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玲
如何改變農(nóng)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達到或超過新語文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要求?這是非常重要和急迫的問題。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全面領會和發(fā)展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沐浴在書香之中,引領學生走上閱讀的康莊正道。
一、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讀”
課外閱讀不僅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更要讓學生喜歡讀書,快樂地讀書。課外閱讀指導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學校開辟文學宣傳欄,推薦中外名家名著;教室設立“每周(月)一書”推薦欄,由老師或同學推薦一本好書;開放圖書室,把圖書室里的一部分書按年級分類,便于學生快速找到自己所喜歡的書目閱讀;每個班建立班級圖書角,讓同學們捐獻或借出一兩本書,保證班里孩子時時有書讀,處處有書看。我們推行午間開放閱讀,讓孩子進入教室就可以幸福地享受閱讀;我們利用家長會、家校通平臺,常與家長溝通,改變部分家長的陳舊觀念,取得家長的幫助,訂購課外書籍,保證課外讀物有來源,課外閱讀有監(jiān)督,動員家長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huán)境。
開展“單元主題下的課外閱讀”的實踐活動。依據(jù)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單元主題,每單元選擇一本書,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如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后,可以向學生推薦林海音作品《城南舊事》;學習《草船借箭》后,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學習《鯨》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自然知識有關的科學普及讀物等。我們鼓勵學生每天堅持讀書20分鐘,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周利用一節(jié)課開展閱讀指導或交流活動。課內外有機結合,保證學生一個月能讀完一兩本書。
二、介紹方法引導“讀”
課外閱讀不僅要讓學生自己去讀書,還要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讀課外書的方法。我們進一步完善了學校課外書目體系:低年級突出繪本閱讀,在圖文結合的閱讀中激發(fā)閱讀興趣;中年級突出故事性作品閱讀,多讀童話、寓言、神話、民間傳說等故事書,用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等感動學生;高年級突出中外名著及科普書閱讀,提高閱讀面,提高閱讀品位。
愛上閱讀從導讀開始。“內容誘讀,引發(fā)欲望”是我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故事的吸引是無可比擬的,學生都是故事的忠實“粉絲”。對于不愛讀書的學生來說,這一方法可算是一劑良藥。指導課上,我常給孩子講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講到精彩之處,故意不講,讓他們自己去看書。如《將相和》一課,講到藺相如與廉頗和好后,秦王又開始刁難趙國了……話到此處,我猛然停住,不再繼續(xù)講下去。這時,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都迫切希望知道結果。我趁熱打鐵,告訴學生要想知道結果就去查閱《史記》中關于藺相如與廉頗的故事。學生被故事情節(jié)吸引住了,紛紛要求借閱。這樣讓學生在享受奇妙的故事境界中感受到課外閱讀的“誘惑”,主動去閱讀。
三、開展活動強化“讀”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讀書的重要、讀書的快樂與幸福,我們開展了豐富的讀書活動。如經(jīng)典誦讀比賽,閱讀分享會,向同學推薦一本書等。如今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畫面:幾個孩子圍在一起,埋頭看同一本書;有同學被一些段落的精彩描寫打動了,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其他同學慢慢圍上去聆聽……甚至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yè)以后偷偷地在看書。這些孩子已經(jīng)享受到了閱讀帶給他們的精神滿足,體驗到了閱讀的快樂,真正嘗到了書上的“蜜”。
親子共讀,為閱讀加速。對于孩子閱讀路上的點點滴滴,作為陪同者的家長會有很多的話要說。我們每月一次的親子閱讀交流表,我會整理利用網(wǎng)絡與家長交流。如:有些家長遇到一些困惑:孩子閱讀量比以前增加了,但總覺得他囫圇吞棗,不一定理解意思。我就以簡明的點評作為參考:別急,并不是能全部理解或接受,但一定會有新的觸動留在記憶里,在他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會豁然開朗。另外,我會不時的公布一下學生近段時間的閱讀量。這樣的公示,孩子和家長看到了,無疑是一種默默地促動,無形刺激著孩子們去閱讀更多的書籍,因為誰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總之,要孩子養(yǎng)成與書為伴的好習慣,課外閱讀的引導更顯重要。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要積極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要想方設法地提高孩子的閱讀欲望,逐步養(yǎng)成生活閱讀的習慣。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引導孩子們暢游書海,在書香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