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通往世界的海上茶葉之路
——基于te(茶)讀音分布的語言地理學證據(jù)

2017-06-19 19:27梁麗娜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剛果讀音茶葉

梁麗娜

(黎明職業(yè)大學外語外貿與旅游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通往世界的海上茶葉之路
——基于te(茶)讀音分布的語言地理學證據(jù)

梁麗娜

(黎明職業(yè)大學外語外貿與旅游學院,福建泉州 362000)

文章全面考察海上茶葉之路上te的讀音在各種語言中的分布,并在由此繪制出的同言線中可以看出,存在著以 te讀音為特征的海上茶路。該海上茶路部分與傳統(tǒng)的海上絲綢之路重疊,主要分為三條:一條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fā),橫跨印度洋,繞過好望角直抵歐洲;一條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fā),通過蘇伊士運河抵達歐洲;最后一條從北美東岸出發(fā),繞過合恩角抵達中國東南沿海。

茶葉;te;語言地理學;海上絲綢之路

茶的境外讀音大致可以分成兩大系統(tǒng),即廣東話的cha和閩南話的te[1-4]。廣東話的cha主要由陸路傳播,而閩南話的te主要由海路傳播。茶的讀音的傳播與茶葉的輸出密不可分,而茶葉的輸出與海上絲綢之路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從福建沿海購買茶葉,并運回歐洲市場銷售[5]。莊國土認為,茶葉作為一種商品被運至歐洲銷售始于荷蘭人。從18世紀初開始,茶葉就成為中國出口的重要商品。到19世紀中葉,茶葉成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占中國出口西方商品總值的90%[6]。

一、te讀音在海外的分布

茶葉的海上運輸路線可以分成三條:第一條沿著中國南海海域向東南亞延伸,橫渡印度洋,繞過非洲好望角直達歐洲;第二條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fā),經(jīng)蘇伊士運河直接抵達歐洲;第三條從北美東海岸出發(fā),繞過合恩角,經(jīng)過北美西海岸,或者直接從北美西海岸出發(fā),穿過太平洋抵達中國東南沿海。有恃茶習俗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歐和北美地區(qū),而作為茶葉主產(chǎn)地和出口地的中國與之遠隔萬里,由此形成了繁盛的海上茶葉之路?;诘乩碚Z言學,本文擬提出證據(jù)論證以上三條海上茶葉之路。在論證之前,有必要對全世界主要語言中的茶的讀音,特別是源自閩南話的茶的讀音te(以下簡稱te)進行梳理。表1是te在主要語言中的分布。從表1可以看出,全世界共有83種語言(除閩南話外)中的“茶”來源于閩南話的te,te的分布是相當廣的。從中國的東南部沿海到東南亞,往西到印度南部、非洲以及歐洲,往東經(jīng)過太平洋直到澳大利亞以及美洲。

表1 te在世界主要語言中的分布表

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朱魯語 che 越南林同省和平順省交界地區(qū)南亞語系 孟-高棉語族 東孟-高棉語支 高棉語 tè 柬埔寨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馬來西亞沙撈越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婆羅-菲律賓語群 肯亞語 te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印尼語 teh 印度尼西亞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 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亞齊語 te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亞齊特別行政區(qū)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巴厘語 tèh 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婆羅-菲律賓語群 哥倫打洛語 teyi 印度尼西亞哥倫打洛省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楠榜語 tih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楠榜省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馬都拉語 tèh 印度尼西亞東爪哇省馬都拉島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語群 望加錫語 teh 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孟加錫附近地區(qū)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婆羅-菲律賓西語群 明打威語 teh 明打威群島(位于印度尼西亞西部)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巽他-蘇拉威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米南佳保語 teh 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巽他語 tèh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巽他-蘇拉威西語群 爪哇語 tèh 爪哇島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婆羅-菲律賓語群 窩里沃語 tee 印度尼西亞布頓島達羅毗荼語系 南達羅毗荼語族 泰盧固語 tea 印度東部德拉維拉達羅毗荼語系 南部語族 巴達加語 tī 印度南部坦米爾納德(Tamil Nadu)邦尼爾吉里印歐語系 印度-伊朗語族 印度-雅利安語支 僧伽羅語 te 斯里蘭卡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婆羅-菲律賓語群馬達加斯加語 dite 馬達加斯加亞非語系 閃米特語族 中閃米特語支 現(xiàn)代希伯來語 té 以色列亞非語系 閃米特語族 中閃米特語支 馬耳他語 te 馬耳他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班圖語支 齊切瓦語 tiyi 馬拉維共和國尼日爾-剛果 大西洋-剛果語族 班圖語支 茨瓦納語 tee 博茨瓦納

語系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班圖語支 塞索托語 tee 南非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班圖語支 科薩語 iti 南非東開普省印歐語系 日爾曼語族 西日耳曼語支 南非語 tee 南非科依桑語系 宏語 t?i 博茨瓦納科伊桑語系 朱霍恩語(Ju??hoan) tí 納米比亞東北部以及博茨瓦納的西北地區(qū)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班圖語支 林加拉語 ti 剛果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班圖語支 埃翁多語 tii 喀麥隆雅溫得附近地區(qū)尼羅-撒哈拉語系 撒哈拉語族 卡努里語 t?; shá yi 尼日利亞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班圖語支 杜阿拉語 ti 喀麥隆南部杜阿拉等城市以及武里河口地區(qū)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沃爾特-剛果語支 約魯巴語 tii 尼日利亞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格貝語支 埃維語 tì 加納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古爾語支 達 戈 爾 語(Dagaare) ti 加納瓦城附近地區(qū)尼日爾-剛果語系 大西洋-剛果語族 大西洋語支 朱拉語 te 塞內加爾濟金紹爾區(qū)印歐語系 亞美尼亞語族 東亞美尼亞語 te? 歐洲亞美尼亞印歐語系 日耳曼語族 西日耳曼語支 阿爾薩斯語 te 法國阿爾薩斯地區(qū)印歐語系 凱爾特語族 海島凱爾特語支 布列塔尼語 te 法國西部印歐語系 羅曼語族 高盧-羅曼語支 法語 thé 法國印歐語系 羅曼語族 西羅曼語支 奧克語 tè 法國南部印歐語系 羅曼語族 西羅曼語支 普羅旺斯語 tè 法國南部印歐語系 羅曼語族 西羅曼語支 西班牙語 té 西班牙印歐語系 羅曼語族 意大利-西羅曼語支加泰羅尼亞語 te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印歐語系 羅曼語族 意大利-西羅曼語支 斯語 te 西班牙的阿斯圖里亞斯、萊昂、薩莫拉和薩拉曼卡印歐語系 日爾曼語族 北日爾曼語支 丹麥語 te 丹麥奧胡斯州印歐語系 日耳曼語族 西日耳曼語支 荷蘭語 thee 荷蘭印歐語系 日耳曼語族 西日耳曼語支 英語 tea 英國印歐語系 凱爾特語族 海島凱爾特 威爾士語 te 英國威爾士阿斯圖里亞

語支印歐語系 凱爾特語族 海島凱爾特語支 愛爾蘭語 té; tae 愛爾蘭印歐語系 日耳曼語族 北日耳曼語支 瑞典語 te 瑞典印歐語系 日耳曼語族 西日耳曼語支 德語 tee 德國印歐語系 羅曼語族 意大利語 tè 意大利印歐語系 印度-伊朗語族 印度-雅利安語支羅姆語(洛瓦里)Romani (Lovari) tejo 匈牙利豪伊杜-比豪爾州印歐語系 日耳曼語族 北日耳曼語支 冰島語 te 冰島印歐語系 波羅的語族 東波羅的語支 拉脫維亞語 tēja 拉脫維亞印歐語系 日耳曼語族 西日耳曼語支 盧森堡語 téi 盧森堡印歐語系 日耳曼語族 北日耳曼語支 挪威語 te 挪威印歐語系 印度-伊朗語族 印度-雅利安語支羅姆語(布爾根蘭州) tee 奧地利-布爾根蘭州印歐語系 羅曼語族 西羅曼語支 羅曼什語 tè 瑞士烏拉爾語系 芬蘭-烏戈爾語族 芬蘭-拉普語支 方) deadja 北歐的芬蘭北部、挪威、瑞典和俄羅斯西北部烏拉爾語系 芬蘭-烏戈爾語族 烏戈爾語支 匈牙利語 tea 匈牙利烏拉爾語系 芬蘭-烏戈爾語族 波羅地-芬蘭語支 愛沙尼亞語 tee 愛沙尼亞烏拉爾語系 芬蘭-烏戈爾語族 波羅地-芬蘭語支 芬蘭語 tee 芬蘭納-德內語系 阿薩巴斯卡語支薩米語(北瓦族語 l?dí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阿薩巴斯卡湖附近地區(qū)猶他-阿茲特克語系 努米克語族 切梅惠維語 ‘tii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尤馬語系 加州三角洲加拿大契帕語支 可可帕語 t?i 加利福尼亞半島(墨西哥西北部的半島)約克-尤準語系(Yok-Utian) 尤準語族(Utian) 南部塞拉米沃克語 tijy- 美國加利福尼亞瓜德羅普島克里奧耳語te d’chin 瓜德羅普島東加勒比海圖皮語系 圖皮-瓜拉尼語族 圖皮-瓜拉尼語支 瓜拉尼語 té 巴拉圭克丘亞語系 蓋丘亞語(阿亞庫喬) ti 秘魯阿亞庫喬省斯拉南語 te 蘇里南共和國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中-東部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支科斯拉伊語 ti 科斯雷島(位于西太平洋)南島語系 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中-東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支 馬紹爾語 ti, w ō ja 馬紹爾群島(太平洋中部)

注:① 表中的“語言”和“單詞”兩列主要翻譯并引自?sten Dahl. 2013. Tea. In: Dryer, Matthew S. & Haspelmath, Martin (eds.)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Online. Leipzig: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als.info/chapter/138, Accessed on 2016-08-18.)② 南非語、阿爾薩斯語、東亞美尼亞語、布列塔尼語、加泰羅尼亞語、齊切瓦語、朱拉語、杜阿拉語、荷蘭語、愛沙尼亞語、埃維語、埃翁多語、瓜德羅普島克里奧耳語、瓜拉尼語、現(xiàn)代希伯來語、匈牙利語、冰島語、印尼語、愛爾蘭語、意大利語、拉脫維亞語、林加拉語、盧森堡語、馬達加斯加語、馬耳他語、奧克語、普羅旺斯語、羅曼什語、薩米語、塞索托語、僧伽羅語、斯拉南語、塔希提語、泰盧固語、威爾士語、約魯巴語、高棉語等語言的單詞均引自(Malherbe, Michael and Rosenberg, S. 1996. Les langages de l'humanité: une encyclopédie des 3000 langues parlées dans le monde. Paris: Laffont);亞齊語單詞引自(Aboe Bakar, B. S. and Hanafiah, M. Adnan and Ibrahim, Zainal Abidin and Syarifah, H. 1985. Kamus Aceh Indonesia 2. Jakarta: Pusat Pembinaan dan Pengembangan Bahasa);巴達加語單詞引自(Hockings, P. and Pilot-Raichoor, C. 1992. A Badaga-English dictionary.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巴厘語、爪哇語、馬都拉語、巽他語等語言單詞均引自 (Sugiarto, Ir. 1993. Kamus Indonesia - Daerah, Jawa, Bali, Sunda, Madura. Jakarta: Gramedia);東布勞語單詞引自(Miller, Carolyn and Nuan, . 1974. Bru Language Lessons. Saigon: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切梅惠維語單詞引自(Press, Margaret L. 1979. Chemehuevi: A Grammar and Lexic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朱魯語單詞引自(Fuller, Eugene and Wi, Ja and Ngai, Ja. 1974. Chru Language Lessons. Saigon: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可可帕語單詞引自(Crawford, James M. 1989. Cocopa Dictionar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戈語單詞引自(Dinh D?, Dinh M?c and Maier, Jacqueline G. 1974. Cua Language Lessons. Saigo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加米拉萊語單詞引自(Austin, Peter and Nathan, D. 1998. Kamilaroi/ Gamilaraay Web Dictionary);哥倫打洛語單詞引自(Padeta, M. 1977. Kamus Bahasa Gorontalo-Indonesia. Jakarta: Pusat Pembinaan dan Pengembangan Bahasa);赫耶語單詞引自(Trebilco, Oliver and Trebilco, Joyce and Nghia, Dinh. 1974. Hrey Language Lessons. Saigon: 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朱霍恩語單詞引自(Dickens, Patrick. 1994. English-Ju|'hoan, Ju|'hoan-English Dictionary. K?ln: Rüdiger K?ppe);卡努里語單詞引自(Anonymous,. 1990. Dictionary of the Kanuri Language. In Cyffer, Norbert and John P. Hutchison (eds.) Dordrecht: Foris);科伊阿里語單詞引自(Dutton, Thomas E. 1992. A First Dictionary of Koiari. Canberra: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Studies,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科斯拉伊語單詞引自(Lee, Kee-dong. 1976. Kusaiean-English Dictionary. Honolulu: The UniversityPress of Hawaii);楠榜語單詞引自(Junaiyah, H. M. 1985. Kamus Lampung - Indonesia. Jakarta: Pusat Pembinaan dan Pengembangan Bahasa);毛利語單詞引自(Biggs, B. 1994. English-Maori, Maori-English dictionary. Auckland: Auckland University Press);馬紹爾語單詞引自(Abo, Takaji and Bender, Byron W. and Capelle, Alfred and DeBrum, Tony. 1976. Marshallese-English Dictionary. Honolulu: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明打威語單詞引自(Arifin, Syamsir et al. 1985. Kamus Mentawai- Indonesia. Jakarta: Pusat Pembinaan dan Pengembangan Bahasa);米沃克語單詞引自(Broadbent, Sylvia M. 1964. The Southern Sierra Miwok Langua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Linguistics, 38.)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烏伊拉語單詞引自(Ozanne-Rivierre, Francoise. 1998. Le nyelayu de Balade (Nouvelle-Caledonie). Paris: Peeters);波納佩語單詞引自(Rehg, Kenneth L. and Sohl, Damian G. 1979. Ponapean-English Dictionary. Honolulu: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蓋丘亞語單詞引自(Parker, Gary John. 1969. Ayacucho Quechua Grammar and Dictionary. The Hague: Mouton.);羅姆語(布爾根蘭州)、羅姆語(洛瓦里)等語言單詞均引自(Matras, Y. et al. 2002. Romlex, a Comprehensive Romani Lexicon);窩里沃語單詞引自(Husen Abas, S. et al. 1985. Kamus Wolio - Indonesia. Jakarta: Pusat Pembinaan dan Pengembangan Bahasa);宏語單詞引自(Traill, Anthony. 1994. A !Xó? Dictionary. K?ln: Rüdiger K?ppe Verlag)。

圖1 te讀音分布帶圖及中國茶葉海上運輸圖

通過在地圖上標注出te讀音的區(qū)域,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te的讀音分布基本上沿著三條海上茶葉貿易路線。圖1中的圓點是te的分布,以te為特征的三條線路既有可能是te讀音支系的民族不斷遷徙的結果(民族遷徙的主要形式為殖民,詳見下文美洲航線部分),也有可能是te獨立傳播的結果,即海上運輸船運送茶葉帶來的讀音輸入而不涉及民族遷徙,這兩種傳播方式都說明在世界范圍內存在著這樣三條以te讀音為特征的茶路。

二、te讀音傳播的歷史背景

閩南話茶的讀音te的傳播與福建茶輸出的貿易港口有直接的關系。1610年,荷蘭商人在爪哇萬丹首次購到了由廈門商人運去的茶葉[7]。164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廈門設立辦事處,1676年設立商館,二者皆為公司購買茶葉,而后運往印度馬德拉斯集中,再轉運到英國。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開放海禁,廈門設立海關。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委托廈門商館購買箱裝茶葉9噸(150擔)直接運回英國,首創(chuàng)茶葉由中國直接運往英國的先河。1701年(康熙四十年),抵達廈門的英國運茶船多達 14艘[8]。經(jīng)由廈門,隨著茶葉的運輸,荷蘭人和英國人把閩南話中對茶的稱呼“te”帶到了世界各地。

莊國土認為,18世紀前期溝通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的傳統(tǒng)海上絲綢之路已成為海上茶葉之路,茶葉成為中國占支配地位的出口商品。在這個過程中,閩茶閩商對茶葉之路的形成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740—1802年間,閩北茶葉約占中國出口茶葉的35%~69%,1802—1834年間約占69%。閩南在出口茶種植、運銷、出口方面占支配地位,甚至控制廣州出口業(yè)的行商中閩籍者也占一半以上[6]11。籍于此,隨著福建茶葉的大量生產(chǎn)及輸出,閩南話的“te”傳播到了海上茶葉運輸?shù)母鱾€沿岸國家以及茶葉的最終消費地區(qū)西歐、北歐乃至美洲。在英國,甚至出現(xiàn)了根據(jù)閩南話“te”這個讀音形成的新借詞tea。這一新的借詞形式隨著英國大批量從福建輸入茶葉最終取代了原來根據(jù)廣東話“cha”形成的借詞“chaa”。

三、從te音分布看海上茶路的主要航線

(一)經(jīng)由南海航線向外傳播

從表1和圖1可以看到,te的讀音分布主要沿著中國福建沿海往南和往東延伸。往南可以清晰地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沿著繞過非洲好望角的海上運輸航線分布,一條沿著蘇伊士運河直接抵達歐洲的海上航線分布。從圖1可以看出,這兩條線路上te的讀音一致性強,線路集中,形成了語言上的同言線,反映了te在南海航線上的密集分布,說明確實存在著以te為特征的海上茶路。

1.1869年以前航線

te的第一條分布帶主要沿著東南亞、印度東南部,往南沿著非洲東部海岸繞過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再沿著非洲西部海岸到達西歐和北歐。這條線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是基本重合的,進一步印證了從18世紀初開始,傳統(tǒng)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jīng)開始向海上茶葉之路轉變。

福建茶產(chǎn)區(qū)以武夷產(chǎn)區(qū)為主,然而 1853年以前武夷產(chǎn)區(qū)所生產(chǎn)的茶葉主要運往廣州并經(jīng)由廣州運往海外,雖有少數(shù)經(jīng)由廈門港出口,但不成規(guī)模。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江寧條約》,條約規(guī)定: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回所屬家眷,寄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例,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9]

自此,福州和廈門成為合法的貿易港。1844年,福州正式開放通商,但此后九年間貿易蕭條。英美資本大多集中于上海,對福州不屑一顧。其后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太平軍阻礙了福建茶葉運往上海的路線,上海的茶葉不敷外國所需。因此,美國旗昌洋行從1853年開始由福州港輸出茶葉。福州才逐漸成為活躍的茶貿易港。運輸茶的船只也以此為起點,展開橫渡印度洋的大競航[10]。

據(jù)《The China clippers》一書所記載,這個時期海上茶葉運輸船的航線大抵如下:

自福州出發(fā),經(jīng)過交趾支那沿岸(Cochin China Coast)、婆羅洲沿岸(Borneo Coast)、阿比海道(Api Passage)、加斯帕海峽(Gaspar Strait)、安佳(Anjer),橫渡印度洋抵達好望角(需時44~54日),再航行10至14日到達圣赫勒拿(St. Helena),然后經(jīng)亞森欣島(Ascension)(約3至4日),跨過赤道(約3至4日),抵達圣安東尼(San Antonio)萬底角(Caoe Vende)(約7至9日),再以1日的時間經(jīng)過弗洛勒斯(Flores),又航行13至17日而經(jīng)過西不列顛島(Western Isles),再繼續(xù)前進6日到達英吉利海峽(Channel),然后經(jīng)過圣加德琳島(St. Catherine)到達倫敦碼頭(London Docks)[11]。

在這段記載中,交趾支那位于現(xiàn)今越南南部、柬埔寨之東南方;婆羅洲即現(xiàn)今加里曼丹島;安佳原為印尼萬丹的一個小鎮(zhèn);圣赫勒拿島隸屬于英國,是南大西洋中的一個火山島,離非洲西岸1 95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 400公里;亞森欣島,南大西洋英屬島嶼,為英屬殖民地圣赫勒拿島的屬地。也就是說,這條海上茶葉運輸路線是從福州港起航,經(jīng)越南南部地區(qū)、加里曼丹島,通過阿比海道和加斯帕海峽橫渡印度洋,繞過好望角后,沿著非洲西海岸直接到達英國倫敦碼頭。整條航線正如圖1所示,和te的第一條分布路線基本吻合。可以看出,這條航線沿岸te的讀音沿著中國南海、東南亞、印度東南部海岸、東非和西非海岸以及西歐地區(qū)分布集中,基本形成了語言上的同言線,包括現(xiàn)今的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印度南部地區(qū),馬耳他、博茨瓦納、南非等東非沿岸國家,剛果、尼日利亞、加納等西非沿岸國家以及法國、亞美尼亞、西班牙、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

2.1869年以后航線

如圖1所示,te的第二條分布路線與1869年以后海上茶葉運輸路線的改變有很大關系。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得從中國駛往歐洲的船只不用再繞好望角,大大縮短了海路。船只從福州和廈門起航,經(jīng)臺灣海峽、南海,穿過馬六甲海峽,橫渡印度洋、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到達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直接抵達西歐。這條航線與傳統(tǒng)航線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蘇伊士運河的開通直接貫通了紅海和地中海,使得歐亞航路大大縮短,原本需要110~120日的行程縮短到55~60日,并且海上危險也隨之減少,te的讀音也隨著這條新航線的開通擴散到了蘇伊士運河地區(qū)和地中海地區(qū)。從圖1可以看出,蘇伊士運河地區(qū)和地中海地區(qū)集中分布了te的讀音,也基本形成了語言上的同言線,并與航線基本一致。

(二)經(jīng)由美洲航線向外傳播

從圖1可以看出,te讀音的第三條分布路線主要沿著南北美洲東西海岸線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這個分布路線與中美之間的茶葉貿易的變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

1.te讀音在北美傳播的歷史背景

te讀音在北美的傳播與北美的移民史有著直接的關系。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前,北美的主要居住者是印第安人。在此之后,西班牙、法國、英國、荷蘭等國的殖民者先后侵入了北美洲,陸續(xù)建立了許多殖民地。然而自1607年英國殖民者在北美東海岸建立第一個殖民據(jù)點——詹姆斯城開始,英國后來居上,在北美建立了東起大西洋沿岸,西至阿巴拉契亞山脈等十三個殖民地。隨著殖民地的建立,大批歐洲移民涌向了北美。1620年到1642年,為逃避經(jīng)濟迫害自英格蘭移入北美殖民地的移民有6.5萬人。1680年以前,向英屬北美洲殖民地移民的歐洲人民,除少數(shù)荷蘭人和瑞典人外,十分之九都是英格蘭人。1790年,北美合眾國白種人口的五分之三是原來的英籍居民及其后裔。在北美殖民地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英格蘭人數(shù)較多,英語在經(jīng)濟文化的交往中逐漸成為各殖民地的共同語言。早在17世紀初,te的讀音就進入到英語當中。而隨著英格蘭移民大量涌向美洲大陸,te的讀音也隨之傳播到了美洲大陸。

2.中美茶葉貿易的傳統(tǒng)航線

17世紀中葉,飲茶習俗由荷蘭傳入其美洲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飲茶之風由此開始在北美興起。1674年新阿姆斯特丹歸英國管轄,改名紐約,由此漸易英國風俗。1690年B.Harris和D.Vernon開始依據(jù)英國法律在波士頓公開出售茶葉。這時中國與美國的茶葉貿易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茶葉經(jīng)由美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從廣州運抵英國再轉運到美國。這條茶葉運輸路線實際上就是傳統(tǒng)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也就是te的第一條分布路線,不過增加了從大西洋東岸到大西洋西岸的轉運航線,這從圖1中位于轉運航線上冰島的茶讀音te可以見出[12]。1783年美國正式獨立,翌年即1784年2月便派出在巴爾的摩港制造的“中國女皇”號從紐約首航中國。據(jù)李定一的《中美早期外交史》記載:

該船裝載貨物有西洋參473(一說40)擔,棉花361(一說316)擔,胡椒26擔,鉛476擔,羽紗 1 270匹,毛皮 2 600張,還有些柏油、松脂等,價值 13 604銀兩。美國國會發(fā)給船證(Sealetter),來華航路經(jīng)大西洋繞好望角,越印度洋,穿巽他海峽,經(jīng)爪哇海到南海,8月23日抵澳門,28日抵廣州黃埔港區(qū)。[13]

根據(jù)上述記載,該茶葉貿易路線雖然開啟了從北美東岸直接聯(lián)絡太平洋西岸的航路,但依然走的是傳統(tǒng)的海上茶葉貿易路線,也就是te讀音的第一條分布路線。

3.中美茶葉貿易的新航線

1786年美國的“希望”號從紐約出發(fā),開辟了一條往來中國的新航路,即從北美東岸起航向南又向西,經(jīng)過南美洲最南的合恩角,沿西岸航行一段,橫渡太平洋,經(jīng)13個月抵廣東[14]。

1788年,“哥倫比亞”號從北美西北海岸的溫哥華島出發(fā),在努特卡灣等地向土著人收換海獺皮并將收集到的毛皮運到廣州銷售,同時購進茶葉,并于次年返航波士頓。“哥倫比亞”號從北美東岸波士頓港啟航,航到北美西海岸,西渡太平洋經(jīng)夏威夷島到廣州;返程則向西南航,穿過印度洋,駛過好望角,西渡大西洋抵達波士頓。

1800年,美國開辟了繞過合恩角不經(jīng)西北海岸便西渡太平洋直航廣州的航路。

18世紀以來,從美國東岸紐約等港到廣州的航線除了傳統(tǒng)的好望角航路,也就是傳統(tǒng)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美國還新開辟了繞合恩角經(jīng)西北海岸以及不經(jīng)西北海岸西渡太平洋直航廣州的兩條航路。這兩條新的航路與te讀音的第三條分布路線基本一致,如表1和圖1所示,te的讀音集中分布在美國西北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地區(qū),加勒比海的瓜德羅普島,南美洲的巴拉圭、秘魯阿亞庫喬省、蘇里南共和國以及太平洋上的科斯雷島、馬紹爾群島等島嶼上。這條線路上的te讀音一致性強,線路集中,但在分布密度上較為稀疏,不及te在第一和第二條線路上分布得那么密集,這與中美之間茶葉運輸?shù)膶嶋H情況緊密相關。

第一,中美之間的茶葉運輸路徑除了 1788年以來開辟的繞合恩角的航路,傳統(tǒng)的繞好望角的路線也一直是存在的,甚至在使用頻率上還高過新航路。從美國東岸繞合恩角到達中國的運茶船只因為季風及航運風險等因素的影響,在返程的時候通常走好望角的傳統(tǒng)航路。

第二,1800年美國所開辟的繞過合恩角不經(jīng)西北海岸西渡太平洋直航廣州的航路,由于沿途補給較為困難,通常只用于北美船只需在南美各港掛港貿易或是帆船時代誤過經(jīng)南非來華所需西南季風的情況[15-16]。

第三,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以后,中美茶葉運輸情況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運輸茶葉的快速船逐漸被汽船所取代。相比快速船,汽船的載貨容積大且航行時間較為可控;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得中美之間的海路大大縮短。也因此,中美茶葉運輸路線自1869年以后基本走蘇伊士運河的航路,不再繞道好望角。

綜上所述,中美之間的茶葉貿易路線還是以傳統(tǒng)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為主,1786年以來所開辟的繞合恩角的美洲航線由于航運風險較高基本上處于較為次要的地位。這也是te的讀音分布較為稀疏的主要原因。

存在恃茶風俗的民族的出現(xiàn)以及該民族遠離產(chǎn)茶區(qū)是茶葉之路存在的關鍵因素[17]。18世紀20年代以后,西歐和美洲的飲茶風俗漸盛,強大的茶葉需求催生了海上茶葉之路的繁榮與興盛。閩南話te的傳播主要沿著海上茶葉貿易的三條航路。這三條航路分別為1869年以前的南海航線,1869年以后的南海航線和1786年以后美國開辟的美洲航線。南海航線主要是由浙江、福建、廣東經(jīng)寧波港、泉州港、廣州港或廈門港先運往南洋諸國,再經(jīng)馬來半島、印度半島、地中海輸往歐洲各國[18]。美洲航線主要是由北美東岸起航繞過南美洲最南的合恩角經(jīng)西北海岸北太平洋直航中國沿海港口。在這三條航路上,te(茶)的讀音的高度一致性有力地見證了海上茶葉之路曾經(jīng)的輝煌。

參考文獻:

[1] 角山榮.茶の世界史[M].東京:中央公論社,1980.

[2] 管家騮.中國茶葉外傳及“茶之路”[J].中國茶葉加工,1999(1):34-36.

[3] 李炳澤.茶由南向北的傳播[G]//張公瑾. 語言與民族物質文化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4] 李霞.三峽庫區(qū)太安農(nóng)村社區(qū)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中生計方式的轉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4):32-36.

[5] 張箭.論大航海時代及其四個階段[J].海交史研究,1998(2):1-7.

[6] 莊國土.從絲綢之路到茶葉之路[J].海交史研究,1996(1):1-13.

[7] 池宗憲.武夷茶[M].臺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3.

[8] 張水存.中國烏龍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

[9] 伍杰.中外舊約辭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2.

[10] 陳慈玉.近代中國茶業(yè)之發(fā)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11] Lubbock B. The China clippers[M]. Glasgow:J. Brown & Son,1925.

[12] 梁碧瑩,龍與鷹.中美交往的歷史考察[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13] 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14] 泰勒·丹涅特.美國人在東亞[M].姚曾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15] 施存龍.中國——美國初期“海上絲茶之路”及其重要歷史影響和教訓研究[J].水運科學研究所學報,2001(4):60-69.

[16] 雷卿,田會玲.外交語言的集體意向性語言轉述[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98-103.

[17] 陳保亞.茶馬古道:世界屋脊的終極征服——紀念茶馬古道徒步考察和命名20周年[J].科學中國人,2010(6):48-57.

[18] 何麗麗.中國茶在歐洲的傳播及其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9.

(責任編輯:張新玲)

The Maritime Tea Road to the World: The Language Geograph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Pronunciation Distribution of te (Tea)

LIANG Lin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Trade and Tourism,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nunciation distribution of te in a variety of languages based on the isogloss drawn by the investigation. It points out that there was a Maritime Tea Road characterized with the pronunciation of te. The Maritime Tea Road is mainly separated into three directions, parts of which overlap with the traditional Maritime Silk Road. One direction is starting from the coast of southeast China, across India ocean, bypassing Cape of Good Hope and running straight to Europe; the other direction is starting from the coast of southeast China, arriving in Europe through the Suez Canal; and the last one is starting from the east coast of North America, arrived in the coast of southeast China by passing Cape Horn.

tea; te; linguistic geography; the Maritime Silk Road

H004

:A

1009-8135(2017)03-0081-10

2017-02-06

梁麗娜(1981—),女,福建泉州人,黎明職業(yè)大學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比較語言學。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語言接觸視角下閩南語對新加坡英語的影響”(16YJC740042)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剛果讀音茶葉
《茶葉通訊》簡介
“那”與“哪”的讀音
剛果(金)馬諾諾(Manono)東部某偉晶巖型鈮鉭礦地質特征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字詞篇
四方聯(lián)動將剛果(布)打造成木薯全產(chǎn)業(yè)鏈提升的案例國
香噴噴的茶葉
神秘的剛果恐龍
我是小字典
“簞食”之“食”讀音考辨
滁州市| 禹州市| 四会市| 白玉县| 新龙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宣化县| 苍溪县| 崇礼县| 榆社县| 卢湾区| 延安市| 龙江县| 福清市| 依安县| 吉安市| 临海市| 东台市| 东山县| 南昌县| 绥芬河市| 乐安县| 襄垣县| 玛多县| 大新县| 星子县| 酉阳| 聂拉木县| 江川县| 雅江县| 开封县| 安岳县| 永济市| 林州市| 梓潼县| 宜兰县| 屏东县| 正镶白旗| 方正县| 天气|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