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方容, 吳偉峰
(1.廣西藝術(shù)學(xué)院 藝術(shù)研究院,南寧 530022;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南寧 530022)
設(shè)計與產(chǎn)品
白褲瑤樹汁染工藝及藝術(shù)特點
廖方容1, 吳偉峰2
(1.廣西藝術(shù)學(xué)院 藝術(shù)研究院,南寧 530022;2.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南寧 530022)
在對廣西八圩、里湖白褲瑤鄉(xiāng)進行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文獻資料,對白褲瑤樹汁染的工藝制作、工藝特征及文化內(nèi)涵進行探討。白褲瑤樹汁染工藝的重要成就體現(xiàn)在樹汁染工序中紋飾的設(shè)計與制作上。白褲瑤樹汁染紋飾豐富獨特,以直線為基本的造型元素,強調(diào)視覺中心的地位,崇尚黑白的色彩觀念,著意于空間秩序的營造,講求主次、布局與比例,這些方面體現(xiàn)了白褲瑤樹汁染工藝成熟的經(jīng)營意匠。一些典型的裝飾母題集中地展現(xiàn)了白褲瑤的民族特征、民族歷史、民族審美意識與觀念,是白褲瑤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民族符號。
白褲瑤;染織;樹汁染;工藝;紋飾
白褲瑤自稱“布努”“朵努”“瑙格努”,是瑤族的一個支系,多居住在山區(qū)。他們主要分布在廣西河池南丹縣八圩、里湖瑤族鄉(xiāng)、河池金城江區(qū)拔貢鄉(xiāng)和貴州荔波縣瑤山鄉(xiāng),尤以廣西八圩、里湖瑤族鄉(xiāng)兩地較為集中,其中里湖瑤族鄉(xiāng)又被稱為“中國白褲瑤之鄉(xiāng)”。
關(guān)于白褲瑤的族源,學(xué)界有多種觀點,有學(xué)者從語言學(xué)的角度,認為白褲瑤源于古代苗族[1]。白褲瑤的語言為苗語支系的布努語,所以有學(xué)者認為瑤族是古代苗族瑤化的結(jié)果[2]。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白褲瑤源于“長沙武陵蠻”或“五溪蠻”,他們原來居住在古長沙、武陵一帶(即今湖南省的湘江、資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區(qū))。秦漢以后,他們向湘、桂、粵邊界的荒僻山區(qū)遷徒,藏匿于邊遠的深山密林之中。隋唐之后,他們開始大批地流向兩廣。到了明代,基本上形成了如今這種“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點[3]。
白褲瑤的染織工藝有鮮明的特點,染織品豐富多樣,在整個瑤族文化圈里獨樹一幟。白褲瑤人憑借此技藝,染制出了形態(tài)各異、內(nèi)涵豐富的紋飾圖案,并結(jié)合刺繡等工藝縫制了極富民族特色的上衣、裙子、腰帶、被面、背帶等,展現(xiàn)了白褲瑤女性優(yōu)秀的女紅文化。
服飾是識別不同民族的重要標志,它以直觀的方式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特征,內(nèi)含這個民族發(fā)展、變遷的歷史與民族精神。白褲瑤服飾特色鮮明,可識別性高,有些獨特的裝飾母題,具有特定的文化含義,是白褲瑤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意象。
白褲瑤男子傳統(tǒng)裝束一般為:將頭發(fā)扎成一束盤在頭上(白褲瑤男子舊有留長發(fā)的傳統(tǒng),筆者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年長者還留有長發(fā),四十歲以下留長發(fā)者已非常少見,多為短發(fā)),用一長條形白頭巾包裹,再以稍細黑色布條捆扎,留一抹發(fā)梢在外;上著黑色無扣對開衣,領(lǐng)口、袖口有藍色布條鑲邊,腰間束一長條黑布做腰帶,盛裝腰帶上繡有象征族人保命神的蜘蛛(即米字紋);下著闊襠及膝白褲,褲腳有黑色鑲邊,盛裝前膝有象征瑤王血手印的五條紅色豎線,小腿裹繡有米字紋的綁腿。這種著裝形式一直延續(xù)至今,成為白褲瑤區(qū)別于其他瑤族支系的一個顯著特征。
白褲瑤女子留長發(fā),捆扎后束于頭頂,然后用長條形黑色頭巾包裹,再以細長白色布條束扎。女裝比較有特點的是夏裝無袖掛衣,掛衣由前后兩塊方形黑布做成,衣服側(cè)面上下兩端固定,中間無扣,自然敞開。前后兩片曾都裝飾有“瑤王印”,后來僅后片裝飾有“瑤王印”圖案?,幫跤∈前籽潿幭让瘾@賜的一枚可免除徭役的方形印章,后被土官在“和親”的計謀下騙取了此印。有研究者指出白褲瑤“瑤王印”與瑤族《評皇券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同時有圓形、方形兩種印模的券牒,都以印有方形印模的為正宗[4]。女子下裝為百褶裙,裙子以淺藍色為主色,配以三道深藍色回形裝飾紋樣,瑤語意為“裙袋錢”。這三道紋樣又稱為“三道河流”,相傳是白褲瑤祖先在遷徙的過程中經(jīng)過的水域。有研究者指出“三道河流”中的兩道代表著黃河、長江[5],另外一條目前還不能確定。裙邊為寬約5 cm的橙色蠶絲綢及寬約2 cm的深紅瑤錦。一般來說,百褶裙會搭配一長條形擋布。擋布呈黑色,鑲淺藍色邊,用以遮擋裙子的縫接之處。
白褲瑤服裝用自編自染的土布縫制,其染織的歷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有史料可查的關(guān)于瑤族染織最早的資料見《后漢書》卷八十六《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其中記載槃瓠子女“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衣裳班蘭(即斑斕),語言侏離,好入山壑,不樂平曠”[6]。南宋地理學(xué)家周去非在《嶺外代答》卷六“服用門”中記載:“傜人以染藍布為斑,其紋極細。其法以木板二片,鏤如細花,用以夾布;而溶蠟灌于鏤中,而后乃釋板取布,投諸藍中,布既受藍,則煮布以去其蠟,故能受成極細斑花,炳然可見。故夫染斑之法,莫傜人若也?!盵7]這是一則關(guān)于蠟染的較早史料。楊武泉在校注中注明“藍”指的是“藍靛”,此“染斑之法”,即蠟染,亦稱蠟纈。通過此法染成的布因有細密的斑紋,故稱之為“瑤斑布”。與“瑤斑布”相對應(yīng)的有在漢地流行的“藥斑布”,該工藝是以石灰和豆粉調(diào)成漿來作防染劑。《圖書集成》卷六百八十一“蘇州紡織物名目”記載,南宋嘉定年間安亭鎮(zhèn)有歸姓者始創(chuàng)藥斑布,其方法為:以布夾灰藥而染青;候干,去灰藥,則青白相間。有人物、花鳥、詩詞各色,充衾幔之用[8]。從以上史料可以得知,在南宋時期瑤族蠟染工藝已經(jīng)成熟了,且該技術(shù)在元、明、清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白褲瑤蠟染的材料取自天然,因其防染劑“蠟”為當?shù)厣L的粘膏樹中分泌出來的粘膏汁液,所以白褲瑤蠟染又稱為“樹汁染”。白褲瑤樹汁染制作工藝巧妙,具有自然天成的藝術(shù)效果,集中地展現(xiàn)了白褲瑤人的生活智慧與藝術(shù)天賦。
2.1 樹汁染材料與工具
白褲瑤樹汁染中用到的材料主要有防染劑和染料。與其他民族蠟染工藝中使用蜂蠟、蟲蠟及松樹油脂等防染劑不同,白褲瑤樹汁染選用的是取自當?shù)厣L的粘膏樹。粘膏樹又名“刺椿”,屬苦木科,因分泌出一種具有黏性的液體而得名。粘膏樹只生長于白褲瑤生活的地區(qū),每年四、五月開始,瑤族女子就會拿著砍刀或者斧頭砍鑿樹干,砍鑿的位置一般會距根部1~1.5 m,第二年開春,樹干被砍過的地方就會集滿一團團淡黃色的粘膏。若急需粘膏使用,也不需要等到來年,砍鑿后約半月或二十天,被砍的地方就會分泌出膏液,再將粘膏刮下來,加入牛油熬煮,膏與牛油的比例約為3︰10,大火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直到牛油與粘膏完全融合則?;?。融合的標準是看粘膏液有無氣泡,若有氣泡,則會影響到繪制的過程。“粘膏”具有熔點低、柔性強、黏度大等特點,在染制的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冰裂紋,這是樹汁染與蠟染的一個明顯差異。
白褲瑤樹汁染使用的染料取自一種叫馬藍的植物。馬藍的莖、葉含有豐富的藍靛,將采摘清洗后的藍靛放入發(fā)酵缸里用水浸泡,水面以沒過植物20~30 cm為宜。浸泡三、四天后,馬藍的莖葉漸漸腐敗,搓揉即可成漿。浸泡的水呈深綠色,人們將莖葉撈出,染料就已制好。若須長期保存染料或?qū)⑵淠玫郊猩铣鍪?,則需將染料制成膏狀。這須在染缸里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不停攪拌。這時會產(chǎn)生許多泡沫,繼續(xù)攪拌至泡沫消失,使石灰與染料融合后慢慢沉淀,濾掉上層的清水后,藍靛膏(圖1)就做好了。
圖1 藍靛膏Fig.1 Indigo ointment
白褲瑤樹汁染工藝中所使用到的工具并不復(fù)雜,多利用自然物或自制,主要有打磨工具和繪制工具。打磨使用的工具多為光滑的鵝卵石、圓實的木棍或鐵勺的底部,主要用于磨光土布。白褲瑤用土法編織的土布,表面多粗糙不平,需要使用這些打磨工具進行磨光整平。繪制工具用于圖案的繪制,主要是蠟刀,又稱為“蠟鏟”或“畫鏟”,以兩片或多片薄銅片制成,有三角形、斧形等形狀,筆桿以木棍或竹子進行綁定固牢(圖2)。蠟刀有大、小之分,大的蠟刀用以繪制粗、長的線條;小的蠟刀用以繪制短、細的線條。整個過程中還會用到諸如竹尺一類的丈量工具。
圖2 白褲瑤蠟刀Fig.2 BaiKuYao wax knife
2.2 樹汁染制作工序
樹汁染有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主要工序有打磨、繪圖、染色、脫膏、復(fù)染等。
2.2.1 打 磨
白褲瑤樹汁染選用白色棉布,這些棉布有自家紡制的,也有從集市上買來的。在市場經(jīng)濟還不發(fā)達的時候,所有棉布都是自家紡織的。棉花經(jīng)軋棉、捻棉、跑紗、梳紗、織布等多道工序,制作成布,人們稱之為“土布”。土布一般有毛絮,較為粗糙。所以,在繪制蠟染圖案前,白褲瑤女子會將土布平放在案板上細細打磨,使其細膩平滑。
2.2.2 繪 圖
土布打磨光滑后,白褲瑤女子便使用繪制蠟染圖案特有的工具——蠟刀在上面作畫。人們用蠟刀蘸上熬制好的防染劑——粘膏在土布上繪制圖案,盛膏液的容器下面一般會放一炭盆,使得粘膏液保持在恒定的溫度。白褲瑤女子繪制圖案時無需打稿,也沒有圖紙,但圖案多保留了傳統(tǒng)的形式。這一工序是白褲瑤樹汁染藝術(shù)特征的重要體現(xiàn),紋飾的設(shè)計與繪制體現(xiàn)了白褲瑤樹汁染工藝的卓越成就,而且集中地反映了白褲瑤的工藝精神、審美意識與民族特色。
2.2.3 染 色
圖案繪制好后,接下來的工序就是染色。白褲瑤女子將繪制好圖案的白布放在染缸中浸泡?,F(xiàn)在多是從集市上購買藍靛膏,回家后加入稻草灰或草木灰泡制過濾的水、白酒,調(diào)制成染料。白布在染缸里浸泡約2 h后將其取出,放置在木板或草地上曬至半干(圖3),然后再次放入染缸,繼續(xù)浸泡2~3 h,再取出晾曬,如此反復(fù)2~3次。染、曬的過程前前后后需要一個禮拜,天氣不好時需十天左右,經(jīng)過反復(fù)染曬的布呈深藍色。若想要得到更深的顏色,須采來雞血藤的枝葉,搗碎后加水浸泡成紅褐色的染料,將布料再次放入染料中浸染,染制后的布呈黑色。
圖3 白褲瑤女子在晾曬染制的土布Fig.3 BaiKuYao women hanging out dyeing cloth for drying
2.2.4 脫 膏
待布染成理想的顏色后,白褲瑤女子會取來稻草燒成稻草灰,將稻草灰放入水中攪拌、澄清、過濾。稻草灰含有豐富的堿,可以去掉布料上的防染劑。染過的土布須放在稻草灰堿水中浸泡20~30 min,再放入鍋中用小火煮沸,粘膏受熱后慢慢地熔化,防染劑繪制過的地方露出土布固有的白色,沒有裂紋,圖案完整、清晰可見。脫膏后的堿水呈淺藍色或淺褐色。
2.2.5 復(fù) 染
白褲瑤樹汁染在脫膏后,還會進行一次復(fù)染工作。復(fù)染時只需將布料放入藍靛染缸中浸泡約2 h后即可取出晾曬。復(fù)染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持、加深之前的深色,另一方面是使脫膏的地方染上淡淡的藍色。待布晾曬干后,白褲瑤女子會采來蕨根熬制成水,蕨根水呈黑色,蠟染后的衣服經(jīng)浸泡后不易掉色。此道工序完成后,白褲瑤樹汁染工作已至尾聲。
在白褲瑤樹汁染的制作工序中,“繪圖”是其關(guān)鍵的一個步驟,而且白褲瑤樹汁染工藝最重要的成就也體現(xiàn)在如何設(shè)計與制作這些紋飾上。這些圖案的形式是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積淀下來的,現(xiàn)在的白褲瑤樹汁染圖案是對傳統(tǒng)的延續(xù),是白褲瑤樹汁染中最值得探討的部分。因此,通過對白褲瑤樹汁染紋飾的題材、造型、結(jié)構(gòu)、組織形式、色彩與布局等方面進行一些闡述,以此管窺白褲瑤樹汁染的藝術(shù)特點。
3.1 紋飾題材與造型
樹汁染紋樣可分為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人形紋幾類。屬幾何紋的有瑤王印、龍路及回紋,它們是以方形、菱形、三角形及各種線段組合形成的圖形,具有理性、規(guī)整等特點。如回紋,它常常分布于女子的百褶裙上,呈方形的線條折繞、回旋。屬植物紋樣的有剪刀花、竹筒花,它們多在女子掛衣背牌中出現(xiàn);動物紋樣以魚刺花、雞仔花、鳥紋為代表,常見于背牌、腰帶中;人形紋主要有人仔花,在背牌中出現(xiàn)較多,以此代表白褲瑤對人丁興旺的美好愿望。植物、動物及人形紋的形狀都脫略了自然的形態(tài)而具有幾何的外形。如竹筒花的基本形為兩個細條長方形的十字交叉,長條方形為竹竿,上面有均勻排列的短線似竹竿之竹節(jié),短條方形與之交叉于頂部約1/5處,形成十字花瓣;雞仔花整體呈方形,方形中以多個十字與曲折紋的組合分別表示雞頭、雞翅、雞尾與雞爪;人仔花有兩種表現(xiàn)方式,一為簡單的單線勾勒,另一為稍繁的以面造型,其造型元素都為長短直線,體現(xiàn)為線條的交叉、組合。
總體來看,白褲瑤樹汁染紋樣多采用直線為基本的造型要素,強調(diào)直線的簡約、明快、有力。以上所述幾種紋飾,都無一例外地體現(xiàn)為線性特點,這是白褲瑤樹汁染不同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蠟染的特點之一。在多個以蠟染著稱的民族如苗族、布依族、侗族等蠟染紋樣中,多以曲線為基本造型。以苗族的蠟染紋樣為例,常見的蝴蝶紋、蜈蚣紋、鳥紋、蛙紋、旋渦紋、云紋、雷紋等都是以曲線為基本元素,以此形成自然、活潑、靈動的視覺效果。相比較而言,白褲瑤樹汁染紋樣的直線造型給人的視覺印象則是規(guī)整、嚴謹和有序。
除紋飾圖案的直線特征外,白褲瑤人在服裝的布料剪裁、縫制及飾品的搭配方面,都體現(xiàn)出了對直線的青睞。女子頭部捆扎的黑白布條、掛衣前后的方形兩片、袖片,褶痕均勻自然下垂的百褶裙、裙前的長方形擋布及男性鑲藍邊對襟衣、規(guī)則直筒袖、其膝闊襠白褲、長條形的腰帶、綁腿等,都給人挺直、硬朗的視覺感受。該審美特點從側(cè)面反映了該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率真、果敢、堅強。
3.2 紋飾結(jié)構(gòu)與組織形式
樹汁染紋飾在以直線為基本造型的基礎(chǔ)上,以交叉、閉合、發(fā)散、重復(fù)等形式衍生出了諸如十字形、叉形、丁字形、人字形、之字形、方形、菱形、回形、非字形等結(jié)構(gòu)形態(tài)。有些結(jié)構(gòu)還能進一步演化,形成多變的形式結(jié)構(gòu),如瑤王印?,幫跤◇w現(xiàn)了方形結(jié)構(gòu)的典型特點,以正方形為基本框架,在此基礎(chǔ)上衍生出了“田”字、“井”字、“回”字等形制。對于瑤王印的多種形制,有研究者認為這些方形區(qū)域代表著田地,形制的不同意味著對田地的重新分配[9]。如在“井”字形瑤王印中(圖4),劃分出的區(qū)域除居于中心的正方形外,還有位于四周的面積較小的長方形,意指不同大小的田地的劃分。白褲瑤人對正方形與長方形有不同的理解,認為中間稍大的正方形為“母”,而四周的長方形則為“公”?!澳浮笔谴蟮摹⒅饕囊馑?,居于正中,“公”則為小,居邊側(cè)。
圖4 瑤王印:井字形Fig.4 Seal of the king of Yao: “井”shape
白褲瑤樹汁染紋樣在組織形式上,多采用重復(fù)、對稱的方法。重復(fù)是以相同或相似圖形按照一定的形式反復(fù)出現(xiàn)的構(gòu)成形式,白褲瑤樹汁染圖案中的剪刀花、竹筒花、人仔花、回紋等紋飾都是以重復(fù)的方式出現(xiàn),常采用二方連續(xù)和四方連續(xù)。剪刀花、竹筒花以散點二方連續(xù)為主,人仔花為基本型的橫向重復(fù)排列。女子百褶裙上第三道“河流”中的回形紋樣是二方連續(xù),而第二道“河流”中的回形紋樣則是四方連續(xù)。
對稱是白褲瑤樹汁染紋樣的另一個組織形式,多呈左右、上下中心對稱。其特征為圖案左右及上下部分的大小、形狀沿著中軸線能完全重合。所染圖案中除回紋不具有對稱的特點外,其余圖案都體現(xiàn)為對稱。對稱是一種高度理性、嚴謹?shù)男问矫?,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對稱實例。樹汁染紋樣的對稱體現(xiàn)出了白褲瑤人對自然的洞察借鑒,對秩序、和諧美感的捕捉。
3.3 紋飾色彩與觀念
樹汁染經(jīng)脫膏工序去掉防染劑后,所繪圖案較為完整地呈現(xiàn)土布的白色。用藍靛復(fù)染后圖案色彩保留白色或成為淺藍,未施防染劑的地方呈黑色,以此形成黑、白(或淺藍)的對比。圖案上的橙色、黃色等色彩則是以刺繡的方式繡制上去的,由此可見樹汁染紋飾的主要色彩即為黑、白色(或淺藍)。白褲瑤尚黑、白二色,這在樹汁染的賦色及衣服的色彩搭配上都有體現(xiàn)。
這一獨特的色彩喜好與在族群中流傳的瑤王射日、月故事有關(guān)[10]。這個傳說一定程度上透露了白褲瑤偏好黑、白兩種本原色彩的信息。黑色是明度最低的顏色,吸光性強,反射性弱,南方的多個少數(shù)民族都有尚黑的傳統(tǒng),如彝族、苗族、拉祜族、景頗族、壯族。白褲瑤以黑代表土地,黑土是肥沃和豐收的象征。黑色是生命的本原色彩,孕育生命,滋養(yǎng)萬物。白褲瑤人的觀念中黑色不僅是生命初始的顏色,也是生命歸宿的顏色。
黑色的補色為白色,黑、白二色并置,對比強烈。白色是明度最高的顏色,代表著純潔、光明、神圣。在瑤語中,白褲瑤自稱“僂抄”,“僂”是人的意思,“抄”為白色,其意為“尚白的人”[11]。這除了與前面所述“瑤王射日月”的傳說有關(guān)外,還與白褲瑤對白腹錦雞的崇拜有一定的關(guān)系,白褲瑤對白色的喜好一定程度上來源于對白腹錦雞腹羽的模仿。白褲瑤尊崇雞,尤尚白腹錦雞,雞在其觀念中象征著光明、生命力。
3.4 紋飾布局與空間
從白褲瑤樹汁染紋飾在整體服裝中的空間布局來看,其特點是圖案較為集中,主要集中在女子掛衣背牌(圖5)、百褶裙“三道河流”(圖6)上,其余部位大量地保留經(jīng)藍靛反復(fù)染色后留下的藍色、黑色。樹汁染集中施防染劑一方面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和時間,另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襯托所繪圖案,尤其凸顯了那些富有文化內(nèi)涵的民族符號在整體著裝中的視覺效果,體現(xiàn)了白褲瑤人對視覺空間及審美的思考。
女子掛衣及百褶裙紋飾的搭配與空間布局的整體視覺效果是:從正面看,為方形黑布與“三道河流”百褶裙、擋布的搭配,對比強烈;從背面看,為方形“瑤王印”與“三道河流”百褶裙的組合,相互呼應(yīng)。前后疏密有致,主次有序,以背面為要?!艾幫跤 迸c百褶裙環(huán)狀圖案及若干均勻分布的點相映成趣,形成點、線、面的有機組合,給人以明快、豐富、層次分明的視覺感受。這體現(xiàn)出白褲瑤對多維空間布局的理解,講究空間的分割與組合,強調(diào)主次、比例、秩序,注重圖案與背景的虛實關(guān)系,這與書畫中的“計白當黑”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5 掛衣背面Fig.5 Back of overclothes
圖6 百褶裙與“三道河流”Fig.6 Pleated skirt and fret pattern
白褲瑤樹汁染的染制工藝及裝飾紋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染制工藝方面,白褲瑤女子堅守傳統(tǒng),較大程度地保留了以自然植物染劑為材料、純手工制作的特點。樹汁染工序復(fù)雜,紋飾設(shè)計和制作考究。樹汁染具有豐富的紋飾,題材多樣,這些紋飾多以直線為基本的造型元素,均衡構(gòu)圖,給人以嚴謹、理性的視覺感受。整體上來看,白褲瑤樹汁染紋飾相對集中,大片保留底色,非常注重視覺空間秩序的營造,講求主次、布局、比例與秩序。抽象、提煉的染織圖案蘊含著白褲瑤的族群歷史與記憶,物化著白褲瑤豐富的物質(zhì)文明及厚重的精神文化。
[1]玉時階.白褲瑤社會[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89:7. YU Shijie. The Baikuyao Society[M]. 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Book Concern,1989:7.
[2]胡起望.瑤族研究五十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
2009:7. HU Qiwang. Fifty Years’ Study about the Yao Nationality[M]. Beijing: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ook Concern,2009:7.
[3]劉世軍,蔣志龍.白褲瑤服飾技藝及文化內(nèi)涵解讀[J].絲綢,2015,52(9):65-71. LIU Shijun, JIANG Zhilong. On craftsmanship of Baikuyao clothing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J]. Journal of Silk,2015,52(9):65-71.
[4]盤福東.白褲瑤服飾辨析[J].廣西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1(2):18-21. PAN Fudong. The analysis on Baikuyao costume [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1991(2):18-21.
[5]陸朝金.白褲瑤服飾文化的解讀[J].柳州師專學(xué)報,2012,27(4):1-6. LU Chaojin. On interpretation of Baiku Yao’s clothing culture[J]. 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2012,27(4):1-6.
[6]范曄.后漢書:第十冊[M].李賢,注.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65:2829. FAN Ye. History of the Later Han Dynasty: V 10[M].LI Xian Notes.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Copy),1965:2829.
[7]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六[M].楊武泉,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224. ZHOU Qufei. Ling Wai Dai Da: V 6[M]. YANG Wuquan Notes.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1999:224.
[8]賈璽增.中國服飾藝術(shù)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9:96. JIA Xize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ostume Art[M]. Tianjin: Tianjin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Company,2009:96.
[9]孫穎.廣西南丹白褲瑤民族服飾研究[D].長沙:中南民族大學(xué),2013:42. SUN Ying. Research on the Baikuyao Costume in Nandan[D]. Changsha: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3:42.
[10]莫開明.射日月[M].荔波:縣民族事務(wù)委員會,1988:36-37. MO Kaiming. Shoot the Sun and the Moon[M]. Libo: National Affairs Committee press,1988:36-37.
[11]楊庭碩.白褲瑤服飾研究調(diào)查[C]//貴州省民族事務(wù)委員會.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diào)查資料選編:回族、白族、瑤族、壯族、畬族、毛南族、仫佬族、滿族、羌族卷.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122. YANG Tingshuo. Research and iinvestigation of the Baikuyao costume[C]//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of Guizhou Province. Guizhou “Six Mountains and Six Rivers” National Survey Data Collection: the Hui, Bai,Yao, Zhuang, Yu, MaoNan, Mulao, Man and Qiang Volume. Guiyang: Guizhou National Publishing Company,2008:122.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Baikuyao sap dyeing
LIAO Fangrong1, WU Weifeng2
(1.Art Institute, Guangxi Arts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2, China; 2.Guangxi Museum, Nanning 530022, China)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process,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Baikuyao sap dyeing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in Bayu and Baikuyao in combination with document literatures. The important accomplishments of Baikuyao sap dyeing technology have been made in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decorative patterns. The patterns of Baikuyao sap dyeing are rich and unique, constructed mainly by straight line as the basic modeling element, emphasizing the status of the visual center,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advocating black and white, underlining the creation of spatial order, making a distinction distinguish, and stressing layout and proportion. All of these aspects reflect the extremely mature and remarkable design idea of Baikuyao sap dyeing technology. Some typical decorative motifs also embody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history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concept of Baikuyao, which remarkably distinguishes the BaiKuyao region from other ethnic groups.
Baikuyao; dyeing and weaving; sap dyeing; technology; pattern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7.012
2016-09-04;
2017-05-25
文化部文化藝術(shù)研究項目(16DF50);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chǔ)能力提升項目(KY2016LX201)
廖方容(1981-),女,講師,主要從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研究。
吳偉峰,研究員,1445016957@qq.com。
TS193.62;TS941.11
B
1001-7003(2017)07-0074-06 引用頁碼: 0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