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要】 作文教學歷來是個老大難,學生們一提起寫作文就怕。本文以積累素材角度談習作教學,利用評價機制、豐富的形式激發(fā)寫作興趣,指導學生每天堅持記錄和閱讀,使學生的習作成為有源之水。
【關鍵詞】 作文教學 積累素材 閱讀 記錄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8-105-01
0
作文教學歷來是個老大難,盡管很多教師下了很大的苦功想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但常是事與愿違。學生們依然是討厭寫作文,怕寫作文,提起筆來無話可寫,所寫的作文脫離生活實際等等。我們天真活潑的小孩子們寫出來的作文為何如此的呆板、虛偽、空洞呢?本人在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總結(jié)這首要原因是學生寫作時素材缺乏。就如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中所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但如何才能讓學生感受多彩的世界,積累寫作素材,從而鑿開寫作的泉眼呢?以下談談本人的做法。
一、持之以恒,貴在堅持
1.堅持“記一記”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學生掌握了方法,養(yǎng)成了習慣,將是學生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們必須教會學生用新的“眼睛”去觀察熟悉的生活,用心去體味生活,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我在教學中提出每天“記一記”的要求。建議學生開設一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便于記錄他們所發(fā)現(xiàn)的新人、新事、新風貌,以及他們偶發(fā)的奇思妙想,甚至可以記錄一天的天氣、一句有趣的廣告語、一只動物有趣的名字等等細微的東西??傊S心所欲想記什么就記什么。為了豐富記錄的形式,讓學生也可用相片或視頻記錄,但要配上文字或自己的錄音。這種記錄有很大的隨意性、自主性,激勵性,學生興趣很濃,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與收獲。
2.堅持“讀一讀”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學生堅持閱讀,大量閱讀,便會儲存更多的素材,豐富積累,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對事物的認識和表達能力日漸提高。學生的生活閱歷畢竟有限,單靠“觀察生活”的積累是遠遠不能滿足寫作的需求的,這就需要借鑒別人的生活積累來充實,讀書就是間接生活的重要積累方式。每天的“記一記”是引擎,“讀一讀”是加油,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閱讀后的感受、體味可以讓“記一記”成為有源之水。
二、巧設激勵機制,點燃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倍蚁矚g表揚、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為了讓學生堅持“記一記”“讀一讀”,我采用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評價機制點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熱情,在班內(nèi)開展小明星評選活動,做法如下:
1.“跳一跳,摘果子”
學生按要求每天堅持“記一記”“讀一讀”就可得到一顆星。
2.多元評價
鼓勵學生把自己每周的記錄與閱讀收獲與人分享,得到同學、家長的表揚可獲一顆星。
3.每周精彩回放
每周安排時間欣賞學生“記一記”中精彩的內(nèi)容,被表揚的同學可獲兩顆星。
4.設立特別加星獎
我們得承認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學習能力較強,有的孩子需要老師更多的幫助。為了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學習表現(xiàn)不太出色的孩子我會做出個別輔導,降低評價標準,發(fā)現(xiàn)其值得肯定之處,設立特別加星獎,讓他們有信心、有動力參與活動。
一個月獲得35顆星星的可獲小明星的稱號,50顆星星的獲最佳小明星稱號和小禮物。一個學期內(nèi)被評為兩次最佳小明星或以上的獲閃亮小明星的稱號并自主選擇老師指定的禮物一份。禮物的設計是:零食、學習用品、免去一份周末作業(yè)、一本有老師批注的課外書等等。
三、豐富形式,引導記錄
1.捕捉靈感,積極表達
靈感來源于生活。“靈感”一旦被觸動,寫作欲望就會躍動起來,成功的作品便會應運而生。為此,我們教學中要善于捕捉有利于記錄的閃光題材,讓學生能吐個暢快。
2.開展活動,感受生活的繽紛色彩
學生的生活越豐富,記錄的內(nèi)容就越充實。因此,我在課余搞些猜謎語、踢毽子、講故事、考IQ等小游戲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校園的角落、專用室場走走;建議假期跟父母逛逛超市、市場、書店等。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感受精彩的生活,記錄的材料定然會源源不斷,寫作也定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3.利用媒體,豐富表達
學校、班級經(jīng)常開展主題不一的活動,這些都是學生記錄材料的很好選擇。我們可以把活動的相片、視頻及時放在班級建立的微信群,這樣有助于學生細致觀察當時的場面,喚起獨特的感受。如一次一位學生是這樣寫下了學校當天開展的《趣味運動會》的片段:
一聽到規(guī)則足球場上熱鬧非凡。各班同學在商量辦法,然而我班班長卻束手無策。其他班的教練欣喜若狂,而我們的教練卻“啞口無言”,我便猜他是在思考些什么。他盯著那堆數(shù)字牌,不時還摸摸鼻子。
老師只要做個有心人,為學生提供資源和服務,學生將會獲益匪淺。
管建剛老師在《我的“作文之路”》寫到:一個老師,只要真正開放了學生的寫作心靈和思想,不需要你“指導”學生獲得素材。一個老師,只要不以成人的標準衡量和審視孩子的生活,不以成人的強勢,強迫孩子用成人的標準,去寫成人喜歡的事件、故事,學生就有寫不完的素材。作為一線老師的我,在這方面將繼續(xù)探討。
[ 參 考 文 獻 ]
[1]吳亞西張國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管建剛.我的“作文革命”之路.語文教學通訊[J],2010,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