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①,其實七兮②。求我庶士③,迨其吉兮④。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⑤。
摽有梅,頃筐塈之⑥。求我庶士,迨其謂之⑦。
【注釋】
①摽:墜落。有:語助詞。
②其實:它的果實。七:非確數(shù),指樹上未落的梅子還有七成。
③求:追求。庶:眾多。士:未婚男子。
④迨:趁著。吉:好日子。
⑤今:現(xiàn)在。
⑥頃筐:斜口淺筐,就是現(xiàn)在的簸箕。塈:取。
⑦謂:告訴。
(選自《詩經(jīng)》,中華書局)
如果要追溯“犯中見避”的源頭,《詩經(jīng)》中常見的“重章疊唱”可視為其原型。按照陳文忠教授的說法,“重章疊唱”從詩意的表達看,有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即“重章之易辭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漸進”,前者如《詩經(jīng)·召南·草蟲》,《摽有梅》則屬于后者。詩歌分為三章,都以墜落的梅子起興,用來比喻易逝的青春年華;而每章的后半部分都是直抒胸臆,表達了對特定群體——“求我庶士”的相同訴求。很顯然,詩中的“犯”與修辭學中的“反復”“排比”類似,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反復刺激,增強語言表達的氣勢,即使是昏聵之人也能體察到抒情主人公的心結(jié)所在。詩中的“避”,見于各章的偶數(shù)句。從“其實七兮”到“其實三兮”,再到“頃筐塈之”,顯然可以看到梅子盛極而衰,由傲立枝頭到委身塵土,其價值已經(jīng)大打折扣。從“迨其吉兮”到“迨其今兮”再到“迨其謂之”,對比之中也讓人看到,女子擇偶的選擇余地大為收窄,終于放下了觀望與矜持,反過來催促對方示愛,而其內(nèi)心的焦躁和對愛情的渴望也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