情,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我們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去體味文中情感,重新與文本進行對話,升華情感,從而讓學生感受怎樣才能使文章寫得生動,能引起共鳴。
二、拓展素材來源的途徑,持之以恒地積累
寫作是一種釋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的輸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積累,沒有不斷的吸收和充足的積累,就不可能寫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學生不但要在閱讀中積累課文語言,還要積累與課文語言相關的課外詞匯、片段和句式等。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讓學生摘抄優(yōu)美的詞語和精妙的句子。對于詞語的積累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積累課本上的詞語,二是通過課外閱讀積累詞語。這樣,學生不僅在學文的同時做到隨文積累,豐富知識,而且能夠學會感悟文章的美,在閱讀中受到美詞佳句的熏陶。
此外,教師不要只局限于講解閱讀教材,應該注重學習中的拓展遷移。這是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時,在恰當的地方加入時事新聞等信息。在拓展學習中,閱讀教學應注意強化內引,把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引到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生活促進心智,培養(yǎng)其情感。同時也可強化外聯,讓學生把在學習中的收獲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并與生活進行對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會。如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就是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人在成長中,遇到困難,受到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去信心,不要想著離成功的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往前走一小步,不管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會被你踩在腳下。根據這一中心主旨內容,教師就可以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舉例。在現實生活中克服困難的事例很多,如:土家寨赤腳醫(yī)生鄧萬祥、新東方英語創(chuàng)始人俞洪敏、無臂鋼琴少年劉偉……。這些生活在我們的人,他們都在用行動告誡我們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困難的恐懼。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是怎樣克服困難的。讓閱讀教學貼近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感。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也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庫,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對社會的使命感。
三、以加強句式仿寫為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有在不改變句意的前提下進行句型轉換,乃至在高考中也有句式仿寫這一考題。由此可見,句式仿寫也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考查,所以我們要以加強句式仿寫為基礎。語文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都是典型的名篇和范文。在閱讀文章的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一些新的詞語、句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詞語、句式,進行說寫模仿的訓練,也可以對寫作能力較好的學生提出創(chuàng)造性訓練。這種訓練可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這種寫作訓練會給學生的自由發(fā)揮留有余地。教師可以從指導仿寫句式,到指導模仿優(yōu)美的片段的仿寫,再到模仿整個文章的結構,訓練學生說寫新內容。如老舍《濟南的冬天》,其中有幾處山景的描寫,教師可以訓練學生從句式仿寫,到優(yōu)美景象的描寫,再到對景物描寫方法的訓練,循序漸進提升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在仿寫句式訓練中,應重視從修辭和句式的角度進行整句訓練,更應逐步突出仿寫段落結構的訓練,真正做到讀與寫的完美結合,吸取文章的精華。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始終立足于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要求,要深入挖掘閱讀課或課外的各種現有資源和隱性資源,采用形式多樣的途徑,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積累、練說和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現綜合性學習的課程目標,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邵巖.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張旭輝.淺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周刊,2014,(2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