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天龍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初中思品課教學實際,簡要闡述時政教育的必要性,同時就初中思品課程中如何貫徹開展時政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以期后期能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 思想品德;思政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4-00-01
思想品德課標要求教學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世界目光”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要求新一代具有遠大理想與敏銳的政治目光。要求學生從小樹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思想。所以在教學中,要遵循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大膽引用材料,緊密聯(lián)系教學實際,將最新時政引入課堂教學,并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去正確認識、分析社會現(xiàn)象,分析當前國內外的熱點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對政治的敏感性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教師要提升政治素養(yǎng)
作為政治教師,首先應具有靈敏的政治嗅覺和正確的政治立場,同時必須具有豐富的時事政治涵養(yǎng)。這就要求政治老師必須不斷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不斷了解掌握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法規(guī)、路線方針以及國內外新近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掌握政治前沿理論,掌握時政熱點問題,并適時掌握好新的時事動態(tài)和真實可靠的時事材料,并不斷地研究學生與教材,選準與課文內容的結合點,充實課堂教學內容,增強政治課堂的吸引力,所以我們政治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極進取,刻苦鉆研,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覺悟,堅定社會主義方向和政治立場,這樣才能為在思想品德課中加強時政教學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時政教育中,學生是主體,但由于中學生往往受到年齡、知識、能力、思想方法的局限,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國際大事、社會新聞,在時政演講的選題、閱讀、評論、分析時政時難免會產(chǎn)生認識上的偏差。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如有的學生在閱讀時政中對巴基斯坦清剿塔利班武裝一些國際問題不能正確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
三、有機地結合教材內容
時事政策教育具有時效性、豐富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把它和教材有機結合,可以彌補教材內容的滯后性和抽象性。時事政策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補充。進行時事政策教育時,必須以教材中闡述的基本原理為指導,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既提高對基本原理正確理解的程度,又加深了對所結合的時政問題本質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初一年級的教材是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教育。時政教育可以把層出不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光榮事跡及新風新貌引入課堂。初二年級教材是社會主義法律常識。時政教育可以把一些守法、護法的先進事跡和一些典型案例引入課堂。初三年級教材是社會主義建設常識。時政教育主要是和基本國情、基本路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相結合,把經(jīng)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的一些素材引進課堂。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趣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提高教學效果。
四、不斷地豐富課堂形式
時政教育要善于組織,有計劃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與生活經(jīng)驗,要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出發(fā),引導學生人人參與,多種形式開展活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活動中,享受快樂,感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1.時政知識介紹演講。時事政策教育中,依據(jù)課文內容涉及許多時政知識。如我國社會、經(jīng)濟、文化、體育等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尤其是改革開放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家鄉(xiāng)的變化等等,經(jīng)常進行時政知識介紹,并與國內外的重大事件相結合。不僅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國內外大事,也增加了知識面。長此以往,豐富了學生信息量,學生受到教育。
2.開展要聞時政演講。讓學生上臺演講,這是一項鍛煉學生技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極佳途徑,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收集時政要聞。內容包括國內國際,涉及政治、經(jīng)濟、科技、軍事、體育等各個領域,也可講有地方特色的內容,要求學生事先做好卡片,要求在內容相對全面的基礎上,突出重點。上臺演講,開展小組競賽,教師要作演講小結,肯定學生成績,指出不足。經(jīng)過長期訓練,不僅鍛煉了學生,更重要是使學生在演講過程中受到教育。
3.辦好時政小報。辦好時政小報是一種較好的形式。小報由學生自己選材、設計、剪輯、編排。收集時政材料,自己張貼成小報,在班級、學校交流,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自我教育。
4.創(chuàng)設時事專欄。利用班級墻報設立“時事專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周搜集時事新聞并張貼在墻報上,方便學生課間閱讀和課外交流。
5.舉行時事辯論。結合課本內容,以時事為背景,對學生中存在爭議的熱點事件舉行辯論會,寓教于趣,讓學生在參與中提高認識,培養(yǎng)學生接受時政的能力。
6.開展時事競賽。教師將一定時期內的重大時政知識編制成多種形式的賽題,讓學生積極參與時事知識競賽,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他們平時學習,又會增強他們關心時政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7.搞好時政熱點專題復習。教師在組織中考復習時,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找準時政熱點與課本知識的結合點,既有利于消化時政熱點,又有利于鞏固課本基礎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系統(tǒng)的時政知識梳理,指導學生掌握解決時政問題技巧,使學生認知能力在教學中有新的提高。
總之,新一輪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加強初中生時事教育勢在必行。我們要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在教學研究中不斷探索,在教學總結中不斷完善,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出一代“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和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