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柳宗悅 著 北京 王向遠 譯
茶道與茶器之美
〔日本〕柳宗悅 著 北京 王向遠 譯
一
每個人都在看,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只要看見了,一切的不可思議都像泉水噴涌而出。
誰都在觀看事物,但是所有的觀看者的看法都有不同,因此他們看出的并非同一事物。這就產(chǎn)生了看法的深淺之別,也有了正誤之分。看錯了的話等于沒看。誰都說看見了,然而真看見了的人又在哪里呢?在這些能夠看對的人中,我想起了初期的幾位茶人。他們看了,并且看到了。因為看到了,所以在他們的所見中,閃耀出真理之光。
他們是怎樣看到的呢?就是自見?!白砸姟迸c他見不一樣。自見的事物映照在眼睛里,是本色鮮明的。而一般的觀看者都是通過什么而觀看,在眼睛與事物之間橫亙著一種東西。這種東西,有的是某種思想,有的是某種嗜好,有的是某種習(xí)慣。這也是一種觀看方法,但與自見完全不同。自見就是眼睛與事物之間的直接交流。不直接交流,就難以觸到事物本身。優(yōu)秀的茶人們就是這樣出現(xiàn)的。他們能夠自見,所以被稱為茶人。除此之外并不是真正的茶人,就如同只有看見神佛的才叫僧侶是一個道理。茶人是有眼力的茶人。
二
那么,對什么事物要有真正的自見呢?自見能夠看見什么呢?答曰:要看到內(nèi)在的東西。或者說要看到事物的本體。有的哲學(xué)家提出了“全息”的概念,所要看見的不是事物的一部分,而是事物的全體本身。全體并不是部分的總和,加在一起并不是“全”,全體是不能劃分的。原本并沒有可分的事物,故不可分而見之,也沒有尚未分別的時候。自見所見者,比起思考,而先觀察。由思考所見者是從局部著眼,則無所見。在觀看之前有知識的介入,就會止于有限的理解。觀察力比起知識來含有更多的知性。一部著名的宗教書上寫道:“凡在信仰之前先有知識者,就不能獲得對神的全部理解?!睂徝赖氖挛镆彩侨绱?。在觀察之前而有知性的介入,就不能獲得對美的全部理解。茶人們就是先行觀察,是對事物本身的直觀之見。
在無遮蔽的情況下,眼睛的功能就是迅速和直接。所見者沒有迷茫,有迷茫的話便思考,而思考先行,則會使眼光遲鈍。真有所見,就意味著明確地看到了,明確所見就無暇躊躇游移。所觀察的事情與所確信的事情是同一的,因為所確信的事情都明白地看到了。事物的本體反映在眼睛中,就會誘發(fā)信念。自見者,理解也迅捷。眼睛的功能就是其瞬間性,因而好壞善惡的判斷都在一瞬間,沒有迷茫,故而大膽。所以觀察者所要做的就是睜大眼睛。于是在茶人的眼睛里就出現(xiàn)了種種事物,所見者與所創(chuàng)造者在這里合二為一。一切所謂“大名物”的名貴茶器都可以說是茶人們的創(chuàng)作。不管原本出自誰之手,是何時何地做成,都可以說是茶人們眼光的產(chǎn)物。眼睛憑著直覺創(chuàng)造了事物。
因此,茶祖不是在茶道中觀察事物,而是在觀察中創(chuàng)造茶道。這與后來的茶人是有多么的不同??!以茶道來觀察,但這種觀察與自見并不相同。這個問題被很多人忽略了,墮入所謂“茶道趣味”的茶,非茶也!若看不到事物本身,“茶”就失去了基礎(chǔ)。要常常提醒說“茶需要自見”,而不能教人們以“茶”見物。囿于“茶”反而失去了“茶”。不為眼睛去除遮蔽,哪里能保有“茶”呢?
三
但是,光是眼“見”還是不夠的,不能以見而告終。只是見,則見而不盡,進而還要“用”,不能不有所用。因為用,故有所得見;若不用,則見是無法完成的。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對于事物的美,沒有比用的時候更能清晰地顯現(xiàn)了。用的時候才能觸及事物中所具有的美的內(nèi)涵。若想好好地見,必須好好地用。美的事物不能僅僅是用眼睛看,用頭腦思考,還要進一步用身體去體會感觸,也可以說是以行為方可得見?!安琛辈皇瞧胀ǖ蔫b賞力,在生活中體味美,才是真正的“茶”,只用平常眼光所見者,不是“茶”。
茶器之道,是器物鑒賞之道,也是器物使用之道。任何人平常都要使用器物,然而使用什么是有不同的,怎么使用更是有所分別的。雖說誰都使用器物,但使用之物各式各樣,使用的方法也五花八門。該用的東西不用者,有之;不該用的用之者,有之;用什么無所謂者,有之;怎樣用都不介意者,亦有之。這樣的人能稱得上是善用之人嗎?器物的選擇有左右之別,使用的方法更有死活之分。用錯了還不如不用,用法不止一種。四季的推移、朝夕的變化、房間的結(jié)構(gòu)、器物的性質(zhì),酌情而用之,就需要無限的想象創(chuàng)造力。正如人期望見到好的器物,器物也期待著能夠用好它的人。使用器物固然不難,但是能使用好的能有多少人呢?真正的茶人就是把器物納入生活并使用它,探索如何使它從觀賞之物進而成為使用之物。在日常生活中體會美,這才是茶道的最大功德。
四
但是使用什么器物呢?不是只使用能夠使用的器物,而是使用人們一直都在使用的器物。有時候我們也許連那些器物是為什么目的而制作出來都沒有搞明白吧。但就是因為它們美,所以就把它們納入生活中。這就形成了使用的方法,就出現(xiàn)了能夠使用的器物。而最終我們甚至以為除此之外就沒有能夠使用的器物了。不,毋寧說我們以為沒有比這些更好的器物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我們豈不是以為茶道的那些器物都是為茶道而制作的?誠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這些器物并且探索出使用方法的,是茶人。沒有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xiàn),茶道也許就不存在了。并不是有了器物所以用作茶器,而是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是美的,所以用作茶器。如此用作茶器的,就是茶器。
一開始就沒有使用的器物,大概是因為它們在美感上有什么缺陷吧。丑的東西很難被使用,人們常說,健全的美是可用的。然而放在那里不使用,那是因為太美了。用眼睛鑒賞的,并不一定要動手去使用它。這便誕生了“茶道”。與其說茶道匯集使用了一些器物,不如說那些器物促成了茶道。是鑒賞的眼睛、使用的雙手,使那些器物成為茶器。沒有美的器物,茶道就很難形成。無論在何種意義上,茶器都是茶道形成的重要因素?;蛘哌€有人說,沒有茶器,茶道則不立。這些看法都道出了小小的真理。沒有器物鑒賞的審美之眼,哪里會有茶道呢?不讓器物煥發(fā)出生機活力,如何有茶道的繁榮呢?沒有器物,不使用器物,又如何形成茶禮呢?
茶祖?zhèn)兞钊梭@異的功績,就是在器物的運用上開辟了新的歷史。那些器物早就存在,不是觀看的也不是使用的。因為茶人們觀看而且使用,所以成了茶器。茶人之前沒有茶器;茶人之外,沒有茶器的發(fā)現(xiàn)。那么,他們此后是怎樣獲得茶器的呢?后世稱之為“中興名物”的那些有名的器物,與那些所謂“大名物”相比,還是有所不如吧。倘在茶祖之前把這些東西拿出來示人,恐怕會不好意思吧。因為畢竟那些“大名物”才精致而且美麗。
不過,想來,即便是“大名物”,其前半生也是明珠暗投,不過是普通的器物而已。待茶人們出現(xiàn),它們才成為茶器,并煥發(fā)出美的光輝。只要有鑒賞之眼,那些“大名物”就會不斷地被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蘊藏著許多美好的東西,茶祖所見也只是極少的一部分,留下的很多物件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那些物件之所以塵封不出,只是因為發(fā)現(xiàn)“大名物”的人還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是因為人們還沒有使用它們。有了這樣的茶人,茶祖開辟的偉業(yè)就會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五
那么,器物該如何用呢?它們的用法可謂大有文章。并非只是用得好就行了,也不只是用心掌握使用方法即可,而是將使用的方法法則化。倘若不是他們那樣的用法,就難說是物盡其用。有誰能在他們之外,深諳器物的用法呢?只要是物盡其用,任何人的用法都會與茶人的用法殊途同歸。茶人的用法并非僅僅他們自己的用法,而由他們成“型”的。這個“型”已經(jīng)超出了個別性,而具備了“法”的性質(zhì)。把器物的觀賞與使用上升到“法”的境界,可以視為茶人非同尋常的功勞。
想來,所謂“型”,并不是套用在“茶”上的東西。應(yīng)該用的器物,在應(yīng)該用的場所、應(yīng)該用的時候而使用,自然就歸為“法”。當(dāng)使用了切實可行的方法的時候,便合于一定的“型”了。所謂“型”,也可以說是使用方法的結(jié)晶化。在達到爛熟境界時,就達于事物的精髓,這就是“型”,也就是“道”。使用的方法不熟練,就不足用,不足用,就是不能物盡其用。物盡其用時,自然就是依“法”而用?!安琛钡摹靶汀笔亲匀恍纬傻模皇勤に伎嘞氤鰜淼?。由“法”而行,就會達于自然。
是故,茶無論如何都要成其“道”。既然是“道”,就是“公”,就該有其“法”。茶道不允許摻雜個人好惡,茶道超出了個人的范疇。茶道之美就是法則之美。表現(xiàn)個人趣味的“茶”不是好“茶”?!安琛笔菍儆谝磺腥说牟琛2璧啦皇撬饺酥?,而是人間之道。
六
這就有了所謂“茶禮”?!岸Y”就是“式”,就是“范”。禮到,則茶的奧義即可達到。達到了禮式的高度,才是茶道。我們尊奉式法、認可式法的權(quán)威,就是茶禮。學(xué)茶道者必須服從這個禮。也許有人認為服從就是對人的約束,但是服從禮法就是遵循禮法,而在此之外則完全談不上自由。自由并非隨心所欲,只有遵循法式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還有比隨心所欲更大的拘束嗎?當(dāng)人剛愎自用的時候,人就會被不自由所困了。茶禮是公共之道,它使人人都能自由。在這方面,它與傳統(tǒng)的藝道密切相關(guān)。沒有了“型”能有樂之美、歌舞伎之美嗎?一切的新生事物,它要獲得一定的深度,就必須成其“型”。茶的最內(nèi)在的美,正在于其“型”。所以學(xué)習(xí)茶道者,必須在式法上有所精進。
茶道之所以能夠長期傳承,就在于它有“型”的存在。茶祖早已離世了,茶人代代相傳繼,只有茶禮一直保持著。它具有超出了個別的普遍性,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雖然也有一些茶人出現(xiàn)了差錯,但“型”就是“型”,不是那些茶人所能左右的。假如“茶”而不達于“茶禮”,那么它的歷史恐怕早就終結(jié)了。屬于個人的東西,生命就不會長久。
但是,流傳到今日的只有茶道的“型”,卻后繼乏人了。能使這個“型”活起來的茶人不見了。剩下的型,今天已經(jīng)接近于暗淡的影。一旦錯誤就會亂其“型”,這是不能不令人感嘆的。拘泥于“型”則不會探得茶道的真意。還有比那些把“型”理解為外形的人更誤解茶道的嗎?須知“型”不是“形”。只以“形”相夸飾的“茶”并不美,茶道每每被作為形式上的技藝而遭到指責(zé),但這不過是因為對“型”做了錯誤的理解。將“型”僵死化是人的罪過,不是茶道的罪過。還有比“法”更生動活潑的嗎?只有生動活潑,才能深入于“法”。有多少人誤解了禮法的真意而否定茶道??!“型”的真意被人遺忘,已不知幾多歲月矣!不能依禮法而得到自由者,就不是真正通達禮法的人。以外在形式玩弄“茶”的人,還是謹而慎之為好?!靶汀辈荒芡崆儤樱豢赡w淺接受。納入“型”的“茶”,必定越發(fā)具有活力。真正的“茶”,會依“型”而更加獲得自由。
一切偉大藝術(shù)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法則的發(fā)現(xiàn)。茶道是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美之法則的令人驚異之道。
七
真正喜愛器物的就是那些茶人們。因為有了他們,那些器物才能煥發(fā)出光輝。但是喜愛玩賞的方法并非只有他們才擁有。他們所喜愛的器物,都是那些無論什么人、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能招人喜愛的器物。他們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偏愛與選擇,沒有將自己的一己嗜好帶進去,當(dāng)然個人趣味愛好并非一點也沒有,但他們的眼光還是能反映出器物本身的價值。因此,他們喜愛之物是具有普遍可愛之價值的。真正喜愛器物的人,對茶人所愛之物必定也會喜愛。那些物件無論是誰,無論在哪里看到了,都忍不住會對別人說:“請來看看吧!”任你將這樣的器物放在多么名貴的器物旁邊,都不會有太多遜色。見的人欣賞過后,會一直記得最初見到時所感受到的那種美,因為人心是相通的。茶人們所見到的器物,所有人都可以見到。茶人們會把這些器物的所在告訴人們。若不能見到,那么過錯在人,而不在器物,更不在茶人。他們所喜愛的器物,是假定能夠被所有人所喜愛的。這不是作為個人的愛好,而是集中了所有人的愛好。他們的愛好是其他一切人的愛好的縮影。倘若發(fā)現(xiàn)了值得喜愛的物件,他們便去愛,更確切地說,他們對喜愛的物件,是持續(xù)不斷地愛著的。不僅如此,他們會感到所愛之物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即便有他們所未見到的美好的物件,本質(zhì)上也會和他們所愛物件是一致的。他們所愛之物,代表了值得喜愛的一切器物。對器物的愛越深,最終都會歸結(jié)為他們所發(fā)現(xiàn)的、所愛的美。因而,見到美好的物件,誰都想請他們來看看。當(dāng)人們談?wù)撁篮玫奈锛r,實際上也就是在談?wù)摬枞???梢哉f,一切美好的物件最終都要由他們過眼。一切的眼光中都含有他們的眼光。因而他們所愛之物,就是一切人所愛之物。而他們所選用的茶器具有獨特的魅力,他們由這些物件而證明了普遍性的美。
八
在這里,他們的眼光發(fā)揮了卓越的作用,留下了從前所有人都沒有做過的業(yè)績。他們以所選取的器物,贈予了人們美的標(biāo)準(zhǔn),并將這個贈物廣為傳送。茶道發(fā)揮的切實的作用就是這個。人們在評價美這個神秘之物時有了一個可供衡量的簡便的尺度。這不是令人驚異的贈予嗎?而且任何人都享有了這個贈予,它是誰拿在手里都屢試不爽的一桿秤,并非只是茶人才擁有它。正如一把尺子誰都能使用一樣,這個尺度誰都能用。由此,難分難解的美,就容易加以把握了。
而且這個標(biāo)尺并不是那么復(fù)雜,是世界上最簡單的標(biāo)尺。要問尺子上標(biāo)記的是什么?那就是一個“澀”字。僅此而已,這就足夠了。這個世界上有種種的美的樣態(tài),有可愛的,有強有力的,有華麗的,有“粹”的,都各有其美。根據(jù)性情和環(huán)境,每個人都各有所求。然而性情若是得以修煉,最終要達到的就是“澀之美”。達于這種美,就算到了美的極致,要探尋美的底奧,就有可能到達這里。表示美的奧義的固然有種種詞匯,但“澀”這一個詞就道盡了一切。茶人們的審美趣味,都在“澀”字上表現(xiàn)出來了。
因而,一切人,在表達對事物之感受時,用“澀”這個詞就會一語中的。用這個詞來觀照的話,茶人們眼里物件的美就會盡收眼底,而且還能學(xué)習(xí)他們的眼力與觀察方法。哪怕你自己無能為力,靠“澀”這個詞也可以窺知美的性質(zhì),并且不會出錯。任憑怎樣的美出現(xiàn)了,用這個詞來判斷都沒問題。把人們引入美的神秘王國的密鑰,就隱藏在這里。
所幸的是,所有日本人都熟悉“澀”這個詞,并且平日里大量地使用著。即便沒有什么學(xué)養(yǎng)的人,也會在日常交談中用到這個詞,而且還會用這個詞來反觀自己的趣味愛好。即便是非常喜愛華麗之美的人,他在內(nèi)心里也會知道“澀”之美的深深底蘊。只有這個詞才是日本國民所具有的美的標(biāo)語。哪個國家能有一個詞與“澀”相當(dāng)呢?沒有的話,就是沒有這種觀念,那也只好付之闕如了?!皾边@個詞除了日語之外,在任何一種其他國家的詞典中都沒有能夠表示這種無上之美的詞。而且也無法用復(fù)雜的漢語的熟字來表現(xiàn),也不能用抽象的、知性的詞匯來表示。這個來自味覺的平常至極的“澀”字,只有東洋的生活才能孕育出這個詞。
松尾芭蕉使用過“寂”這個詞,有俳諧知識的人,誰都知道它的意思。這是文字上的、也是生活上的標(biāo)榜與追求。但是,任何人要說清它都很困難。因為它不是狀寫眼前之物的詞,而是表現(xiàn)無形的內(nèi)心世界的詞。然而“澀”字就不同了,它可以付諸形,見諸色,畫出紋樣。那茶器上所看到的簡素之形、沉靜的質(zhì)地、淳樸的顏色,無裝飾的外形,如何遲鈍的人都能從這些物件中生動形象地感知它。以物示美,才是茶道不可忽視的長處。這不是迂遠的思想而是眼前的現(xiàn)實。用物件來表達內(nèi)心,在物件中映照出內(nèi)心?!凹拧币擦T,“澀”也罷,實際上是相通的。但“寂”是知性用語,“澀”卻與普通民眾的語言相連接。因為有了這個詞,“美”才為普通民眾所感知。當(dāng)民眾能夠談?wù)撁赖臅r候,那是何等幸福的事情?。∵@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澀”之美,是最高的美,是美的極致。這個詞豈不是茶人們所贈給所有人的無與倫比的遺產(chǎn)嗎?所有日本人都擁有這個最富有底蘊的審美用語。像這樣令人驚訝的事情,不知還有其他否?
九
一般認為,被選出的茶器不是一般的茶器,既然越看越美,其中必然隱含著非同尋常的東西,是十個看點都齊備的茶器。人們肯定是這么想的。但是,既然他們對應(yīng)該感到驚異的東西而感到驚異,就證明那東西實際上是平凡的,看上去誰都能制作出來。這個眼光是很正確的,也是很健全的。并非在異常的東西中見出異常的影子,而是在尋常的東西中見出尋常。茶道的這個功績我們不可遺忘。他們喜愛的器物,并不是從貴重的、高價的、豪華的、精致的、罕見的物件中抽取出來的,而是從平易的、樸素的、質(zhì)樸的、簡單的、無事的東西中拿出來的。還有比從平凡中見出非凡更非凡的事情嗎?如今很多人只要不是面對非凡物件看不出非凡來,實際沒有比這個更平凡的了。早期的茶人們就是從尋常中深入觀察的。他們從一般人都不待見的普通物件中選取了非同平常的茶器。那些“大名物”的茶碗、茶桶,難道不正是藏于民間的平平凡凡的器物嗎?
真理什么時候都是平易近人的。茶人們以愛的眼光打量著周圍,各種日用雜器是他們最為關(guān)注的。有許多器物眼看就要被人們拋棄了,但那些器物是有其品德的,不會辜負茶人。樸素的物件承受著茶人們的愛。這些日常用品都出自無垢的心靈,來于自然的恩惠。無論是其心,還是其身都很健全。因為是日常用品,病弱的還是華美的都不合用,只有誠實才是它們的品格。這樣的物件中能夠散發(fā)出純正的美,是一點也不奇怪的。拯救這些物件是茶人們一生注定的工作。謙遜的物件總是與美有著很深的關(guān)聯(lián)。那些所謂“大名物”原本也曾經(jīng)是不值錢的東西,它們的美從它們那樸素的本質(zhì)中流溢出來,沒有謙虛品德的物件不會成為優(yōu)秀的茶器。茶道本是清貧之道,可恨的是,如今一些茶人以奢華的茶室、矯揉造作的茶器,把茶禮給弄亂了。
十
現(xiàn)在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能夠說,茶祖?zhèn)兪怯脤徝赖难酃?,從以審美為目的而制作出來的器物中選擇的茶具嗎?絕不是這樣。那些為了日常生活而制作的器物,才是他們最好的朋友。他們觀賞美,并不是霧里看花,而是現(xiàn)實中的美的事物。比起觀念的美來,日常接觸的現(xiàn)實生活的美,才能給人以切實的美感。不是在觀念中,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才能更多地發(fā)現(xiàn)真正的美。只有把美從遠處拉近,才能很好地感受其美的本質(zhì)。于是,美與生活就緊密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在迄今為止的審美鑒賞的歷史中,難道還有別的例外嗎?
因為這樣的緣故,今天我們所說的工藝領(lǐng)域,是茶人們所傾心的世界。比起為了審美而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品來,他們在那些為了生活而制作的工藝品中,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審美價值。他們絕不是追求那些遠離生活的美,他們在與生活密切相連的物件中發(fā)現(xiàn)了最為深切的美。這就是他們的洞察和體驗。因此,美的物件與工藝品,對他們來說是完全一致的。這和那些瞧不起工藝品而只盯住藝術(shù)品的美學(xué)家們,是有多么的不同??!那些人喜歡將美放在思想層面上加以思考。但是,這樣做的話便不會有茶道。
茶事是與工藝品始終相伴的。茶道的各種器具原本都是工藝品。書畫固然是藝術(shù)品,但要靠工藝的裝裱才能協(xié)調(diào),不經(jīng)過工藝上的處理是不能用的。茶室就是工藝品的世界,露地庭院的設(shè)計處理也是工藝化的自然,點茶的動作也不外是工藝性的動作,無一不是植根于生活的美??梢哉f,茶道就是生活的模式化,茶禮就是渾然一體的立體的紋樣。沒有工藝性的東西,茶道將無以成“道”。在工藝中顯現(xiàn)美把工藝作為美來欣賞,就是茶道的特性。假如沒有茶人,還有誰能義無所辭地做這樣的事情呢?不把美置于生活中,茶人們就不能言說美。于是,茶人賦予了工藝永遠的美的品位,茶道就成為工藝的美學(xué)。
十一
然而,對于茶道的理解,我們不能就此而止。不能止于其日常之用,更不能限于“型”。即便這些要素也很重要,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向內(nèi)求索。不達到內(nèi)在的最深處,就不能達于真正的“道”。之所以稱之為“道”,那就絕不是皮相的。很多人愛好茶道,但許多人并沒有真正地達于茶境,就是因為此“道”深遠,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夠踐行茶之道,一不小心就容易墮于玩樂,就容易流于趣味。有一點進步時,就容易止于工巧。而一切的自負、做作、獵奇、技巧,豈能與“道”有緣呢?如今“茶”仍在盛行,但不能說是“道”之盛,我們不能不慨嘆今日“道”的失落。我甚至痛切地感到如今一個真正的茶人也找不到了?!暗馈标P(guān)乎心之深,至于技巧不夠或器物不佳,那還在其次。倘若用心不夠,就等于一切全錯。心不夠深,茶就不成其為“茶”。
“和敬清寂”是茶道反復(fù)標(biāo)榜的口號。但是,口號還需要有心的呼應(yīng)。但呼應(yīng)是很難的,沒有精進之心,有誰能夠輕易達到呢?茶道需要從物之教提高到心之教。沒有心的注入,物如何能活?有了好的器物,也必須有精心與之相應(yīng)。器物不能吸引人心,則難成其“物”;心不能使器物活起來,就難成其“心”。美好的器物有很多,但僅此還不能成為茶器。一切的器物都必須是心的表現(xiàn)。沒有心,如何能使器物活起來?心不誠則物不誠,心與物在茶境中一如無二。但是擁有器物的人不少,真有心的人不多。正如身穿袈裟的人未必是真和尚,而真和尚才配穿上袈裟。許多人都在談“茶”,但又有多少人是“茶僧”呢?“茶”是美的宗教,只有進入宗教的境地,茶才能成為“茶道”。心不到者不能進入茶境。手里把玩器物難道不是為了心的修煉嗎?與物件接觸的時候心若不清不靜,那就只是玩賞器物,而不是以物見道,只能說是玩物褻物。褻瀆器物,也就是褻瀆心靈。心有濁物,就不能與器物進行純正的交流。不得至誠之人,器物就不成器物。
茶境是美的法境,它所形成的種種法度規(guī)矩,和宗教沒有什么不同。美和宗教在這里合而為一了。古來茶道與禪道就密切結(jié)合,沒有比這個更合情合理的了。以物為中介參禪就是茶道。一個茶碗、一個花瓶各自都是一個絕好的公案。一草一木一塊石頭的配置,與一句一行的教義能有什么區(qū)別呢?侘寂的“數(shù)奇屋”和那寂靜的禪堂也是完全一樣的,各種各樣的茶禮與禪宗的清規(guī)戒律也沒有不同。對美的體會,與對信仰的修煉,兩者一如不二。無論是“即心即佛”還是“心物一如”,都是相同真理的不同表述。在佛的跟前,在美的事物跟前,那種莊嚴、溫馨、澄明、平和,有什么區(qū)別嗎?禪僧與茶人,兩者是異體同心的,所異者只不過是外形而已。在茶道中進行審美的修煉,根本目的就是要為達到一種至境,從而體味和敬、參悟靜寂,因而不能有斜心雜念。茶禮就是一種修行的套路,那些傲慢無禮的人、高自標(biāo)置的人、為富不仁的人、心地污穢的人、裝腔作勢的人,還有其他一切與此道格格不入的人,是難以接近美的法門的。喜愛器物的人多,修煉內(nèi)心的人少,沒有內(nèi)心修煉就不能入茶道,毫無疑問,茶道即是心道。
十二
教義已經(jīng)古舊了,但是其精髓豈有過時?禪是古老之教,但依然常新不衰,仍然吸引著一代一代的人,正是因為它具有不朽的力量。有人把其陳舊的形式去除了,但是形式的退隱是運用的錯誤,而不是茶禮本身的過錯??酌隙Y教已經(jīng)很古老了,但人倫之道最終歸結(jié)于此,人們不斷從中汲取營養(yǎng),是取之不盡的源泉。茶道的形式死去了,不是茶人之罪,也不是道本身的過錯。茶道所流貫的美的法則,不受人群的制約,不受時光的左右。人可以棄“茶”,但不能棄茶之法,茶之“道”就是美之“法”,如果出現(xiàn)了新的美的形式,或許就會由此產(chǎn)生新的“茶”。形式上有新舊之分,而美的法則卻沒有分別。“茶”不是一種美,卻是美之法。需要修煉美、體悟美的人,必須徹入茶道。修煉美與修煉茶道不能視為兩回事,實際上是一回事。
日本所擁有的各種審美的教養(yǎng),是多年來浸淫茶道所訓(xùn)練出來的。在審美能力衰微的今天,茶禮的使命就顯得更為重大了。那些有志于在這個世界上建立審美王國的人,有必要緬懷茶祖?zhèn)兊呢S功偉業(yè),很好地繼承他們的衣缽,恢復(fù)茶道的真面目,這也是時代所賦予我等的使命。
①大名物:名貴茶器之一種。特指東山時代(15世紀(jì)后半葉)的茶器。后指最古老的、最有來歷的茶器。除“大名物”外,還有“名物”“中興名物”之分。
②澀:日語寫作渋い(しぶい,xibui),形容詞,亦可轉(zhuǎn)用為名詞,本來指味道,特別是茶味的苦澀,引申為不經(jīng)打磨的質(zhì)樸、天然、素潔、純真、高雅。
③粹:日本漢字寫作“粋”,音讀為“すい”(sui),訓(xùn)讀為“いき”(iki),日本傳統(tǒng)美學(xué)的重要概念?,F(xiàn)代哲學(xué)家九鬼周造在其《いきの構(gòu)造》一書中做了闡發(fā)。
④數(shù)奇屋:為茶道而建立的簡陋樸素的茶室。
作 者:
柳宗悅,日本著名民藝理論家、美學(xué)家?!懊袼嚒币辉~的創(chuàng)造者,被譽為“民藝之父”。王向遠,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導(dǎo)。
編 輯:
張玲玲 sdzll080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