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摘 要]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擬題亮眼的意識,教會學生擬題亮眼的方法,可從擬題的要求、方法、技能的形成三方面引導學生巧擬標題,讓作文的題眼亮起來。
[關(guān)鍵詞]作文;題眼;擬題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6002601
“標題妙佳作成。”一篇作文有了好的內(nèi)容和構(gòu)思,再給它擬一個形象貼切、新穎別致的題目,更能使文章熠熠生輝,達到“妙筆點睛”“慧眼傳神”的效果。在此,筆者從擬題的要求、方法、技能的形成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引導學生為作文打造“美麗的眼睛”,彰顯獨特的個性。
一、擬題的基本要求
簡潔。題目的語言要精簡不啰嗦,力求以少勝多。如《美麗的濟南冬天》一題,就不如《濟南的冬天》簡潔,而且可以讓讀者自己細細發(fā)現(xiàn)體會濟南冬天的美麗;《童趣》一題,樸實簡潔,直接道出文章的主題,毫無故弄玄虛之意。
貼切。題目要緊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切忌題文不符。如《藤野先生》一文,題目準確表明了文章的寫作對象,文中內(nèi)容又處處表現(xiàn)對先生的懷念。又如《最后一課》一文,題目概括了文章所敘之事,文中內(nèi)容又詳細記敘在國家淪陷時,師生上最后一節(jié)課的情形和感受。但筆者在二十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總有些學生只是一味追求題目的亮眼,內(nèi)容卻偏離了主題。
新穎。題目要標新立異,出人意料,以引人注目。如半命題作文《我和之間》,很多學生都是寫常見的“父母”“鄰居”“他人”,有個別學生別具匠心,擬題為《我和對手之間》,敘寫作者和對手以超過對方為目標,互相競爭、進步;《我和QQ之間》,記敘QQ帶給作者的快樂和煩惱。這些作文的題目很亮眼,讀下去更是余味無窮。
有趣。題目要富有情趣,不可枯燥乏味。如《網(wǎng)絡(luò)是一把利劍》就比《說“網(wǎng)絡(luò)”》生動有趣,《樂在“棋”中》就比《說“棋”》有情趣。這些亮眼的題目分別巧用了比喻和雙關(guān)的手法,為文章增添了情趣。
二、擬題的基本方法
修辭法。運用修辭手法擬題,可以使題眼生動活潑,有趣含蓄,新穎別致。譬如《網(wǎng)絡(luò)“漂流記”》運用了擬人手法,《謊言擊碎了我的夢》運用了夸張手法,《誠信是一面鏡子》運用了比喻手法。
借用法。借用名人名言、歌詞詩句、成語俗語、歌名或影視劇名、廣告詞等來擬題,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將《我的母親》改為《謝謝你的愛》,將《捐款》改為《愛的奉獻》,將《雨中情》改為《情深深,雨濛濛》等,這樣借用流行歌曲的歌名來擬題,既時尚新潮,又含蓄深刻,耐人尋味。又如將《春風》改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下棋的樂趣》改為《棋樂無窮》,將《才女小芳》改為《一枝紅杏出墻來》等,這樣借用詩句、改動成語來擬題,富有詩意,更是亮眼。
懸念法。巧用懸念擬題,可以緊扣讀者的心弦。譬如寫一篇以“愛”為話題的文章,擬題為《愛,你去哪啦》《媽媽,你的愛給了誰》等,題目自身就蘊含有細膩的情感,更容易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
先抑后揚法。有意用含有貶義的詞來形容實際上要褒揚的對象,達到欲擒故縱的效果。如《“傻”小子》《媽媽的“謊言”》《“偏心眼”老師》等題目都有先抑后揚之妙,緊緊抓住了讀者要一探究竟的心理。
三、在擬題實戰(zhàn)中形成技能
實戰(zhàn)一:給文章變換題目
對那些學過的課文、讀過的文章、寫好的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給它們另外設(shè)計不同的題目,再與原題目加以比較,辨析每個題目的亮點。譬如《變色龍》一課,標題運用了比喻修辭,文章不是寫善變的蜥蜴,而是寫像變色龍一樣的人——奧楚蔑洛夫。如果換成《蜥蜴》《善變的蜥蜴》,都表達不了它豐富而深刻的象征意義。
實戰(zhàn)二:給文章(語段)添加題目
課堂上可以訓練學生給課文的片段添加恰當?shù)念}目,或者給沒有題目的文章添加恰當?shù)念}目,也可以在課后訓練學生把寫過的作文變換不同的題目。筆者發(fā)現(xiàn)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給作文的每個情節(jié)都加一個小標題。比如作文《成長路上,有你真好》,有學生就加了三個小標題:“幼年——撥浪鼓”“童年——溜冰鞋”“少年——籃球”,這樣的標題非常亮眼。如果經(jīng)常這樣練習,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實戰(zhàn)三: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
中學生是具有個性特點的生命體,其作文應富有個性。然而學生的作文往往大同小異,尤其是剛上中學的學生,寫的作文毫無個性可言,作文題目更是千篇一律,標新立異難,準確表達更難。譬如要求學生寫一位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人,可是寫出來的總是千人一面。怎樣引導學生寫出“千姿百態(tài)”的人,擬出“千姿百態(tài)”的題目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去了解、觀察身邊的人的個性特點。接著讓學生說說他們想寫的人最突出的特點,根據(jù)學生說出的特點,教師先擬幾個亮眼的題目,譬如愛吹牛的同桌,擬為《吹牛大王》,哥哥是個書呆子,擬為《書呆子哥哥》……最后教師把主動權(quán)交還給學生,學生仿造教師的擬法,紛紛擬出亮眼的題目,如《“辣子”班長》《“風”丫頭》《班上的“卓別林”》等。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