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法律精英“她世界”的困境與反思
——以美國女性法官職業(yè)現(xiàn)狀考察為中心

2017-06-23 08:24:16夏燕孫爽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精英領域法律

夏燕 孫爽

法律精英“她世界”的困境與反思
——以美國女性法官職業(yè)現(xiàn)狀考察為中心

夏燕 孫爽

在西方神話傳說中曾是法律精英典型象征的女性在現(xiàn)代法律社會遭遇截然不同的命運。通過考察美國女性法官職業(yè)現(xiàn)狀可知,司法“金字塔”男女失衡,法律精英“她世界”困境重重已是不爭的事實。傳統(tǒng)性別觀念將法律精英視為男性,已在人們頭腦中形成了固定范式,社會性別理論雖然闡釋了法律精英“她世界”困境產(chǎn)生的原因,卻掩蓋了女性大規(guī)模進入公共領域后所具備的與法律精英相符的一系列特質(zhì)。女性成為法律精英的道路并不遙遠,消除對女性的隱性歧視,引入“性別定額”,爭取“賦權婦女”以及宣揚法律的女性特質(zhì)都是當前值得努力的方向。

法律精英;美國女性;女性法官;職業(yè)困境

女性與法律有著不解之緣。在古希臘神話傳說中,莊嚴肅穆、典雅優(yōu)美的正義女神一只手拿著象征法律力量的寶劍,另一只手拿著代表法律公正的天平。在正義女神身上,法律與女性完美地融合,揭示著法律與女性之間天然的相容性。然而,在現(xiàn)代法律社會之中,女性雖然已經(jīng)參與到法律事業(yè)之中,卻難以在法律精英領域占據(jù)多數(shù)席位。對女性與世人所認同的法律精英的印象一直在概念的兩個極端遙遙相對:感性與理性、柔情與剛性、浪漫與邏輯,甚至有人斷言女性只能是法律職業(yè)的點綴者。究竟是什么樣的緣由讓大部分女性止于法律精英的門檻?法律精英“她世界”的困境何在?本文聚焦于法治比較完備的美國,以分析法律精英的代表——美國女性法官職業(yè)現(xiàn)狀為切入點,考察與分析法律精英“她世界”的生存狀態(tài),為女性更多地成長為法律精英探尋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路徑。

一、法官中的“她世界”

早在17世紀的法國,“精英”一詞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它意指“極少的優(yōu)秀人物”或者“精選出來的少數(shù)人”。沿用此意,法律精英就是指在法律界“精選出來的少數(shù)人”或者對法律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和作用的優(yōu)秀人物。在美國,提到法律精英,人們會毫無例外地想起法官,尤其是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將他們視作美國法律精英的典型代表。美國女性憑借自身努力,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躋身于法官行列,現(xiàn)已在聯(lián)邦最高法院占據(jù)了大法官席位,組成風景獨特的法律精英“她世界”。

(一)女法官從業(yè)初途

按照美國的司法傳統(tǒng),法官往往從律師之中遴選。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女性成功爭取到律師資格開始,女性便逐漸以法官的身份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中。1869年,阿拉貝拉·曼斯菲爾德律師被愛荷華州法院批準成為美國第一位正式持有律師執(zhí)照的女律師。1870年,美國南關礦區(qū)的治安法官由埃斯特·莫里斯女士擔任,“這一任命,開創(chuàng)了美國婦女法官生涯的先例?!盵1]美國伊利諾伊州于1872年成功通過法案,規(guī)定“不能因性別關系禁止和阻礙女性的職業(yè)及就業(yè)發(fā)展”,這為女法官的產(chǎn)生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撐。1921年,弗洛倫斯·阿倫女士被選為俄亥俄州的縣民事裁判所法官,這是第一位通過選舉產(chǎn)生的女法官,1922年,她又擔任俄亥俄州最高法院法官,時隔12年后被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任命為美國上訴法庭第六巡回審判法官,成為第一位在上訴法庭任職的婦女。

(二)女法官人數(shù)不斷增加

在20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平等權利”觀念的廣泛傳播以及女權運動的風起云涌,使婦女在法官職業(yè)發(fā)展機會逐漸增加。1997年前,只有8位女士擔任聯(lián)邦法院女法官,但在吉米·卡特擔任美國總統(tǒng)之后,聯(lián)邦(特區(qū))法院有40位女法官得到任命。20世紀70年代,女法官的人數(shù)逐漸增加。1977年,盡管當時美國仍有20個州沒有出現(xiàn)女法官,但女法官在全美人數(shù)已達到916名,占法官總數(shù)的5.8%。到1980年初,更多法院出現(xiàn)了女法官的身影,僅在初審法院與上訴法庭中任職的女性就增加了45%。[2]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積極爭取平等政治參與的美國女性逐漸走上了法官從業(yè)之路,女法官的隊伍不斷壯大。

(三)“金字塔”頂端的失衡

盡管女性法官人數(shù)逐年增加,在法官隊伍的“金字塔”頂端,也即法律精英領域,男女失衡的情況比較嚴重。1981年,桑德拉·戴·奧康納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聯(lián)邦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在隨后的35年里,只出現(xiàn)了除奧康納之外的三位聯(lián)邦最高法院女性大法官。1993年,金斯伯格女士被克林頓總統(tǒng)提名為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2009年,索托馬約爾被奧巴馬總統(tǒng)提名、美國參議院批準擔任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2010年,卡根被提名接替退休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約翰·斯蒂文斯,成為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根據(jù)統(tǒng)計資料,從1789年至今,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113位大法官中,女法官僅為4人,比例約為3.53%,女法官實為極少數(shù)。[1]美國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是美國聯(lián)邦政府司法部門的領袖,但從1789年至今,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全部為男性,女性從未占據(jù)過首席大法官的席位。司法“金字塔”頂端男女失衡的比例以及女性首席大法官的缺失,都揭示著法律精英“她世界”高處不勝寒,仍舊存在重重困境,情況并不樂觀。

二、女性為何遠離法律精英——社會性別理論的闡釋

探討女性問題,自然離不開社會性別的概念,社會性別是相對于男女的自然生理差別而言的。在《英漢婦女與法律詞匯釋義》的解釋中,“社會性別是指在文化概念中形成對男女差異的理解,以及社會文化中形成的屬于女性或男性的群體特征和行為方式?!盵3]35社會性別理論認為,男性和女性各具氣質(zhì),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并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社會性別理論為當前女性為何無法成為法律精英提供著主流的闡釋,深深地影響著社會大眾的思想。

(一)傳統(tǒng)性別觀下的女性

在伊甸園故事中,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亞當,而夏娃則是用亞當?shù)睦吖亲龀傻摹S鴮W者伊蓮·摩根認為:“由于一直以來人們對《圣經(jīng)》中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深信不疑,因而女人低人一等的從屬地位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女性也很難獲得認同,因為女性并不是上帝引以為豪的杰作,她僅僅是作為男性的復制品而存在?!盵4]1成為家庭主婦,扮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是傳統(tǒng)觀念中的女性形象,在整個父權社會中,女性的存在僅僅是為了人類的繁殖。這種要求婦女居于客體、從屬地位并忠實于家庭的觀念也深深扎根于美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土壤中。20世紀70年代后,女權運動風起云涌,女性越來越多地進入社會各個行業(yè)工作,并在政治舞臺上開始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但是人們對女性社會身份的認知態(tài)度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性別觀依然占據(jù)主流位置。表1為美國學者所做的一個調(diào)查,從中可以得知民眾對男女所擅長事務的認知。

從表1中可以得知,民眾認為女性擅長的事務集中于家庭、救助、醫(yī)療、教育等領域,大多是與其傳統(tǒng)社會性別角色密切相關的事務。即使是在家庭之外,逃離到“男性的工作領域”中,大多數(shù)女性仍然扮演著被照顧者的角色。女性被認為弱不禁風、溫柔細致和善解人意,而這些特性實際上是妻子和母親角色的還原?!芭司蛻撌羌覄詹俪终?、被保護者以及被管束者,女人的談吐、行為、觀點以及能力都與她們在這個父權社會所居的附屬地位相吻合?!盵5]

在法律領域中,由于傳統(tǒng)性別理論的根深蒂固,以男性為中心的認知一直占據(jù)主導地位。1872年美國發(fā)生的布萊德威爾訴伊利諾伊州一案,約瑟夫·布拉德利法官在對該案件的判決理由中認為,“各州應該把女性排除在法律職業(yè)之外,這樣女性才能更好地履行其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職責?!雹貰radwell v.Illinois.83 U.S 130,140-42(1872).雖然從現(xiàn)在的眼光看來,這樣的判決非?;闹?,但卻真實地反映了傳統(tǒng)性別理論視野下法律職業(yè)對女性的排斥。依據(jù)傳統(tǒng)性別觀念,女性相夫教子的身份讓“情感”成為她們的特質(zhì)標簽,這與法官須思維縝密、能有效地將龐雜的法規(guī)客觀、靈活地運用到實際裁決中的要求相差甚遠,因為性別理論已經(jīng)設定女性不能或不善于做理性判斷,讓女性遠離法官這一職業(yè)就顯得理所當然。

(二)性別化權力視野下的女性②“性別化權力”一詞從英語“Gendered Power”翻譯而來。在性別化權力思維之下,女性壓抑于男性權力下,這些男性權力在不同的時代可能表現(xiàn)為公民身份、公共利益等等,而女性認知在性別化權力中被男性認知所主導。

在性別化權力思維之下,“一個男人要自由……就要有個女人為他整理家務、生養(yǎng)孩子、清洗衣物,照顧生病的他,總的來說,就是為男人的身體存在提供后勤保障?!盵6]25-43這種性別化權力,不僅在于使“男性”認知作為男性至高無上的工具,也創(chuàng)造了女性認知。這意味著男性無須處理具體細節(jié),可以優(yōu)先選擇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而女性同時被束縛和限制在具體的工作上。因此在性別化權力理論中,女性處理的事務就被定義化、具體化。法律歷史的絕對男性化,致使傾向于主張法律推理對女性的認知方式不利。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法律學生所做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性別化的學術經(jīng)驗確實存在?!边@項研究表明,“女性與男性在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時水平相當。然而,從掌握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女性從法學院畢業(yè)時,很少有相當顯著的專業(yè)成績?!盵7]法學院實行的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對于多數(shù)女學生來說,是一項嚴峻的考驗,為女性制造了一個充滿威脅的環(huán)境。老師與女學生之間通過不斷的辯論,教師以一問一答的方式不斷讓學生重新思考,發(fā)現(xiàn)矛盾與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迫使學生放棄原本的觀點并沿著教師的思路去深入思考。這種性別化權力的存在,也使得“男性認知”成為至高無上的工具,女性的法律認知幾乎從一開始就會被“男性認知”所主導,這種現(xiàn)象在一個以父權為主導的社會中成為必不可少的部分。統(tǒng)治者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進行統(tǒng)治,在這種認知的引導下,女性一度被拒之于法律職業(yè)階層之外就顯得合情合理。隨著整個父權社會的不斷變化和女性不斷爭取自己權利,哪怕這種認知會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變化,但也并不是根本性的。

表1 民眾對男性和女性所擅長事務的認知(1972年)①

(三)性別歧視視野下的女性

“性別的階級性是如此之深,以至于人們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盵8]43社會所存在的性別歧視認為,女性沒有男性解決復雜問題與爭端的能力。這種弱化女性能力的意識狀態(tài)也是導致難以認同女性在社會工作中成為精英的原因。

一個不容忽視的情形是:“這個世界的詮釋者——西方傳統(tǒng)中的偉人,至少他們的名字和作品流傳至今——無一例外都是男性?!盵9]186古往今來的偉人們習慣性地把其觀點推定為普世的真理,即讓人們逐漸去接受以男性為主導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大多數(shù)本身就蘊含著性別歧視色彩。就如同亞里士多德所言,“男性之于女性,就是上級之于下級、統(tǒng)治者之于被統(tǒng)治者的屬性?!雹賲⒁姡篜olitics.I 5 1234b1-32.同樣影響民眾的還有蒙德·弗洛伊德的“陽具嫉妒”理論。這些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理論的傳播,逐漸讓人們在潛意識里接受女性無法勝任某些工作的觀點。更不用說早期的女性比男性缺少受教育的機會,當男性在接受教育學習科學文化時,女性只能在家中接受傳統(tǒng)家庭教育,這無疑進一步強化了女性處于弱者的形態(tài)。盡管現(xiàn)代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比以前增加很多,但在某些領域仍被拒之于千里之外,例如強調(diào)邏輯性的物理、數(shù)學、法學等學科。在各種理論的輪番“轟炸”與引導之下,對女性的歧視和偏見便深深地隱藏于人們的生活中,并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地留存下來。

在法律領域內(nèi)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比比皆是。美國好萊塢電影《律政俏佳人》有句經(jīng)典臺詞:“作一個真正的法律學生,你應該是個男人,如果你不是一個男人,你就要最大限度地像個男人?!边@充分反映了人們對女性從事法律職業(yè)的普遍觀點。在1869年美國Bradwell v.State of lllinois案件中,Myra Bradwell因申請律師資格證書被拒絕而將案件上訴至聯(lián)邦最高法院,然而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以8票贊成和1票反對的判決結(jié)果維持Myra Bradwell不能獲得律師資格證書的原有裁決,理由為:“上帝賦予女性的任務是做好賢內(nèi)助,而不是職業(yè)律師,上帝的意愿不能隨意改變?!雹贐radwell v.State of lllinois.83 U.S.130(18730).這個判決結(jié)果在今天看來荒唐無比,卻是當時對女性歧視的真實寫照。正是這樣的歧視使得許多人反對女性進入法律職業(yè)階層,更不可能支持她們成為法律精英。在性別歧視的觀點之下,長久局限在家庭活動范圍的女性與法官的高智商、廣博的知識以及敏銳、客觀的洞察判斷能力毫無關系,她們距法律精英千里之外是理所應當?shù)摹?/p>

三、女性離法律精英并不遙遠?

社會性別理論闡釋女性為何遠離法律精英的觀點已經(jīng)深入人心,成為民眾認同現(xiàn)狀的理論依據(jù)。在筆者看來,這樣的理論雖然能說明法律精英“她世界”的困境,卻無法解釋法律精英“她世界”現(xiàn)已取得的成就和精彩。更為重要的是,它陷入理論謬誤的泥潭,實際上掩蓋了女性大規(guī)模進入公共領域之后所具備的與法律精英相符的一系列特質(zhì)。唯有撥開理論認識上的“迷霧”,還原女性為何難以成為法律精英的真正原因,才會發(fā)現(xiàn)女性離法律精英并不遙遠。

(一)走出性別“二重性”

男性與女性的性別具有二重性?!靶詣e”的二重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被外化為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對立:男性理所當然應在公共領域活動,而女性的活動范圍應局限于私人領域。[10]7理論界普遍認為,公共領域具有政治功能,是作為滿足(主要是男性)公民個人權利訴求發(fā)展的結(jié)果。這種本來為政治功能劃分的公共領域,卻將女性局限于與此對立的私人領域,之后,男性的公共領域和女性的私人領域的差異被頒行的社會政策與法律法規(guī)不斷強化,實際上導致婦女被隔離在公共領域之外。正如C·羅馬尼揭示的那樣,“公共與私人領域的兩分法削弱了女性的社會性,它通過抑制可依賴的言論和源自自決的對話,將婦女成功地阻隔在社會民主生活之外。”[11]108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二分法,一開始就將女性因分工不同而排斥在公共關系之外,這種排斥在男權文化所謂的“科學解釋”之下獲得了合理性和正當性。而在私人領域中,集中體現(xiàn)為家庭領域成為女性自然而然的組成部分,而這種領域的“秩序是并不需要法律和政治的約束”的。[12]107在這樣的認識之下,女性思維總是與法律意識相去甚遠,因為“在家庭這種私人領域,親情比平等權利等更重要,利他性的倫理原則使家庭領域中的平等從一開始就退避三舍”。[13]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代社會女性已經(jīng)大規(guī)模地進入了公共領域。這種以性別為基礎的二元法劃分已經(jīng)失去了場域上的支撐意義。在當今,英國特雷莎·梅女士執(zhí)掌著首相職位,美國的希拉里女士也擁有了問鼎美國總統(tǒng)之位的資格和實力。女性在公共領域的杰出表現(xiàn)讓傳統(tǒng)性別理論黯然地失去解釋力,它從另外的角度說明女性一旦有機會進入公共領域,其女性特質(zhì)在公共領域中的作用絲毫不低于男性,而那些之前在私人(家庭)領域表現(xiàn)出來的被批評的女性特點,例如感性、消極與服從的狀態(tài),現(xiàn)在看起來更像是因為場域的性質(zhì)而產(chǎn)生的品行,并非女性因生理特征而天生具備的特點。既然一系列與法律精英相悖的特質(zhì)并不是女性的“專有物”,那么我們就必須要走出性別二重性理論的“泥潭”。

(二)女性的法律特質(zhì)

一旦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強勢男性支配女性的規(guī)則和意識就會受到強烈的沖擊,而女性自身具有的法律特質(zhì)也應得到重新解讀。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只推崇男性理性與客觀的一面,而將女性非理性與主觀性的對立面邊緣化。[14]338除掉私人(家庭)領域產(chǎn)生的與法律精英對抗的所謂女性“特點”,仔細探究,女性自身具有的善于觀察、細致耐心、極強的同理心等特質(zhì)與法律精英思維一脈相承,是促成女性在法律世界中如魚得水的重要原因。

法律裁決從來都是一門復雜的藝術,它并不是一堆冰冷法律條文的簡單適用,僅僅具有理性是遠遠不夠的。女性的善于觀察對有效發(fā)現(xiàn)爭議的細節(jié)問題大有裨益,其細致耐心的特質(zhì)對厘清真相背后“剪不斷、理還亂”的疑點顯然有著天然的幫助。眾所周知,正義的實現(xiàn)有時候往往來自于對一個可疑細節(jié)的反復考量與追問,在這個方面,女性具有絕不低于男性的優(yōu)勢。

女性具有極強的同理心,這被公認為女性的優(yōu)勢之一。這里的同理心,不是指心理同感。心理同感是指容易設身處地體諒他人深切的痛苦與仇恨,因而可以理解他人的感情并諒解他人做出的行為,而這往往成為指責女性情緒容易受到影響的“罪魁禍首”。美國心理學家吉利根論證法律屬于男性這一論點時,就曾設定一個游戲:游戲由男孩和女孩一起參與,不同的是男孩只要發(fā)現(xiàn)有人違反游戲規(guī)則就會立即反抗并予以譴責;但女孩表現(xiàn)不同,她們往往以不愿意繼續(xù)游戲作為處事態(tài)度而非尖銳地批評他人以避免傷及對方,吉利根認為男性具有立即審判的“公正的道德”,而女性具有理解他人的“關愛的道德”。[15]24-36這種觀點曾經(jīng)一度流行,但后來不僅受到來自女性主義的嚴格批判,而且美國經(jīng)濟分析法學派代表人物波斯納也同樣反對,他認為“不管男孩和女孩對違反游戲規(guī)則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這個法律制度一開始就為男性所控制......‘公正的道德’亦非男性特有?!盵16]508嚴格意義上的同理心意味著能成為直接面對人的情緒振蕩共鳴板,在沒有既定企圖和具體想法的情形之下,人們可以“中立”地與他人感同身受,雖然這并非意味著感同身受的人就會采取行動。相對于男性,女性具有“中立”感受的同理心,不僅對理解案件本身還是說服爭議的雙方無疑都具有天然優(yōu)勢。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更多時候并不具備太多“破壞”規(guī)則的冒險精神,這恰恰和法律的保守特質(zhì)相暗合。這是因為在生物的進化之中,“女性必須增加其受孕的概率以及后代的成活率,因而要想盡辦法獲取較為充足的蛋白質(zhì)以供養(yǎng)自己及其子女?!盵17]女性基于生理的需求,希望在穩(wěn)定的秩序中發(fā)展與進步,在規(guī)則之中調(diào)整自身與他人,這與無論什么時候設立的法律所試圖實現(xiàn)的功能都是相吻合的。

女性離法律精英并不遙遠,祛除法律的男性特質(zhì)是確立這一論點的重要手段。私人與公共領域曾經(jīng)的二元對立已經(jīng)在現(xiàn)代社會被瓦解,在傳統(tǒng)意識中被批判的種種與法律精英相悖的女性特質(zhì)隨著女性大規(guī)模進入公共領域被弱化,女性自身具備的與法律精英相容的特質(zhì)正被發(fā)掘或者重新解讀。法律并不必然屬于男性,“正義之神”在遠古被描繪為女性,在未來法律精英“她世界”中也必定搖曳生姿,以更加精彩的面目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四、通向法律精英“她世界”之路

盡管法律精英“她世界”會愈加精彩,我們也會看到美國女性將在聯(lián)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占據(jù)越來越多的甚至是首席大法官的位置,但是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打造通向法律精英“她世界”的寬闊大道,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努力。

(一)消除對女性的隱性歧視。消除對女性的隱性歧視是使女性法律精英群體不斷壯大的基礎。婦女地位的提升得益于對傳統(tǒng)性別觀念的逐漸消解,并追求男女在社會性別中的完全平等。在這一過程中,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性別觀念,尋找女性在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一種平衡。這要求一方面要認可私人領域中作為母親和照護者的勞動婦女的公民身份,另一方面要提高婦女在公共領域的權利,使她們與男人一樣在平等條款下參與勞動力市場。[18]62雖然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通過了《民權法案》,其中第七款明確規(guī)定職場中的性別歧視應受禁止,但毫無疑問它們只能對女性顯性歧視發(fā)揮作用,而隱性性別歧視的觀念仍深根于民眾的思想意識中。法案的規(guī)定可以在外力形式上解決女性歧視難題,隱性的女性歧視卻只能通過轉(zhuǎn)變民眾的思想加以完成。雖然民眾思想的轉(zhuǎn)變并非易事,但相關提升女性職業(yè)的觀點必須不斷向民眾宣傳與強化,這是真正能消除女性隱形歧視的有效路徑。

(二)引入“性別定額”規(guī)則?!靶詣e定額”指用特定機制來平衡男女在司法領域中所占的比例,通過加速女性的參與度來強調(diào)女性在司法領域內(nèi)的存在。在美國婦女選舉參政時期,“性別定額”就有所體現(xiàn)。1920年,美國民主黨在各州采取了“等額規(guī)則”來確定男女代表的人數(shù),而在1924年,共和黨也同樣效仿之。20世紀40年代,平衡男女的“等額規(guī)則”開始適用于兩黨的其他重要機構之中。1980年,民主黨修改黨章,規(guī)定全國代表大會上男女代表應各占50%,1988年,又進一步規(guī)定每一州參會代表都須男女各占一半。[19]這些措施直接增加了女性在政黨中的話語權,從而推動婦女參政地位的提升。在行政領域,美國各級政府雖沒有制定具體的性別定額政策,但自70年代開始,歷屆總統(tǒng)都聲稱會任命稱職的女性擔任重要行政職務,且也會在任內(nèi)不同程度上兌現(xiàn)承諾。在司法領域等法律精英領域,引入“性別定額”規(guī)則,對于女性逐漸攀登司法“金字塔”的頂端會有所幫助。

(三)“賦權婦女”應落到實處。1994年國際與人口發(fā)展大會正式提出了“賦權婦女”這一概念。顧名思義,“賦權婦女”就是要讓處于弱勢地位的婦女群體獲得各種應有的公民權,使她們有能力、資源和手段來掌控自己的命運。賦權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賦予女性政治權利,要讓女性對影響她們生活的政策發(fā)表意見,通常的方式是讓女性參與選舉和進入政府工作;第二,賦予女性經(jīng)濟權利,讓女性有權運用自己的能力獲得經(jīng)濟資源,從而帶來家庭和社區(qū)乃至社會的繁榮;第三,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通常通過制定(修改)公共政策和擴大女性受教育的途徑來實現(xiàn),把婦女們從被虐待、被利用、被壓抑等限制其發(fā)揮潛能的情形中解放出來,鼓勵婦女大規(guī)模地進入公共領域并在其中發(fā)揮出她們的特質(zhì)。

具體到女性如何在法律職業(yè)階層脫穎而出,尤其是出現(xiàn)在司法“金字塔”的頂端。首先,社會應承認女性可以在法律職業(yè)中活動,消除帶有歧視眼光去看待女性從事法律職業(yè),承認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在司法“金字塔”里為該領域做出貢獻。其次,女性在參與法律工作過程中,應該感知自己被“賦權”的力量,并通過行動和成績促使社會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性別觀念,這就要求社會賦予女性相應權利的同時,女性也應當提升自我的法律職業(yè)意識與能力,同時積極在相應的社會事務中承擔責任。把“賦權婦女”落到實處,將會推動法律精英“她世界”呈現(xiàn)不一樣的景象。

(四)宣揚法律的女性特質(zhì)。女性具有的一系列與法律精英相符合的特質(zhì)應在現(xiàn)代社會得到尊重和宣揚。當人們思維不再沉淪于“法律確是雄性的,而非雌性的”[20]484理論泥潭,能抬起頭重新審視女性進入公共領域后所具備的特點,就會發(fā)現(xiàn)女性的善于觀察、耐心細致、同理心以及遵循“規(guī)則”的穩(wěn)定感都是與法律以及解決爭議蘊含的特性一脈相承的。當這些言論在社會得以廣泛流傳,就有可能有效改變世人對法律精英性別的判斷,從而為更多女性爭取到通向法律精英“她世界”的機會。而接下來,法律精英“她世界”的繁榮將會證明法律的女性特質(zhì)并非言過其實。

五、結(jié)語

正如海德格爾所言:“性別差異不能提升到本體論差異的高度,因為它并不具有本質(zhì)的特點,因而不屬于‘此在’的本質(zhì)結(jié)構?!盵21]3簡單來說,性別差異確實存在,但這種性別差異可以通過求同的方式讓男性與女性共同融入整個社會中,在社會場域之下,兩者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女性可以在個人、家庭等私人領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樣也可以在法律精英“她世界”中有精彩的表現(xiàn)。與此相對應,男性可以成長為法律精英,也可以成為一個家庭好廚男、完美的超級奶爸。當男性和女性不再局限于先天生理的選擇,而可以在社會公共場域中更多地把握自己適合的機會,社會的進步將不言而喻。法律精英“她世界”的繁榮,一方面固然給了女性機會,另一方面何嘗不是減輕了男性自我背負的期望與壓力。我們可以看到,祛除傳統(tǒng)性別歧視的眼光,挖掘出女性的法律特質(zhì),女性離法律精英并不遙遠,法律精英“她世界”的繁榮指日可待。法律職業(yè)階層的頂端需要的并不僅僅是男性,還有那些適合以及有能力做法律精英的女性們。

[1]宋雷.美國女法官的發(fā)展道路[J].現(xiàn)代法學,1983,(2).

[2]李賢華.美國女法官的從業(yè)之路[N].人民法院報,2014-02-28.

[3]譚兢常,信春鷹.英漢婦女與法律詞匯釋義[Z].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5.

[4](英)摩根.女人的起源[M].劉筠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5]王曉紅.論美國社會女性角色的嬗變[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

[6]Dorothy E.Smith.The Everyday World as Problematic:A Feminist Sociology[M].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7.

[7]Lani Guiniereral.Becoming Gentlemen:Women’s Experiences at One Ivy League Law Schoo[J].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1994,(110).

[8]陳英,陳新輝,女性視界——女性主義哲學的興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9](美)朱迪斯·貝爾.女性的法律生活——構建一種女性主義法學[M].熊湘怡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0]孫文愷.法律的性別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11](加)C·羅馬尼.國家責任私人化:女權主體對國際人權法中公私區(qū)分的批判[A].(加)麗貝卡.J.庫克.婦女的人權.國家和國際的視角[C].黃列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2]C.Pateman.Feminist Critiques of the Public/Private Dichotomy[A].A.Philips..Feminism and Equality[C].Oxford:Blackwell,1987.

[13]周安平.社會性別的法律建構及其批判[J].中國法學,2004,(6).

[14]Katharine T.Bartlett.Feminist Legal Methods[A].Katharine T.Bartlett,Rosanne Kennedy.Feminist Legal Theory:Reading in law and Gender[C].Boulder,Colorado:Wstview Press.,1991.

[15]Carol Gilligan.In a Different Voice: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Women’s Development[M].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16](美)理查德·A·波斯納.法理學問題[M].蘇力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17]李擁軍.自私的基因與兩性博弈:人類婚姻制度生存機理的生物學解釋[J].法律科學,2012,(3).

[18](英)露絲·李斯特.公民身份.女性主義的視角[M].夏宏譯.長春:吉林出版社,2010.

[19]王業(yè)昭.社會性別視角下的美國婦女參政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20](美)戴維·凱瑞斯.法律中的政治[M].信春鷹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

[21](德)海德格爾.荷爾德林詩的闡釋[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責任編輯:秦 飛

數(shù)據(jù)來源:Louis Harris and Associates.Inc..The 1972 Virginia Slims American Woman’s Poll.Ann Arbor:ICPSR,1975.

Dilemma and Reflection upon‘She World’among Legal Elitesr——On the Basis ofStudyofAmerican Female Judges’Occupation

XIAYan,SUNShuang

In the Western myths and legends,the woman who was a typical symbol of the legal elite has a very different destiny in the modern legal society.By examining the status of female judges in the United States,it is clear that gender imbalance in the judicial“pyramid”and the dilemma“She World”of the women legal elites face are indisputable.In traditional gender concepts,males are the legal elites and this has formed a fixed mindset.Such mindset gets rid of women’s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suitable to be legal elites.The path to become women elites in legal areas is not far away.Elimination of hidden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the introduction of gender quotas, empowerment ofwomen and publicityofwomen’s characteristics in legal fields are what we should pursue.

legal elites;American women;female judges;occupational dilemma

10.13277/j.cnki.jcwu.2017.03.014

:2017-04-28

C913.68

:A

:1007-3698(2017)03-0093-07

夏 燕,女,重慶郵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社會學、女性主義法學;孫 爽,女,重慶郵電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專業(yè)2015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社會學與知識產(chǎn)權訴訟。400065

猜你喜歡
精英領域法律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它們都是“精英”
領域·對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精英2018賽季最佳陣容出爐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4
當英國精英私立學校不再只屬于精英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1
昂科威28T四驅(qū)精英型
世界汽車(2016年8期)2016-09-28 12:11:11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zhì)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新常態(tài)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南澳县| 新疆| 阿鲁科尔沁旗| 开阳县| 丰城市| 长春市| 疏附县| 宜丰县| 永平县| 务川| 商都县| 建瓯市| 洪湖市| 色达县| 元朗区| 基隆市| 庆阳市| 韩城市| 泽库县| 炉霍县| 福鼎市| 乌审旗| 巴马| 八宿县| 东平县| 磐石市| 隆子县| 富阳市| 周至县| 武夷山市| 营山县| 柳河县| 炉霍县| 卢龙县| 白河县| 科尔| 邢台县| 读书| 清涧县| 古丈县|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