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以好
摘 要:本文結合教育實踐,介紹了小學體育教學如何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用不同方式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 體育 創(chuàng)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198-01
新課程標準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提高學生主體地位。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創(chuàng)造教育需要創(chuàng)造性教師。
1 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不是簡單的選擇教學內容,而是要將相同的內容以另外一種方式展示到學生面前,讓學生感覺到新奇。例如跑步是小學階段重要教學內容,一到六年級都有,也是小學生體質健康必測項目。面對一個單元的跑步內容,六七節(jié)課如何讓學生感興趣而不是讓學生發(fā)出“又是跑?。 边@種感嘆,可以改變課的名稱,換成學生感興趣的名,如三十米快速跑,可以叫“我是奔跑小冠軍”。讓學生感受到樂趣,主動參與學習。
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并不是否定教材內容,可以在基本教材的基礎上增加或改編有趣的又和主教材有關的內容。還是以三十米快速跑為例,我是讓學生嘗試著自編一些輔助性練習,但前提是讓自己充分熱身,活動到身體的各個肌肉和關節(jié)。還有,在完成本課規(guī)定內容的基礎上根據(jù)場地器材選擇相應的小游戲,既能鞏固所學,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三十米主教材結束我往往會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追逐跑游戲。當然,教師安排的小游戲似乎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我在游戲部分也會給學生一定器材或道具,另外給他們規(guī)定區(qū)域,讓學生相互交流,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有利于身體發(fā)展的、能夠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的、有趣的、有吸引力的的游戲內容。
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在選擇的時候可以多選擇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和傳統(tǒng)體育項目,例如在選擇小本教材的時候我會直接選擇幾項傳統(tǒng)項目列入校本教材,踢毽子和跳繩以及呼啦圈,雖然傳統(tǒng),但卻是經典。新興的體育項目是一種潮流,是一種趨勢,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那么在選擇上也應注意選擇一些貼近生活、流行的項目,例如近幾年發(fā)展較快的街舞等一些新興項目。
2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通常我們所說的教學情境實際上指的是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是為了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設計的。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平時接觸的東西,如圖片、景象、音樂、游戲等融入課堂,讓課堂變得更加接近生活,使學生如同處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發(fā)揮自主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課堂的引導者,是一名“導演”。
當教師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以后,通過情境的渲染,學生很容易融入其中,發(fā)揮想象,展現(xiàn)創(chuàng)造思維。如立定跳遠時我們取名“小青蛙學本領”,讓學生扮演成小青蛙的角色去相互比賽,對最終取得最好成績的學生頒發(fā)“青蛙王子的獎章”,對合格的學生頒發(fā)合格獎章。又如在學習“正面投擲輕物”的練習時,根據(jù)學生的水平階段特征,首先給出一個比較生動的名字“打四害”,這樣的主題可以第一時間抓住孩子的興趣,接下來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學習“打四害”的本領即可。在學習“打四害”本領的過程中,教師圍繞主線,循序漸進的進行教授本領,告訴怎么樣是更好的動作,什么樣的動作除不掉“四害”,從而在節(jié)奏鮮明的主情境引導下讓學生學到本領、掌握技能。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可以在投游戲部分給游戲取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如“貓鼠大戰(zhàn)”這樣充分利用已有器材場地,又可保持鍛煉的高昂興致。游戲讓學生體驗到快樂鍛煉的方式和如何學會進行“進攻與防守”的方法,激活學生思維,在體驗中學會學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奔跑、反應、躲閃等身體素質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也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和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優(yōu)良的品質。
3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好的教學方法不是因為本身它有多完美,而是它夠不夠新穎,適不適合這群學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法。在選擇教法上我們需要遵守的原則是教法很有吸引力,教法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教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幾種經典的教法:(1)口訣教學法。適合的范圍比較廣,幾乎適合各個年級段。它比較簡短,而且朗朗上口,比較容易識記。教學中我將比較復雜的動作,巧編成口訣,如:在傳授立定跳遠的教材中,我編了一首兒歌“腳尖腳尖向前跳”讓學生練習中體會口令的含義,促進動作的掌握,也促進了低年級學生對動作的記憶。(2)分組合作法在教學中采用分組合作法是學生鞏固所學內容的主要練習形式,我的教學中常常運用小組和集體性的合作較多,在學生無法分清內容的時侯,可采用集體合作,教師邊講邊練,效果很好。例如,分組教學可以將主動權放給學生,學生非常樂意投入練習,通過相互交流,練習取得較好效果。(3)分層競賽各年級學生都喜愛??梢栽诰毩曢g穿插游戲,學生思想開小差,安排“與我不同”“學做木頭人”游戲,一個練習結束后根據(jù)練習的動作進行綜合素質的練習穿插,以期達到全身性的發(fā)展。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收效很大。
4 創(chuàng)造性使用器材和創(chuàng)新器材
目前有些體育器材跟不上教材。很多教材安排了有趣的教學內容,但一到器材室找器材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器材,怎么辦呢?要么換內容,要么直接不上。久之,學生在校時間只能接觸到,跑跳投這些簡單的田徑項目,一些民族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新興項目似乎根本沒法開展。當然,這些問題會不斷得到關注和解決,但在這之前我們要想辦法去克服,那么就需要做到器材的使用要多樣,如:在跳高的過程中不一定要用跳高架,而選擇橡皮筋,克服學生的心里障礙,男女生均可以大膽嘗試,學習效果也非常好。又如學生障礙跑得時候可以將呼啦圈放入體操墊中間,這樣可以讓學生安全的爬過去,避免受傷,提高學生樂趣。一塊體操墊可以有不同的用處,可以爬、跨、滾翻、踩,還可搭房子。在沒有器材情況下還可創(chuàng)造器材,如投擲沒有球時可以用紙飛機或是紙球代替,一物多用,變廢為寶。
創(chuàng)造性教育需要有創(chuàng)新型教師。小學體育教師更要不斷更新觀念,更新思想,更新知識,更新教育教學方法,大膽創(chuàng)新,在不斷探索中前進。
參考文獻:
[1] 熊廣德,蘇祝捷.現(xiàn)代教學論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遼寧體育科技,2005年0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