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德如++曾子洋
〔摘要〕 學界對于馬克思學說初入中國的爭議集中表現(xiàn)為:中國社會何時知道馬克思及其學說?中國人中誰最早宣傳馬克思?據(jù)筆者所見:中國社會知道馬克思及其學說當在1898年,而且可以肯定地說,是20世紀初活躍在日本的中國人最早宣傳了馬克思。馬克思學說早期引介詳略有別、深淺不一,除了應當尊重思想學說早期傳播的本來面貌外,一方面不可以今時的條件、水平去測量和考察它們,另一方面也不可以后見之明和某種價值立場去任意褒貶、審判它們。經(jīng)過初期傳播之積累的馬克思學說,是隨著十月革命的炮響以及勞工政治的興起,由積微而成著的。
〔關鍵詞〕 馬克思;傳播;馬克思學說;中國社會
〔中圖分類號〕D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17)04-0095-06
馬克思學說傳入中國社會大約有120年的歷史。但是,學界對于馬克思學說初來中國的情況尚有爭議。爭議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中國社會何時知道馬克思及其學說?中國人中誰最早宣傳馬克思?本文在探討這兩個問題的基礎上,簡要分析它初入中國的基本情況。
一、 中國社會何時知道馬克思及其學說?
中國社會何時知道馬克思及其學說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比較難以考證的問題。
馬克思曾經(jīng)寫過《法蘭西內戰(zhàn)》,如果把他對巴黎公社起義的評說歸為其政治思考的內容的話,那么中國社會對法國大革命以及此后歷史的了解也算作是對馬克思的了解的話,中國社會最早應在1871年。因為在這一年,著名的洋務派知識分子王韜出版了《法國志略》與《普法戰(zhàn)紀》。①
此外,張德彝這一年恰好因天津教案隨崇厚出訪法國,有幸親眼目睹了巴黎公社起義的斗爭場面?;貒?,在《隨使法國記》中予以記述。[1](200)
如果把中國社會對共產(chǎn)主義者一詞或對社會主義運動的接觸,也算作是對馬克思的了解的話,中國社會應在1877年。1877年5月9日到15日,在華傳教士林樂知在《西國近事匯編》發(fā)表文字說:“美國費拉特爾費亞省來信,謂美國有數(shù)處民心不靖,恐康密尼人亂黨夏間起事……”5月16日至22日載:“德王11日遇刺。查此事,皆由康密尼人黨而來?!?/p>
此處的“康密尼人黨”就是“共產(chǎn)主義者”(Communist)的音譯。[2](105把社會主義譯述為“貧富適均”、“貧富均財之說”或“廊密民士”。[1](200)
十多年后,傳教士在主辦的《萬國公報》從1891年12月到1892年4月,連載了美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貝拉米的小冊子《回顧》。該書初名《回頭看記略》,單行本又改名為《百年一覺》。它以幻想手法記述1877年一青年人在波士頓睡熟,到2000年方醒,醒來時人間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大同世界。梁啟超稱此書為“百年一夢”。[2](105)
準確地說,應該是提到馬克思本人的名字和有關思想,才能說接觸與知道。即便是這樣,學界的說法也不一致。有的認為,1898年出版的《泰西民法志》是第一部介紹各種社會主義學說的中譯本,其中介紹了馬克思及其學說。[3](20)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在中國的傳播,始于1898年柯卡普著《社會主義史》的第一個中譯本問世”。[4](440)由于論者們都沒有征引《泰西民法志》或《社會主義史》的有關文字,使得這一看法缺乏力度。有的籠統(tǒng)地說,馬克思學說“最先的零星介紹都散見于19世紀末外國傳教士在中國辦的一些雜志上”。[5](360)有的認為,“中國人最早知道馬克思,是從1899年2、3、4月號廣學會《萬國公報》。這三期雜志刊載了李提摩太節(jié)譯、蔡爾康撰文題為《大同學》的文章”。[2](105)正是在《大同學》第一章“今世景象”中首次在中國介紹了馬克思的名字。鄭秀芝、侯建明:《中國早期介紹與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路徑及其特征分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年第3期。這里所說的《大同學》,是節(jié)譯自英國資產(chǎn)階級社會學家本杰明·頡德著的《 社會演化》(或名《社會進化論》)一書。持這種看法者不乏其人,如王小平(《馬克思學說在中國傳播的述評》,《黑龍江史志》2009年第10期)、李潤波(《早期向國人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報刊》,《北京檔案》2011年第4期)、聶運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條件、歷史階段及歷史特點》,《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
我們認為,中國社會知道馬克思及其學說最早始于1898年是可信的。正是在這一年夏,廣學會的李提摩太委托胡貽谷翻譯了英人克卡林(Kirkup,有的譯為“柯卡普”)所著的《社會主義史》,爾后以《泰西民法志》之名交廣學會出版,該書第七章介紹了馬克思。據(jù)1920年譯本的第七章在介紹馬克思時說:
“馬克思是社會主義史最著名和最具勢力的人物,他及他同心的朋友昂格思(即恩格斯——引注)都被大家承認為‘科學的和革命的社會主義派的首領,這一派在文明各國這都有代表,而大家對于這一派,認為是社會主義中最可怕的新派?!?/p>
接著介紹了馬克思的生平以及學說,對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都作了詳盡的介紹與評述,而且對勞動價值理論、剩余價值理論和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理論尤為重視,著重進行了闡述。由于《泰西民法志》發(fā)行數(shù)量有限,傳播范圍不廣,所以在中國并未引起多大反響,但畢竟使馬克思的名字和馬克思的學說輸入了中國社會。[1](200)這說明,《泰西民法志》與《社會主義史》其實是一本書,也說明中國人最初了解社會主義運動、馬克思及其學說,是借助了英美的在華傳教士,是英美最先向中國社會提供了有關社會主義、馬克思的信息。
1898年對于馬克思學說在中國社會的傳播來說,也許意義不大(很難說它與戊戌維新思想興起之關系)。但是,如果聯(lián)系衰敗的清廷政治,意義或許就不一樣了。它表明,中國社會觀察世界的思想武器不可能是鐵板一塊。全新的思想學說的陸續(xù)涌入,使得專制主義的思想多少遭到了沖擊。馬克思預言“自由、平等、博愛”的新思想,終將進入這個古老而封閉的東方文明國家,確實應驗了。endprint
二、 中國人中誰最早宣傳馬克思?
如果說1898年中國社會就知道馬克思其人及學說,那中國人中又是誰最早宣傳馬克思呢?學界比較傾向于梁啟超。
有的認為,梁啟超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思想家中提到馬克思的名字的較早的一人。從1902年開始,在文章中幾次提到馬克思,多次談及社會主義”。[6](24-25)這里雖然沒有說梁啟超是最早,但由于論者并沒有提到別人,實際上就等于說他是最早的。需要指出的是,梁啟超談及社會主義的時間并不是始于1902年,而是在1901年。在這一年,梁啟超在《清議報》百冊紀念專輯上發(fā)表了“紀念南??迪壬币晃?,認為乃師康有為思想是社會主義的:
“先生之哲學,社會主義派之哲學也。泰西社會主義,原于希臘柏拉圖,有共產(chǎn)之論,及18世紀,桑士蒙康德之徒,大倡之,其組織暫完備,隱然為政治上一潛勢力。先生未嘗讀諸士之書,而其理想之暗合者甚多”。[7]
稱康有為的哲學屬于社會主義派,大概這時的梁啟超對社會主義是持贊揚態(tài)度的,對其師也是非常尊崇的。之所以把康有為認定為社會主義派,就是那本《大同書》。這說明,中國人對社會主義的推許是基于本有的大同思想。至于圣西門(“桑士蒙”)是不是康德之徒,值得商榷。如果是的話,那就等于說康德也是社會主義派的。事實上,康德未必是。這樣說的原因,在于我們沒有一個規(guī)范的、一致的社會主義概念。這里似乎隱約的告訴我們,康德或許與社會主義有某種聯(lián)系。
有的明確指出,中國人第一次提到馬克思就是梁啟超。依據(jù)是1902年,他在《新民叢報》(第18期,1902年10月17日)上發(fā)表了“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文中稱“麥喀士,日耳曼人社會主義之泰斗也”。還說馬克思在德國社會民主黨中居于領袖地位,其社會主義不同于尼采的個人主義。[2](106-107)
有的論者說,“最早在自己的論著中介紹馬克思及其政治學說的中國人是梁啟超,他在其主編的《新民叢報》上,在傳播西方政治學說的同時,撰寫了《干涉與放任》、《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中國之社會主義》等文章,介紹了馬克思及其政治學說。這對于馬克思學說政治學說最初傳入中國具有啟蒙意義”。[3](20)這與上一種說法基本是一致的,只是提供的依據(jù)有豐富與否的差別。當然,不管梁啟超是不是傳播馬克思學說的中國人中第一人,他的那些文章,確實具有“啟蒙意義”。
有的論者,也認為“真正由中國人在自己的著述中提到馬克思,最早還屬梁啟超”。提供的依據(jù)除了《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中國之社會主義》外,還有《二十世紀之巨靈托辣斯》、《雜答某報》。[1](201)
以上種種說法,都表明梁啟超在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方面的開風氣之功。而梁啟超是不是介紹馬克思的第一位中國人呢?
學界還有另外的說法,認為是主辦《譯書匯編》的中國留日學生最早知道馬克思。
《譯書匯編社》是中國(江蘇)留日學生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譯書機構,1900年成立于東京。它除了有若干固定的成員外,還有三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在國內的上海設有總發(fā)行所;二是譯書方法,他們先將單本日文書譯出,分期連載于《譯書匯編》雜志上,然后再出單行本;三是所譯書籍以政法方面為主,而當時國內熱衷于議政。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2頁。關于國內喜談政治,可以梁啟超的話為證:“日日而言政治學,人人而言政治學”。 李華興、吳嘉勛:《梁啟超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4頁。1901年1月,他們編譯了有賀長雄的《近世政治史》,并在《譯書匯編》一、二、三、六、八期上連載,所謂“萬國工人總會”,即第一國際;“麥克司”,即馬克思;稱馬克思的主張為“均貧富、制恒產(chǎn)之說”。書中對第一國際的沿革作了較為詳盡的說明,包括日內瓦會議、洛桑會議、布魯塞爾會議、巴塞爾會議等。這些留學生,盡管對馬克思的社會革命思想和公有制主張有所了解,但是卻用中國傳統(tǒng)思想來比附社會主義,說“中國古世有井田之法,即所謂社會主義”。[8](155-156)
還有的提出,“真正有意識地向國人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者,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舊民主主義者。他們在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時,發(fā)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于是以高度贊賞的態(tài)度將他們所了解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向中國介紹”[9]。這種說法,雖然否定了梁啟超及其留日學生對馬克思學說介紹時的自主意識,但也無法抹煞后者的宣傳之功。
盡管無法確定是梁啟超還是《譯書匯編》的留日學生最早宣傳馬克思,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是20世紀初活躍在日本的中國人(梁啟超、孫中山當時也流亡在日本)最早宣傳了馬克思。他們宣傳馬克思具有三個共同點:首先都是通過日本思想界得知馬克思的。其次,都把馬克思學說歸入社會主義。第三,都用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來理解社會主義。
三、 馬克思學說初步傳播的基本狀況
探討了以上兩個問題之后,我們下面勾勒一下新文化運動前馬克思學說在中國社會傳播的大致情況。
1899年,李提摩太節(jié)譯、蔡爾康撰文的《大同學》把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稱為“安民新學”,說“德國有講求安民學者有名人焉,一曰馬克思,一曰恩格斯。”然后這樣介紹馬克思的學說:
“其百工領袖著名者,德人馬克思也。馬克思之言曰:糾股辦事之人,其權籠罩五洲,實過于君相之范圍一國。吾儕若不早為之所,任其蔓延日廣,誠恐遍地球之財幣,必將盡入其手。然萬一到此時勢,當即系富家權盡之時,何也?窮黎既至其時,實已無計復之,不得不出其自有之權,用以安民救世?!?/p>
把馬克思學說作為一種新的“救世”學說,明顯將它作為宣傳基督教救世教義的補充而已。但是,馬克思鼓吹社會革命的思想已經(jīng)表露出來,這大概就是稱他“社會主義中最可怕的新派”的地方。
1901年1月,《譯書匯編》編譯有賀長雄的《近世政治史》,稱“麥克司”即馬克思的主張為“均貧富、制恒產(chǎn)之說”。endprint
1902、1903、1904、1906年,梁啟超先后發(fā)表《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二十世紀之巨靈托辣斯》、《中國之社會主義》、《雜答某報》、《開明專制論》等文,多次提及并贊揚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在《開明專制論》中稱,“麥喀謂田主及資本家皆盜也,今以此手段取之,則國家其無乃先盜矣乎?……”[10](485)?!胞溈Α奔瘩R克思。
1902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幸德秋水的《廣長舌》。該書“從名字上來看讀者會以為這是一本佛教的書籍,其實卻是一本介紹社會主義理論的進步書籍”,它從“社會主義之實質”、“社會主義之理想”、“社會主義之急要”、“社會主義之適用”等方面論述了社會主義的內涵與進步價值,指出“社會主義者,博愛也。社會主義者,一視同仁也。小之于一町村之事業(yè),大之如一縣、一都府及一國之事業(yè),各從義宜,準以平等。凡社會上之資本,皆為社會上民人共有之公物,其生產(chǎn)之利益,亦各分配公平,是則社會主義之主張也”的本質特征。[11]
1903年2月,民主革命家馬君武發(fā)表了《社會主義與進化論》一文,認為社會主義發(fā)源于圣西門、傅立葉,極盛于德國的馬克思,說“馬克思者,以唯物論解歷史之人也。馬克思嘗謂‘階級競爭,為歷史之鑰。”同時附有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貧困》、《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資本論》等書目。[12]馬君武稱贊“以唯物論解歷史學”的馬克思,并熱情地說:“凡懷熱心圖進步之國民,未有不歡迎社會主義者。社會主義既行,則人群必大進步,道德、知識、物質、生計之屬,必大發(fā)達,此世界之光景一大變。”[13]
1903年廣智書局翻譯出版了日本福井準造的《近世社會主義》、村井知至的《社會主義》、西川光次郎(或譯為“西川光二郎”)的《社會黨》。在《近世社會主義》一書中,“不僅指出了圣西門、傅立葉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的不可靠性質,還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的經(jīng)典著作如《哲學的貧困》、《共產(chǎn)黨宣言》、《英國社會勞動之現(xiàn)狀》等,高度稱贊了馬克思的理論水準”[11]。
1903年10月,《浙江潮》編輯出版了由中國達識譯社翻譯的幸德秋水的《社會主義神髓》。正是“在這本書里,第一次出現(xiàn)了關于唯物主義的介紹,著者引用馬克思和思格斯概括這個原理的兩段話,說這就是馬克思‘為吾人道破所以能組織人類社會之真相。根據(jù)這個原理,則只要實行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產(chǎn)生,不窗水到渠成也”[13]。
1903年10月,《浙江潮》第8期還發(fā)表署名“大我”的《新社會之理論》文章,稱“共產(chǎn)主義:是派創(chuàng)于法人罷勃Babeuf(即巴貝夫——引注),其后者則猶太人埋蛤司也Karl Mark(即卡爾·馬克思——引注),今之萬國勞動黨(指第一國際——引注)其見象也。”并分四方面介紹共產(chǎn)主義的“原理”,闡述馬克思關于廢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張。
1906年1月,革命派朱執(zhí)信在《民報》第2號上發(fā)表了《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并對馬、恩的著作尤其是《共產(chǎn)黨宣言》、《資本論》給予很高的評價。他在《民報》第3號發(fā)表了《英國新選舉勞動黨之進步》一文,認為社會主義運動“以階級斗爭為本據(jù)”,每一種政治力量取決于“階級固有之力助”,“勞動階級”在政治上要以“得據(jù)政權”為目的,就是因為階級斗爭“勢宜然也”。同年又發(fā)表了《論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并行》(《民報》第5號),再次談到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夢喋生(葉夏聲)在這一年的《民報》第7期發(fā)表了《無政府黨與革命黨之說明》一文,認為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黨魁”,其所倡的社會主義為“平和的社會主義”,與無政府黨巴枯寧“大倡虛無之說”不同,是“以調和各個人之利益與社會全般之利益為目的”。該文還把《共產(chǎn)黨宣言》第二章“無產(chǎn)者和共產(chǎn)黨人”中關于在最先進的國家中改良社會經(jīng)濟的十條措施全文譯出,并加以評論,認為“社會主義較無政府主義其根據(jù)確實”。
就在1906年,“受當時日本社會主義運動中勢力最大的自由民權左派出身的幸德秋水的影響”,由張繼、劉師培等人發(fā)起,中國留日學生在東京成立了社會主義講習會。該講習所依據(jù)幸德秋水的“直接行動”理論,大力進行社會主義學說的宣傳。[11]
1906年12月,蜀魂重譯了幸德秋水的《社會主義神髓》,由東京中國留學生會館、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1907年3月,創(chuàng)生又進行了重譯,由東京奎文館出版。
1907年6月,中國無政府主義者劉師培等在東京創(chuàng)刊了《天義報》。10月,《天義報》第八至十卷合冊新書預告中,即刊有《共產(chǎn)黨宣言》已經(jīng)翻譯、即將出版的消息。12月《天義報》第十三、十四卷上登載了《經(jīng)濟革命與女子革命》一文,并以附錄的形式摘譯了《共產(chǎn)黨宣言》第二章關于家庭和婚姻制度的論述。1908年1月,《天義報》第十五卷刊載了民鳴翻譯的1888年恩格斯為《共產(chǎn)黨宣言》英文版寫的序言。何震(劉師培之妻)在編者按中說:“《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明階級斗爭說,最有裨于歷史。此序文所言,亦可考察當時思想之遷,欲研究社會主義發(fā)達之歷史者,均當從此入門。”《天義報》第十六至十九卷合刊,節(jié)譯了英國社會黨領袖哈因禿曼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論》第一章,譯者在“識語”中指出:“自馬爾克思(即馬克思——引注)以為古今各社會均援產(chǎn)業(yè)制度而遷。凡一切歷史之事實,均因經(jīng)營組織而殊,惟階級斗爭,則古今一軌。自此誼發(fā)明,然后言社會主義者始得所根據(jù)。因斯爾斯(即恩格斯——引注)以馬氏發(fā)見此等歷史,與達爾文發(fā)見生物學,其功不殊,誠不誣也?!薄短炝x報》第十六至十九卷合刊還發(fā)表了《共產(chǎn)黨宣言序》、《共產(chǎn)黨宣言》第一章“資產(chǎn)者和無產(chǎn)者”(譯者譯為“紳士與平民”)、《<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識語》等文章。此外,無政府主義者創(chuàng)辦的《新世紀》周刊上有的文章,也曾提到《共產(chǎn)黨宣言》、馬恩領導的國際工人運動,以及“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等字樣。[6](26)
1911年8月,宋教仁發(fā)表了《社會主義商榷》一文,把社會主義流派分為四:“無治主義”(無政府主義)、“共產(chǎn)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國家社會主義”。他雖然介紹了馬克思的學說,但并不信仰社會主義。[14](288-289)endprint
1911年上海《東方雜志》第八卷第6期刊登了《社會主義與社會政策》一文,說:“近世社會主義的開山,咸推德人楷爾麥克(即卡爾·馬克思——引注),其《資本論》所述,意在集土地資本于社會,以經(jīng)營共和的生產(chǎn)事業(yè),所謂社會主義是也。”該雜志從第八卷第12期起,又連載了高勞編譯《社會主義神髓》。
江亢虎組織的中國社會黨紹興支部機關刊物《新世界》第2期(1912年6月)刊登了朱執(zhí)信譯述、煮塵整理的《社會主義大家馬兒克之學說》,該文介紹了馬克思的生平,并稱贊了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產(chǎn)黨宣言》,“不啻二十世紀社會革命之引導線,大同太平新世界之原動力”?!缎率澜纭泛髞恚?921年5-7月)還刊載了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當時翻譯為《理想社會主義與實行社會主義》)的第一、二節(jié)和第三節(jié)的一部分。江亢虎本人在《社會主義學說》中說:“各國社會主義學者,鑒于將來社會革命之禍,汲汲提倡馬爾斯(即馬克思——引注)之學說,主張分配平均,求根本和平之解決,以免激烈派之實行均產(chǎn)主義,而肇攘奪變亂之禍?!彼麑ι鐣髁x持標榜和投機的態(tài)度見于《社會主義之今昔》:“當鼓吹時代只要他入黨,曉得這個名詞就是好的?!盵8](161)
以上就是1915年前中國社會對馬克思學說流播的基本情況。
余論:積微成著的馬克思學說
一般來講,一種全新的學說傳入中國,多少與當時之社會或思想背景有關系。有論者指出,“民族生存的需要”、“學習西方的趨勢”和“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是馬克思早期傳播的社會背景。[15]還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首先面臨的是“理論的不成熟”,本土的中國“最多只是產(chǎn)生了近似西方空想社會主義的太平天國的農民平均主義、康有為的大同思想和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等”[16]。這些看法如果不加深究便沒有多大問題,然而與傳播主體如傳教士聯(lián)系起來,就難以成立了。即便是本土的維新知識分子如梁啟超,也未必一開始就將之作為“民族生存的需要”。他們或多或少還懷著好奇乃至于獵奇的心理,將這些學說刊發(fā)于新創(chuàng)立的報刊,以贏得讀者的注意,從而增加發(fā)行量。所以,我們不能想當然地將新思想、新學說的傳播與宏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一一對應起來。
馬克思學說早期引介詳略有別、深淺不一,有的認為它表現(xiàn)出這樣幾個特點:關于馬克思、恩格斯的譯名極不統(tǒng)一;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與其他流派的社會主義還不能做出明確區(qū)分;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的態(tài)度各不相同。[6](24)有的則指出,當時介紹馬克思學說的人物成分復雜(有傳教士、改良派、革命派、無政府主義者);不是有意專門介紹而是在介紹西方的進化論、天賦人權等學說時,附帶地涉及到馬克思,對其作了一些零星的、片斷的介紹,有時是歪曲的介紹;把它僅僅當作一種學說,一種知識,并沒有將其作為指導中國革命的行動指南;只是少數(shù)人在介紹,刊登的報刊也只有少數(shù)幾家,發(fā)行量很小,而且大多在國外發(fā)行。因而廣大的工農群眾很難看到這類刊物。[17](63-68)當然,我們還發(fā)現(xiàn),對馬克思的著作盡管翻譯了不少,但是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譯本;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主張停留在輿論上,還沒有表現(xiàn)出改造社會實踐的趨向。
這些看法可以說是客觀公正,也十分在理。我們除了尊重思想學說早期傳播的本來面貌外,一方面不可以今時的條件、水平去測量和考察它們,另一方面也不可以后見之明和某種價值立場去任意褒貶、審判它們。對于馬克思的譯名,即便有“麥克司”、“麥喀士”、“麥喀”、“埋蛤司”、“馬爾克思”、“楷爾麥克”、“馬兒克”、“馬爾斯”之別,都不能從本質上否定馬克思本有的思想學說。馬克思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本身就是歐洲思想界眾多流派之一,我們又怎能苛求一百多年前的國人對此有明晰的辨識?一種學說,經(jīng)由不同的人接觸并引介,自然也無法強迫他們持一致的態(tài)度與立場。西學東漸一開始本就是被動的過程,對于很多思想學說的介紹,難以有系統(tǒng)、成規(guī)模,更別說它們一定能契合中國本有的人情民俗、文化傳統(tǒng)、歷史制度。
總之,我們無法去還原當時中國人是在何種具體情境、以何種心態(tài)去有限地、選擇性地擷取并介紹、理解馬克思學說的。那些被多樣性引介的學說在思想的長河中即便沒有掀起波浪,但畢竟作為涓涓細流匯入其中。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它們的影響力,就無視它們的存在。“星星之火”一旦借助恰當?shù)臅r機與條件,終成燎原之勢。經(jīng)過初期傳播之積累的馬克思學說,隨著十月革命的炮響以及勞工政治的興起,由積微而成著了。
〔參考文獻〕
[1] 寶成關.西潮與回應——近四百年思想嬗替研究[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 朱學勤.思想史上的失蹤者[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
[3] 王邦佐、潘世偉.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 寶成關.政治學思想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5] 高瑞泉.中國近代社會思潮[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6] 肖萬源.朱執(zhí)信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 清議報[N].第100冊(1901年12月21日).
[8] 安宇、周棉.留學生與中外文化交流[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9] 李潤波,早期向國人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報刊[J].北京檔案:2011(4).
[10] 李華興、吳嘉勛.梁啟超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1] 郎旭.辛亥革命前期社會主義理論及馬克思學說在中國的傳播[J].蘭臺世界:2015(8).
[12] 譯書匯編[M].第2年第11號.
[13] 何錫蓉.馬克思學說在中國的初期傳播[J].浙江學刊:1991(增刊).
[14] 宋教仁集(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
[15] 袁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淺析[J].學理論:2015(1).
[16] 聶運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條件、歷史階段及歷史特點[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5(4).
[17] 陳漢楚.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實踐[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北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