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菁齊剛
(淄博市臨淄區(qū)皇城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 淄博 255400;淄博市臨淄區(qū)教研室,山東 淄博 255400)
感悟國文之美,浸潤道德人生
——《國文培育公民素養(yǎng)》校本課程概論
國菁齊剛
(淄博市臨淄區(qū)皇城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 淄博 255400;淄博市臨淄區(qū)教研室,山東 淄博 255400)
學校德育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無法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德育的實效性不強,為了提升德育的實效性,讓德育內(nèi)容和形式為學生所喜聞樂見,達到潤物無聲的德育效果,課題組開發(fā)校本課程《國文培育公民素養(yǎng)》,并從課程規(guī)劃、實施、成果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四方面對該課程做了介紹,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課程實施方案。
德育;校本課程;課程規(guī)劃;課程實施;課程成果
前幾日值班時,見到這樣兩幕場景:正值下雨天,一位年邁的爺爺送孫女兒上學,孫女打著傘在前面昂首挺胸地走,爺爺在后面淋著雨送她,嘴里還叨念著上學好好學,雨水打在他的身上,孫女始終無動于衷;倒垃圾的小男孩跑得飛快,一塊巨大的垃圾從垃圾桶里飛了出來,落在了學生來來往往的主干道上,巨大的垃圾旁邊連續(xù)走過去十幾個學生,沒有一人主動地將垃圾撿起來,那樣巨大的一塊垃圾,竟然微小到進不了學生的眼睛,更不用說彎腰去撿起。這樣的兩幕深深地刺痛了身為教師的我,我們不斷地強調(diào)“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但實際的情形卻如此不容樂觀,這為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現(xiàn)在學校的德育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抽象的口號式、命令式教育過多,無法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很難實現(xiàn)德育的實效性。而這時,民國教材如一股化暖的春風,吹進了我們僵硬的德育世界。民國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教材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通過充滿著童趣的內(nèi)容、充盈著童心的插畫以及充溢著童真的文體,構建了“以兒童為本位”的兒童世界。[1]這樣從兒童視角出發(fā)的教材,沒有大而空的說教和口號,不繁文縟節(jié),不急功近利,更多地講究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形式和內(nèi)容均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為學生所喜聞樂見,能夠很好為我們當前的德育服務,達到無聲無息浸潤學生道德人生的效果。為此,課題組以民國時期的老課本為主干,編輯校本教材《國文培育公民素養(yǎng)》。下面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談談該校本課程的規(guī)劃、實施和效果。
(一)確定合理的課程目標
《國文培育公民素養(yǎng)》是面向五年制小學生開設的一門校本課程?;A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學生學習系統(tǒng)知識、樹立正確價值觀、掌握技能的關鍵時期,世界各國無不把培養(yǎng)合格公民看作基礎教育的首要目標,并且通過專門的公民素養(yǎng)教育課程或完備的公民素養(yǎng)教育體系來實現(xiàn)。[2]因此,課題組從學校德育現(xiàn)狀出發(fā),確定了小學階段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十種公民素養(yǎng):生命、責任、感恩、規(guī)則、交往、勞動、節(jié)約、自然、求知和自信。課題組以民國教材為主體,從民國教材中精心挑選素材,并融入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故事、推薦閱讀和實踐活動,以此為抓手,培育學生的公民素養(yǎng)。其中選自民國教材的文章,其文體有文言文、有白話文,也有的是文白相雜。在實際教學中,若是側重于解讀文字意義、梳理文章內(nèi)容,而忽略學生對于文化和道德的感悟和學習,那樣就矮化了課程的目標。所以,我們將本課程的課程目標定為:通過民國教材的閱讀、文化的浸潤、活動的感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改變學生,無聲無息地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塑造既有民族認同感、文化傳承性、又具備正確的公民道德和公民價值觀的現(xiàn)代公民。
(二)構建階梯螺旋上升的課程內(nèi)容
《國文培育公民素養(yǎng)》共有30篇,分為十個主題,每個主題按照低(一、二年級)中(三年級)高(四、五年級)三個學段分為“初讀國文,浸潤心靈”“再讀國文,攜手生長”和“細讀國文,培育素養(yǎng)”三個部分,主題內(nèi)容的選擇符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遵循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
如圖所示,十個主題的學習都遵循先閱讀民國教材的文章,再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然后閱讀相關的經(jīng)典小故事(多從齊文化中取材)和推薦閱讀的民國教材中的文章,最后通過實踐活動拓展認知,繼而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完善課程的實施方案
1.明確課程規(guī)模。為了保證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本課程實行正常班額教學,每班40人左右。
2.確定教學方式。根據(jù)民國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教師說理講授法與學生講解演繹相結合;文本研讀、名句積累和活動實踐相結合;教師點評和生生互評相結合。
3.明確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對于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情況,上課時的參與程度;形成性評價通過教師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觀察、實踐活動記錄、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家長評價等形式對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進行持續(xù)性評價。
評價結果采用等級評定來體現(xiàn),為每月獲得優(yōu)等的同學頒發(fā)證書,每學期評選出“道德優(yōu)秀獎”和“道德進步獎”。
在《國文培育公民素養(yǎng)》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道德的發(fā)展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目標,積極發(fā)展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塑造既有民族認同感、文化傳承性、又具備正確的公民道德和公民價值觀的現(xiàn)代公民。課程實施方式如下:
(一)橫向推動
課程正式實施前,先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力求做到三個到位。一是教材和輔助素材到位。課題組統(tǒng)一編印校本教材,保證一位孩子一本教材;網(wǎng)絡下載葉圣陶、豐子愷的《開明國語課本》上、下兩冊,魏冰心的《世界書局國語讀本》上、下兩冊,莊俞的《商務國語教科書》上、下兩冊,分享到班級群共享。二是氛圍營造到位。提前向?qū)W生介紹民國教材、民國國語課本,通過班級QQ群、QQ空間、班級微信群等溝通、宣傳渠道,向?qū)W生和家長推薦彰顯民國國語課本魅力的好文章,例如《有聲有色有山河——老課本里的民國》《你沒見過的民國老課本,美得讓人驚艷!》等文章,提前營造學生和家長關注民國老課本、了解民國教科書、欣賞民國老教材的積極學習氛圍。三是學生文言知識儲備到位。學校閱讀課、校本課上提前讓學生多讀多誦民國教材中的經(jīng)典文章,并提前讓學生準備好商務印書館的《古漢語常用字詞典》《古代漢語詞典》,通過多讀多誦多查的方式,熟悉文言體的文章,達到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
(二)縱向?qū)嵤?/p>
1.晨誦、午讀、暮省
(1)晨誦——誦民國教材,為每一天注入生命源泉。通過晨誦,既培養(yǎng)學生對于民國教材常見文體的語感,又能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地朗誦,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體驗民國教材的韻律美、文學美、敘述美、道德美,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心靈,在藝術和美的享受中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傳承。
(2)午讀——讀經(jīng)典故事,喚醒生命的美好與神奇。通過午讀,讀經(jīng)典故事和推薦閱讀的文章,用故事來深化學生對民國教材中呈現(xiàn)的公民素養(yǎng)的理解,喚醒學生生命中潛藏的美好與神奇。
(3)暮省——反思一日之行,讓反思促進學生的成長。通過暮省,反思自己一天中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與所學內(nèi)容做比照,深刻反思自己是否在行為上有所改觀,在思想上有所改變。
2.課堂教學
每堂課分兩課時講授,以《關愛每一個生物》一課為例,課堂采用“學一學”“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的方式,第一課時,先帶領學生反復地誦讀文本,理解“哥哥”對貓,“我”對燕子的關心和愛護,然后引導學生將教材內(nèi)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發(fā)生鏈接,想一想如果你是小貓,你被打了,你會有什么感覺?作為一年級的小朋友,以后你準備怎么對待小動物?(想出來的做法,必須是你在生活中能夠真正做到的,不能虛構。)接下來帶領同學讀一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古詩兩首和經(jīng)典故事《不打三春鳥》《螞蟻跌在水里》,進一步鞏固學生愛護動物的道德素養(yǎng),最后通過實踐活動:①在你的周圍有沒有發(fā)現(xiàn)傷害動物的現(xiàn)象,如果有,你打算怎么做?最好能舉實例說明,若是之前沒有關注過,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中,留心觀察在你生活中發(fā)生的保護或者傷害動物的事情,觀察周圍其他人的反映和做法,并說一說你是如何處理的。②制定《愛護動物公約》,共同愛護小動物。第二課時,繼續(xù)帶領學生誦讀民國教材部分,達到熟讀成誦,檢查學生誦讀成果。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上個周實踐活動的結果,談一談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做法。
課堂教學的過程,不管是教材的選擇和解讀,還是一系列實踐活動的設置,極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們要引導學生從兒童的視角觀察生活,通過兒童的認識和話語,實現(xiàn)生生的互學,并且能夠讓學生從行為上約束自己,進而將愛護每一個生物內(nèi)化于心,形成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
(三)實施原則
民國德育教材編寫者憑借豐厚的語言修養(yǎng)使德育教材言說出典雅而赤誠的德育情懷又促使教材的言說呈現(xiàn)出清新曉暢特質(zhì)。另外,無論是言說者角色的確定,還是言說者與傾聽者關系的處理以及德育行為導引的方式,均對我們今天的德育教材建設和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3]所以,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口頭的說教,避免大而空的說教和口號,遵循民國教材的特點,循循善誘、娓娓講解,讓德育貼近學生的生活,力求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彰顯本課題的價值所在。
(一)浸潤道德人生
改變德育的教育策略,提升德育的實效性,避免“假、大、空”的說教,通過潤物無聲的方式,讓學生真真正正從內(nèi)心得到改變,得到提升,實實在在培養(yǎng)學生生命、責任、感恩、規(guī)則、交往、勞動、節(jié)約、自然、求知、自信等公民十大素養(yǎng),為學生的道德成長奠定好基礎。
(二)感悟國文之美
民國教材的文字清新質(zhì)樸,卻極具意象之美,能讓人感受到母語久違的自然和張力,《國文培育公民素養(yǎng)》能改引領學生品味民國教材的美麗,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
為了更扎實的落實本課題,讓十大公民素養(yǎng)在孩子們的身上真正的做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在接下來的課題實施過程中,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繼續(xù)改進、繼續(xù)前行。首先,嚴格執(zhí)行課題實施的規(guī)劃和策略,力求做到有規(guī)劃、有落實、有反饋、有整改,根據(jù)課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改進、修正課程,保證課題的實效性。其次,課程實施時,教師要做到心中有丘壑,對教材不但要有宏觀的把控,更要有微觀的處理,對民國教材形成自己的理解,力求完成課題目標。最后,進一步完善學生評價系統(tǒng),可以于學校的學生評價體系相結合,更容易激勵學生的積極性。
《國民培育公民素養(yǎng)》校本課程,是對德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嘗試,我們有義務更有責任為達成借助民國教材、潤物無聲地培育公民素養(yǎng)的終極目標,這對學生、對學校德育工作都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實踐!
[1]李明,喬暉.回歸兒童世界——來自《開明國語課本》的小學語文教材編選啟示[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2).
[2]陳玲.中小學公民素養(yǎng)教育課程內(nèi)容體系建構研究[D].西南大學,2016.
[3]馮鐵山.民國德育教材言說論[J].中國德育,2014,(3).
(責任編輯:周靜)
At present,the school morsl educstion seriously bresks swsy from students’sctusl life,snd is not sble to stimulste students’emotionsl experience,so it hss low effectivenes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t,mske the content snd form of morsl educstion loved by the students,snd schieve the quiet but influentisl effect,our resesrch group develops the school-bssed course to Cultivate Civic Literacy with Chinese Culture,snd introduces the course from the four s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plsnning,implementstion,results snd future efforts,snd sccordingly puts forwsrd s prscticsl curriculum implementstion progrsm.
morsl educstion;school-bssed curriculum;curriculum plsnning;curriculum implementstion;curriculum schievements
G417
A
(2017)02-0014-04
2017-03-10
國菁(1987-),女,山東淄博人,淄博市臨淄區(qū)皇城鎮(zhèn)中心小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研究;齊剛(1976-),男,山東淄博人,臨淄區(qū)教研室一級教師,主要從事高中課堂改革以及中小學特色課程研究。
注:本文為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重點課題“國文培育公民素養(yǎng)的研究與實驗”[2016在J在014]的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