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東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人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南京國民政府難僑救濟工作的觀察與思考
周亞東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人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20世紀30年代,爆發(fā)了世界性的經(jīng)濟危機,危及眾多國家,出現(xiàn)了世界范圍的經(jīng)濟大蕭條。一些國家為了轉(zhuǎn)嫁國內(nèi)危機,掀起了排華運動,大批華僑遭受迫害,被驅(qū)逐回國成為難僑。南京國民政府迅速做出反應,對國外排華運動展開外交交涉,對回國難僑積極扶助和救濟。1931—1937年間,《申報》等全國性報紙對此做了大量報道,對難僑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對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交涉和難僑救濟工作進行了觀察和思考。
1931—1937年;經(jīng)濟危機;排華運動;南京國民政府;難僑救濟
關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難僑救濟問題的研究,目前學術界有3個側重點和3個薄弱點。一是偏重于對抗戰(zhàn)期間難僑救濟問題的關注,而抗戰(zhàn)前難僑救濟問題研究較為薄弱*沈己堯:《海外排華百年史》,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5年版;李盈慧:《華僑政策與海外民族主義(1912—1949)》,臺北“國史館”出版社1997年版;龔伯濤:《廣府華僑華人史》,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袁丁、李亞麗:《國民政府的救濟難僑活動 (1931—1937)——以廣東為中心》,《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3年第1期;賀金林:《太平洋戰(zhàn)事前后國民政府救濟難僑的活動》,《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5第3期;凌彥:《國民政府兩次難僑救濟之比較》,《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等。。二是以地方省為范圍的個案研究較多,如華僑大省廣東、福建等地,而全國性綜合性研究較為薄弱;三是國民政府僑務政策討論較多,而關于國外排華運動、難僑現(xiàn)狀以及難僑救濟工作探討較為薄弱。本文選擇1931—1937年《申報》、《中央日報》、《民國日報》、《大公報》等全國性報紙關于國民政府難僑救濟工作的報道作為主要研究資料,主要基于三點考慮:一是從時間角度考慮,1931—1937年期間,《申報》等全國性報紙對中國難僑救濟問題頗為關注,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信息量大*據(jù)筆者收集的資料統(tǒng)計:1931—1937年間關于難僑的報道《申報》有187篇、《民國日報》有50篇、《中央日報》有32篇、《大公報》有25篇等。;二是從內(nèi)容方面考慮,《申報》等全國性報紙對全國、地方范圍的難僑救濟問題都有報道,而且既有新聞報道、又有分析評論,內(nèi)容詳實;三是從現(xiàn)實性方面考慮,選擇《申報》等新聞媒介來研究,內(nèi)容更具有直觀性和現(xiàn)實性。有鑒于此,特作此文,以期對國民政府時期難僑救濟問題研究有所深化。
20世紀30年代初,我國出現(xiàn)了大批難僑歸國,或是受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影響,因經(jīng)濟窘境被迫回國謀生,或是由于居住國為了轉(zhuǎn)嫁危機掀起排華運動,被驅(qū)逐回國,形成大批難民?!渡陥蟆返热珖詧蠹垖Υ笈y僑歸國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一)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
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的爆發(fā)及其給華僑居住國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我國出現(xiàn)大批難僑歸國的歷史大背景和根本性原因。1929年,美國首先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危機,隨后,蔓延到許多國家,出現(xiàn)了世界范圍的經(jīng)濟大蕭條,許多國家出現(xiàn)經(jīng)濟大幅衰退現(xiàn)象,大批企業(yè)破產(chǎn),生產(chǎn)縮減,失業(yè)和貧困人口增加。我國海外華僑旅居國也同樣受到世界經(jīng)濟不景氣狂潮的嚴重沖擊,如“墨西哥的經(jīng)濟,其國內(nèi)工廠倒閉、工人失業(yè),經(jīng)濟一片蕭條”*頌華:《墨西哥排華事件》,《東方雜志》第28卷第21號,1932年11月10日。。大規(guī)模的難僑問題首先在墨西哥出現(xiàn)。華僑人數(shù)最多的南洋各地的橡膠和錫礦等皆銷路停滯,存貨山積,價格大幅下跌,商業(yè)和場礦或停產(chǎn)或倒閉,華僑經(jīng)營一落千丈,失業(yè)者數(shù)以萬計?!敖暌詠砟涎蟾鲗?,因受金貴銀賤影響,一切商業(yè)均呈極端衰落,而以樹膠錫米等業(yè)為尤甚,以致旅居于南洋各屬之我國僑胞,咸被迫失業(yè)?!?《南洋華僑失業(yè)增多,達二十八萬四千多人,實部等擬具救濟方案》,《申報》1933年4月7日,第2版。實業(yè)部據(jù)駐朝鮮總領事館報告:本年朝鮮經(jīng)濟界“百業(yè)蕭條,一般之購買力大減,更因世界的不景氣,及間島鮮僑逃歸者日眾之關系,失業(yè)者驟行增加?!?《朝鮮華僑商工業(yè)不振,東北粟米業(yè)輸出一落千丈,關稅奇重綢緞業(yè)殆將絕跡》,《民國日報》1931年7月8日,第2版。中央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樹人也表示:“年來因世界各國,日趨不景氣關系,我旅外華僑,自不免稍較困難?!?《僑務委員長陳樹人談政府救濟華僑》,《申報》1935年6月17日,第9版??傊蚴澜缧越?jīng)濟危機的影響,在華僑居住國有大批華商、華企破產(chǎn),華工失業(yè),海外華僑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日益惡化,生活難以為繼,被迫紛紛歸國避難謀生。據(jù)僑委會調(diào)查,到1932年,從東南亞回國的失業(yè)華僑總數(shù)為283890人*《南洋華僑歸國者逾20萬人》,《大公報》1933年4月8日。。僑委會調(diào)查還稱,我國全球旅外僑胞“總數(shù)一千另二十五萬八千人,因世界不景氣,紛紛作歸計”*《僑委會調(diào)查旅外僑胞人數(shù)》,《申報》1934年9月17日,第8版。,以致全球海外華僑人數(shù)逐漸減少。
(二)部分國家掀起排華運動
各國掀起排華運動的起因是受世界性經(jīng)濟危機影響,許多國家出現(xiàn)經(jīng)濟衰退,出于自身國家和國民利益考慮,一些國家企圖轉(zhuǎn)嫁危機,紛紛調(diào)整對華僑的政策。但除了經(jīng)濟原因外,也有政治原因。當時就有人提出疑問:“外人僑居墨西哥者如美國、日本、中國、德國、英國、俄國、意大利、西班牙,不下三十余萬人,而墨國何以排華,又何以單獨排華?”*《旅墨難僑代表昨日招待各界,報告排華經(jīng)過并請援助,續(xù)有難僑百余定期返國》,《申報》1933年5月25日,第9版?!捌鋵嵑薪^大之政治作用”*廣東省檔案館等編:《華僑與僑務史料選編(廣東)》第2卷,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52頁。。有民國學者分析認為:排華國對華人有“種族偏見”,“以為華人是低下的民族”*周啟剛:《海外問題言論選輯》,海外月刊社1935年版,第8頁。。加之,我國國民黨政府正集中力量“圍剿”紅軍,對海外華僑保護明顯不力,以至于“自墨國發(fā)動排華以來,經(jīng)過若干時間之教訓,我政府除采用空頭方式交涉外,絕無其他有效辦法,以致墨國朝野上下人士,均啟輕視之心,由輕視而擅動,由擅動而凌虐,無所顧忌,政府倡之,人民和之,于是演成極有秩序之排華運動,最近既因我國失去東北,墨國朝野,更為藐視,變本加厲。”*《旅墨被逐華僑留滬三代表共同發(fā)表談話,感謝援助,再請求各界救濟,詳述排華原因及備受痛苦》,《申報》1933年5月15日,第9版。排華國家國內(nèi)政治局勢復雜,如墨西哥國內(nèi)政治分為親華派和排華派,“親華派執(zhí)政,則旅墨華僑當可安居樂業(yè);若排華派得權,則任意壓迫,驅(qū)逐凌虐,無所不至。”*《旅墨被逐華僑留滬三代表共同發(fā)表談話,感謝援助,再請求各界救濟,詳述排華原因及備受痛苦》,《申報》1933年5月15日,第9版。地方政府也是如此,凡排華派就任地方長官,排華空氣高漲萬分,排華黨則四處活動,為所欲為。暹羅政府分“民主、君主兩派,民主派接近日本,君主派接近英國,今則民主派占優(yōu)勢?!彼匀毡救嗽阱吡_有相當勢力。暹羅政府有外籍顧問23人,“前此英人為多,法美日人較少,今則二十三人中,日人達十八人?!庇捎谌毡救耸桥湃A派,在排華事件中起到蠱惑唆使、推波助瀾的作用*《暹羅排華種種事實——華僑代表已回國請愿》,《申報》1935年4月25日,第9版。。陳樹人指出:暹政府與日本勾結,從事政治之侵略,“此中情形,我人豈可忽視?”*《陳樹人報告僑務兩大問題——在中央黨部紀念周》,《申報》1933年5月23日,第7版。又如朝鮮暴民排華之后,經(jīng)查證,此次暴力排華事件純是日本人暗中唆使,“以逞其肅清華僑之愿而嫁殘酷之惡名于韓人”,以遂其侵略之野心*《朝鮮暴民排華之背景》,《民國日報》1931年7月12日,第3版。。
各國排華的方式可謂多種多樣,據(jù)各大報紙觀察,各國排華方式主要有商貿(mào)打壓、掠奪華人資產(chǎn)、驅(qū)逐出境、摧殘當?shù)厝A僑教育、甚至進行人身傷害等,對華人華僑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第二,搶奪華僑資產(chǎn)。中國在外僑胞人數(shù)眾多,“寄跡異域,無論為工為商,多能潔身自愛,勤儉耐勞”*《華僑總工會辯正墨領否認排華,列舉墨國排華經(jīng)過事實,沒收僑胞財產(chǎn)迫令出境,墨政府主動組織排華黨,墨領強詞奪理淆亂視聽》,《申報》1933年5月1日,第8版。。由于華僑能吃苦、能賺錢,引起當?shù)厝撕推渌鈨S的忌妒之心,以致各國一而再用“武力沒收(華僑)一切財產(chǎn)”*《華僑被逐》,《申報》1934年9月26日,第2版。。民國學者指出:“華僑在暹羅的經(jīng)濟勢力既如是之偉大”*黃澤蒼編:《華僑現(xiàn)勢》,民智書局1934年版,第23頁。,“凡大企業(yè)皆操于我僑胞之手”,暹羅政府“復覬覦華僑經(jīng)濟勢力”*《暹羅排華種種事實——華僑代表已回國請愿》,《申報》1935年4月25日,第9版。。在墨西哥“經(jīng)濟方面,我僑胞在墨國商務上、事業(yè)上確均占有絕大勢力”,不僅墨西哥政府及人民頗為不平,就連“各國僑墨外人(如日本人等)亦萌競爭及搶奪之心”*《旅墨被逐華僑留滬三代表共同發(fā)表談話,感謝援助,再請求各界救濟,詳述排華原因及備受痛苦》,《申報》1933年5月15日,第9版。。其中,墨西哥順善兩省“大施其殘酷劫奪手段,凡吾華所有之營業(yè)財產(chǎn),一律強行沒收,雖至家具什物,亦并劫奪一空,并且驅(qū)逐出境,不許逗留?!?《旅墨難僑慘被驅(qū)逐,順善兩省大施其劫奪手段,籌款救濟須防止藉端漁利》,《中央日報》1933年5月27日,第3版。
第三,摧殘當?shù)厝A僑教育。國民黨中央大員,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黃麟書1930年代中期到南洋各地考察華僑教育,寫成《考察南洋華僑教育意見書》,在書中對華僑教育遭摧殘狀況表示出深深的憂慮*黃麟書:《考察南洋華僑教育意見書》,天成印字館1935年版。。各大報紙也對此做了報道:首先,查封華僑學校,強推暹語。如1935年5月《大公報》報道:“全暹華校,稍具規(guī)模者,合計不及百家,今在一年之內(nèi),竟被封至六十余家,內(nèi)地各處華校殆盡,致使所余者僅暹京三十余家而已!”*《暹羅排華慘狀(續(xù))》,《大公報》1935年5月21日,第3版。南部一帶,幾乎無華僑學校存在,“所留存之寥寥數(shù)校,亦均改授暹文”*《暹政府摧殘華僑教育新苛例,課外不得教授中文,中文課本須送審查》,《申報》1936年4月15日,第14版。,并“規(guī)定每年教八百小時”*《暹羅強迫華僑學校每年教八百小時暹文》,《申報》1933年1月31日,第15版。。其次,對華文教師任職資格多方刁難。暹羅政府規(guī)定,華文教員要考試暹文,并且要求“暹文合格而有教學的經(jīng)驗”,有的還要求懂得英語??荚囈卜浅栏?,“甚至故意留難,有的一考再考,好久不得要領”,拖三四個月,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荚囃ㄟ^后還要注冊,注冊時“須將照片、履歷、文憑、介紹書、自薦信、保單等,連同董事部的請求書”一并呈繳當?shù)亟逃繉徍??!巴瑫r又須繳交暹幣四銖(每銖合國幣一元三四角),倘政府對他不滿,便可不發(fā)證明書,而注冊也便無望了?!?《暹羅強迫僑胞同化——凡滿七歲至十四歲兒童須入暹校,華人學校每周須授暹文二十一小時》,《申報》1935年3月11日,第7版。華文教師授課必須用暹語,“授課不用暹語者罰款五百銖”*《暹羅教育部又草訂新苛例,專對華校而發(fā)》,《申報》1936年3月21日,第12版。.。據(jù)《民國日報》報道:“自條例施行后,師資人才益行減少,各校因無師資人才之故,莫不紛紛停閉?!?《大可注意之暹政府摧殘華僑教育》,《民國日報》1931年4月20日,第3版。.感嘆今后在暹華僑教育,將不堪設想,而華僑子弟將就學無門。再次,強迫適齡兒童到附近暹羅學校上課?!傲羁h屬核戶發(fā)出通告,著令受強迫教育之兒童,須于五月一日起往就近暹校肄業(yè)。”*《暹羅摧殘華僑教育再接再厲》,《申報》1935年5月15日,第13版。最后,有的國家禁止華僑學校向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及僑委會備案,如荷印政府突然頒令各華校,禁止向中國政府機關立案,“曾經(jīng)中國政府注冊立案各華教員教職,逐出荷印領土”。3個月內(nèi),各華僑學校董事必須表明對中國政府注冊立案之態(tài)度,如果同意“放棄中國政府注冊立案之表示,務具有證據(jù)”*《荷印政府通令華校禁止向教部及僑會注冊立案》,《申報》1935年5月8日,第13版。。
南京國民政府較為重視華僑問題,1927年在外交部內(nèi)設僑務局,1932年設立僑務委員會,隸屬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僑委會具有三個核心機構:秘書處、僑務管理處和僑民教育處*陳國威:《1932—1945年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述論》,《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0年第4期。。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組成人員年齡大多在40多歲,年富力強,籍貫大多數(shù)以廣東、福建為主。
部分國家排華事件發(fā)生后,僑務委員會與外交部等相關部門配合,在保護難僑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在外交上進行交涉、要求懲兇賠償外,還派出特使到排華國家考察華僑狀況。南京國民政府甚至在1933年外交報告中專門把“僑民的保護”作為單獨一章列出*包愛芹:《1925—1945年國民政府僑務政策及工作述論》,《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0年第2期。。各大報紙對南京國民政府為難僑所做的相關工作進行了報道。
(一)展開外交交涉。世界各地排華事件發(fā)生后,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及時通過外交途徑向相關國家進行交涉。如1931年7月,朝鮮發(fā)生暴力排華事件后,“蔣(介石)主席自前方電外部當局,令對韓人排華風潮迅向日政府交涉,切實制止,并將交涉進行情形隨時電告?!?《蔣主席電外部,令迅向日本政府交涉,隨時電呈交涉情形,外部先令各領調(diào)查損失,抗議聲明保留賠償要求》,《民國日報》1931年7月10日,第3版。外交部迅速向日政府提出外交交涉,質(zhì)問日政府保護華僑辦法,要求立即制止韓民之暴行,查明事實真相,賠償在韓華僑生命財產(chǎn)損失*《外部宣告韓人暴行,使全世界明了真相,將派專員赴韓詳查》,《民國日報》1931年7月9日,第3版。。1933年5月,墨西哥排華事件發(fā)生后,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電令我國駐墨公使,立即向墨政府提出嚴重交涉,制止排華運動”,指出“墨西哥排華,實屬有違國際盟約”,同時聲明“將來或提交國際聯(lián)盟會以求公平處理”。駐墨公使按照政府要求,“當即向墨公使交涉”*《墨西哥排華案外部將提交國聯(lián)處理》,《申報》1933年5月7日,第12版。。1935年5月,暹羅發(fā)生排華事件后,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令駐日蔣使向駐日暹使交涉,迄無結果,外部為使各方明了真實情形,決日內(nèi)發(fā)表文件,作嚴正表示?!?《暹羅排華外部將作嚴正表示》,《大公報》1935年5月18日,第3版。有時,為了迅速、及時解決問題,直接向排華國家的地方政府交涉。如在暹羅排華事件發(fā)生后,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經(jīng)善省中國領事潘銘,向該省長署交涉”*《回國華僑追述墨國排華慘狀,地方官無法制止,僑胞均只身逃歸》,《申報》1933年6月12日,第10版。。
(二)派出特使。1931年7月,朝鮮發(fā)生暴力排華事件后,“外部決即派員分赴吉林萬寶山、朝鮮平壤、漢城等處調(diào)查肇事經(jīng)過及華人損失”*《外部宣告韓人暴行,使全世界明了真相,將派專員赴韓詳查》,《民國日報》1931年7月9日,第3版。。1933年5月,墨西哥排華案發(fā)生后,南京國民政府“派專任公使前往”,除調(diào)查此案真相外,并與墨政府聯(lián)絡,以免再有此不幸事件發(fā)生*《墨西哥排華案》,《申報》1933年7月22日,第3版。。僑務委員會于1935年“特派陳春圃君赴南洋及歐洲各地考察華僑情形,以便作改進華僑生活及救濟華僑之參考”*《派陳春圃出國——陳已來滬候輪,考察華僑實況》,《申報》1935年2月24日,第10版。。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于1935年“派參事梁宇皋、鄭麐暨僑務委員會僑民教育處長陳晤圃三人赴英屬荷屬南洋、菲律賓等地考察僑商近況。”*《考察南洋僑務》,《申報》1935年2月27日,第6版。甚至華僑人數(shù)眾多的地方政府也派出代表直接與排華當事國進行交涉,如暹羅排華事件發(fā)生后,“粵省當局已特派黃麟書為赴暹交涉,取締虐待華僑苛例代表,并宣慰華僑”*《粵省派黃麟書赴暹交涉》,《申報》1935年7月18日,第11版。。
(三)提出懲兇賠償。1931年7月,朝鮮發(fā)生暴力排華事件后,中國國民黨浙江省執(zhí)行委員會第81次會議決議:電請中央令飭國府外交部對日嚴重抗議,要求“嚴懲兇犯,賠償損失”*《全國各省市黨部,對韓人暴舉之憤慨,韓人假日威作有計劃之排華行動,實日本對我侵略政策之充分表現(xiàn),全國憤慨主張一致對日經(jīng)濟絕交》,《民國日報》1931年7月13日,第3版。。民國時期學者稱,南京國民政府與暹羅沒有條約關系,遇有交涉事件,“迂迴曲折,異常不便”*黃澤蒼編:《華僑現(xiàn)勢》,第24頁。。即便如此,僑務委員會“為暹警慘殺華僑事,頃電駐日公使蔣作賓,請向駐日暹使交涉,務達懲兇賠償損失目的”*《僑委會注意暹僑胞被慘殺事件》,《申報》1934年3月9日,第8版。。蔣作賓公使向駐日暹使提出“行政院以暹警慘斃華僑案,情節(jié)重大,應嚴重交涉”,“務使達到賠償損失,及保證以后不再有類此事件發(fā)生”*《暹警慘殺華僑案將提嚴重交涉》,《申報》1934年3月6日,第3版。。
面對回國難僑的悲慘狀況,救濟工作刻不容緩,南京國民政府隨即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難僑救濟工作。1932年僑務委員會擬定了《救濟失業(yè)華僑辦法》,呈報行政院。1933年12月,僑務委員會聯(lián)合外交、財政、內(nèi)政等6部,在南京設立救濟失業(yè)華僑委員會。救濟難僑的事務主要由“僑務委員會辦理”*僑務委員會:《僑樂村》,僑務月報社1935年版,第44、15頁。。
1933年6月全球華僑總工會收到救濟旅墨
資料來源:《全球華僑總工會發(fā)啟救濟回國旅墨難僑鳴謝啟事》,《申報》1933年6月12日,第2版。
救濟方式分為臨時救濟和根本救濟兩種方式。臨時救濟是一種暫時性應急救助方法,暫時安置流離失所的難僑,是治標之策,主要包括對難僑進行精神勸慰、臨時收容安置、發(fā)放救濟金、資遣回籍、介紹職業(yè)等。根本救濟是長遠之策,讓難僑通過從事國內(nèi)的產(chǎn)業(yè)開發(fā)而自立,采取的具體舉措是在安徽宣城設立僑樂村,收容難僑從事墾殖。
(一)臨時救濟
主要措施有:
第一,緊急救助。緊急救助是指難僑乘船到達后,立即派員接待慰問、購買船票、提供臨時性食宿、分發(fā)救濟金等,民間團體和政府相關部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華僑總工會專門制定《旅墨難僑的救濟辦法》,規(guī)定墨西哥難僑回國船到上海時由全球華僑總工會派員招待,并發(fā)給一定的費用。難僑船到香港時,由香港東華醫(yī)院派人接待,提供食宿,并代購船票,資助其回鄉(xiāng)。在香港的一切救濟費,由“香港東華醫(yī)院及上海廣肇公所共同負責”。為方便救濟起見,“全球華僑總工會發(fā)給難僑證明書”。旅墨難僑乘哈佛總統(tǒng)號抵滬歸國時,上?!叭A僑聯(lián)合會特派代表赴埠慰問”。除了解決餐宿外,“華僑聯(lián)合會贈送每人十元補助用資”*《旅墨僑胞又有一批被迫返國,計六十五人皆系粵籍,昨謁吳鐵城陳述困苦》,《中央日報》1933年5月13日,第3版。。旅朝鮮難僑抵達青島后,僑委會聯(lián)合華僑社團“訂購饅頭四百斤,以供難僑食用”,并暫由各客棧分別容留,提供食宿*《旅鮮難僑抵青》,《申報》1931年7月18日,第10版。。南京國民政府相關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如旅日僑胞胡俊民等74人,自抵滬后,生計困難,政府僑務局特派譚仲祿、林昭洪等人,攜款至董家渡江西會館內(nèi),發(fā)放“臨時救濟費每名三元”。上海市公安局派警士1名,在場照料*《僑務局發(fā)款救濟僑胞》,《申報》1935年8月7日,第11版。。這些緊急救助措施解決了難僑臨時生活困難,起到救急的作用。
第二,遣資回籍。歸國難僑如果確實因經(jīng)濟困難,無力還鄉(xiāng),則贈送每人一定的路費,幫助難僑返回原籍投靠親友。如僑務委員會擬定救濟旅墨難僑辦法規(guī)定:“最近三個月內(nèi),由墨回國難僑流落海上無力還鄉(xiāng)者,給以由滬返港船票一張,回鄉(xiāng)費用十元?!薄奥媚y僑過滬時,本會派員慰問,查其確系缺乏由港返鄉(xiāng)旅費者,給以回鄉(xiāng)費用十元?!?《僑委會擬定救濟旅墨難僑辦法,派員赴滬辦理救濟事宜,請撥荒地俾便難僑開墾》,《中央日報》1933年5月25日,第2版。第15批旅墨難僑83人抵達上海后,行政院僑務委員會特派代表慰問,“每人贈與慰勞品一份”。這批難僑,“大半隸籍廣東,將于今晨十時,仍搭原輪赴港,轉(zhuǎn)返原籍,另有安徽籍者一人,即自滬轉(zhuǎn)道返籍?!?《十五批旅墨難僑昨日抵滬》,《申報》1933年9月2日,第19版。第17批旅墨難僑到滬后僑務委員會派代表慰問,“每人給予物品一份”,該批難僑仍乘原輪赴港,轉(zhuǎn)返原籍*《十七批旅墨難僑昨抵滬》,《申報》1933年10月28日,第14版。。
第三,幫助尋找臨時工作。為解決回國難僑的就業(yè)問題,僑務局“與市社會局、市公安局等當局聯(lián)合設立上海市歸國華僑職業(yè)介紹所”*《僑務、社會、公安三局合設華僑職業(yè)介紹所》,《申報》1936年2月25日,第11版。,專門幫助回國難僑推薦工作。為了方便難僑出行尋找工作,上海僑務局“略仿游覽指南辦法,刊為小冊,詳列滬地主要交通路線,點注各級旅社路由,交海員分送,俾各僑胞得自投所好,不致誤入歧途”。為了防止難僑在尋找工作中被騙,僑務局還把“碼頭上小行騙伎倆”印在小冊子上,使歸國難僑,有所預防*《上海僑務局二十年工作設施計劃——盡力救濟指導歸國華僑》,《申報》1935年3月7日,第9版。。這些常規(guī)性、臨時性的救濟措施,雖然不能幫助難僑解決長久生計問題,但使難僑暫時有安身之所。
(二)根本救濟
南京國民政府和社會各界在開展臨時性難僑救濟的同時,著手考慮開辦實業(yè),專門收容失業(yè)華僑從事國內(nèi)生產(chǎn),做到自食其力,重新融入當?shù)厣鐣?,希圖從根本上解決歸國難僑的生存問題。經(jīng)過社會各界對振興工業(yè)、發(fā)展商業(yè)、發(fā)展農(nóng)業(yè)等多種方案的討論,僑委會經(jīng)過全面衡量、比較,最后選定采用召集難僑開墾荒地、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方案。僑務委員會的主張得到實業(yè)部的支持,實業(yè)部派專家與僑務委員會一同調(diào)研、考察開荒墾殖地址,并“咨請各省府籌設回國僑民墾殖區(qū),俾返國僑胞有志從事墾業(yè)者”,并擬訂保護及獎勵辦法,以資提倡*《實部救濟回國僑胞,咨請各省籌設墾殖區(qū)》,《申報》1935年9月4日,第8版。。
僑樂村第一批難僑年齡一覽表
資料來源:僑務委員會編:《僑樂村》,第44頁。
僑樂村建成以后,墾民的生活、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其生活既有紀律又不失閑適,可以說,國家政府層面通過移民墾殖方式安置難僑的方案初見成效。可是由于僑樂村“自身存在著嚴重問題,同時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種種限制”*張世慧:《僑樂村——南京國民政府救助難僑措施的新嘗試》,《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3年第3期。,盡管政府花了巨額資金,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僑樂村模式還是未能在全國推廣開來??箲?zhàn)時期,僑樂村被日軍炸毀,成為歷史的遺跡。
(一)難僑救濟工作取得一定效果
南京國民政府認識到華僑是一群對祖國的革命與建設事業(yè)有過貢獻的特殊國民,保護僑胞是政府應有的職責,正是基于這一認知而對難僑伸出援助之手。部分國家排華事件發(fā)生以后,南京國民政府較為重視,高層立刻作出表態(tài):蔣介石迅速電令外交部,要求向相關國家、政府交涉*《蔣主席電外部,令迅向日本政府交涉,隨時電呈交涉情形,外部先令各領調(diào)查損失,抗議聲明保留賠償要求》,《民國日報》1931年7月10日,第3版。,并率先捐款救濟難僑。陳樹人在中央黨部講暹羅、墨西哥華僑問題時稱:“國人雖已注意,但須急而謀補救,以免未歸之僑胞,受不堪之壓迫。”*《陳樹人報告僑務兩大問題——在中央黨部紀念周》,《申報》1933年5月23日,第7版。實業(yè)部部長孔祥熙接見了被難旅墨僑胞,“表示萬分惋惜,主張請政府嚴令駐墨公使馮崇志,嚴厲交涉,以疏華僑之痛苦?!?《孔祥熙軫念旅墨被逐華僑》,《申報》1933年5月6日,第10版。在政府高層的支持下,南京國民政府救濟難僑工作在外交、內(nèi)政上齊頭并進:一方面,對各國排華事件,政府積極開展外交交涉,愿作難僑后盾,據(jù)理力爭。另一方面,對回國的難僑積極通過緊急救助、遣資回籍、幫助尋找臨時工作等臨時救濟方式來安置難僑,還在安徽宣城建設僑樂村,希圖從根本上解決難僑長久生計問題??梢哉f臨時性難僑救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做出了一些實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蜂擁而至的歸僑的困境,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也在一定意義上強化了華僑的歸屬感,體現(xiàn)了其現(xiàn)代政府的職能,標志著我國救僑工作邁入了新的階段。
(二)難僑救濟工作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
南京國民政府此次難僑救助工作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也是明顯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在外交交涉上表現(xiàn)軟弱,保護華僑力度不夠。南京國民政府在排華事件發(fā)生后,外交上表現(xiàn)軟弱,保護華僑力度不夠,報紙有多篇報道提及這一點。如在墨西哥排華過程中,“我旅外僑胞,因祖國外交當局手段軟弱,以致備受各該當?shù)卣刂貕浩取!?《念年后三百萬旅暹僑胞將忘祖國》,《申報》1933年3月28日,第2版。“我政府除采用空頭方式交涉外,絕無其他有效力辦法,以致墨國朝野上下人士,均啟輕視之心,由輕視而擅動,由擅動而凌虐,無所顧忌。”*《旅墨被逐華僑留滬三代表共同發(fā)表談話,感謝援助,再請求各界救濟,詳述排華原因及備受痛苦》,《申報》1933年5月15日,第9版。墨西哥難僑代表發(fā)給政府的電報中稱“彼負有責任之機關,終不能盡力維持,以致墨國排華,歷時二載,從無辦法,僑胞被逐,保護無人?!?《蔣委員長關懷旅墨回國難僑,表示軫念電匯一萬元救濟華僑總會,電吳市長請代商汪院長迅籌根本救濟辦法》,《申報》1933年5月18日,第10版。陳樹人提及此次墨國之排華,愈演愈兇,實為“當局平日漠視僑胞之利益及保護之不力所致,此種責任,應由政府完全負之。”*《旅墨難僑代表昨日招待各界,報告排華經(jīng)過并請援助,續(xù)有難僑百余定期返國》,《申報》1933年5月25日,第9版。民國學者指出:“在海外的僑民,既沒有政府的保護,亦沒有負責的管理,任其自生自滅,自來自去?!?周啟剛:《海外問題言論選輯》,海外月刊社1935年版,第11—12頁。
其二,由于國勢衰弱,外交交涉效果不濟。一國外交是以強大的國力為后盾,國勢衰弱不振的國家很難有高效率的外交行為,可以說,弱國無外交。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積貧積弱,人心不齊,國力渙散,國際地位低下,在保護華人華僑方面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排華事件發(fā)生后,南京國民政府多次外交交涉均以不了了之而告終。如捷克排華后,政府“遣派梁龍及龔俊為代辦及副領事,遂屢次與捷方交涉,惟絕無效力”,最終全體僑胞被迫離捷,只剩下兩外交官*《捷克華僑被逐》,《申報》1935年2月28日,第7版。。墨西哥排華事件發(fā)生后,“我政府迭與墨西哥政府交涉,祗以墨西哥政府,無力制止各省政府,毫無效果?!?《墨僑代表昨謁外交當局請救濟,外部與僑委會商定辦法,蔣委員長捐助萬元接濟》,《中央日報》1933年5月19日,第3版?!拔彝饨徊康鼡?jù)駐墨公使”,提出抗議,僑務委員會奔走呼號,函電交馳,“駐滬墨領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渡陥蟆吩u論稱,該領事“不特盲而且聾也”*《華僑總工會辯正墨領否認排華,列舉墨國排華經(jīng)過事實,沒收僑胞財產(chǎn)迫令出境,墨政府主動組織排華黨,墨領強詞奪理淆亂視聽》,《申報》1933年5月1日,第8版。,“抗議書送達,亦無若何效力”*《被逐旅墨難僑過滬返籍(附照)》,《申報》1933年6月10日,第12版。。暹羅發(fā)生排華運動后,“我政府之抗議,而彼暹羅政府,不獨文過飾非,抑且傲慢自若”*《援助旅暹華僑各團體發(fā)宣言——督促政府嚴厲交涉,舉國同胞一致力爭》,《申報》1935年6月3日,第9版。。因暹羅與南京國民政府沒有正式修訂商約,故暹政府對付華僑,只有單方之行動,絕無雙方之協(xié)商,以致排斥華僑之事,時有所聞。南京國民政府“擬從訂約入手,會簽發(fā)中墨約稿,令飭駐墨使館,向墨政府提商,尚無頭緒”*《墨西哥虐待華僑案,迭經(jīng)嚴重交涉迄無效果,中央切實考慮應付之策》,《中央日報》1933年5月18日,第3版。。比國發(fā)生排華事件后,“我國駐比公使凌代辦其翰,雖向比國政府交涉數(shù)次,卒無效果”*《旅比難僑昨晨歸國抵滬,共計三十一人被迫出境》,《申報》1935年9月10日,第10版。
可見,國家實力決定一切外交活動效果,沒有強大的國家實力作為后盾,在外交上不可能有多大作為。這一點,執(zhí)政者并不避諱,中國國民黨執(zhí)行委員會宣傳委員會稱:“華僑在外誠備受人間之慘苦的,試問何以致此結果呢?這都是國家衰弱的緣由。”*中國國民黨執(zhí)行委員會宣傳委員會編:《華僑與建設》,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宣傳委員會1934年印,第22頁。有難僑悲憤地指出:墨西哥全國人口不過1400萬,全國海陸空軍不過5萬,為何我堂堂的中華民族被一弱小的國家墨西哥欺負?“我國政府缺乏保護能力,實為其主因”*《旅墨難僑代表昨日招待各界,報告排華經(jīng)過并請援助,續(xù)有難僑百余定期返國》,《申報》1933年5月25日,第9版。。
其三,救濟工作力度有限,難以取得持續(xù)性的救濟效果。由于回國難僑人數(shù)眾多,而政府可以投入救濟難僑的經(jīng)費十分有限,回國難僑多屬身無長物,居無定所,在此百物騰貴,生活程度日高之下,得此區(qū)區(qū)數(shù)元,不啻杯水車薪,導致救僑效果不能不大打折扣。加之,中國境內(nèi)政治動蕩、經(jīng)濟不景氣,南京國民政府工作重點是集中全國人力、物力和財力“剿共”,對于保護華僑利益,實屬有心無力。所以,從救濟難僑工作的實際力度來看,中央政府對回國難僑的救濟很多僅僅停留在口頭上,實際救濟行動并不多,很多難僑救濟工作都依賴地方政府去開展,而地方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有限,沒有中央政府財力支持,大多救濟舉措局限于短期行為上,以至于原本計劃采取積極的長久的治本的救濟措施沒有真正落實下去,如在安徽省宣城設立僑樂村以從根本解決難僑生計問題,其效果還未彰顯就戛然停止。雖然這次救濟工作持續(xù)了幾年時間,但沒有取得持續(xù)性的效果。
其四,救濟過程中存在不平等現(xiàn)象,有選擇性的救濟。如《申報》報道:1934年9月被日本驅(qū)逐回國的難僑中,有正式國民黨員44人,預備黨員15人。如系正式黨員由中央黨部代表周鐘南發(fā)給每人“維持費二十元”*《中央黨部代表昨發(fā)給難僑救濟費》,《申報》1934年9月23日,第13版。,“預備黨員俟確實查明后,報告中央核定辦理”,可是一部分非黨員難僑,“救濟費無著”,準備向“市府及溫州同鄉(xiāng)會等處請求救濟,以免流落異鄉(xiāng)”*《中央黨部派員來滬發(fā)難僑救濟費》,《申報》1934年9月21日,第10版。。南京國民政府將難僑分為等級,根據(jù)是否黨員分別對待,這樣做讓難僑感到寒心。
責任編輯:汪謙干
Observation & Reflection on the Returning Overseas Chinese Refugees’ Relief Efforts in Nanjing KMT Government
ZHOU Ya-dong
(School of Humanities,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12,China)
In 1930s,a worldwide economic crisis has broken out and influenced a great number of countries,which resulted in the Great Depression.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domestic crisis,some countries started the anti-Chinese movement.Many overseas Chinese have been persecuted and expelled back to China as returning overseas Chinese refugees.The Nanjing KMT Government at that time made a prompt response to negotiate diplomatically with foreign countries,and meanwhile actively assist and relieve the returning overseas Chinese refugees.From 1931 to 1937,there are plenty of reports of this issue in “Shun Pao” and other national newspapers,which have analyzed the formation of returning overseas Chinese refugees and made a good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iplomatic efforts and the returning overseas Chinese refugees’ relief work from Nanjing KMT Government.
the period from 1931 to 1937;economic crisis;Anti-Chinese movement;Nanjing KMT Government;returning overseas Chinese refugees’ relief
K264.39
A
1005-605X(2017)04-0096-10
周亞東(1966- ),男,安徽長豐人,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