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內(nèi)外旅游凝視研究進展綜述*

2017-07-24 16:49程紹文梁玥琳余意峰
旅游研究與實踐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東道主目的地旅游

程紹文,梁玥琳,李 艷,余意峰

(1.華中師范大學 a.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b.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湖北 武漢 430079; 2.中國地質(zhì)大學 經(jīng)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4;3.湖北大學 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旅游理論研究】

國內(nèi)外旅游凝視研究進展綜述*

程紹文1a,1b,梁玥琳2,李 艷1a,1b,余意峰3

(1.華中師范大學 a.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b.中國旅游研究院武漢分院,湖北 武漢 430079; 2.中國地質(zhì)大學 經(jīng)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4;3.湖北大學 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自Urry提出游客凝視的概念后,旅游凝視即成為中西方旅游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其概念體系由原來的游客凝視發(fā)展成為游客、東道主、旅游規(guī)劃者、政府等多利益主體間凝視的多維凝視系統(tǒng)。近年來,中西方學者以旅游凝視為研究視角和方法,圍繞游客體驗、目的地文化變遷、主客關(guān)系及旅游地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旅游地形象等方面展開了系列研究,成為觀察社會的重要工具。國外學者比較關(guān)注凝視中的游客體驗、權(quán)力關(guān)系,并進行旅游凝視理論探討,而國內(nèi)學者更側(cè)重于旅游凝視的應用價值,研究的重點也主要集中在旅游影響研究、旅游規(guī)劃和旅游營銷方面。

游客凝視;旅游凝視;研究過程;研究方法

0 引言

對“凝視”的探討可以追溯到西方哲學的“看—視”傳統(tǒng),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米歇爾·福柯則將“凝視”引入大眾視野,并引起學者和社會的廣泛注意。在福柯看來,“凝視不是隨便任何一個觀察者的凝視,而是一種得到某種制度支持和肯定的凝視”[1]6。受??滤枷氲挠绊?,1990年,英國社會學者John Urry首次提出“游客凝視”新概念,試圖通過旅游凝視研究去觀察社會。Urry認為,人們不定期地去異地去旅行,就是企圖通過凝視那些與自己世俗生活完全不同的獨特事物,獲得愉悅、懷舊、刺激等體驗;因此,游客凝視具有反向的生活性[1]88。此后,旅游凝視迅速成為西方旅游學研究的重要理論分析工具,出現(xiàn)了系列研究成果。在Elsevier數(shù)據(jù)庫中,含“tourist gaze”“tourism gaze”及“host gaze”等關(guān)鍵詞的英文文獻有69篇,34篇發(fā)表于“Tourism Management”以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3年,Moufakkir與Reisinger合編的“The Host Gaze in Global Tourism”中收錄了16篇有關(guān)東道主凝視的研究文獻。在Proquest博碩士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到“旅游凝視”主題的英語博碩士論文14篇。國外旅游凝視研究者的專業(yè)背景多為旅游休閑、社會心理、文學藝術(shù)、地理、歷史等學科背景。

我國旅游凝視研究始于劉丹萍。2005年,她首次采用“旅游凝視”作為理論分析工具,以攝影圖片作為研究路徑,從歷時態(tài)、共時態(tài)、精神與文化動因三個方面總結(jié)了元陽梯田旅游地的發(fā)育過程;分析了元陽哈尼梯田如何在攝影人、游客凝視及與當?shù)鼐用?、政府官員的互動中逐漸演變成一個旅游地[2]。2007年,她在《旅游學刊》上發(fā)表了我國第一篇旅游凝視研究論文《旅游凝視:從??碌蕉蚶铩穂3],對旅游凝視理論進行引介。此后,我國的旅游凝視研究迅速增多,發(fā)展勢頭一直較猛。在我國CNKI數(shù)據(jù)庫中,可以檢索發(fā)現(xiàn)36條論文文獻記錄,其中5篇發(fā)表于《旅游學刊》,另有11篇博碩士畢業(yè)論文,如《意象·凝視·認同——對旅游博客中有關(guān)大連旅游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偟膩砜?,我國旅游凝視研究學者多具有旅游管理學(如吳茂英、陳才)、經(jīng)濟學(如把多勛)和人文地理學(如陸林、保繼剛、劉丹萍、劉潤)專業(yè)研究背景。

簡言之,“凝視”作為一種重要的研究分析工具日益受到重視(見圖1),已被國內(nèi)外旅游學者從多維視角開展了許多研究。梳理國內(nèi)外旅游凝視研究進展情況,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凝視的概念本質(zhì),理清旅游凝視分析工具在旅游研究領(lǐng)域中的適用內(nèi)容和發(fā)展方向,以推動旅游凝視研究的發(fā)展(見圖2)。本文將從旅游凝視概念體系、研究內(nèi)容及發(fā)展趨勢探討等方面來對20年來國內(nèi)外旅游凝視研究進行總結(jié)述評。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jù)資料整理繪制。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jù)資料整理繪制。 圖1 我國旅游凝視研究發(fā)展示意圖 圖2 國外旅游凝視研究發(fā)展示意圖

1 旅游凝視概念體系的發(fā)展

“凝視”的字面意思即“觀看”,是一種建立在視覺中心基礎上的觀看行為。李天元等將tourist gaze理解為“以飽眼福為目的的文化獵奇式‘旅游觀光’或‘觀光型旅游’活動”;這種活動與視覺上的“觀看”不同,它是人們過濾其思想觀念、技能、欲求和期望后審視世界的一種行為,受社會地位、性別、民族、年齡、受教育水平等的規(guī)制和約束[4]。在西方文化語境中,人類的“觀看”實踐總是與政治及意識形態(tài)或隱或現(xiàn)地糾結(jié)在一起的,誰在看、看什么和怎么看從來都不是純粹的生理過程,而是有著復雜內(nèi)容的社會行為,包含著一系列有關(guān)種族、性別、政治與國家的話題,涉及認識與被認識、支配與被支配等非對等權(quán)力關(guān)系[2]16。此后,凝視的含意逐漸延伸。在拉康的視覺理論中,“凝視”被定義為自我和他者之間的某種“鏡像”關(guān)系。作為搜尋奇異景觀的眼光,“凝視”常被日?;纳鐣C制所生產(chǎn)、塑造。在Urry的概念體系中,游客凝視是游客旅游欲求、旅游動機和旅游行為融合并抽象化的結(jié)果;凝視是旅游體驗中最根本的視覺特性,但又不限于視覺體驗,它也可表述行為[5]。游客凝視同現(xiàn)代性相聯(lián)系,是社會化和系統(tǒng)化了的觀察世界的方式,是現(xiàn)代社會與文化實踐“培訓”和建構(gòu)的產(chǎn)物,常常包含不同形式的社會模式。“凝視”的內(nèi)涵并不由游客自身賦予,而是通過背后的社會性體制、組織和話語機制來規(guī)定。在“看”與“被看”中,游客通過對異文化中各種景觀符號的收集和消費而得到滿足。Urry的“游客凝視”概念繼承了福柯“凝視”概念對權(quán)力、話語、組織等的社會性內(nèi)涵。在他看來,思考一個社會群體怎樣建構(gòu)自己的旅游凝視,是理解“正常社會”中發(fā)生著什么的一個絕妙途徑[1]28。所以,“凝視”可以啟發(fā)人們更好地通過旅游來觀察和了解社會。

在Urry的“游客凝視”中,凝視主體是游客,對象是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人文景觀甚至目的地居民;它強調(diào)的是旅游者施加于旅游目的地的一種單向的作用力,通過旅游者的視覺體驗及對旅游目的地進行社會性建構(gòu)以達到愉悅體驗的目的。事實上,游客與其凝視對象之間常常存在著反復的交互作用;目的地是游客凝視的對象,游客也是目的地旅游企業(yè)、居民、旅游學者、旅游營銷者及旅行作家凝視的對象。因此,Urry之后將游客凝視概念發(fā)展為主客雙向的旅游凝視。他指出,在旅游發(fā)展潮流中,各旅游地會有意識地、主動地開發(fā)自身的物質(zhì)和符號性資源來發(fā)展旅游業(yè),他們既是游客凝視的客體,同時也勇于回望[6]。

此后,國內(nèi)外學者如毛茨、吳茂英等提出了“當?shù)厝说哪暋薄半p向凝視”[7]“東道主凝視”[8]“反向凝視”[9]等概念;當?shù)厝嘶蛘邧|道主凝視被認為是收集符號和消費游客,與游客凝視并無本質(zhì)不同。吳茂英基于“旅游凝視——多維度視角的系統(tǒng)解讀”理念,從凝視主體、凝視客體、凝視的構(gòu)建3個方面對各維度旅游凝視的特征進行了比較和綜合分析[10]。目前,旅游凝視的范疇已經(jīng)擴大到包括“游客凝視”“東道主凝視”“旅游規(guī)劃者凝視”“政府凝視”“游客間凝視”和“隱性凝視”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從靜止到游動的多重旅游凝視系統(tǒng)[11]。作為一種被社會組織化和社會系統(tǒng)化的“目光投射”,旅游凝視并不必然是視覺上的,也不是像某些學者所理解的那樣只和景觀相關(guān),它存在于人們的心理感知,涉及到人們觀看的方式、概念化、理解、想象、推測和建構(gòu)等[7]225。李拉揚在回顧Urry的原作以及梳理相關(guān)文獻的基礎上,結(jié)合這一概念和理論所受的批評以及研究轉(zhuǎn)向,并強調(diào)旅游凝視的價值在于其是“旅游體驗”的實現(xiàn)途徑而非目的,從而明晰旅游凝視在旅游理論體系中的應有之義[12]。

2 國內(nèi)外旅游凝視研究內(nèi)容述評

目前,國內(nèi)研究多是對旅游凝視理論的引介、評述和反思[13-14]。陸林、保繼剛、謝彥君、盧昌崇、沙潤、孫厚琴等教授指導學生完成了數(shù)篇高質(zhì)量的旅游凝視研究論文或博碩士論文。綜觀國內(nèi)旅游凝視研究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學者的旅游凝視研究主要涉及主客關(guān)系、游客行為、游客體驗和游客感知[15]、東道主文化發(fā)展、旅游目的地文化變遷、旅游地形成、旅游地形象[5]692等幾方面,且主要聚焦于游客凝視。與中國不同,西方學者較多關(guān)注游客與東道主之間“凝視”與“被凝視”的權(quán)力之爭[16-17]。

2.1 游客體驗研究

正如Urry所言,旅游體驗中最根本的是視覺特性,凝視成為游客與“他者”遭遇的手段,使游客產(chǎn)生某種成就感和快感,并編排著他們的各種體驗;正是凝視調(diào)整著游客各種感官體驗之間的關(guān)系和順序。但Urry也認為,游客要獲得真正的體驗,應該同時使用其它的感官[1]30。在國內(nèi),周廣鵬等直接將游客視覺凝視視為旅游體驗的起點,其終點指向游客的精神升華;“景觀視覺化、他者真實化、活動升級化以及氛圍情感化”等是提高游客旅游體驗質(zhì)量的實現(xiàn)途徑[18]。楊冬梅從旅游凝視的視角研究了旅游者在北京798藝術(shù)區(qū)內(nèi)的旅游體驗,總結(jié)了旅游者凝視798的4種特征,即旅游體驗的景觀化、態(tài)度表達重于審美體驗、攝影是記錄旅游的方式、對當代藝術(shù)理解具象化[19]。陽梨、趙玉燕基于旅游凝視理論研究了游客的攝影行為特征,發(fā)現(xiàn)游客攝影行為具有普遍性、攝影動機多元、攝影的消費主義傾向不明顯等特征,游客在攝影時通常會考慮到自己行為對旅游地及當?shù)鼐用袼a(chǎn)生的影響。該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游客攝影行為主要受所在團體、社會審美及消費文化特征、吸引物和知識信息4類因素的影響[20]。游客在旅游地的景觀凝視的具體路徑是“觀看—想象—賦義”這樣一個循序漸進而又往而復始的連續(xù)過程,景觀凝視使得旅游者自身獲得新的文化體驗,還使得其成為一個意義生產(chǎn)者,能夠不斷對民間藝術(shù)展演文本的意義進行生產(chǎn)和增殖[21]。而周憲將游客凝視體驗的過程進行了延伸發(fā)展。他認為,完整的旅游過程包括“前凝視”“凝視——旅游的現(xiàn)場體驗”“旅游記憶——旅游攝影”或“凝視記憶”,旅游在游客的記憶中延續(xù),旅游體驗在游客與他人的互動中被表達和重現(xiàn)[22]。整體說來,無論游客旅游體驗的過程和結(jié)果如何,旅游凝視作為游客旅游行為和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直接影響著游客體驗的實現(xiàn)和質(zhì)量。

在國外,Urry和Larsen總結(jié)了游客凝視的9個特征,包括聚焦于景觀的核心特征、視覺的具體化等。游客凝視是游客體驗的實現(xiàn)途徑和主要方式,對游客的旅游體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5]693。絕大部分旅游存在一種旅游體驗的視覺化過程,包括度假前旅行指南、導游手冊、電視節(jié)目組織起對游客可能凝視的地方的欲求或者“白日夢”,引導游客認識和接受某種“正確的”觀看方式;當游客離開時,他們通過攝影圖片記錄了自己凝視的形象,這些照片組織起旅游者的所有體驗[1]42。所以,游客體驗并不止于游客在目的地的觀看行為;在旅游過程之中及其前后,游客會對其經(jīng)驗、動機、預見、態(tài)度及體驗、旅游相關(guān)信息進行關(guān)聯(lián)和意義構(gòu)建,并延續(xù)可達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23]。在這一點上,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觀點和結(jié)論基本一致。

國外許多學者結(jié)合案例從旅游凝視的視角對游客體驗進行了實證分析,不同程度地論證了游客凝視理論的部分觀點。Mcgregor在對印尼Tana Toraja游客調(diào)查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游客凝視和體驗旅游地的方式往往受到旅游指南、他人評價等既成文本的規(guī)制,這些文本提供的信息潛移默化地限定了游客在旅游地看什么、怎么看,人們尋找的不過是旅游指南中介紹的文字或提供的圖片,而這些文字或者圖片被認為是旅游地原真性的表現(xiàn),旅游過程中產(chǎn)生的體驗受到了這些既成文本的影響[24]。McIntosh對新西蘭毛利文化的研究則是將“凝視”作為游客體驗的一個維度,指出游客尋求的是不同于往常生活的體驗,并且游客更愿意通過“看”去感受毛利文化[25]。Small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游客在信息、尋路、他人的態(tài)度等方面是積極易得亦或是被排斥直接影響著游客在目的地的旅游體驗質(zhì)量;游客體驗具有多感官特性,對于視力缺陷的游客而言尤其如此[26]。而種族、文化、宗教、性別等因素對游客凝視、旅游偏好及國內(nèi)旅游產(chǎn)生影響[27]。國外學者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游客凝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觀看風景”或者“體驗旅游”的行為,內(nèi)含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受多種社會文化及心理、意識因素的影響。

2.2 文化影響及變遷研究

根據(jù)Urry的觀點,旅游者的凝視使旅游地被消費,引起旅游目的地文化出現(xiàn)所謂“舞臺化”、表演化傾向,目的地的社會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發(fā)生變遷。在Urry看來,旅游實質(zhì)上是文化自身的“游歷”,這個過程就是文化變遷。隨著外來游客不斷地凝視和消費,目的地的原本狀況會被逐漸磨蝕消耗,最后演變成為一個“完全被消費的地方”,其結(jié)果就是目的地被社會性重構(gòu)[28]。所以,旅游地文化變遷是國外旅游凝視研究的另一重點內(nèi)容,東道主凝視或者游客凝視對游客自身文化認同、價值觀、心理、行為的影響研究也日益增加。

在國外,Xie等人從初始凝視(因新奇而產(chǎn)生的凝視)、大眾凝視(商品化與全球性化)、原真性凝視(尋找真實性被hip-hop旅游者作為一種特殊興趣)3種凝視方式和凝視階段,研究了hip-hop文化如何在游客凝視下從美國的“地方民俗文化”向“流行文化”以至“大眾文化”的改變[29]。根據(jù)Mostafanezhad的研究,志愿旅游與人道主義凝視緊密相聯(lián),日益普遍的人道主義凝視與其它凝視一起共同促成和推動了當今世界范圍內(nèi)南北關(guān)系的地緣政治對話,產(chǎn)生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影響[30]。以色列學者毛茨著重考察了印度東道主凝視與以色列游客凝視之間如何相互作用以及產(chǎn)生何種影響,提高了“凝視”理論的實際應用價值[7]80。根據(jù)毛茨的研究,和大眾游客相比,背包游客、漫游者及工作游客有更多機會和東道主進行直接而有意義的接觸,他們和東道主之間存在明顯的“雙向凝視”。游客的凝視會使目的地居民有意識地按照游客的需求行事,并按照游客想象的那樣來展示其“文化”(雖然游客對目的地的想象與現(xiàn)實常常相去甚遠),使目的地文化逐漸舞臺化和變化;東道主的凝視會介入游客的生活,使游客在不知不覺中按照東道主的期望和想象行事,并在一個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舞臺”上表演著東道主想象的西方文化;主客間的雙向凝視使得游客和目的地居民雙方的態(tài)度、觀念和行為都發(fā)生了變化[7]236。

國內(nèi)學者主要聚焦于游客凝視下目的地文化變遷和目的地社會文化發(fā)展和保護。他者的凝視與地方性表征是共生關(guān)系,凝視與被凝視相互建構(gòu);游客不斷被激起凝視需求,東道主為游客的凝視需求進行文化的自我表征;凝視發(fā)生時,被凝視的文化隨凝視者的消費欲望發(fā)生改變,被凝視者日常文化生活逐漸轉(zhuǎn)化為展演性呈現(xiàn)。游客對東道主社會的凝視是一把雙刃劍,它是東道主社會發(fā)展本地旅游業(yè)的動力源泉,也是東道主社會尋回文化本真內(nèi)在驅(qū)動力,同時又是東道主社會迷失自己的根源所在[31];旅游者的凝視也是民族地區(qū)文化變遷的源動力。理論上而言,在凝視的作用下,旅游地的產(chǎn)業(yè)、景觀、形象、價值觀等被社會性地重構(gòu),由此推動著旅游地社會文化的不斷變遷[32]。孫九霞對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的案例研究表明,在旅游者凝視作用下, 民俗村中的族群文化被徹底符號化與商品化?!奥糜握吣暋?作為一種隱形力量, 支配著特殊旅游場域的建構(gòu), 改變了族群文化的存續(xù)原則, 割裂了民族演員的族群認同, 生產(chǎn)著有別于原生態(tài)文化的各種“奇風異俗”, 造成族群文化的移植[33]。根據(jù)既有的研究,游客凝視會使目的地發(fā)生文化危機、文化遺失或者有效傳承、更強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34],游客凝視也會加深旅游地居民對文化價值、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空間等的文化認知,對提高目的地居民文化認同與文化自豪感、促進旅游地文化再現(xiàn)具有重要影響[35]。

國內(nèi)外學者也漸漸關(guān)注旅游凝視對游客文化認同、價值觀、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徐琦重點考察了消費社會中旅游凝視的自我認同作用,發(fā)現(xiàn)不同的凝視深度、凝視目的導致了旅游者處于不同的自我認同建構(gòu)階段[36]。由于主客文化差異,在旅游活動中,當游客凝視異文化、獵奇新景觀時,必然會在內(nèi)心對自我、社會與文化進行再認識,從而發(fā)生各種形式的認同[15]40。

總之,在旅游場域中,“凝視”是一種交互式行為,不僅需要研究游客本身,也要研究東道主、研究游客與東道主的互動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旅游活動對雙方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促成共贏并使東道主文化、經(jīng)濟等在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實現(xiàn)保存、發(fā)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30]112。

2.3 主客關(guān)系研究及權(quán)力研究

作為一種社會建構(gòu)行為,旅游凝視背后暗含著一種支配與被支配、認識與被認識的組織話語機制和權(quán)力關(guān)系;由于游客的社會構(gòu)成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社會之間存在著代際、族群性、社會經(jīng)濟狀況等分層,游客凝視本身就具有支配性、變化性、社會性和不平等性[1]50。無論是游客凝視、東道主凝視,還是雙向凝視,都屬于“一方對另一方的權(quán)力”場景,一方處于主動和支配的地位;另一方則處于被動、迎合地位。這種場景對旅游本應帶來的跨文化交流產(chǎn)生了阻礙,東道主曲意迎合游客需求,游客不能真正了解東道主文化,主客之間容易造成隔閡和矛盾[37]。通常,游客在旅游場域中具有優(yōu)勢地位,其在旅游地的觀看是自由的、不受支配的;但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暗示、啟發(fā)與指導,比如導游的講解、旅行手冊、明信片、電視廣告片等卻在無形中塑造游客的“凝視”行為。其結(jié)果就是,游客凝視偽裝成自我的主體行為,卻暗中被各種文化力量操控;這種力量或者來自東道主、目的地政府、旅游規(guī)劃者或者目的地旅游經(jīng)營者。所以,旅游凝視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組織和權(quán)力關(guān)系。這種不平等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常常對旅游地的發(fā)展及游客體驗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胡海霞對凝視理論進行了延伸,并指出東道主與游客真正的關(guān)系應當是對話而非凝視。對話與凝視具有本質(zhì)區(qū)別,當前應當建立一種新型的主客文化關(guān)系,由“凝視”走向“對話”?!皩υ挕笔降闹骺完P(guān)系模式有利于旅游過程中的主客關(guān)系趨于平衡狀態(tài),主客雙方的文化交流和傳播能夠良性開展,對東道主提升文化自信、產(chǎn)生文化自覺,進行文化保護、文化創(chuàng)新及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有較為積極的影響。同時以云南麗江為例,分析指出對話較之凝視更有利于東道主文化獲得自信、自省和自覺,化解外來文化對東道主文化的影響,從而在根本上保持東道主文化的可持續(xù)性[14]72。

??碌尼t(yī)學凝視是一種關(guān)于權(quán)力、規(guī)制與科學知識的模型;旅游凝視亦是如此。故而,從旅游凝視的視角研究主客作用及其權(quán)力關(guān)系是西方學者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Hollinshead將(社區(qū)/組織的)“全景凝視”解讀為“一種監(jiān)督的權(quán)力”;在這種監(jiān)督下,社區(qū)/組織中的個人都在監(jiān)控和窺視周圍的人和事物;游客凝視則是對游客觀看方式及對其欣賞或者不欣賞的旅游地的人、場所、過往理解的一種集合。在游客凝視下,某些事情、吸引物或者思想在權(quán)力或者商業(yè)上占優(yōu)勢,而另一些事情、吸引物或者思想則被征服或者忽略[38]。在旅游場域或者通過旅游行為,(旅游)監(jiān)視的權(quán)力(如評判和支配的權(quán)力)表現(xiàn)為一個權(quán)力束,它可以使交流正?;?,也可以使權(quán)力實踐普遍化,從而使人們慣常性地獲得理解遺產(chǎn)、社會及世界的權(quán)利[39]。在國際旅游中,旅游主客關(guān)系在現(xiàn)實中不僅僅表現(xiàn)為旅游供給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guān)系,更被消極地理解為來自第一世界的游客與處于第三甚至第四世界東道主之間的一種新型的帝國主義殖民關(guān)系[17]372。在旅游場域中,游客、東道主及掮客共同構(gòu)成了無所不在的三維體系,游客并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處于優(yōu)勢地位,是一切旅游影響的制造者和驅(qū)動者;相反,游客常常處于弱勢,就像??滤f的精神病患或者被監(jiān)禁的犯人那樣處于其他兩方的凝視之下;在旅游發(fā)展中,掮客處于優(yōu)勢地位[19]372。這一觀點與中國學者成海的觀點非常相似。根據(jù)成海的理解,游客凝視和東道主凝視都是旅游規(guī)劃者通過專業(yè)化的凝視建構(gòu)的產(chǎn)物,是一種“被規(guī)劃的凝視”,同時也是時時刻刻在政府主管部門監(jiān)控下的凝視,是一種“被凝視的凝視”。從凝視的性質(zhì)看,旅游規(guī)劃者的凝視和游客凝視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前者是一種專家凝視,類似于??碌尼t(yī)學凝視,代表著一種權(quán)力、一種權(quán)威(知識的權(quán)威),這種專家凝視的目的和后果是為游客凝視建構(gòu)凝視對象;游客凝視通過消費專家建構(gòu)的凝視對象而獲得旅游體驗。進一步分析,旅游規(guī)劃專家的凝視和福柯的醫(yī)學凝視也不同,醫(yī)學凝視關(guān)注恢復被凝視對象的常態(tài)(健康),而旅游規(guī)劃專家的凝視則力求打破常態(tài)(創(chuàng)新),建構(gòu)“特色凝視物”。政府的凝視作為一種監(jiān)控力量,有點類似于福柯的“全景敞視”監(jiān)獄對犯人的監(jiān)控,控制著旅游凝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將旅游凝視特別是游客凝視和東道主凝視按照“凝視方案”框限在預定的“展演舞臺”上,“凝視方案”則是旅游規(guī)劃者和地方政府合謀的產(chǎn)物[40]。

2.4 其他研究

2.4.1 旅游地形象研究

作為游客凝視的具體化和有形化,攝影和旅游凝視密不可分,游客拍攝的照片受制于先決規(guī)則及集體想象,成為旅游凝視的重要內(nèi)容和成果表現(xiàn)[5]691。目前,全球每天有超過5億張照片會上傳到包括facebbook在內(nèi)的社交媒體,對旅游地旅游形象的形成和傳播、游客的旅游決策以及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41]。國內(nèi)外一些學者利用旅游凝視理論對旅游地形象展開了研究。Mahn認為,游客凝視是使旅游地可識別的符號,是旅游地形象的生產(chǎn)、再造以及傳播系統(tǒng)[42]。Beeton基于旅游凝視的研究視角,利用澳大利亞官方旅游促銷宣傳資料及風靡百年的電影《法外狂徒》中的劇情譯文對澳大利亞居民及游客對澳大利亞的形象感知進行了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居民的自我認知、電影反映出來的形象及游客對澳大利亞的形象認知之間存在著偏差,這種不協(xié)調(diào)使得游客對澳大利亞的旅游認知混亂,對澳大利亞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43]。在國內(nèi),崔紅紅運用凝視理論研究并解讀分析凝視主客體之間的話語,指出圖文信息對游客行為動機和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設產(chǎn)生影響.同時以寶雞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設為例,指出在利用圖文凝視對目的地進行建設和宣傳時,需要找準旅游圖文中的話語進行準確的營銷[44]。目前,比較研究目的地營銷管理機構(gòu)投射出來的旅游形象以及游客攝影資料所反映出來的游客感知的目的地形象差異并進行旅游營銷研究,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外旅游學者的一大研究課題,有著極大的實踐意義。

2.4.2 非游客旅游凝視研究

相較于國內(nèi)學者,國外學者在東道主凝視方面的研究已經(jīng)小有成就。2013年,Moufakkir與Reisinger出版了關(guān)于旅游凝視理論探討以及東道主凝視的研究論文專輯,共收錄了西方關(guān)于東道主凝視的16篇研究論文和分析文章,且大多聚焦于東道主凝視的內(nèi)容、方式及背后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和社會結(jié)構(gòu);其中,只有8篇是結(jié)合案例進行的實證研究。在該專輯中,Ian Morrison研究了泰國東道主凝視的影響及游客管理,Reinsinger等人從文化的視角研究了土耳其人對俄羅斯游客的行為認知和態(tài)度以及文化距離和社會交往在其中的作用,Savener以巴拿馬Kuna Yala為例,探討了東道主凝視背后反映出來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扭轉(zhuǎn);其他一些學者如Bunten、Wu Maoying及Philip Pearce等則分別以美國阿拉斯加、西藏等為研究案例地,分析了東道主對本地旅游發(fā)展未來的認知與態(tài)度,可謂是東道主旅游凝視理論研究的集大成者[45]。國內(nèi)目前對東道主凝視及掮客凝視的研究文獻相對缺乏,尚需加強。

3 研究展望

經(jīng)過20余年的發(fā)展,旅游凝視研究已經(jīng)從單向的游客凝視轉(zhuǎn)向多維、多重的旅游凝視,并日益成為當前旅游研究領(lǐng)域多學科關(guān)注的一種重要的研究視角、思路、理論和方法;旅游凝視拓展了旅游研究的社會價值和旅游學理論研究深度,幫助人們從一個新的視角去觀察和思考旅游現(xiàn)象背后的社會關(guān)系、游客旅游體驗規(guī)律以及旅游影響形成的機制透視。

基于旅游凝視理論視角的旅游研究領(lǐng)域和主題會不斷豐富,在游客體驗與認知、主客關(guān)系與旅游中的權(quán)力關(guān)系、旅游地形象及旅游地變遷等課題上的研究也會不斷得到發(fā)展。其中,游客凝視與攝影關(guān)系密切,攝影是旅游者凝視的有形化和具體化,透過分析游客拍攝的圖片內(nèi)容就可以理解其凝視的特點。旅游攝影是當前旅游凝視研究的熱點,并用于旅游地形象[46-47]、游客體驗[48]、主客互動與主客關(guān)系[49]、旅游規(guī)劃決策[50]等。基于游客凝視理論的旅游攝影研究在今后一段時間內(nèi)仍將成為學者們研究游客行為、旅游體驗、旅游地形象、旅游目的地文化變遷的重要研究視角與研究內(nèi)容。從某種程度上說,旅游者的攝影圖片加強了旅游行業(yè)創(chuàng)造的旅游凝視,有助于給旅游目的地滲透一種吸引力意象。利用現(xiàn)代旅游凝視與攝影的天然聯(lián)系,選取游客所攝照片或者旅游宣傳媒介物(如旅游指南、電視宣傳等)圖文信息,運用符號學、社會學、人類學、傳播學、心理學等研究領(lǐng)域的理論和方法,對消費社會中的旅游凝視行為進行描述,將是今后國內(nèi)外學者們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題。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建構(gòu)行為和旅游研究路徑,隨著旅游凝視研究的深入,多學科方法綜合、質(zhì)性研究與定量研究、規(guī)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的結(jié)合必將是未來旅游凝視研究發(fā)展的基本趨勢。

當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人類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一系列的新發(fā)展將“旅游”從全球秩序的邊緣,特別是學術(shù)研究的邊緣,帶到了“流動的現(xiàn)代性”這一新興世界的中心。與此同時,旅游屬于后現(xiàn)代領(lǐng)域,能夠特別地將視覺、審美、商業(yè)和流行結(jié)合起來。所以,以“去除差異”為特征的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必然會對旅游行為及旅游業(yè)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而后現(xiàn)代主義的無中心意識和多元價值取向必然造成人們評判價值的標準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使人們的思想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從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徹底的解放,也使人對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全球化和后現(xiàn)代主義潮流的影響下,旅游凝視會隨之變化,凝視背后的社會現(xiàn)象建構(gòu)意義等都會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诼糜文暤莫毺匮芯恳暯呛同F(xiàn)象學屬性,旅游凝視必將在今后的旅游研究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內(nèi)外學者對旅游凝視研究的深入,旅游凝視研究的理論框架和方法體系會日漸成熟和完善;旅游凝視在社會權(quán)力關(guān)系表征、游客旅游體驗質(zhì)量提升、旅游影響研究及基于新媒體的旅游地可持續(xù)營銷管理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應用方面必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對于中國來說,凝視理論在中國的本土化發(fā)展和特色化實踐應用趨勢也必然會日漸明顯。

[1] URRY J. Tourist gaze[M]. YANG H,et al.trans.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9. [約翰·厄里.游客凝視[M].楊慧,等譯.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 LIU D P.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Yuanyang Terrace tourist destination:between gazing and being gazed[D]. Guangzhou:Sun Yat-sen University,2005. [劉丹萍.元陽哈尼梯田旅游地發(fā)育過程研究:在凝視與被凝視之間[D].廣州:中山大學2005.]

[3] LIU D P. Tourist gaze: from Foucault to Urry[J]. Tourism tribune, 2007, 22(6):91-95. [劉丹萍.旅游凝視:從??碌蕉蚶颷J].旅游學刊, 2007, 22(6) :91-95.]

[4] LI T Y, ZHANG L Y, SHEN X R. The Chinese equivalences of selected terms used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ies: issues and solutions [J]. Tourism science, 2012, 26(5):1-8. [李天元,張凌云,沈雪瑞.國際旅游文獻中若干術(shù)語的漢譯表述:問題與探討[J].旅游科學,2012,26(5):1-8.]

[5] URRY J, JONAS L. A review of The Tourist Gaze 3.0[J].Tourism geographies, 2013, 15(4):691-693.

[6] URRY J. The tourist gaze (2nd ed.) [M]. London, England: Sage. 2002.

[7] MAOZ D. The mutual gaz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33(1): 221-239.

[8] MOUFAKKIR O. The role of cultural distance in mediating the host gaze[J].Tourist studies, 2011, 11(1): 73-89.

[9] GILLESPIE A. Tourist photography and the reverse gaze[J].Ethos, 2006, 34(3): 343-366.

[10] WU M Y. Tourism gaze: review and prospect [J]. Tourism tribune, 2012, 27(3):107-112. [吳茂英.旅游凝視:評述與展望[J].旅游學刊, 2012, 27(3) :107-112.]

[11] ZHU Y J. Multiple gaze in tourism: from quiescence to moving [J]. Tourism tribune, 2012,27(11):20-21. [朱煜杰.旅游中的多重凝視:從靜止到游動[J].旅游學刊,2012,27(11):20-21.]

[12] LI L Y. Tourism gaze: review and reconstruction [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2):118-126. [李拉揚.旅游凝視:反思與重構(gòu)[J].旅游學刊, 2015, 30(2): 118-126.]

[13] LU L, WANG T Y.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ourist gaze theory applic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J].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2013, 36(5):497-501.[陸林,汪天穎.近年來國內(nèi)游客凝視理論應用的回顧與展望[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13,36(5):497-501.]

[14] HU H X. Gaze, or dialogue? a review of tourist gaze theory [J]. Tourism tribune, 2010,25(10):72-76. [胡海霞.凝視,還是對話?對游客凝視理論的反思[J].旅游學刊, 2010, 25(10):72-76.]

[15] CHEN C, LU C C. Identity: a new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tourism experience [J]. Tourism tribune, 2011,26(3):37-42. [陳才,盧昌崇.認同:旅游體驗研究的新視角[J].旅游學刊, 2011, 26(3): 37-42.]

[16] JORDAN F, AITCHISON C. Tourism and the sexualisation of the gaze: solo female tourists’ experiences of gendered power, surveillance and embodiment[J].Leisure Studies, 2008, 27(3): 329-349.

[17] SOMIN C, MILLER M L. Power and tourism: a foucauldian observatio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27(2):371-390.

[18] ZHOU G P, YU Z Y. Tourism experience: from visual gaze to spiritual sublimation [J]. Commercial research, 2011(12):175-180. [周廣鵬,余志遠.旅游體驗:從視覺凝視到精神升華[J].商業(yè)研究, 2011 (12) :175-180.]

[19] YANG D 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ourist behavior about 798 Art Zon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gaze [D]. Dalia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2. [楊冬梅.旅游凝視視角下798藝術(shù)區(qū)旅游行為的深度闡釋[D].大連: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2.]

[20] YANG L, ZHAO Y Y. Tourists’ photographic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a case study of Fenhuangcheng tourists [J]. China Three Gorges tribune, 2011(3):61-66. [陽梨,趙玉燕.旅游者攝影行為及對旅游地形象的表征研究:以鳳凰古城旅游者為例[J].三峽論壇, 2011(3):61-66.]

[21] WU X. Landscape gaze and folk-art tourism exhibition meaning [J]. Ethnic arts, 2010(4):48-51. [吳曉.景觀凝視與民間藝術(shù)旅游展演的意義生產(chǎn)[J].民族藝術(shù),2010(4):48-51.]

[22] ZHOU X. Tourism gaze in modernization and visual culture [J]. Tianjin social science, 2008(1):111-118. [周憲.現(xiàn)代性與視覺文化中的旅游凝視[J].天津社會科學, 2008(1):111-118.]

[23] STYLIANOU-LAMBERT T. Gazing from home: cultural tourism and art museum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 38(2):403-421.

[24] MCGREGOR A. Dynamic texts and tourist gaze:death, bones and buffalo[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 27(1): 27-50.

[25] MCINTOSH A J. Tourists’ appreciation of Maori culture in New Zealand[J]. Tourism management, 2004,(25):1-15.

[26] SMALL J, DARCY S, PACKER T. The embodied tourist experiences of people with vision impairment: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beyond the visual gaze[J].Tourism management,2012, 33(4):941-950.

[27] ASRA ZALIZA B A, CLARE L, EWEN M J. The tourist's gaz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Muslim woman [J]. Tourism analysis, 2013,(18):677-690.

[28] URRY J. Consuming places[M]. London: Routledge.1995.

[29] XIE P F, OSUMARE H, IBRAHIM A. Gazing the hood: hip-hop as tourism attraction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2): 452-460.

[30] MOSTAFANEZHAD M. Volunteer tourism and the popular humanitarian gaze[J]. Geoforum, 2014, 54(54): 111-118.

[31] WEI M X. On artistic generation in the other’s gaze:anthropological review on artistic construction in tourism shows in the Mu Village[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09 (1):43-47. [魏美仙.他者凝視中的藝術(shù)生成:沐村旅游展演藝術(shù)建構(gòu)的人類學考察[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9(1):43-47.]

[32] XIAO Y X. A review of the foreign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research on tourism destination [J]. Human geography, 2011(6):19-23. [肖佑興.國外旅游地社會文化變遷研究述評[J].人文地理, 2011(6) :19-23.]

[33] SUN J X. Interpretation of ethnic culture transpla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gaze” [J].Thought front,2009,35(4):37-42. [孫九霞.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視”視角下的解讀[J].思想戰(zhàn)線, 2009, 35(4):37-42.]

[34] BA D X, WANG J, LAN H. Tourism gaze and cultural changes in minority areas [J].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9(2):112-116. [把多勛,王俊,蘭海.旅游凝視與民族地區(qū)文化變遷[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09 (2): 112-116.]

[35] LU X F, LU L. Cultural identity and representation of late development tourism destin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gaze [J]. Human geography, 2014(6):117-124. [路幸福,陸林. 基于旅游者凝視的后發(fā)型旅游地文化認同與文化再現(xiàn)[J].人文地理,2014(6):117-124.]

[36] XU Q. Research on tourism gaze behavior in consuming society:based on interviews and analyses of photography pictures [D]. Dalian: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0. [徐琦.消費社會中的旅游凝視行為研究:基于攝影圖片的訪談內(nèi)容和分析[D].大連: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

[37] HU Z L. Research of rural culture preservation: based on tourism gaze theory [J].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2009(S1): 241-242. [胡澤黎.基于旅游凝視理論的鄉(xiāng)村文化保護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2009(S1):241-242.]

[38]J AMAL T, HOLLINSHEAD K. Tourism and the forbidden zone: the underserved power of qualitative inquiry [J].Tourism management, 2001, 22(1):63-82.

[39] HOLLINSHEAD K. Surveillance of the worlds of tourism: Foucault and the eye-of-power [J]. Tourism management, 1999,20(1):7-23.

[40] CHENG H. Multi-dimens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ourism gaze” theory [J].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2011(11):68-69. [成海.“旅游凝視”理論的多向度解讀[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2011(11):68-69.]

[41] LO I S, MCKERCHER B. Ideal image in process: online tourist photography 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5, 52:104-116.

[42] MAHN C. The virtual tourist gaze in Greece, 1897-1905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48(2):193-206.

[43] BEETON S. Rural tourism in Australia—has the gaze altered? tracking rural images through film and tourism promo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6(3):125-135.

[44] CUI H H. Research on destination image under the tourism picture gaze [D].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0. [崔紅紅.旅游圖文凝視下的目的地形象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45] MOUFAKKIR O, REISINGER Y. The host gaze in global tourism [M]. Willingford, CABI, 2013.

[46] LIU B, GAN Q L. Research on the tourist photography and the image of Wuyuan udder the Web 2.0 era: based on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ravel photographs[J].Tourism forum, 2015,8(2):54-60. [劉彬,甘巧林. Web 2.0時代下的旅游攝影與婺源旅游地形象研究:基于旅游攝影照片的內(nèi)容分析[J].旅游論壇,2015,8(2):54-60.]

[47] STEPCHENKOVA S, ZHAN F Z. Visual destination images of Peru: compar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DMO and user-generated photography[J]. Tourism management, 2013, 36(3):590-601.

[48] FUNG C K W, JIM C Y. Unraveling Hong Kong Geopark experience with visitor-employed photography method[J]. Applied geography, 2015, 62:301-313.

[49] COHEN E, NIR Y, ALMAGOR U. Stranger-local interaction in photography[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2, 19(2): 213-233.

[50] BALOMENOU N, GARROD B. Using volunteer-employed photography to inform tourism planning decisions: a study of St David’s Peninsula, Wal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4, 44: 126-139.

[責任編輯: 陸寶福] [責任校對: 呂觀盛]

Research Review on Tourism Gaze in China and Abroad

CHENG Shaowen1a,1b,LIANG Yuelin2,LI Yan1a,1b,YU Yifeng3

(1.SchoolofCityandEnvironmentScienceat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BranchofChinaTourismAcademy,Wuhan430079,China; 2.SchoolofEconomicManagementatChinaGeologyUniversity,Wuhan430064; 3.SchoolofCommerceatHubei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

Since John Urr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ourist gaze, tourism gaze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pproach in tourism research in the world. And the concept of tourism gaze has developed from initial tourist gaze into a multi-stakeholders gaze system, including tourists, host, tourism planners and tourism related authorities. Taking tourism gaze as unique research approach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 to explore present society, researcher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have conducted investigations on tourist experiences, destination cultural changes, host-guest or power relations and tourism image etc. And the trends of fast cross-disciplines research with the usage of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re clearly obvious. Western scholars focus much on tourist experience and power relations theoretically, while Chinese counterparts primari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actical research of tourism gaze on tourism effects, tourism planning, marketing and sustainable destination management.

tourist gaze; tourism gaze; research process; research approach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41201143/D010202);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項目(11JBGP041);教育部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0YJCZH082)

2016-09-25

程紹文(1976- ),女,湖北孝感人,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地理、旅游管理; 梁玥琳(1974- ),陜西西安人,中國地質(zhì)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地理;余意峰(1974- ),湖北黃石人,湖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地理。 [通信作者]李艷(1978- ),女,湖北武漢人,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旅游規(guī)劃、旅游管理。

CHENG S W, LIANG Y L, LI Y,et al. Research review on tourism gaze in China and abroad[J].Tourism forum,2017,10(3):24-34.[程紹文,梁玥琳,李艷,余意峰.國內(nèi)外旅游凝視研究進展綜述[J].旅游論壇,2017,10(3):24-34.]

F590

A

1674-3784(2017)03-0024-11

猜你喜歡
東道主目的地旅游
戀愛中的城市
迷宮彎彎繞
何故要稱“東道主”
動物可笑堂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海伦市| 屏东市| 通河县| 五华县| 闸北区| 竹北市| 南丰县| 伊通| 滕州市| 正蓝旗| 安仁县| 横山县| 张家港市| 阿合奇县| 沭阳县| 新干县| 云浮市| 永德县| 天水市| 天镇县| 霍邱县| 浦城县| 姜堰市| 伊宁市| 龙门县| 白山市| 丰原市| 阳朔县| 瑞安市| 绿春县| 会昌县| 遵义县| 永泰县| 从江县| 介休市| 瓮安县| 榆社县| 通榆县| 上高县| 通河县|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