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珍
摘要:作為一名剛接觸化學的學生而言,對化學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教學中的演示、分組實驗,讓他們對化學充滿神秘感。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除了有趣的化學實驗外,學習中還有不少抽象的、枯燥的知識。在經(jīng)過半個學期至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就逐漸產(chǎn)生了一些厭學、懶惰的學生,他們的化學成績逐次下降,甚至考不及格,以至于每個教學班都會產(chǎn)生部分學困生。
關鍵詞:學困生;轉(zhuǎn)化;新型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7-0012
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作為一名剛接觸化學的學生而言,對化學都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教學中的演示、分組實驗,讓他們對化學充滿神秘感。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部分學生發(fā)現(xiàn)除了有趣的化學實驗外,學習中還有不少枯燥的記憶性知識。如:元素符號的記憶,化合價的記憶,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在經(jīng)過半個學期甚至一個學期的學習后,就逐漸產(chǎn)生了一些厭學、懶惰的同學,他們的化學成績逐次下降,甚至考不及格,以至于每個教學班都會產(chǎn)生部分學困生,他們大約占班級總?cè)藬?shù)的20%到30%。下面,筆者就自己在平常教學中總結(jié)出的一些如何轉(zhuǎn)化學困生的點滴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一、學困生的類型
筆者任教的四個教學班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種類型學困生:
1. 智力型學困生
這部分學生智商偏低,反應比較遲鈍,智力發(fā)展低于同齡其他學生的平均水平,他們記憶困難、理解緩慢、觀察膚淺、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識不能融會貫通。他們在學習上花的時間往往比別的學生多,成績卻遠不如別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大約占學困生的20%左右。
2. 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學困生
這部分學生智力正常,頭腦靈活,只是因為缺乏興趣,學習不努力,引起學習成績不理想。這部分學生往往家庭教育薄弱、家長過于溺愛,從小就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依賴性強,遇到任何困難都是求助家長。他們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強。由于貪玩,對學習不感興趣,懶惰,不愛動腦,動手,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能善終。大多是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這部分學生比較多,大約占學困生的50%左右。
3. 外界因素導致的學困生
筆者任教的班級中,很大一部分學生屬于留守少年,父母在外務工,常年不在身邊,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學習;另外部分家長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部分家長意識不正確,認為學習無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使這部分智力正常的學生,學習中精神不振、行為懶散,意志消沉,或者破罐破摔。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家庭變故、個人疾病、甚至是交友出現(xiàn)問題等不良影響,導致學習成績直線滑坡,這部分學生大約占學困生的30%左右。
二、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措施
教師在教育輔導學困生時,應該像一名醫(yī)務工作者那樣,要有人道主義精神。既然部分學困生已經(jīng)學習落后了,我們就不要用更多的時間去搖頭嘆息,而應該抓住有利時機幫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近些年的教育實踐中,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困生進行幫助:
1. 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有助于大家在融洽的氛圍中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學困生由于在觀察、記憶等方面的差異,讓他們常常感到低人一等。這時候,我們教師再加以批評,那么更會加重學困生的自卑感。記得去年總復習期間,筆者班上有位平時課堂經(jīng)常打瞌睡的學生,化學成績一直在及格線以下。那天,筆者發(fā)現(xiàn)他這節(jié)課居然還不錯,不但沒打瞌睡,還積極地回答問題。此時,筆者抓住機會當眾表揚了他,說他這段時間上課比以前認真多了,也不瞌睡了,相信下次模擬考一定會給筆者一個驚喜。果然,在半個月后的一次模擬考試中,居然及格了,還考出了本學期以來的最好成績。所以,我們不如換個思路,和這部分學困生交朋友,平等對待他們,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民主的學習氣氛,讓每個孩子都有自由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多使用“請”“你真棒”“你能行”“沒關系”“好好努力”等禮貌性、鼓勵性語言。在設置課堂提問時,有意識地提問一些對學困生來說力所能答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給予他們鼓勵性的評價語,肯定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愿望”。每節(jié)課上都讓學困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一步。在對待學困生時,教師要俯下身子,學會賞識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在一塊充滿愛和溫馨的土壤下,不斷超越自己。
2. 指導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實,大多數(shù)學困生內(nèi)心深處也希望能夠?qū)W好化學。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是吃力不討好。例如:在平常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困生害怕書寫化學方程式,他們往往認為化學方程式過多,肯定記不住,在他們眼里,方程式都是靠死記硬背的,他們忽略了方程式書寫的一般規(guī)律,任何一個化學方程式都應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即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特別是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這兩種類型的化學方程式書寫規(guī)律性更強,在書寫復分解反應的方程式時,就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筆者經(jīng)常告訴學生根據(jù)“里應外合價不變”來書寫復分解反應的方程式,學生掌握這個規(guī)律后就發(fā)現(xiàn)方程式的書寫并不難。在平時教學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部分學困生化學方程式書寫錯誤,是因為化學方程式中的某一化學式書寫錯誤,之所以會把化學式寫錯,是因為他對元素的化合價不熟悉,這部分學困生,我們應該讓他們先記憶基本的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將化合價編成口訣,便于他們更好地記憶。當他們記住了元素化合價以后,發(fā)現(xiàn)化學式的書寫并不那么難了,寫起方程式來也輕松多了。又如:電解水實驗,很多學生對于該實驗中,正負極分別產(chǎn)生什么氣體?它們的體積比是幾比幾?總是混淆不清,這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記住以下八個字:“正氧負氫、氧一氫二”很快就把問題解決了;在實驗室制取氧氣實驗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記住該實驗(上接第12頁)的順序,我們可以讓學生記住每個步驟中的一個關鍵字:查——裝——定——點——收——移——熄,這句話與“茶莊定點收利息”諧音,學生很快就把該實驗的操作順序記牢了。正是因為在平時教學中不斷地給學生灌輸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有趣。endprint
3. 實行小組合作,互相輔導
由于教師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時時刻刻和學生在一起。多數(shù)學困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若不經(jīng)常關心督促他們,他們就不能自覺地學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發(fā)揮學生本身的群體作用,讓優(yōu)等生與學困生結(jié)對子,形成學習小組,構(gòu)成學習上的伙伴,開展小組間的競賽活動,每次考試結(jié)束后,對進步明顯的小組成員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當學困生在學習化學上有疑問時,可以及時向優(yōu)等生請教,并在優(yōu)等生的幫助下很快就將問題解決了,同時還能從優(yōu)等生那里學到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從而逐步擺脫學困生行列。
4. 成立課外實驗興趣小組
化學實驗特有的吸引力能使學生全神貫注,利用實驗把一些抽象復雜的化學概念、原理、規(guī)律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了更好地保護學困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筆者還特意在每個班級成立了化學實驗興趣小組。讓這部分學困生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完成一些家庭小實驗,甚至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課本中的部分演示實驗。如:用醋酸除去茶壺中的水垢;燒不壞的小手帕;利用花瓣提取指示劑,區(qū)分酸和堿;配制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溶液;自制凈水器等,以此來調(diào)動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實踐證明,這部分學困生自從加入了實驗興趣小組后,學習熱情高漲,部分學生成績進步明顯。
5. 加強家校聯(lián)系
家庭是學困生活動的第一場所,孩子只有在父母的培護與教師哺育的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收獲更多的希望。要充利用家長會、家訪等途徑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提醒家長對孩子多激勵引導,少斥責;多關愛,少冷落。請家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為孩子們提供良好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提醒家長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健康全面地發(fā)展。同時,對部分學歷水平偏低、缺乏教育方法的家長進行培訓,實現(xiàn)家校聯(lián)手,共同做好學困生轉(zhuǎn)化工作。
學困生的缺點、毛病是長期形成的,并不是一時半刻就能立即改好的。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性和反復性都很強的工作。外在的教育內(nèi)容內(nèi)化為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需要一定的時間。學困生成因錯綜復雜,轉(zhuǎn)化方法各異,任重道遠。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深挖學困生的形成因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他們要有四心,即“愛心、耐心、信心和恒心”,要抓反復,反復抓,抓到底,才能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
讓化學課堂煥發(fā)生命光彩,讓學困生真正成為學習化學的主人,讓他們也與其他學生一樣在同一片藍天下?lián)碛薪處煹年柟忏逶。∮米畲蟮膼坌呐c耐心等待幼苗的發(fā)芽、成長,總有一天會聽到花開的聲音!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城東中學 365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