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云
【摘 要】新課改猶如一股溫暖的春風注入課堂教學,給教學模式的變革帶來了活力,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教法,開拓新的局面。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其強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方式,對語文教學舊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利用信息技術,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突出重難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方面都有著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法實現(xiàn)的優(yōu)勢。語文課堂中有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氣,賦予了課堂新的活力。
【關鍵詞】課程改革;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整合
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其強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方式,對語文教學舊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如果說語文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那么信息技術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融為一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學生的學習活動將更加個性化、情境化、思維化、綜合化。利用信息技術,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突出重難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方面都有著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無法實現(xiàn)的優(yōu)勢??梢哉f,現(xiàn)代信息技術,賦予了語文課堂新的活力。下面筆者就新課改下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萬紫千紅總是春,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的“課改”提出要讓學生“樂學、愛學”,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得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要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營造出“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勝景。
(一)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的催化劑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如何將學生的身心一下子集中于課堂,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中,使他們?nèi)硇耐度雽W習中,這一點至關重要。運用信息技術導入新課,能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fā)聯(lián)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月光啟蒙》這一課,引入課文時,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課文的情境:那幽靜的月夜、那生動的充滿童趣的童謠,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進入一個有聲有色的動感畫面,仿佛置身于作者美麗的童年中。這樣,情隨境生,學習的興趣立刻被激發(fā)起來。
(二)入情入境,渲染情感的添加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钡谡Z文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一種讓老師感到尷尬的情況:一篇情深意切、打動人心,甚至催人淚下的課文,教師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學生顯得有些冷漠,無動于衷。究其原因,是因為文本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缺乏真實的情感體驗。而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能幫助我們營造氛圍,渲染情感,進而產(chǎn)生“未有曲調(diào)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聲有色,感情朗讀的強化劑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diào)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意境的復現(xiàn)等方面都難以使學生入情入境。而運用信息技術展示直觀化、具體化的畫面,創(chuàng)設一種與“語言文字”相吻合的情境,讓學生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情、境、意”,學生便自然地進入文字中,真正做到用心去讀文。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過程中的障礙就是教學的難點。一節(jié)課中的教學難點,往往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困惑。這時,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直觀、形象、準確地展示知識,幫助學生排除思維障礙,達到對新知識的深刻理解,進而突出重點,擊破難點,促進知識內(nèi)化,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目的。
(一)化難為易,促進理解
一篇課文的難重點,最能反映課文思想精華的所在,學生吃不透,弄不懂是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教法是為教學服務的,采取什么樣的教法,要依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學生的實際而定,如果方法、手段運用得當,就能夠突破文章的難點,突出文章的重點,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也只有這樣,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才能稱其為和諧。
(二)化靜為動,突破時空
活動的對象比靜止的對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學生感知。有些教材,因為與學生的生活世界距離較遠,學生很難理解。教師要恰如其分運用信息技術,使干澀、抽象的講解轉為生動、具體的立體表象,化靜為動,立竿見影,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提高學習效率。
(三)化虛為實,悟情入境
信息技術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形象。能將靜止的、抽象的文字內(nèi)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將老師難以表達的原理、現(xiàn)象生動有條理地表現(xiàn)出來,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概念、規(guī)律直觀形象地揭示出來,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例如:《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生命力量的抒情散文。課文內(nèi)容生動形象,但語言深奧難懂。在課堂上,筆者利用多媒體,使聲、像結合,真實地再現(xiàn)了蓬勃壯觀的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的氣勢,再加上播音員那聲情并茂的朗誦聲,或深沉低郁,或興奮激昂,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給他們身臨其境之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通過看、讀、議、想,順利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目標。
三、心有靈犀一點通,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以學生獨立探索為主要形式的自主學習和基于網(wǎng)絡的協(xié)商學習兩種模式,恰恰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信息技術不僅是豐富的資源,還是有力的學習工具,既變革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又變革著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解放心靈、發(fā)展個性的舞臺,有益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討論、主動探究。所以,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完全可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機互動、師機生互動、生機互動、生機生互動的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巨人的花園》一文時,筆者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現(xiàn)了花園美麗的四季,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提出:“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了解什么?你從畫面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我想了解巨人的花園里春天不到來的原因?我想知道究竟是誰讓花園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教師:“下面你們就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讀課文,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學生閱讀后,解決了一些基本問題,但同時又對進一步探究“春天是怎樣又回到巨人花園的”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形成協(xié)作小組,選擇學習主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導。媒體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結合,使語文課堂展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有益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四、濃妝淡抹總相宜,利用信息技術,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
語文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陶冶情操、拓展視野、開發(fā)思維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但是教材的容量一直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難于解決的問題,因此內(nèi)容的廣泛性與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就成了比較突出的矛盾。信息技術具有豐富性與交互性的特點,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網(wǎng)絡檢索和加工信息,能極大地擴展語文教學空間、時間和信息量的外延,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同時在信息能力方面也得到學習與鍛煉,可謂“濃妝淡抹總相宜”。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教育改革一道亮麗的風景,如何正確、科學、藝術地使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以及讓這些技術完美地與課程整合在一起,是我們所討論的熱門話題。課改路上,筆者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的神奇,領略了網(wǎng)絡的魅力?!敖虒W有法,但無定法”,但筆者堅信信息技術這朵“紅花”在新課程改革的“綠葉”的襯托下,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產(chǎn)生越來越深遠而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