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紅
摘 要:如何解決閱讀教學中的“慢、差、費”等問題,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品嘗到閱讀的快樂,如何讓更有質(zhì)量的閱讀為課堂增值,這需要教師的視域、勇氣和堅守。竊以為,通過整體把握、深層閱讀和拓展延伸,也許能在語文的百花園中收獲到更多的枝葉花果。
關(guān)鍵詞:整體把握;自主自悟;探究延伸
對于小語課堂中的閱讀教學,由于解讀的視角不一樣,課堂風景也各不一樣,自然教學效果也就不一樣。如何解決閱讀教學中的“慢、差、費”等問題,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品嘗到閱讀的快樂,如何讓更有質(zhì)量的閱讀為課堂增值,這需要教師的視域、勇氣和堅守。竊以為,通過整體把握、深層閱讀和拓展延伸,也許能在語文的百花園中收獲到更多的枝葉花果。
一、不僅僅是碎片識記,更是整體把握
時下,在一些小語課堂中,讓孩子們選擇其中的某些關(guān)鍵詞句進行背誦或提幾個碎小問題安排教學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詞語解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手法等方面的碎片識記,占據(jù)了教學的大部分時間。事實上,好的語文教學應(yīng)該注重整體把握,正如一些專家所說的:“我們應(yīng)該整體研究教材,保留文章的完整性,少點兒無效提問,多讓學生潛心讀書。”
比如,在人教版第十冊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中,一教師通過PPT課件提出了如下問題:“莞爾一笑”是什么意思?“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德國人種花有何特別之處?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之美?哪些行為說明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我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是什么意思……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可謂不多,然而,這些問題真的有必要嗎?真的是學生迫切需要了解的嗎?
實際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只需抓住“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個問題即可統(tǒng)領(lǐng)全文,至于其他的問題,都涵蓋在這一主題之下,讀懂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即可理解“當?shù)厝朔N花養(yǎng)花很奇特”的含義,也就明白“美麗并沒有改變”的真正含義,更能明白“這種境界是很耐人尋味”的意義。
“詞義與語境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就像植物生長離不開空氣和水一樣?!钡拇_,果斷舍棄那些碎小問題,把閱讀置于一個大視域下向前“挺進”,才是解決“慢、差、費”等問題的應(yīng)有之義。與其支離破碎,不如整體把握,應(yīng)該成為語文教師執(zhí)教閱讀課文的一個重要的視點。
二、不僅僅是表層閱讀,更是深層理解
仍然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解為例,有的同學說“我為人人”,就是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的說所謂“人人為我”,就是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有的說,只有“我為人人”,才能有“人人為我”……正當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一個孩子提出:德國人“為什么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
這一問,很多孩子都抓頭撓腮,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此時,老師應(yīng)該引領(lǐng)孩子們了解當時的德國社會背景:原來,二戰(zhàn)之后的德國人面對滿目瘡痍的城市,苦悶憂傷,無處排遣,只能通過養(yǎng)花種花來掩蓋城市創(chuàng)傷,藉此來撫慰心靈的創(chuàng)傷,久而久之“在臨街窗戶的外面養(yǎng)花”就成為德國人的一種奇特風俗。
原來,德國人如此養(yǎng)花居然和戰(zhàn)爭有關(guān)系。瞧,正是這個學生的意外發(fā)問,給了孩子們深入語言深處的機會。在學生滔滔不絕時,某個孩子的意外發(fā)問“兜頭”給學生“一盆涼水”,有時并不是壞事,而恰恰是難得的生成性資源。作為教師,應(yīng)該抓住這一寶貴的契機,在“為什么德國人要這樣養(yǎng)花”的“反轉(zhuǎn)處”,“鉆進去”也“跳出來”,引領(lǐng)孩子們多多談?wù)?,多多比較,“近一點,再近一點”,發(fā)現(xiàn)精彩,發(fā)現(xiàn)更多有關(guān)德國人養(yǎng)花種花的真相,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必將更加深入,同時,也必將極大地豐富孩子們的言語生命和精神生命。
三、不僅僅是固守原文,更是整合延伸
僅僅結(jié)合“二戰(zhàn)”去理解德國人的種花養(yǎng)花還不夠。假如,教師能夠引領(lǐng)孩子們與作者對話,與先哲“通電”,連接古今、接通中外,必將更大地開辟孩子們的多重視域。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進行到最后,可以進行以下擴展:
1.PPT課件出示季羨林先生《重返哥廷根》一文的片段:“那一條整潔的街道依舊整潔如新。從前我經(jīng)??吹揭恍├咸梅试韥硐此⑷诵械溃F(xiàn)在這人行道依然像是剛才洗刷過似的,躺下去打一個滾,絕不會沾上一點塵土。”
2.多媒體課件出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奇麗的景色和奇特的風俗,比如:在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奇麗景色是什么?有“萬象之國”美稱的泰國的奇麗景色是什么?你還知道哪些國家的奇麗景色?
可以看出,《重返哥廷根》片斷的引入,讓孩子們從一個大的視域進一步了解異域風情,而“威尼斯和萬象之國”的引入,則將整個單元的課堂“一股腦兒”捧到孩子們面前,這樣的拓展引領(lǐng)孩子們把書讀“厚”,“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小語課堂需要這樣的拓展,師生需要這樣的拓展。也許,對文本解讀的無限可能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隱涵在這種積極的、有效的、有意義的拓展中。
參考文獻:
[1]賈志敏.薛校長的比方[J].小學語文教學(會刊),2016(1):1.
[2]景洪春.語境,還是語境[J].小學語文教學(會刊),2016(5):1.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