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國祥
部編教材沿襲了選文式和單元組合的教材編寫方式,但是在設計理念和設計板塊上有許多創(chuàng)新,比如對閱讀進行了“三位一體”的設計。筆者拿到部編教材,首先眼前一亮的當屬把以前教材中的“課文導讀”改為“預習”。于是,筆者迫不及待地比較了人教版(2013版)課文“導讀”與部編教材 “預習”,試圖從中找到不一樣的設計思路。
《春》這篇課文的“導讀”:這一篇寫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撥動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都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表現(xiàn)出來了。多讀幾遍,你一定會進入這美妙的情境中。
《春》的“預習”:春天展現(xiàn)美麗的世界,春天帶來嶄新的希望。歷來文人墨客都喜歡描繪春天,贊美春天。你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文?這些詩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回憶一下,準備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這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詩。朗讀課文,張開想象的翅膀,在頭腦中再現(xiàn)文中描繪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機。
比較《春》的“導讀”與“預習”,發(fā)現(xiàn)“導讀”只是用幾句話對課文進行評價,最后一句話點明學習的任務。而“預習”設計分為兩段,第一段關注學習的準備,情緒的準備和知識的準備,第二段為預習的學習任務。雖然兩者都有學習任務,但“預習”中的學習任務要明確得多,“朗讀”“想象”“再現(xiàn)”“感受”這些動詞,都顯示了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的選擇。而“導讀”中“多讀幾遍”看似是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其實是沒有太多的專業(yè)性可言,沒有考慮“怎么讀”和文本特性,似乎放在任何文章中都是合適的。
比較中,筆者明白了,“預習”的設計是在滲透元認知策略。在具體的閱讀中,元認知策略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元認知知識,是涉及已有的閱讀知識與能力、使用何種閱讀策略、何時使用等方面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是在閱讀中關于任務的難易、完成任務的預期、閱讀活動進展、遇到閱讀阻礙、閱讀的效果和收獲等方面的體驗;元認知監(jiān)控,是在閱讀中讀者把閱讀過程作為意識對象,在閱讀開始前選擇閱讀策略,在閱讀過程中把握閱讀進展情況,意識到所選策略無效時適當進行調整和補救,并且能正確評價閱讀效果等內容。
根據(jù)元認知的相關理論,筆者對《春》的“預習”內容進行了元認知策略分析(如表1)。
從表1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春》“預習”中的元認知策略滲透。這些元認知策略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去認識和訓練,否則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讓其流失。那么教師如何利用好“預習”進行有效的元認知策略訓練呢?
一、分析示范,感知策略
教師對“預習”要進行一定分析,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分析后的內容進行預習。
比如筆者在布置《濟南的冬天》預習時,就給學生提供了下面的分析表(表2)。
學生按照表2內容進行了預習,在課堂上檢查預習時,就是對“元認知監(jiān)控”的相關問題進行5分制自我評價。為什么只對“元認知監(jiān)控”的相關問題進行評價呢?因為元認知監(jiān)控是元認知策略的核心。抓住核心內容進行評價,就要以元認知監(jiān)控的落實來帶動元認知策略的全面訓練。
二、自主分析,鞏固策略
第一單元的所有“預習”都由教師給予了分析,然后根據(jù)分析進行預習,有了這樣的示范之后,第二單元教師想讓學生仿著教師的分析進行自主分析。通過自主分析,學生便可在分析中啟動元認知策略。
教師提供表3,學生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學生在完成表3之后,再讓學生總結“閱讀《秋天的懷念》這樣的文章,應如何進行閱讀監(jiān)控”,梳理之后得出以下幾條:1.閱讀過程中,要聯(lián)系作者的情況;2.體會情感時,要關注富含情感的語句;3.閱讀過程中,要調動自己經(jīng)歷,反思自我。
三、仿寫“預習”,運用策略
經(jīng)過教師示范,學生自主分析之后,學生對閱讀抒情美文的元認知策略有了一定的把握,為了加強運用元認知策略,教師組織學生設計“預習”。
第一單元中《雨的四季》是一篇自讀課文,編者沒有設計“預習”,筆者就要求學生仿照《春》《濟南的冬天》的“預習”,參照《雨的四季》的“閱讀提示”,考慮有旁批這一特點進行“預習”設計。
經(jīng)過自主設計,小組討論完善并推薦,班級評比,最終確定了以下文字作為《雨的四季》的“預習”。
你喜歡雨嗎?雨給過你怎樣的體驗?朗讀課文,調動各種感官,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體會雨的不同情致與風韻。感受作者對雨的情感,看看與你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雨的四季》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你要善于運用在《春》《濟南的冬天》學到的方法,并留意旁批給你的閱讀導引。
在設計“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對已學的閱讀方法與策略進行了回顧,對閱讀策略的選擇進行了充分思考。最終,這樣的活動得以實現(xiàn),在“預習”中滲透閱讀的元認知策略,讓學生在活動中懂得如何去閱讀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