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教師的道德品行,不僅對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及自身形象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而且會對學生的學習及整個學校的教育水平產(chǎn)生影響。教育水平的高低,小到影響個人,大到影響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因此,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再鑄師魂是非常重要的。
關(guān)鍵詞:奉獻;道德;大愛;嚴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睘槿藥熣?,不僅要學高,更要德高。教師作為為學生傳道解惑授業(yè)的師長,充足的知識儲備是應(yīng)具備的基本條件,而德高卻是每一位教師所必備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初始階段,良好的教育、高尚的德行的引導,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加強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再鑄師魂乃是當務(wù)之急。
我認為在新時期教師應(yīng)具備如下師德修養(yǎng):
一、樂于奉獻的高尚師魂
師魂,是教師最本質(zhì)、最核心、最內(nèi)在的東西。一個樂于奉獻的教師,能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放在教育上,放在學生身上,全心全意地將自己投入到教師這個神圣的工作中。不貪求浮名,不追逐功利,將自己的知識才學無私地奉獻給莘莘學子。他們要從內(nèi)心深處真真切切地熱愛自己的工作,甘于堅守在學校這一方飽含純凈快樂的精神樂土上,為學生鋪路搭橋,以園丁的品格和“孺子?!钡木袢ヅ嘤龑W生,默默付出,忘我奉獻。
二、身正為范的道德表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質(zhì)是教育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上行下效,特別是作為教師,其自身品德及言行舉止,不論是在校內(nèi)還是校外,都會對正處于成長期的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使用文明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來進行言傳,更要用高尚的實際行動進行力所能及的身教。一些文明禮貌用語及行為規(guī)范標準,的確需要語言文字來進行記錄和表述,但語言教育給學生帶來的思想道德震撼,遠不如通過自身的行為表率對學生形成的影響力深刻且久遠。所以,教師一定要從自身做起,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做出正確的表率和示范,用自己的模范行為感染和影響學生。
三、公正無私的大愛
愛是教育的基礎(chǔ)。沒有愛的教育是空洞的,缺乏愛的教育是冷漠的。教師只有懷有一顆充滿大愛的心,才能對學生開展愛的教育。熱愛學生是一個教師應(yīng)具備的基本美德。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給學生關(guān)愛和保護,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春天般的溫暖,使他們從內(nèi)心深處對教師產(chǎn)生尊敬和親切之情。使他們愿意把教師當作知心的朋友,愿意敞開心扉與教師溝通交流。這種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不僅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也可使學生的人格更加健全,使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一股積極的力量在鼓舞和引導著他們。每個人都渴望公正無私的關(guān)愛,學生更是如此。教育本身就是一項愛的事業(yè),教師公正無私的大愛能使學生產(chǎn)生敬佩之心,使他們更容易聽進去教師的諄諄教誨和嚴格要求。教師在對待學生時不能厚此薄彼,不在教育中帶入過多的個人感情好惡,否則會影響教育工作的積極順利開展。
四、不斷進取,成為“學習型”教師
如今社會,發(fā)展變化之快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稍不留神,我們就會落后一大截。為了適應(yīng)教育的不斷變化革新,在這個信息飛速傳播、新知識新理念不斷涌現(xiàn)的社會,教師只有上下求索,不斷進取、不斷學習充電才能適應(yīng)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和日新月異的知識更迭。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起碼要有一桶水。但現(xiàn)在的社會,教師更有讓自己擁有常變常新的活水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固有的知識流動起來,且常用常新,活學活用。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下苦功鉆研教學業(yè)務(wù)的同時加強學習能力,成長為一名學習型的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使自身不斷攀登至更高更新的思想高度,不斷提升教育水平,完善教育使命。
五、嚴謹治學,毫不懈怠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到嚴謹治學并嚴格要求學生。教師的“嚴”不僅體現(xiàn)在對自身的嚴格要求,還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上,是對自己和學生的雙重嚴格要求。教師和學生任何一方的放縱,都會影響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教學工作就會失去應(yīng)有的計劃和安排。不能嚴格要求學生,即使再周密的教學計劃,再精心的教學安排也不能得以徹底的落實。當然,如果教師對學生只嚴不愛,那么這種“嚴”也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要合情合理有分寸地嚴格要求學生,把握好“愛”與“嚴”的尺度,把兩者真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自己愛的情感和嚴格要求下,愉快、健康地成長。因此,教師嚴格要求學生,必須講科學、講規(guī)律、講情理,必須與尊重、信任、理解、愛護學生相結(jié)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達到教育目的。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yīng)做到一絲不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能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處理學生問題,敢于負責、敢于承認錯誤,富于同情心和正義感,才能以心動人,以情育人。
總之,良好的師德是教師敬業(yè)樂教的動力,是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證,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催化劑。讓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塑造自身的形象,潛心教書育人,鍛造新一代的師魂,做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教師。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