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龍艷
[摘 要]親子關系是家庭中人際關系的一種,是構成和諧家庭關系的基礎之一。親子關系的質量,決定了子女的性格與人生發(fā)展。親子問題一直伴隨著家庭的存在而存在,是家庭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何與子女溝通,是長期困擾家長尤其是曾經(jīng)與子女分離的家長的一大難題?;诖耍疚囊該P州市W社區(qū)為例,選取20對城市流動家庭作為服務對象,通過小組工作的方法,為他們提供改善親子關系的服務,促進融洽的親子關系,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
[關鍵詞]小組工作;城市流動家庭;親子關系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實施,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將目光投向城市,以求更好的生活質量和更長遠的發(fā)展,于是民工潮現(xiàn)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這些農(nóng)民工在城市生活立足,但又不是城市市民,我們將其認定為“城市流動家庭”。父母出于個人情感與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等方面的因素,越來越多地流動家庭選擇將子女接到自己的身邊共同生活,這也是近幾年社會快速發(fā)展狀態(tài)下產(chǎn)生的一種趨勢。這些孩子雖然由原來的“留守子女”變?yōu)槿缃瘛半S遷子女”的身份,但是由于他們與父母長時間的分離,在剛剛轉變身份的這一階段,會與父母處于隔閡狀態(tài)。加之家長工作繁忙,文化程度偏低等原因,在生活與學習上不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照顧與幫助,致使雙方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筆者通過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以揚州市W社區(qū)關于城市流動家庭親子關系的項目為例,從社會工作的角度進行介入,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改善緊張的親子關系狀態(tài),緩和親子沖突與矛盾,實現(xiàn)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的目標。
一、理論基礎
1.結構家庭治療模式。這種模式是米紐秦于20世紀60年代創(chuàng)立的。主要論點有:個人問題只是表象,產(chǎn)生的根源則是家庭問題;解構或改變家庭互動模式,創(chuàng)造家庭結構重組的機會,個人問題才能減輕乃至消除。研究表明親子關系影響個人的行為問題、心理健康與人格發(fā)展,關系著個體一生的發(fā)展,與該模式以“人在情境中”的理論為原則,認為人的行為產(chǎn)生與周圍環(huán)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不謀而合。家庭整體的變化直接影響家庭個體,而家庭個體的變化對家庭本身也會產(chǎn)生影響。因此,米紐秦認為,應用整體的眼光看待家庭,主張多元化、多層次的家庭介入,致力于改變案主家庭的交往方式 。社會工作者運用這種模式對城市流動家庭的親子關系進行介入,協(xié)助家庭成員改善功能不良的關系狀態(tài)、調整家庭互動的規(guī)則、創(chuàng)造功能良好的互動形式,有利于改善親子關系,解決個人問題。
2.薩提亞家庭治療法。其治療基礎是關于人性和重視家庭溝通的理念。她認為,家庭是不可分割的系統(tǒng),個人在情緒或行為上出現(xiàn)的“病癥”,反映的不是個人問題,而是家庭系統(tǒng)的問題?!皽贤ㄟ^程”是該治療模式的和核心概念。薩提亞指出,表里不一的不良溝通方式有四種,即: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性型與打岔型。和睦的家庭氛圍的交往方式應該是表里如一的溝通 。
3.團體動力學理論。勒溫于1939年提出“團體動力學”這一名詞,又稱群體動力力學,主要研究內容是群體氣氛、群體成員間的關系、領導作風等對群體性質的影響。團體動力學的核心是團體目標,決定團體的發(fā)展水平、成員對團體的信任度以及成員的自我約束和要求等 。團體具有一定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影響成員個體的行為,促進人們間的相互交往。
二、小組工作介入親子關系的實踐
筆者以社會工作者實習生的身份進入揚州市W社區(qū),參與到該社區(qū)關于城市流動家庭親子關系的實習項目中,開展與之相關的成長性小組活動。整個項目實施過程分為前期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完成階段。
1.前期準備階段
筆者與社區(qū)工作人員在社區(qū)內進行項目宣傳,通過入戶走訪,選取出20對子女年齡在7—15歲符合條件的家庭參與此次小組活動,針對這些服務對象制作聯(lián)系卡,方便每次服務開展時聯(lián)系他們,并建檔留存。
2.實施階段
第一次活動主題是“相知你我”。將20對流動家庭及子女聚集在一起開展小組活動。通過“我的左右護法”游戲,組員說出自己的名字,并介紹自己左右兩邊人的名字,相互認識;開展趣味游戲,避免發(fā)生尷尬的局面;根據(jù)所有組員提出的意見,制定小組契約,組員自覺遵守。
第二次活動主題是“GO,出游吧”捺山出游活動。組織參加活動的家庭一起出游,體驗爬山的樂趣,同時促進各家庭間的深入認識與熟悉,以便后期活動的順利實施。在爬山的過程中,讓子女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心與照顧。除爬山之外,還安排了野炊活動,由父母對子女進行指導,鍛煉子女的實踐能力,利用這個機會,縮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第三次活動主題是“聽見你的聲音”。通過播放采訪子女的視頻,讓父母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開展“親子教育”講座,講座內容涉及家長如何與子女溝通、溝通中應注意的事項、播放家庭教育之類的視頻,讓家長學會與子女進行有效的溝通,認識到自己平時的教育是否正確合適,如不合適,希望以后如何改進等等;社工依次讓每個家庭的子女說出自己對父母的了解,例如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父母喜歡的東西是什么等,目的在于讓子女反思自己是否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由父母在紙上寫下生活中自己不滿意子女的三件行為,并說明理由,讓子女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社工分發(fā)《親子關系全面溝通技巧量表》 ,要求父母與子女大聲閱讀量表的內容。整個活動最主要的目標是讓父母與子女雙方了解彼此的心聲,實現(xiàn)有效溝通。
第四次活動主題是“親子課堂”。開展“創(chuàng)客坊”活動,由專業(yè)人員指導,要求父母與子女共同完成小臺燈的制作。這個活動主要是為了加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讓父母看到子女的能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社工指導孩子合唱“感恩的心”,讓他們在唱歌的過程中,聯(lián)系前幾次的活動,體會歌詞的內涵,感受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同時社工讓父母分享自己聽過合唱的歌曲之后內心的感想,這樣有利于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緩和親子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第五次活動主題是“風雨同舟”。實施“搶報紙”游戲,父母中的一方背起孩子搶先站在鋪著報紙的區(qū)域,沒有踩到報紙的淘汰,每淘汰一組報紙的面積就會減少,最后分出勝負。在游戲中讓父母與子女體驗到危機感,實現(xiàn)子女與父母的團結協(xié)作,增進親子感情;社工讓孩子在紙上寫“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五個人”,根據(jù)提示,孩子依次劃掉一個人,最后只留下一個。這個過程對于孩子來說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也能讓他們意識到家人的重要性;“蕩起雙槳”的游戲規(guī)則是父母與孩子將報紙折成小船,放在裝滿水的水缸里,與其他家庭進行比賽。目的是讓雙方彼此學會在意見發(fā)生沖突時該如何解決,在面對外界壓力時如何克服困難。
第六次活動主題是“心靈驛站”。父母與子女分別說出對方在經(jīng)歷幾次活動之后有哪些改變,雙方的感情是否有了改善;子女給父母打分,讓父母知道自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印象,同時激勵自己,讓自己做得更好;社工提供繪畫材料,讓家庭成員共同畫出向往的家庭生活的模樣,留給自己做紀念?;顒咏Y束時,工作人員讓每個家庭領取自己喜歡的盆栽,希望他們共同栽培,通過養(yǎng)殖盆栽促進親子關系。
三、結語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小組評估。活動結束后,社工向20對家庭發(fā)放小組活動滿意度評估表,由小組成員填寫。其中有16對家長表示對活動很滿意,在活動中學到了很多有意義的東西,而且與子女的關系也得到了改善,參加這個活動對自己的幫助很大。其他家長表示,自己仍需努力,雖然現(xiàn)階段與子女的溝通依然存在困擾和壓力,親子關系沒有得到太大改善,但還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社工觀察小組成員從拘謹—熟悉—放松—團結的整個變化過程,小組的認可度和參與度越來越高,大部分家長與子女的交往方式得到了改善,能夠與孩子開心的交談心事。活動的開展,有效緩解了親子關系的矛盾與沖突,實現(xiàn)良好的親子關系發(fā)展態(tài)勢。
親子關系問題的改善,不只是在于一方的努力,也需要家長與子女共同努力改變。本文中,筆者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在輕松的氛圍中對子女與家長兩方進行指導教育,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成長,減輕雙方在改善親子問題中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小組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一種方法,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yè)的服務,在改善親子關系的問題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發(fā)揮了優(yōu)勢作用。這種專業(yè)的社會工作方法具有可行性和適用性,為其他領域的社工實踐拓寬渠道,值得廣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2]張文霞,朱冬亮.家庭社會工作[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4).
[3]張莉萍.親子關系促進工作坊—家庭社會工作的示范[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4]李中瑩.親子關系全面技巧[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