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林
摘要:張培基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翻譯,對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翻譯理論和實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所著《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本文以許淵沖先生的“三美”翻譯理論為基礎,主要探討了此著作中的音美翻譯技巧。
關(guān)鍵詞:中國現(xiàn)代散文;翻譯美學;音美
一、研究背景
美學是研究人對美的感受的一門學科,而翻譯美學則是美學與翻譯研究的結(jié)合,一直以來備受譯界學者的關(guān)注。筆者認為,現(xiàn)代散文的翻譯研究離不開美學,因為散文講究的是形散而神不散,換句話說,散文歸根到底就是一種整體美。
張培基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翻譯,對中國現(xiàn)代散文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翻譯的中國現(xiàn)代散文佳作一直備受翻譯界推崇,成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翻譯的范例。其著作《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中各篇均為漢英對照,并附詳細注釋及對原作者的一些必要的簡介,對翻譯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語言難點、翻譯方法、歷史背景等,也作了一些分析講解,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二、音美翻譯的技巧
正如毛榮貴先生在《翻譯美學》一書中所說,語言不僅有溝通功能,還具備美學欣賞功能。絕大多數(shù)音美都來自于對詞匯的靈活排列和應用。換而言之,譯者要在不破壞原文語音特點的前提下,采用一些語音方面的技巧使翻譯實現(xiàn)音美的目的。這些技巧包括擬聲詞的使用、頭韻法、押韻法等。
1.使用擬聲詞
擬聲詞,即模擬事物實在聲音的詞,能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事物的特點、人物的心情、動作的狀態(tài),使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由于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翻譯這些詞匯對譯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不過,張培基教授卻能非常熟練地翻譯好它們。
例:田溝里的水,潺潺地流著?!缎Α罚≒46)
The water in the field ditches was murmuring.——Smile(張培基 1999:47)
中文里“潺潺”一詞用來形容溪水流動的聲音,渲染的是一種安靜、與世隔絕的氛圍。在這里,根據(jù)上下文可以看出,它同樣也傳達了作者對往昔的懷念之情。對“潺潺”的翻譯,譯者選擇了“murmur”一詞準確地還原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murmur”還有“哀嘆”的意思,它同時也與作者當下憂傷的心情相呼應。
2.頭韻法
頭韻法是指用首字母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形成悅耳的讀音。它是體現(xiàn)音美的又一重要手法。頭韻法使得整個譯本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并富有音律美。
例:這是個樂趣,摸住門道,花草養(yǎng)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么有意思呀!——《養(yǎng)花》(P69)
It gives me much pleasure to know the right way of handling them. How interesting it is to be able to keep my flowers and plants alive and watch them thrive and bloom year in year out!——On Growing Flowers (張培基 1999:70)
在這里,成語“三年五載”被靈活翻譯成“year in year out”,這不僅能夠幫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一定的音韻美,也讓整句話閱讀起來更流暢通順。這些都給翻譯的音美加分不少。
3.押韻法
押韻法是指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時富有和諧感。它同樣可以應用在文學翻譯中,以達到突出音美的效果,如下面的例句。
例: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匆匆》(P74)
What have I been doing during the 8,000 fleeting days except of wavering and wandering?——Transient Days(張培基1999:76)
這句話的翻譯既使用了押韻法也使用了頭韻法?!癷ng”在不同單詞中的三次重復使用,完美地還原了作者一點一點爆發(fā)的強烈情緒。句尾“ing”和句首“w”的多次重復,淋漓盡致地重現(xiàn)了作者對逝去的八千多個日子的悔恨和遺憾。
三、研究意義
本文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美學視角,是一項有意義的嘗試。同時,它也證明將許淵沖的翻譯美學理論應用于中國現(xiàn)代散文翻譯研究的可操作性,以及其在現(xiàn)代散文翻譯研究中的意義。
本文重點根據(jù)許淵沖先生這一理論中的音美理論對張培基教授譯本中的散文進行較為全面的探討,即從實現(xiàn)音美的三種主要技巧的角度,分析張培基教授所譯散文如何再現(xiàn)漢語散文的美學價值,同時為散文的翻譯實踐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傅仲選.實用翻譯美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2]黃振定.英漢互譯實踐教程[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劉宓慶.翻譯美學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4]毛榮貴.翻譯美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5]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第二輯)[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6]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7]孔令會.中國翻譯美學發(fā)展“路線圖”[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