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香
摘 要:詩詞鑒賞歷來都是高中語文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語文考查的重點內容,其教學對于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當前的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應試化的教學不僅導致了詩意的喪失,同時也制約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反思當前語文詩詞教學中的誤區(qū),并探索出一條可行、高效的詩詞教學之路是我們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詩詞教學
【分類號】G633.3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絢麗的文化寶庫,古典詩詞作為古典文學中的重要一支就是這絢麗寶庫中最為耀眼的瑰寶之一。詩詞鑒賞一直以來都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篇章,也是語文學科高考試卷中的重點題型,更是弘揚民族經典、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無論是從提升語文素養(yǎng)還是滿足應試需要來說,教師都要重視古典詩詞的教學。然而,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詩詞鑒賞教學在觀念上存在偏差,行動上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那么,如何扭轉這種不利局面,使詩詞教學呈現新的氣象,邁上新的臺階,讓學生在讀中養(yǎng)目,品中潤心,值得我們高中語文教師進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索。
一、高中語文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析
1.以高考為準則,教學功利化。雖然素質教學提倡多年,新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但高考的“指揮棒”效應猶在。在高考考查方式的引導下,高中語文詩詞教學越來越功利化,對詩詞的解析只停留在文字表達、手法、思想等,尤其注重解題方法和技巧的傳授,而忽略了在詩詞鑒賞中對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詩詞的樂趣。
2.以大綱為基礎,教學模式化。當前,不少教師在詩詞教學中依托大綱,并參照教材、解析及教學參考書對詩詞進行解詞、釋句、解構、析中心的模式化教學。這種流程化的教學如同計算機程序般刻板、單調,缺乏主動性和互動性,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點,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鍛煉,這樣的課堂教學必然是低效的。
3.以掌握為重點,教學簡單化。語文古詩詞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對詩詞中表達的意境的體會和對作者情感的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將其簡單化,僅限于對詩詞的表面理解,單純的從字面進行分析,使得原本需要學生自己在品味詩詞中得到的感悟被教師直接表達出來,這樣不僅偏離了教學目標,而且也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無法體會到詩詞這種形式中蘊含的獨特美感。
二、優(yōu)化當前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的具體策略
1.更新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要改變當前語文詩詞教學中“單調講授詞義句意,拼命挖掘修辭手法,僵化概括內涵情感,死板照抄鑒賞模式”的不利局面,就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更新長期以來形成的陳舊教學觀念,把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核心,并通過對詩詞教學目標定位的明確和實際教學的實踐, 讓學生既能落實基本詞義句意的理解,又能從語言凝練、意象運用、用典修辭等多角度的鑒賞文本,還能對詩詞活的靈魂——情感態(tài)度做出個性化的解讀,最終實現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統一。同時,教師還需要將培養(yǎng)興趣,提升能力作為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只有當學生對詩詞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探知欲望,他們才會更加熱愛詩詞的學習,才會全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從而在不經意間提升詩詞鑒賞水平,語文詩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就自然而然地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2.多措并舉,增進課堂活力
對于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如果能讓學生將學習當作樂事,就能持續(xù)激發(fā)其學習動機,從而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也將更顯活力和生命力。因此,教師在詩詞教學中要通過創(chuàng)設新的手段來取代舊式的無趣教學,如利用音樂、繪畫、視頻等手段輔助教學,或是做游戲、競賽等實踐活動增加課堂的寬度,讓學生的學習之路踏上捷徑。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望海潮》(東南形勝)一文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配著音樂放映清明上河圖的畫卷,通過細致觀察后讓學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這樣就能讓學生提前感受“錢塘自古繁華”的情境,并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深刻體會到作者是如何通過意象的組合來展現錢塘的人物只盛和風光之美。
3.創(chuàng)新方法,化解鑒賞難點
除了在教學觀念上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教師還需要在方法上加以創(chuàng)新,以更新、更富活力和效率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幫助學生降低思維的難點,讓學生在理解課本內容的基礎上掌握詩詞鑒賞的技巧。在進行高中語文詩詞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結合詩人的經歷及其生活環(huán)境,采用知人論世的方式進行詩詞鑒賞,比如在講解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時,就可以將作者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經歷介紹作為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學生抓住其思想根源,從而理解詩中所要表達的真摯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比較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既可以是對同一種風格的詩詞作對比,也可以將同一時期的不同作品拿來對比,還可以將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進行比較,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彌補學生在閱歷上的缺陷,從而促進其理解和掌握詩詞內容。例如,在教學柳永的《雨霖鈴》時,就可以把李清照的《醉花陰》拿來對比教學,因為這兩首婉約派風格的詞都以典型的意象來渲染離別之情,這樣一來,不僅能讓學生對婉約派風格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融入到詩境之中,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結語
總之,針對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的誤區(qū)和不足,我們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通過不斷總結,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打造出高效而富有活力的課堂,從而讓學生在詩詞的海洋中快樂徜徉。
參考文獻:
[1]周書梅.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誤區(qū)[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2,(06).
[2]楊德禮.新課改后如何做好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