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
每一個人,都希望做自己人生的主人。不僅擁有令生活無憂的財富、足夠支配的時間、更多行動的自由、良好的人際關系,內(nèi)心深處更希望擁有心靈的自在與快樂。這樣的人生,不再會因為外在境遇的變化而難以把握,而是能夠恒久保持一份寧靜、祥和、積極和陽光的心態(tài)。
而現(xiàn)實的情況,卻常常事與愿違:
我們拼命賺錢,以為擁有了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內(nèi)心就能獲得安穩(wěn),但辛苦一場,剩下的更多是疲憊、麻木和茫然。甚或有時,我們因此而犧牲了親情,淡漠了友情,這些原本就在身邊的美好,也漸漸失卻。
我們賺完了錢,又大行揮霍,想通過欲望的滿足來獲得心靈的充實,但忙碌一場,卻發(fā)現(xiàn)收獲的是無盡的空虛。甚或以為,是欲望滿足得還不夠,結(jié)果變本加厲,惡性循環(huán),使自己在痛苦無奈中越陷越深,無力自拔。
我們付出努力,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功,可常常會遭到挫折與失意;我們渴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卻遭遇到朋友的背叛;我們希求人情的溫暖,可親朋好友卻總是出其不意地離開。
在塵世中摸爬滾打幾十年,經(jīng)歷了大大小小的悲歡離合,目睹了人情世故的興衰炎涼,原本以為,自己的內(nèi)心會在如此的打磨中變得堅強,事實上,我們的心在歲月的裹挾中變得越來越敏感和脆弱。
太多的事與愿違,讓我們不自覺地包裹起自己的心,想讓它不再受傷??瓷先ィ覀兒孟褡韪袅穗U惡,但其實,我們的心正在這樣的封鎖中漸漸變得僵硬,跟我們最初美好的愿望越行越遠。甚至于,我們還會用華麗的外殼來包裝這顆疲憊不堪的心,向外人矯飾一個完好的人生,換取短暫的心理安慰。
難道,我們只能這樣度過一生嗎?難道,心靈的自在與快樂,是屬于圣人的專利?其實不然。通過了解和學習佛法,并如理地在生活中運用佛法,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擺脫心靈的枷鎖,到達幸福的彼岸,乃至可以獲得自在解脫的完美人生。
向內(nèi)探求,致力完善自我
首先需要明確,幸??鞓返乃幏讲辉趧e處,而恰恰在我們的心中。所有外在的東西都是不可靠的,金錢、物質(zhì)難以給我們真正的快樂,名利、感情帶來的愉悅短暫易逝,只有內(nèi)在的精神財富,才能恒常地充實我們的生命。
儒家講“內(nèi)圣外王”,認為人只有德行具足,才有條件承載宏大的事業(yè)。反過來說,我們究竟能承辦多大的事業(yè),根本在于我們的道德品質(zhì)、精神境界達到了多高的層次?!洞髮W》有云:“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闭f明了人的“內(nèi)財”——“德”的重要性。又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币胱龊弥螄舶?、利益社會這樣的大事業(yè),根本在于道德、人格的日臻完善?!吨芤住芬舱f:“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敝赋隽司影采砹⒚槿颂幨?,首要的是從自身建設入手。
中國歷史上不乏因為致力于完善自我而不知不覺改變命運的例子?!读朔菜挠枴分兴浭龅脑朔蚕壬恼鎸嵐适拢褪且粋€典型。了凡先生的前半生平平庸庸,他的每一個重要人生節(jié)點所發(fā)生的事,都被言中,這使得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劇本是被提前寫好的,于是選擇了接受命運的“擺布”。直到一位修行人出現(xiàn)在了他的生命里,點撥他從改變心念入手,以主動造作的善心善念,置換那些隱藏至深的惡心惡念,并把心念積極落實在行動中。袁了凡先生依教行持,點滴積累,“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不出幾年的時間,他的生命就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觀,開始打破預言,最后完全重寫了自己的生命。
了凡先生改命的故事很令人羨慕,我們也希望擁有這樣的人生,希望一切都能美好順遂。佛法告訴我們,我們所希望得到的一切都是“果”,而想要得到如是“果”,首先要種下如是“因”,如果沒有相應的“因”,必然長不出相應的“果”。試想,如果我們背信棄義,落井下石,怎么可能收獲他人的真誠和信任?如果我們冷漠自私,唯利是圖,怎么可能得到他人的愛心和溫暖?如果我們吝于布施,只知索取,怎么可能真正積聚到財富?……佛教教義中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深信因果,修十善業(yè)(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佚、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婪、不瞋恚、不邪見),可以看作是培養(yǎng)道德、充實心靈的具體指導,這也是取得幸??鞓分挤?。
更進一步,道德的養(yǎng)成要靠我們切實的行持?!八坞m微,漸盈大器。”從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細小處著手,踏踏實實去做,慢慢就能感受到益處。關鍵在于,要以長遠心、持久心去實踐?!安∪ト绯榻z”,要想使積弊如山的生命狀態(tài)獲得改變,那就不是對一個人、兩個人,一件事、兩件事的去惡修善能夠換來的。所有真功夫的養(yǎng)成,都需要長久的堅持,德行亦復如是。相反,如果能夠本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心去修煉自己,當下就能感受到光明和快樂。
關注人性,利他亦是自利
單單從自身去努力,是不是就夠了呢?并非如此。要想圓成我們的人格,奠定堅牢的事業(yè)基礎,完善自我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儒家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蓖ǔN覀儠J為,社會競爭這么激烈,自己削尖了腦袋向上爬,都唯恐落后別人一步,若把好機會讓人,豈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甚至于有人不擇手段,鉆營投機,想方設法在功成名就的舞臺上搶占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自身要想取得成就,先要幫助別人成就;別人成就了,我們也就成就了,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譬如說,我們是公司的主管,如果能夠很好地體恤下面的員工,所作所為都能夠有恩于大家,有利于大家,有助于大家,不僅僅讓員工們在工作中獲得滿足衣食的酬勞,更關注員工心靈成長的需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員工獲得生命的提升。當員工們感受到這些的時候,一方面對主管會支持擁護,積極配合;另一方面,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潛能會得到更好的激發(fā),從而主動參與公司的建設,使公司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主管取得的這份成就,正是從“成就別人”的用心中得來的。
對員工如此,對合作伙伴、對客戶也是同樣的道理??紤]合作伙伴的利益,才有可能擁有長久的合作,讓事業(yè)的發(fā)展得到更多的保障;處處待客戶著想,體會他們真實的需求,有了客戶的支持,企業(yè)才會有持續(xù)發(fā)展乃至不斷壯大的可能。
用佛法的語言來講,這里所體現(xiàn)的就是“自利”和“利他”的關系:“自利利他本不二”,要真正自利就必須以慈悲心利他,要圓滿利他則必須以智慧心自利(自我提升)。《華嚴經(jīng)·普賢菩薩行愿品》中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梵語,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的智慧覺悟,編者注)。是故菩提,屬于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敝T佛菩薩要取得成就,需要依靠一切眾生,通過廣積福慧二資糧,與無量眾生結(jié)善緣,最后才能成就圓滿佛果。
我們?nèi)绻軌虮局@樣的認識和發(fā)心去經(jīng)營企業(yè)、與人相處,生命一定會越來越充實、快樂。當我們突破了自我世界的狹隘,周圍的人都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得到好處,這樣,我們一個人就活在千千萬萬人的心里,我們一個人的生命就能夠同千千萬萬的人聯(lián)成一體,那么,我們的人生就非常有價值,就不會虛度光陰。我們的生命就會越來越有光采,越來越輝煌。
承擔責任,開拓人生格局
從佛法的角度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我們作為世界上的一員,和周圍的人都是有聯(lián)系的,我們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人,同時各種復雜的因緣關系也影響到我們自身。所以,如果想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圓滿自在,就要關注自己與他人、與社會以及與自然萬物的相互關系和彼此影響。
佛教中有句話:“依正不二”?!耙馈本褪恰耙缊蟆?,指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正”是“正報”,指我們的身心狀態(tài)。佛教認為,依報會隨著正報轉(zhuǎn),正報也會隨著依報而轉(zhuǎn)?,F(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例如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如果民風淳樸,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對于自然環(huán)境也愛護有加,那么這個地方的民眾就會擁有平和穩(wěn)定的人格和善良陽光的心態(tài),這就是“正報隨著依報轉(zhuǎn)”。如果一個地方的人們崇尚物欲,盲目攫取經(jīng)濟利益而不顧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就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自然災害頻發(fā)等問題,這就是“依報隨著正報轉(zhuǎn)”。通過對比觀察這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與人的生存狀態(tài)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
因此,如果想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良好的人生狀態(tài),就需要我們激發(fā)起對于他人、對于社會、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責任感,并且以這種利他心和責任感,作為指導自己事業(yè)和人生的大方向。
從近處、小處來說,我們需要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沒有損人利己?在為自己團體發(fā)展考慮的同時,有沒有考慮到更多人的生存發(fā)展、身心幸福?
從遠處、大處來說,我們也要思考:現(xiàn)在的發(fā)展能不能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成為子孫后代的福祉?在人類社會已經(jīng)成為“地球村”的時代,我們能為這個世界的長遠發(fā)展與人類的和平幸福做些什么?
看清楚了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想明白了自己在人類整體福祉中的定位,利益他人、承擔責任便不會是吃苦、吃虧。表面上看,我們或許會比別人多承受一些困難和壓力,實際上,通過承擔責任,我們得以擴大心量,增加生命的厚重,開拓人生的格局。從心里只緣念自己一個人,到緣念團隊的幾十人、成百人、上千人,再到不可計數(shù)的天下蒼生,我們的生命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我們就不會再為一些瑣碎的煩惱所牽纏,整個人生會變得更加積極、開放、有價值、有意義,給更多人傳遞慈悲智慧的正能量,同時能影響、帶動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改善,最終使我們的人生和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更加欣欣向榮。
如果不甘心在生活的洪流中無奈流轉(zhuǎn),讓我們從當下就開始改變。從今天開始,讓自己在物質(zhì)世界疲于奔命的腳步放慢一些;從今天開始,向心靈的深處注入精神的力量。發(fā)起堅定的心、利他的心、長遠的心,把握好生命的方向,我們定當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