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オ?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些內(nèi)容被教師們前所未有的重視了。
“自主”一詞,是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當中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詞匯。我們經(jīng)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學生的自主解讀不僅應該讓學生勾勒出他們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更要讓這些“哈姆雷特”擁有同一雙“憂郁的眼睛”,讓“哈姆雷特”成為“哈姆雷特”而不是“麥克白”。這就需要教者的示范、引導、熏陶,提高學生自主解讀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努力。
一、感知文學作品的形式美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藝術(shù)是訴諸人的感知的。俄國形式主義美學家維克多·什克羅夫斯基說:“藝術(shù)存在的目的,在于使人恢復對生命的感受?!囆g(shù)的目的,在于讓人感知這些事物?!边@說明感知文學作品的言語形式美,也是閱讀文學作品的目的。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最大差別在于:其他學科學的是內(nèi)容,獨有語文學科還要學言語形式。
例如魯迅小說《示眾》,面對 “抬頭看時,藍褲腰上面有一座赤條條的很闊的背脊” 這句時,我們就應引導學生專注于“座”這個量詞的表現(xiàn)力,去發(fā)現(xiàn)其深邃的意蘊。這樣學生不僅能體會到作者用了擬物和夸張的修辭手法,重在描寫這位看客身體的強壯結(jié)實,還能感受到這是在反襯這位大漢的精神麻木愚昧,聯(lián)想《吶喊自序》中的名言:“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
引導學生重視感知文學作品的言語形式美,通過對文本細部詞句的捕捉、咀嚼和品味,引導學生達成對文章核心意義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實現(xiàn)與文本世界和作者精神世界的對接。多進行這樣的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他們的自主能力就會強很多,掌握的知識會更扎實。
二、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創(chuàng)設情境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边@種論述反映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的重要作用:一則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二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我們閱讀《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fā)都滾出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彩帛鋪的,紅的,黑的,絳的,都滾將出來?!种灰蝗?,……罄兒,鈸兒,鐃兒一齊響。”作者在此使用繁筆,打比方,做鋪敘,極盡描寫之能事。那么,我們在閱讀這一段時,就要進入情境,從味覺、視覺、聽覺等方面全方位地全神貫注地去感受,而不是用認知來理解作者所運用的修辭方法。
廣東佛山孔堯君老師教《天上的街市》則更好的說明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作用。課堂開始時,他用深情的語言朗誦了一段話:“請大家把眼睛慢慢閉上,放松,安靜,想象自己的身體在不斷的升高,慢慢的升高,直飄上白茫茫的天空,在白茫茫之中逐漸消失。?。≡谶@里,我看到了博大深邃、廣闊無垠的世界。我隨白云飄到了天宮,在天宮中漫步、暢游。青青的小草,賞心悅目;……牛郎織女騎在牛背上,吹著短笛,提著燈籠也來了。啊!真是個妙不可言的世界!”
通過這一番生動的語言描述,讓學生隨著教師的誦讀進入所創(chuàng)設的即興情境之中,讓學生沉浸在詩情畫意的仙境中,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詩中景物的情致。學生能善于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不僅能提高其學習興趣,更能提高其自主解讀的能力。
三、重視廣泛的閱讀
學生只有擁有開闊的知識面、廣闊的文化視野才能更準確地確定文學作品的學習內(nèi)容,理解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們了解了現(xiàn)代文化中人文性、生命化的因素,了解了現(xiàn)代社會法制的精神,在學習《龍宮索寶》《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時,我們才能在領(lǐng)悟“同情弱者、扶危濟困、見義勇為、除暴安良等”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同時,反思文中存在著的與當今時代不和諧的因素;在學習韓愈《張中丞傳后序》“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處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時,我們才能在敬佩許遠張巡的同時反思他們嗜血的行為。學生只有擁有開闊的知識面、廣闊大的文化視野才能更好地在文學作品的莽原林海中旅行,才能在自主的學習中更好的確定學習的內(nèi)容,自主也才更有價值。
總之,在解讀文本時,我們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quán)力,追求自然的課堂生成。同時,為了學生更好的“自主”,更準確地把握文本的閱讀價值,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自主”能力加以培養(yǎng)。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市安城中學(3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