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各國民商事往來日益密切,國籍沖突所造成的不便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傳統(tǒng)做法是從自然人國籍、住所、居所和實際滯留地四個層面來解決國籍消極沖突,但已不能完全適應現(xiàn)代社會中復雜的問題。其實還可以將自然人本人和其父親、母親等納入到解決國籍消極沖突的方法之中,繼而根據(jù)國籍沖突的不同類型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法,盡可能為各國法院在解決國籍沖突的司法實踐方面提供大致相同或相似的做法。
關鍵詞:自然人;國籍沖突;國際私法
一、自然人國籍消極沖突的基本理論
(一)自然人國籍
國籍是一個人屬于某個國家的公民或者國民的一種法律上的資格或身份,是一個人與國家之間穩(wěn)固的法律聯(lián)系,是國家對個人行使法律管轄和外交保護的依據(jù)和前提,也是個人對國家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的根據(jù)和前提。國籍對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存在國籍消極沖突的人將會在國際社會上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
(二)自然人國籍消極沖突的情況
1.生來無國籍的消極沖突
各國所采用的不同原則或主義直接導致了固有國籍消極沖突的頻繁發(fā)生:采取血統(tǒng)主義的國家之間、采取出生地主義的國家之間、采取出生地主義與采取血統(tǒng)主義的國家之間、采取血統(tǒng)主義的國家與兼采血統(tǒng)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的國家之間的國籍消極沖突等。以采取出生地主義的國家間的國籍消極沖突為例,阿根廷《國籍法》規(guī)定當其本國人生子女于國外時,在未表示選擇阿根廷國籍之意思前不得取得阿根廷國籍。巴西《國籍法》則規(guī)定在巴西服務的外國人在該國所生的子女不能當然取得巴西國籍。如有一對阿根廷夫妻在巴西服務并生下子女,則按照阿根廷《國籍法》規(guī)定,如果該對夫妻沒有為其孩子選擇阿根廷國籍,則該子不能取得阿根廷國籍;而按照巴西《國籍法》規(guī)定,該子亦不能取得巴西國籍。故該子沒有國籍,國籍的消極沖突由此產(chǎn)生。
2.傳來國籍的消極沖突
同樣由于各國國籍法關于自然人取得、喪失和恢復國籍所采取的原則或主義不同,使自然人可能發(fā)生傳來國籍的消極沖突,包括:婚姻的原因、歸化的原因、被剝奪國籍的原因和收養(yǎng)的原因這四種。舉收養(yǎng)的例子來說,奧地利《國籍法》第11條卻規(guī)定收養(yǎng)并不影響國籍,也即外國兒童不因為被奧地利本國人收養(yǎng)而當然取得奧地利國籍。因而當奧地利人收養(yǎng)一朝鮮兒童時,就可能使得該兒童成為無國籍人。
二、解決自然人國籍消極沖突的傳統(tǒng)辦法
各國一般主張首先將住所地國家的法律作為其本國法,如果當事人沒有住所地或者其住所地無法確定的,則以其居所地國家的法律為其本國法。如果居所地也無法確定的,有的國家就規(guī)定適用法院地法,有的國家則要求當事人歸化法院地國籍或者直接適用法院地法。
一些國家的立法還規(guī)定,在解決自然人國籍消極沖突時,法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如1948年《埃及民法典》、1951年《伊拉克民法典》和1976年的《約旦民法典》第26條中都有規(guī)定。
三、解決自然人國籍消極沖突的新主張
雖然傳統(tǒng)關于國籍消極沖突的解決方法,各國國籍法的規(guī)定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充分體現(xiàn)了各國對消極沖突下所產(chǎn)生的無國籍人的保護,但是高宏貴教授的觀點卻更加鞭辟入里,有理有據(jù)。他的思路如下:①以當事人曾經(jīng)的國籍所在國法律來解決國籍消極沖突。如果本人原來具有國籍的,則以其原來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②以當事人父母的國籍所在國法律來解決國籍消極沖突。如果本人原來沒有國籍的,則以其父親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若其父親無國籍的,則以其母親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③以當事人住所地和其父母住所地所在國的法律來解決國籍消極沖突。若其母親沒有國籍,則以本人住所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若本人沒有住所的,則以其父親的住所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若其父親沒有住所的,則以其母親住所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④以當事人居所地和其父母居所地所在國的法律來解決國籍消極沖突。若其母親沒有住所的,則以本人居所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若本人沒有居所的,則以其父親居所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若其父親沒有居所的,則以其母親的居所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⑤以適用當事人實際滯留地及其父母實際滯留地的所在國法律來解決國籍消極沖突。若其母親無居所的,則以本人的實際滯留地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若本人無實際滯留地,則以其父親的實際滯留地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若其父親無實際滯留地,則以其母親的實際滯留地所在國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⑥通過歸化或者直接適用法院地法來解決國籍消極沖突。另外還可以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所謂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是指法律確認當事人自己選擇其法律行為或法律關系所適用的法律的有效性。由當事人所選擇的國籍作為其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屬人法。為方便案件的審理,還可以以與案件聯(lián)系最密切的國家的國籍作為當事人的國籍,并以該國法作為其本國法。
四、結語
國籍是區(qū)別一個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的唯一標準,在實踐中一般把國籍看做是每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一個人一旦具有某個國家的國籍,通常就被認為是該國公民,享有該國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履行該國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為了尊重公民的遷徙自由等基本人權,包括我國在內(nèi)的許多國家的國籍法都面臨著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的問題,當然解決自然人國籍消極沖突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其實就是統(tǒng)一各國的國籍立法,以適應當代國際社會各國人員交往日益頻繁的現(xiàn)實需要。
參考文獻:
[1]李雙元主編:《國際私法學(第一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高宏貴著:《國際私法(沖突法篇))基本問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3]肖永平:《法理學視野下的沖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簡介:
張卉(1996.8~),女,安徽馬鞍山人,本科,研究方向:國際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