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窗欞的一株紫羅蘭披上了一層橘紅的輕紗時,空氣里彌漫著一種壓抑的氣氛。(此句中的“紫羅蘭”“橘紅的輕紗”與“壓抑的氣氛”兩者很難建立起因果關系,有牽強附會之感)試卷上的分數(shù)鮮紅而燙眼,我緊攥著試卷的手,也因為用力過度已開始漸漸泛白,指甲狠狠地嵌入手掌心。仿佛有人拿著一柄極小的匕首,在心臟處深深淺淺地捅著,我感到難以呼吸。垂下頭,思緒不知不覺間又飄向了那個傍晚,那只弱小的蚊蟲,那曲生命的吟唱……(此段內容繁雜,有景物描寫,有心理描寫,還有過渡,應細分,要打破作文開頭部分就是開頭段的慣性。)
初夏的陽光淌進屋子,在我雪白的作業(yè)本上跳躍著金色的光芒,給我?guī)砦⑽⑴?。我卻無暇顧及這愜意的好天氣,只因桌上的試卷已堆得跟小山一般。(此處美景與“我”的心理描寫成功地運用了轉折句和變式句。)
“嗡嗡”“嗡嗡”……正當我奮筆疾書,在草稿紙上陳列著一個又一個公式,腦海中的思緒卻凌亂得像一團亂麻時,(“正當……時”這個句子太長,應改換表達)一聲聲聒噪直刺我的耳膜,我本就焦躁——這堆成山的試題早把我的焦躁推至火山口——只等一個契機,便能烈火熊熊,燃盡我所有的理智。(妙用夸張,極富表現(xiàn)力)這蚊子的聲音便是壓倒駱駝——我的最后一根稻草。(為了突出此句及段落的長短交錯之美,可獨立此句成段。)
“嗡嗡……”這等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秒殺的小角色,也敢來挑釁我!它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我的橡皮擦上。我趁它正歇息著,躡手躡腳地拿起尺子(“躡手躡腳”用在此處不當。),瞄準它狠狠地拍了下去。豈料它反應迅速,并沒如我所愿一擊即中。
“嗡嗡……”它在空中扇動著那薄薄的翅膀,又發(fā)出了那令人火冒三丈的聲音,仿佛是對我的嘲笑。我像是被它狠狠地扇了一個耳光,臉色由紅轉白,又從白轉紅。它纖細的腳落在了我雪白的草稿紙上,還是不斷地“嗡嗡嗡”,儼然是一種對我的蔑視。(此處不合常理,蚊子不飛時,不會發(fā)出“嗡嗡”聲。)我決定新仇舊恨一起報,舉起我的尺子又是狠狠地一拍。終于打著了,雪白的草稿紙上有一個鮮明的小紅點。它那纖細的腳再也無法重新穩(wěn)穩(wěn)地站起,它那對薄薄的翅膀也似乎有所傷及。我滿心歡喜,終于感覺一雪前恥了。
“嗡嗡……”它竟然又叫了起來,纖細無力的腳不停地抖動著,單薄的翅膀不住地顫抖著,它搖搖晃晃地在空中小心翼翼地飛著。有一兩次,它跌落了下來,但又使出渾身的勁兒扇動著翅膀,“嗡嗡”“嗡嗡”,一下一下、一點一點地移向空中。許久,它終于消失在我的視野之中。(此四段四個鏡頭,每段都以“嗡嗡……”開頭,既顯現(xiàn)了段落布局之美,又以聲音暗扣文題中的“吟唱”二字。)
“嗡嗡……”我想,那不再是令人厭惡的尖叫,而是勝利的號角,是戰(zhàn)斗的嘶吼,是生命的吟唱!它唱出了生命的激情,唱出了生命的狂熱,也唱出了生命的凱歌。(結尾雖然有心用排比句拍擊文題,但還是顯得蒼白,缺乏感染力;而且這樣迅疾收束全文,文題中的關鍵詞“聆聽”就不了了之了。所以,結尾應進行大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