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文藝復興運動是歐洲14-17世紀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源起于意大利隨后擴展于歐洲其他國家,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之中,重點在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運動中顯現(xiàn)出較大的成就,對于德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極為深刻而長遠的影響。在文藝復興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的影響之下,德國文學由一潭死水轉變?yōu)榫哂猩鷻C和活力的創(chuàng)作領域,并為西方新文化、新文學的適時產(chǎn)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為德國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人文環(huán)境。
一、文藝復興下的德國人文主義運動與宗教改革
(一)德國人文主義運動
14-17世紀的歐洲文化復興運動在德國開始得較晚,德國的文藝復興運動主要側重于人文主義運動和宗教改革,其中,德國人文主義運動對于德國文學的意義及影響極為深刻和長遠,它是一場浩大的學術活動,將文學創(chuàng)作的視野聚焦于古希臘羅馬文學作品的翻譯、典籍的文學研究和思想探索,通過古典文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建構全新的德國文學價值觀體系,主張擺脫宗教勢力和影響的人文思潮,其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著名的德國人文主義學者和文學家,如:康拉德·蔡爾蒂斯、約翰內斯·羅伊希林、伊拉斯謨·封·鹿特丹等人。
(二)德國宗教改革
在德國文藝復興領域還將重點放在宗教改革方面,宗教改革的思想文化改革也極大地推動和影響了德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以馬丁·路德和伊拉斯謨·封·鹿特丹為代表。
馬丁·路德是直接推動德國宗教改革的先驅和領袖,他推崇對教會的改良,主張取消教階及教會的繁瑣禮儀,主張人與上帝的直接對話,從而較好地豐富人們的宗教情感和態(tài)度,他的宗教改革主張為德國文學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豐富人們的宗教情感的主張中,使德國文學形成了豐富而細膩的語言表達方式,并在德國文學中提出人在精神上的積極追求和人性的解放,這種人本主義思想和意識形成了強大的德國文學潛流,具有巨大而深遠的文學影響力,其《圣經(jīng)》的翻譯為德語語言的統(tǒng)一和普及奠定了基礎,使人們通過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路德大眾語言,直接而充分地領悟到上帝的意旨,形成個體獨特的宗教情感和認知。
伊拉斯謨·封·鹿特丹并沒有直接參與德國文藝復興中的宗教改革運動,然而,他與馬丁·路德有極深的淵源,其文化著述對于德國文藝復興中的宗教改革運動產(chǎn)生了滲透性的作用和影響。在伊拉斯謨·封·鹿特丹著述的《愚人頌》中,對教會及基督教的教義進行了較大篇幅的精彩諷刺,嘲諷在那個時代下的宗教制度、宗教風俗及信念,對于教皇及主教們的顯赫地位及世俗觀念嗤之以鼻,并讓“愚人”發(fā)表自白,由此彰顯德國文藝復興人本主義思想,掀開德國文學人文主義思想的序幕。
二、文化復興視角下的德國文學探索
(一)馬丁·路德與《圣經(jīng)》的翻譯文學創(chuàng)作
在德國文藝復興的思想文化運動之下,馬丁·路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以讀者為中心”的《圣經(jīng)》翻譯原則和方法,他主張《圣經(jīng)》的文學翻譯創(chuàng)作應當采用人民的語言,要使用地道的、通俗易懂的德語,而非拉丁化的德語,他的這一文學翻譯理念極大地豐富了德意志民族的語言,成為了書面德語統(tǒng)一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同時,馬丁·路德在《圣經(jīng)》的翻譯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講究意譯的策略和方法,它堅持用地道的目標語再現(xiàn)原作的精髓,使之符合廣大德國普通百姓的語言使用習慣,為廣大民眾接受和認可。例如:《圣經(jīng)》中的基督說:Ex abundatiacordisos loquitur,如果采用逐詞對譯的方式則表達為極為繞口的文學語言:豐富的心嘴巴說出,顯然這不是流暢和地道的德語表達習慣,應當采用意譯的方法,將其譯為:“心理充滿的會從嘴上說出來”。另外,馬丁·路德倡導《圣經(jīng)》翻譯中要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要與合作者對譯文進行反復的推敲和全面而詳盡的修改,使之準確而恰當。由此可見,馬丁·路德的《圣經(jīng)》翻譯的文學創(chuàng)作極大地推動了進行中的德國宗教改革,創(chuàng)造出現(xiàn)代德國散文,成為了統(tǒng)一德語和凝聚德意志民族主義的重要力量,也成為了德國人民宗教信仰的源泉,不可忽視的是,馬丁·路德的《圣經(jīng)》為歐洲其他國家的民族語化及西方翻譯史具有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在馬丁·路德的《圣經(jīng)》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還衍生出極為豐富的新詞,諸如:“偶像的奴隸”、“和顏悅色者”、“隨心所欲”、“挑剔”等,成為了一般詩歌和戲劇的通用性語言,得到了德國詩人海涅的高度評價。同時,馬丁·路德的文學創(chuàng)作還創(chuàng)造出新型的德國藝術散文,撰寫出16世紀《馬賽曲》的充滿勝利信心的贊美詩的詞與曲,成為了德國散文藝術文學中的里程碑和世界文化寶庫的奇珍。
(二)伊拉斯謨·封·鹿特丹的文學思想
伊拉斯謨·封·鹿特丹并沒有直接參與德國宗教改革,然而,他在德國文學上的影響力也是不容低估的。伊拉斯謨·封·鹿特丹在德國文學領域之中始終特立獨行,主張和推崇完整的思想和行動自由,絕對保持獨立自主,他成為了德國人文主義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他的這種基督教人文主義思想同樣也滲透于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在他的希臘文《新約圣經(jīng)》之中,認為人文主義是通往圣經(jīng)的橋梁和紐帶,可以通過人文主義的觀點和思想重新挖掘圣經(jīng)中的人性,領悟圣經(jīng)中的真諦,這也使《新約圣經(jīng)》成為了圣經(jīng)研究中最為重要的界標之一。伊拉斯謨·封·鹿特丹在德國文藝復興中的宗教改革中站在人文主義的立場,主張“神人合作說”,在他的著述《朱利葉斯被拒絕》、《愚頌》之中,以文學、藝術的嘲諷的形式,揭露天主教會的腐敗和丑惡。他的希臘文《新約圣經(jīng)》對于路德傳播福音也有較大的助益。
在伊拉斯謨·封·鹿特丹的文學著述之中,主張延緩任何正義與非正義的戰(zhàn)爭,在他的《愚頌》、《和平之控訴》之中,反對以宗教名義發(fā)動的戰(zhàn)爭,認為侵略戰(zhàn)爭與迷信是人類最大的兩種愚蠢,并極為反感教皇、主教鼓吹的宗教沖突和宗教戰(zhàn)爭,認為這是違反人道的嚴重錯誤。在他的文學作品《論基督君主的教育》之中,認為無論是正義或非正義的戰(zhàn)爭都會連帶無盡的禍害,他主張發(fā)展教育、宣講基督教原理、擴大文化知識等漸進的改革手段,認為信仰問題應當要靠理性和教育來加以解決,因而有人稱他為倡導和平的第一人,其“基督教哲學”更具有指導意義和永恒性。
伊拉斯謨·封·鹿特丹對教育的觀點是希望通過教育、文學、研究的方式,使人類通過啟蒙而進步,通過教育高揚人性,是德國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在他的著述《格言集》、《正確學習法》、《論基督君主的教育》、《反對野蠻人》、《論兒童教育》之中,他強調用深入淺出的談話式教學方法,借助于形象的實物,增強教育的效果。并在幼兒教育中推崇人文主義教育,在《論童蒙的自由教育》一文中,他主張采用游戲和講故事的方式,向幼兒傳授《圣經(jīng)》和德國古典文學知識。
由此可見,文藝復興視角下的德國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運動有其特殊的文化意義,對于德國文學的影響力是極其深刻、長遠而巨大的,并充分體現(xiàn)于德國的文學創(chuàng)作、教育及學術研究等人文主義領域,促進了神本主義向人本主義的過渡,并注重人文主義思想下的宗教理想向人格塑造的轉化,極大地鼓舞了德國文學者的先進思想和勇敢的精神,對于德國古典主義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常瑞.基于宏觀比較文學視角的德國文學特性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09).
[2]何寧.歷史與日常的并置——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德國文學[J].德國研究,2011(01).
[3]葉雋.啟蒙之路與現(xiàn)代性未競之業(yè)——以伯爾、格拉斯、施林克等為代表的戰(zhàn)后德國文學的歷史觀[J].譯林(學術版),2012(03).
[4]葉雋.啟蒙之路與現(xiàn)代性未競之業(yè)——以伯爾、格拉斯、施林克等為代表的戰(zhàn)后德國文學的歷史觀[J].譯林(學術版),2012(03).
[5]鮑爾康泊,黃艷紅.民族記憶與歐洲記憶文化的誕生:二戰(zhàn)后德國人與其鄰人和解的曲折道路[J].史學理論研究,2011(01).endprint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