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文
【摘要】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fā)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庇纱丝梢姟扒榫硠?chuàng)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情境創(chuàng)設”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風景線。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呢?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8-138-01
0
一、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內含問題
有效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學生心里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tài),實際上也就是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催化劑。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可探索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學生體驗出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就越好。
編擬童話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童話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正。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懸念,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增強記憶、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學效果。
借助游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小學生好動,喜歡做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在玩樂中認識事物,吸取數學知識和經驗,并應用于實際生活。
二、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有數學味
情境創(chuàng)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當然,教學情境應是能夠體現學科知識發(fā)現的過程、應用的條件以及學科知識在生活的意義與價值的一個事物或場景。只有這樣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闡明學科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學科知識的內涵,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學科性是教學情境的本質屬性。
例如,在教學“平均分”時,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春游”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準備及充分發(fā)各種食品和水果,但教學重點應該盡快地落到“總數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幾分,每分是多少”、“還有沒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等數學問題上來,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討論“春游應該準備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應該注意什么”等與數學內容無關的生活問題上。強調數學味,還意味著要挖掘學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學科自身的內容和特征來生發(fā)情境,如利用數學的嚴密性、抽象性來創(chuàng)設數學教學情境。
三、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境,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積極狀態(tài),由自發(fā)的好奇心變?yōu)閺娏业那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fā)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例如,教學“位置與順序”時可以設計“貓抓老鼠”的游戲:每一輪選1人為“貓”,6人為“老鼠”。活動前先讓“貓”觀察1分鐘,蒙上眼睛,然后由學生指出某只“老鼠”的前后(或左右)各是誰,再由“貓”猜出“老鼠”的名字。該游戲極富童趣,每當貓“捉”到老鼠時,教室里是一片歡騰,學生參與學習程度之高可想而知。只有把數學的自身特點與學生學習的心理規(guī)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四、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要有操作性
實踐操作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性質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盡量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實踐機會,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掌握思維方法,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做學生思維的保姆,不能簡單地將知識傳授給他們,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時空,讓學生在廣闊的、開發(fā)性的時空中,讓學生通過摸摸數數、折折拼拼、剪剪補補、比比、量量等演練,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果實。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不要簡單地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傳授課方式,去告訴學生圓的特征,而是根據學生急于動手的心理,讓學生把圓形紙片折一折,再把折痕畫一畫,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發(fā)現在小組說一說。在學生動手實踐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揭示圓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在這一新知的獲取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又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自主意識得到了一定的開發(fā)。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是一種藝術,它可以激發(fā)、喚醒、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教師應因時、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力求使其積極轉化為學生良好的內部心理氣氛,這才是最終的目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打破數學課單一呆板的局面,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效果。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一般項目《有效創(chuàng)設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3YQJK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