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英
教學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是人生的一種享受。因此,新世紀的教育必須更新觀念,以生為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一、 巧用電教,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想象
小學階段選編的課文內(nèi)容精彩紛呈,情感豐富動人,有的優(yōu)美,有的哀傷,有的莊重,有的有趣……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巧用電教,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讓孩子們在意境中領會感悟,享有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
如教學《凡卡》時,通過電教手段,在哀怨的音樂中把凡卡挨打、挨餓、挨凍的悲慘生活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感受到凡卡的凄慘和絕望,再與一個個美好的快樂的回憶形成鮮明的對比,當時就有幾個學生淚流滿面,不知不覺在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主人公,主動去感知凡卡的心境和情感,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和罪惡無比憤慨。
引人入勝的故事,同樣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無窮的想象。我在教學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編了一個故事:
今天,陽光燦爛,詩人杜甫獨自走在四川梓州街市上,“唉,7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時候才能收復??!”唉聲嘆氣。他因安史之亂而逃到這里已經(jīng)住了很長時間,沿途美景驅(qū)不散杜甫滿面愁容?!皟商幋汗馔毡M,居人思客客思家?!?/p>
忽然,人們?nèi)绯彼愕爻诸^涌去?!鞍l(fā)生什么事了?杜甫隨著人流探個究竟——只見墻壁上貼著一張蓋有官府紅印的告示,人們奔走相告: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軍收復, “安史之亂”徹底平息!
破碎的山河重新統(tǒng)一!終于等到這一天了!杜甫不禁大喜若狂,淚如泉涌、灑滿衣襟……
栩栩如生的故事讓學生領悟了詩中描述的意境,浮想聯(lián)翩,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
課堂上,我們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里自由飛翔。
二、 營造氛圍,合作探究,注重參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讀”“思”“研討”“說”為主,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實現(xiàn)耳、目、口、手、腦并用。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入手,讓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
通過研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動手能力、講演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都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開拓者。讓每個學生沉浸在愉快、寬松、合作、和諧的學習氣氛中,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既能學到知識,又有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設計一些小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我是小畫家、我是小記者、辯論……
在教學《詹天佑》一文“開鑿隧道”這一段,我讓學生當小畫家和小小評說員。首先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段的內(nèi)容,動手繪制“八達嶺隧道”和“居庸關隧道”的施工圖;然后,讓學生代表對自己的作品解說,讓大家耐心聆聽后,進行評點;最后評選出最佳作品。而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這段時,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一張長凳當火車,有人當火車頭,有人當司機……學生學得趣味盎然。
這些教學方法的采用,給孩子們很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他們遨游其間,少了壓抑和拘束,多了輕松和自由,陶醉其中。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2. 在合作過程中,教師的評價要體現(xiàn)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學習結果的評價相結合。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悉心呵護學生的積極性。如提問后熱情期待,給予相應的思考時間,給予必要的提示,給予鼓勵和信心,學生回答后給予溫暖的簡短評價。在這種情感的交流過程中,拉近了學生和教材、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如:“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你們小組的點子真多!”“你的觀點很有創(chuàng)造性?!?“你怎能想出這么棒的答案?”而對表現(xiàn)不太理想的學生,我的評價是:“你的回答只差一點點,再好好想想?!薄白尯门笥褋韼蛶湍?,好嗎?”……
另外,每周評選“最佳合作小組”“智多星小組”等等,互動、互勉、互相促進,讓每個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與成功。孩子們在自尊心上得到了滿足,在人格上獲得了新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漸漸就形成了。
3. 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展現(xiàn)自我,這正是新課程的理念。營造寬松的氛圍,很關鍵的一點是: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把“微笑教學”的藝術引入課堂。在我的課堂上,聽不到嚴厲的呵責,看不到滿臉的沮喪;聽不到冷語譏諷,看不到冷漠鄙視;聽不到無耐的嘆息,看不到莫展的煩惱。只有天真的笑臉,率真的回答,真誠的幫助,熱情的鼓勵、快樂的笑聲……這樣的課堂,孩子如沐春風,心情舒暢,精神飽滿,情緒熱烈,學習效率自然就事半功倍。
三、 尊重學生,情系教學,愛注童心
有人說過,教與學就像給孩子喂奶,不是母親把乳頭硬塞進嬰兒的口中就行,而是小家伙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蹬著小腳,用小嘴拼命地吮吸。所以,老師與學生應該是平等互動的,互相尊重的。
“教育首先是一種保護”?;裟妨炙够苍?jīng)有過一個精彩的比喻:要像保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美麗可愛,卻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幼小心靈,需要教師們倍加呵護。真正的教育不是動怒、指責、諷刺、挖苦、懲罰、恐嚇,而是理解和寬容,鼓勵和賞識。傾注愛心,帶著微笑,走進學生的心房,師生關系融洽,才能攜手發(fā)掘出科學知識的汩汩清泉。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