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山
【摘 要】歷史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尤其是歷史課程中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這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至關重要。鑒于此,筆者首先分析了對初中生進行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性,然后為初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塑造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夠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初中歷史;人文精神;如何塑造
引言
作文一門人文學科,歷史學科是對學生進行人文塑造精神的重要載體。當前,社會的巨大變化,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念出現(xiàn)了一定變化。初中階段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塑造能夠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1.初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塑造的意義
1.1體現(xiàn)出歷史的時代特點,為現(xiàn)實服務
眾所周知,歷史教材通常都是以王朝興衰等政治史為主線展開的。在當前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新課改之后,歷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我國歷史的發(fā)展,還應當與時代發(fā)展緊密結合,實現(xiàn)為現(xiàn)實服務的目的[1]。所以,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適當加入一點同當前科技、文化、藝術等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更加容易,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1.2培養(yǎng)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初中歷史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教材要求以及學生心理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2]。另外,在新課改要求下,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還應當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突出人性化特點,加強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延伸,從而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歷史課程的生活化、多樣化特征。
2.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
2.1轉變教學觀念,落實人文教育
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做到“以生為本”,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去發(fā)現(xiàn)、理解和分析身邊的人文現(xiàn)象,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3]。以“隋煬帝大運河的開鑿”這一小節(jié)的內容教學為例,歷史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先要對隋煬帝進行適當介紹,讓學生能夠明白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但是大運河的成功修建,使得南北經濟發(fā)展的聯(lián)系得到加強,也促進了國際的統(tǒng)一。此外,歷史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到,大運河的修建也耗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隋煬帝可以通過大運河直下江南進行享樂。在對大運河的修建進行全方位的講解之后,學生對隋煬帝的認識以及大運河的作用和歷史意義的了解更加深刻,不僅能夠從積極方面考慮問題,還能從局限方面考慮問題,結合當時的歷史現(xiàn)狀,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客觀性分析,在培養(yǎng)學生利用唯物主義的觀點看點問題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了人文精神。
2.2塑造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情感
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在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情感的培養(yǎng)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比如,在講解到“香港和澳門回歸”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播放香港和澳門回歸時的現(xiàn)場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區(qū)感受香港和澳門回歸時的情景。在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圍繞香港和澳門回歸的內容展開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維護民族統(tǒng)一的情感徹底激發(fā)。又比如,在進行“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文化”的內容教學時,教師進行詳細介紹,讓學生對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有著充分的了解,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2.3加強對學生經典文化的教育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劇,人們逐漸接受到更多的外來知識和文化,這對大眾的價值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初中生作為年輕群體,自然而然會受到外來文化思想的侵襲。這樣一來,大眾的心理逐漸失衡,內心越來越急躁,整個社會顯得越來越浮躁,人文精神嚴重缺失,這對初中生的健康成長極其不利。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挖掘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加強對經典文化的教育,緩解初中生對歷史文化冷漠的態(tài)度,這對人文精神的塑造非常重要。
2.4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學生的良好個性
初中歷史教學的開展,除了要讓學生一定的歷史知識之外,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塑造學生良好個性。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歷史經典人物,如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用生命抗爭的鄧世昌,精忠報國的岳飛等,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教師通過對這些杰出人物的深入剖析,將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植入學生當中,給予學生一定道德和精神上的啟示,使得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從而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
3.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材中濃縮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這些歷史文化知識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就一定要以教材為出發(fā)點,緊密結合教材中的內容知識,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挖掘,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錢鋒.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分析[J].新課程(中),2014,24(10):44-45.
[2]張姍姍.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途徑[J].文教資料,2015,12(02):172-173.
[3]洪桂民.初中歷史教育與人文精神塑造[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4,18(05):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