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玲玉
李升勇的管理經(jīng):“土”辦法里出大智慧
文 | 高玲玉
隨機教研
能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做事的人是好校長?
能把一個薄弱學校辦成一所名校、強校是好校長?
有的校長雖然把學校辦得風生水起,但是一旦他離開崗位,學校工作就開始下滑甚至癱瘓無序,這顯然算不上真正的好校長。
“真正的好校長是那些為學校留下了作風過硬的隊伍,留下了先進的思想,培育出了優(yōu)良文化的校長?!边@是李升勇的答案。
樂陵實驗小學的課改實踐自2009年被媒體報道后,引起了國內同行的關注,甚至有地方教育局發(fā)文,要求當?shù)厮袑W校、老師向他們學習。當年刮起的參觀與學習之風的痕跡,現(xiàn)在依然還可以在不少校長與教師的博客里找到。
教育改革的成果與社會的關注,為樂陵實驗小學和校長李升勇帶來了很多榮譽,教學樓門廊右側,金燦燦的匾牌不下三十塊,資料室里的獎杯證書也堆得密密麻麻。但是,第一次走進樂陵實驗小學的人腦海里依舊免不了跳出一個字——“土”。
這些年來,學校文化越來越受到倡導和重視,其概念也在不停地被窄化著,據(jù)說有學校為了“臉面”不惜重金買來老樹栽在門口,以做成深厚底蘊老校園的外觀,還有學校反其道行之,將校門裝飾得像皇家校所,讓人從門口就心生“敬畏”。相比之下,樂陵實驗小學的校門實在顯得“寒酸”:60塊錢買來的折疊開合式校門簡陋地豎在校門處,即便是李升勇自己設計的回歸農(nóng)業(yè)、回歸游戲、回歸兒童的內涵豐富的浮雕文化,在外人看來也不過是淺淺的、不被察覺的一塊兒石頭罷了。
不少做視覺設計的專業(yè)人士提醒李升勇:“畢竟也是山東省的一張名片了,在學校的大門上花點功夫吧,把校園做得視覺上美一些,關注你的人自然更多了啊。”李升勇一板臉:“我把校門蓋得那么漂亮有啥用?我做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成才,又不是給外頭人看的?!?/p>
1999年底,最初上任接手這所實驗小學時,教師懶散遲到早退是常態(tài)、家屬堵著教室賣零食,用李升勇的話說就是“冬賣地瓜夏賣冰棍兒,趕誰誰不聽”;教師隊伍素質也參差不齊,其中僅有三分之一的正式師范生,三分之一是去北師大培訓班速成的,還有三分之一來自機械廠、電線廠等各行各業(yè)……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可以找出一萬個做不了課改的理由,十年后卻變成了全國的課改名校。
李升勇常跟老師們強調,教育要守得住清貧,既要有能拋棄名利、為教育真理獻身的情懷,還得有改變教育現(xiàn)狀的勇氣和智慧。他自己也是這樣堅持的。獻身的情懷、改變的勇氣,激勵著他用“土辦法”里的智慧開啟了學校發(fā)展和改革的“破冰”之旅。
2017年2月,新學期剛開始,在新學期的全校教職工會議上,李升勇這樣提醒老師們注意穿著形象,上班不要總穿運動裝——“像個打場用的僂柱(當?shù)乜谡Z,即碾子,兩頭一樣粗)”。這樣一個接“地氣兒”的詞在老師們心中炸開了鍋,紛紛檢視校長是不是在說自己。甚至有的老師找到副校長孟凡香,述說自己好幾天夜里睡不著,甚至茶不思飯不想。沒有點名說誰做得不好,一個在外人看來又土又詼諧的例子,就讓老師們在心中對號入座,這個校長不是“魔鬼校長”是什么?孟凡香告訴筆者,多年積累熬成的文化和管理思維,已經(jīng)讓老師們心中有一根自我管理的準繩,但是這也意味著會帶來相應的心理壓力,而她的職責就是做校長管理的“緩沖地帶”,來舒緩老師們的壓力與情緒。
但是,過去的樂陵實驗小學不是這樣子的。2000年時的樂陵實驗小學,中層以上領導無一人兼課,且不參加學??记?。有中層領導夜里打麻將,白天去學校補覺,辦公室老師不敢打擾就只好躲到其他辦公室聊天。
“新官上任三把火”“治亂世要用重典”?李升勇沒有這么做,他說這樣的管理思想是高高在上型的俯視管理,他要用教育自身的規(guī)律和策略來引導學校做出改變。怎么辦?
表揚是最好的武器。
每天李升勇第一個到校,除了教導處的專門考勤外,自己還準備了一張點名單,精確到分鐘記錄下每一位老師到校的時間。等到新一周例會時,就把8點上課前到校的老師名單公布出來,并表揚說:“咱們的老師真讓我感動,8點鐘上課,卻有這么多老師提前到校。她們都是為人妻為人母的人了,能夠以事業(yè)、工作為重,真令人敬佩,值得學習……”
一周、兩周、三周,等到第四周例會解散時,開始有老師跟進李升勇的辦公室,說:“每一次你表揚早來的老師,我自己不能夠提前到校,心里就覺得不是個滋味,你一表揚別人,我心里就有壓力?!?/p>
“不在乎批評的人,卻希望得到表揚,說明我們的老師內心是渴望被肯定的。這是價值取向的改變,學校的文化場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生轉變?!?/p>
對于遲到的老師,李升勇遠遠地看到,掉頭就躲開。“我不會正面去問老師為什么遲到,而是給老師留下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我成長的空間。對老師們面對面說教、批評反而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疏離校長和老師之間的關系,不利于老師成長?!?/p>
表揚只是李升勇心理戰(zhàn)術的一個開始,他還在學校內推出過“每周星座”欄目,每周表揚三位老師,并給出了具體的理由。例如,楊富蘭——雙腿重不如事業(yè)心重(患嚴重脈管炎);田純芬——血壓高不如工作熱情高等。滿足了一部分內心上進及年紀比較大的老師渴望被認同、肯定的愿望。
決定做語文課改的那一年,李升勇又組織了“圣徒學社”“星光論壇”,課改組的成員不僅沒有補貼還得自己交1000元押金,一次不參加扣50元;伴著星光回家路上教研,老師們心里卻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課改至2017年,當年的課改組元老之一張暉告訴筆者:“好像很傻,但是很懷念當年的那種感覺,每天都好像不用休息似的。”
一個連打卡機都沒有的學校,卻能讓老師們心甘情愿地早到學校,放學后在校長的催促下才離開。說魔鬼校長也好、心理戰(zhàn)術運用得當也罷,能這樣把管理的毛細血管滲透至人性,無論如何也可算是管理得法且有效了。
李升勇的學校管理中,不只有滲透至人性深處的心理戰(zhàn)術,還常常有老師們參不透的決定與想法,比如他有時候會“不想樣樣優(yōu)秀”。
有一年,山東省德州市召開中小學運動會,需當?shù)厮乃W各出一支彩旗方隊。通常,學生們的統(tǒng)一著裝會讓方隊更加精神,贏得更多加分,但樂陵實驗小學的學生們遲遲沒有穿上統(tǒng)一的服裝。體育老師們幾番去請李升勇說這件事,都吃了閉門羹,當副校長急吼吼地沖進李升勇辦公室,告訴他“這次我們不能輸”時,李升勇板著臉說出了他的想法兒:“我們?yōu)槭裁匆率潞托值軐W校爭高低?”
一所學校的發(fā)展不僅需要內部小環(huán)境,同樣需要外部環(huán)境的和諧與優(yōu)化。最初上任時,李升勇曾經(jīng)訂下過四個一流的目標“一年樂陵一流、三年德州一流、五年山東一流、十年全國一流”,現(xiàn)在樂陵實驗小學已經(jīng)走在了全國課改的名校之列中,已經(jīng)擁有了很多其他學校不具備的資源?!澳拘阌诹?,風必摧之”,李升勇說,一個人或者一所學校只要在一個區(qū)域冒出頭來,必然引來人們的關注和評論。記者問他:“不擔心這樣對學生們、老師們造成不公平嗎?”他說:“不擔心,為了發(fā)展去爭取是對的,但是當發(fā)展到了一定階段,還抱著過于功利的心,就會出問題。”
李升勇看到過很多學校在追求發(fā)展的道路上,明明非常優(yōu)秀,卻沒有得到區(qū)域內圈子認可的例子,他說發(fā)展是成長、不是競爭,一味地與其他學校競爭,說到底其本質是在與他人爭奪有限的教育資源。
李升勇書生式的堅守,在當下“輸不起”的社會氛圍中雖然難免顯得局促而孤單,但其實彌足珍貴。這與李升勇小時候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密不可分,他的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前曾成立了德平縣第一個互助組,后擔任河流區(qū)的黨組書記,1954年“五一”勞動時,還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后由于浮夸風日益嚴重,不堪忍受官僚主義作風,毅然辭職回家扛起鋤頭務農(nóng),任同事們怎么把工資往家送都沒再返回官場?!安粸槲宥访渍垩薄俺匀思业淖疃?、拿人家的手短”這種話,李升勇不是從書中學到的,是從父親身上學到的。
學校辦得越來越好,面對家長們或者托人送來的禮物,李升勇都是和愛人租車一件一件退回去,找不到當事人的就退給中間人,“反正我不能拿”。
教育局的領導到樂陵實驗小學調研,學校負責對接工作的中層干部恰好與他們同窗多年,嘻嘻哈哈開些玩笑,聽上去是人之常情,但李升勇卻臉一虎,把學校的中層干部集合起來狠狠批評一頓?!叭艘獢[正自己的位置,既然是工作的事情,就要拿出工作上的態(tài)度。教育局領導按照以前的工作性質排,應該算我的學生。但是當作為上級來到學校時,就是我的領導?!?/p>
他說:“我像圣徒一樣要求自己,苦行僧般地苛求自己。 ”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一個機構是一個人影響力的延伸。一所學校的特點,與它的管理者身上的特質密不可分。后現(xiàn)代化時代,學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管理者要做出一所什么樣的學校?身為樂陵實驗小學校長的李升勇在這兩件事上的思考毫不含糊。
樂陵實驗小學的校訓是“立己達人,五十年后見”,當一群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在操場上喊出著這樣的校訓時,外人聽來雖然受震撼,但又覺得這校訓訂得太高太遠了。李升勇說,一點也不大、一點也不遠——教育是需要提前量的?!皩W校是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的人,若沒有提前量,培養(yǎng)出來的產(chǎn)品最終會像工廠里的次品一樣?!?/p>
李升勇說,學校教育的中心是育人(培養(yǎng)學生與教師)。“改革開放以來當金融、房地產(chǎn)等行業(yè)飛速發(fā)展時,教育的發(fā)展速度卻無根本性的變化,因為標準的缺乏讓教育變得越來越不可控。標準意味著教育、教學、管理、評價上等各方面都要有具體要求?!?/p>
課程改革期間,李升勇和老師們理順了一個概念,即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關系。過去人們常說,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是國家課程的補充,但是李升勇帶著老師們推翻這一說法,在他看來,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是國家課程的落地,而不是在國家課程范圍以外畫圈圈。以國家課程為核心,樂陵實驗小學構建了學科課程、生命課程、文化課程為一體的學校課程體系。
其中學科課程是學校課程的核心課程,在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設置了便于老師操作的學科課程體系: “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師本課程—生本課程”。將課程標準打散,編寫成周目標的形式,讓老師們在教學時有明確的短目標可循,讓學生的學習成長變得更加清晰可見。以學科課程中的語文課程為例,樂陵實驗小學的基礎性課程包括漢字課、朗讀課、成語課、詩文課等六種課型;語文閱讀性課程包括閱讀課、文學課、影視課、名曲課、戲曲課等七種課型;實踐性課程分為地理課、游學課、民俗課、家政課也就實現(xiàn)了。他說,如果樂陵實驗小學的一個女孩子,在很久的未來沒有考上大學,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當她為人妻為人母、生活難熬又艱辛時,也不忘在清晨播放一首世界名曲,畫一幅小畫放松自己,那她的生活也是幸福的。幸福,就是教育的目的。等十余門類。
生命課程設計中,把學生的整個生命成長需求納入到學校課程之中。習慣課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坐、立、行、臥;通過親子鍛煉、學校體能吉尼斯等活動,把體育鍛煉延伸到校外;安全課課程通過各種安全演練、社會調查、專家講座等形式,覆蓋交通安全、居家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多個方面;勞動課包括家務勞動、學校勞動、社會勞動體驗等形式,讓學生的勞動意識、態(tài)度、方法、技能等都得到落實和發(fā)展。
文化課程對構建學校師生完整的精神世界起到了明顯的引領作用。制度文化讓師生心存敬畏,行為文化使師生氣質優(yōu)雅,儀式文化讓學校規(guī)范神圣。同時,學校還引領師生到更宏大的社會文化中汲取更豐富的營養(yǎng),民俗課、環(huán)保課、游學課、團隊課等都促進了積極向上的學校文化的創(chuàng)建。
五花八門的課程設置,細化到學生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角角落落。當這些習得的知識與形成的能力助力孩子的未來時,李升勇口中的“教育要有提前量”
科普課——漂浮的針
小學階段的學校教育不是孩子所受教育中的全部,而樂陵實驗小學的課卻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勞動課、家政課、親子鍛煉都有具體的要求和目標,記者問他:“很多壓力本不該學校承擔,你為什么要去涉及,不累嗎?”李升勇的回復是:責任感和對教育理想的堅守。
除了責任感,李升勇身上還有很強烈的“草根式”的反叛精神。有專家提出,“跑和吵是孩子天性”,孩子課間就應該運動、說話。李升勇卻評價:“這是狹隘的認知”,“教育是促進生命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過程,學生的自我意識是教育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在他看來,作為還沒有完全長成的社會人,學生們更應該學會有規(guī)則、有秩序地在學校生活。
至今,樂陵實驗小學的學生們進入學校后自覺成列、走路隊已經(jīng)堅持了十五年。“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的自我意識。這種意識一旦養(yǎng)成,人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客觀評價和反思,就學會了自我控制,就能主動地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彼浅W⒅貙W生的走路之“相”,認為這里面有成績、有品德、有規(guī)則、有涵養(yǎng)、有文化,并常對來學校參觀學習的人說,習慣彎腰走路的人,一般對自己關注較多,對身邊的事物、環(huán)境視而不見,沒有視野哪來境界?沒有境界怎么能做大事?教育無小事,走路也是教育的事。
真實的辦學、有效的教育、完整的改革視角,李升勇與他的教師們一直在堅守自己,實踐著這一種“取源于過往,卻又指向遙遠”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