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杰
《漢語大詞典》解釋“幓頭”為束發(fā)巾,[1]考《朱子語類》卷八十五:“幓頭只如今之掠頭編子,自項而前交于額上,卻繞髻也?!保ɡ杈傅?986: 2199)句中的“掠頭編子”是“幓頭”(束發(fā)巾)在宋代的俗稱,徐時儀(2013: 716)認為“掠頭編子”似為由頸到額前掠過頭頂?shù)囊环N類似辮子的束發(fā)巾,但學者們似都未探究“掠頭編子”的得名由來。筆者認為“掠頭編子”中的“掠”有“收聚”義,本文擬就“掠頭編子”成詞理據(jù)略做探討。
《玄應音義》卷九“考掠”:“掠,古文作剠、二形,同?!?,《大會廣義玉篇·貝部》:“賦也?!薄都崱り栱崱罚骸百x,斂也?!薄墩f文·貝部》:“賦,斂也。”字除歷代辭書收錄,文獻用例較少,作為表“收聚”的掠之異體字,因各種原因未被廣泛接受而仍使用掠字。石汝杰、宮田一郎主編《明清吳語詞典》“掠”字條第四義項釋為:“(一處處)收(錢)”段觀宋《文言小說詞語通釋》認為“宋元時‘掠有聚集義,動詞”(段觀宋1994: 167),引《雞肋篇》“丐置一掬其中,旬有一掠,謂之旬頭米”,《湖海新聞夷堅續(xù)志》“翌日眾當掠錢饋之”,即由掠()的收聚義引申而來??芍谒渍Z中,掠字可作“收聚”義并不乏見。
此外,訓“取”之字多可訓積、聚。如聚,即從取得聲。它如《說文·冃部》之最,“犯而取之,從曰,從取”。《說文·冖部》之冣,“積也。從冖,從取,取亦聲”?!墩f文》時代的這兩字,到六朝時合為一字,于此最與冣成為同義異形詞,兼訓取與積。劉歆致書揚雄有稱“欲頗得其最目”,陸宗達以為“由多數(shù)而總括出來的叫‘最目”。段玉裁認為:“冣與聚音義皆同,與冃之最音義皆別?!薄盾髯印妵罚骸皥?zhí)拘則最?!薄俄n詩外傳》最則作聚。王力《同源字典》(1982)分列“冣、聚”為同源,又在“最、撮”條下訓最為聚,可知取義與聚義兩者關系之密切。“最目者,猶今言摠目也?!睋P雄博采“代語、僮謠、歌戲”,積聚了相當數(shù)目的文獻資料。又如“裒”,《爾雅·釋詁》:“裒,聚也?!薄兑住ぶt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薄夺屛摹罚骸百?,取也。”《玉篇·手部》:“捊,《說文》曰:‘引取也。詩曰:‘原隰捊矣,捊,聚也。本亦作裒?!蓖跄顚O在《廣雅疏證·釋詁》里面講得最為透徹:“取之義近于聚,聚取聲又相近,故聚謂之收,亦謂之斂,亦謂之集,亦謂之府;取謂之府,亦謂之集,亦謂之斂,亦謂之收。取謂之捊,猶聚謂之裒也;取謂之掇,猶聚謂之掇也;取謂之捃,猶聚謂之群也?!庇纱丝芍?、聚其義關聯(lián)之綿密。
掠子,古又稱導,方以智《通雅》:“即今掠子,疑即古之導。按導,以導發(fā)入于冠因簪之。”《釋名·釋首飾》:“導,所以倒櫟鬢發(fā)使入巾幘之里也?;蛟粰掉W,以事名之也?!薄端鍟ざY儀志》引《釋名》作:“導所以導擽鬢發(fā),使入巾幘之里也?!蹦?、扌相混例多見?!墩f文新附》:“掠,《唐韻》或作擽。”《希麟音義》卷五“掠”:“下又作擽,同。音離斫切。《字統(tǒng)》云: 擊也?!睌^、掠,《廣韻》皆為“離斫切”,都能證明“擽鬢發(fā)”即“掠鬢發(fā)”?!稄V韻·藥韻》:“擽,《字統(tǒng)》曰: 擊也。”“掠,抄掠,劫人財物?!盵2]然“擽鬢發(fā)”絕非擊打鬢發(fā)也,更非劫取義,當是收斂、收聚義。
擽又和鈔同義,都表示聚合。鈔有斂義,此義王先謙已言之,《釋名·釋姿容》:“笑,鈔也。頰皮上鈔也?!薄夺屆枳C補》引蘇輿曰:“此鈔字非本義,蓋取斂挫之意。”王先謙歸結為“是鈔斂義同”,“今俗猶呼物相斂著者為鈔”。又《說文·金部》:“鈔,叉取也?!倍巫ⅲ骸安嬲?,手指相逪也。手指突入其間而取之,是之謂鈔?!瘪R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叉取也,當作叉也,取也。取也乃撮字義。亦揸字義。撮揸皆爪之后起字。叉也乃鈔字本義?!薄夺屆め屪巳荨罚骸稗?,叉也。五指俱往叉取也?!盵3]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小部》:“綃……(假借)又為捎?!薄夺屆め屖罪棥罚骸敖嬵^,綃,鈔也,鈔發(fā)使上從也?!蓖瑮l“齊人謂之,言斂發(fā)使上從也”。可知鈔、斂、綃(捎)同義。又《玉篇·手部》:“擽,捎也,舒也。”則捎、擽、掠、鈔皆為斂義明矣。[4]《玉篇》“捎”“舒”乃反訓亦明。斂,《說文》:“收也”,《釋詁》:“聚也”。故捎、擽、掠、鈔皆有“收聚”義。又《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四《胡證傳》:“因取鐵燈檠,摘枝葉,擽合其跗?!薄皵^合”同用,表聚合義,亦可為證。米芾《畫史》里說得也很直觀:“士子國初皆有頂鹿皮冠,弁遺制也……其后方有絲絹作掠子,掠起發(fā),頂帽出入,不敢使尊者見。既歸,于門背取下掠子,篦約發(fā)訖,乃敢入。”[5]“掠起發(fā)”,即斂聚、收束起頭發(fā)。“以事名之”,掠子、掠頭即古人用以綰發(fā)的束發(fā)巾,理據(jù)明豁。
“掠頭”一語,較早見于司馬光《書儀》卷二《冠儀》:“腰帶、櫛篦、總、幧頭?!睖毓宰ⅲ骸翱偅^。幧頭,掠頭也?!庇肿鳌奥宇^編子”,即前文所引《朱子語類》。李文炤在《家禮拾遺》中說過:“先生初述《家禮》,皆取司馬公《書儀》,后來與學者論禮,以高氏喪禮為最善,遺命致喪,俾用《儀禮》,此可以見其去取折衷之意矣?!保ɡ钗臑?010: 640)可見朱熹禮學多承司馬光而來,“掠頭編子”乃“掠頭”和“編子”兩個語詞成分累和而成。
編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编嵭⒔饩帪椋骸熬幜邪l(fā)為之,其遺象若今假紒矣?!本幖醇佉?,不過是古今異名。紒,《集韻·霽韻》:“紒,束發(fā)也?!敝熳印都叶Y》有稱“合紒施掠”。宋代又稱編為頭編,見洪邁《夷堅志》“經(jīng)十余日,解頭編于我綰同心髻,許嫁焉”,可見掠、編、紒三者都是指用來綰發(fā)的束發(fā)巾。
綜上所述,可見“掠”有“收聚”義,掠頭編子即是用來綰發(fā)的束發(fā)巾?!稘h語大詞典》對“掠頭”僅解釋為“梳子”,缺失“束頭巾”這一義項,可補。歷代辭書未釋“掠”和“鈔”的“收聚”義,似可補增此義。
附注
[1]具體形制可參見孫機《從幞頭到頭巾》,《中國古輿服論叢》第200頁。
[2]余迺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01頁?!堆崱罚骸奥樱滓?,奪也,取也,治也?!钡?24頁。
[3]“鈔”訓斂者,有兩種來源可能,其一即為從叉取動作引申而出?;蛴伞叭 钡摹皬娙 绷x引申而出,強取他人物以益己,兩說并存。
[4]由此可見王先謙以鈔為斂之說非常正確。潘牧天《“鈔”和“抄”詞義演變考》是比較全面考察鈔、抄的歷史演變的一篇論文,可惜也未能注意到鈔之收斂義。潘文見《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5月第3期,102—109頁。古書中抄錄匯總前代文獻的類書如唐人《北堂書鈔》及《藝文類聚》,一名“書鈔”一名“類聚”,或為鈔之“聚合”義的承襲。曹先擢以為此類“鈔”乃選取、選編義,可備一說。曹說見《辭書論稿與辭書札記》,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413頁。
[5]吉原宏伸《〈畫史〉集注》,(臺灣)美術史研究集刊,2004年,71—72頁。吉原宏伸誤將“掠”釋為“以手披上之意”。
參考文獻
1. 段觀宋.文言小說詞語通釋.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六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
3. 黎靖德(宋)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 中華書局,1986.
4. 李文炤.李文炤集.長沙: 岳麓書社,2012.
5. 劉熙(漢)撰,畢沅(清)疏證,王先謙(清)補,祝敏徹、孫玉文點校.釋名疏證補.北京: 中華書局,2008.
6. 潘牧天.“鈔”和“抄”詞義演變考.杭州師范大學學報,2014(3).
7. 樸泰衡.《樸通事》方俗詞語淺釋.延邊大學學報,1986(4).
8. 石汝杰、宮田一郎主編.明清吳語詞典,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9. 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0.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2.
11. 徐時儀.《一切經(jīng)音義》三種校本合刊.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2. 徐時儀.《朱子語類》詞匯研究.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3. 余迺永校注.新?;プ⑺伪緩V韻.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4. 趙振鐸校.集韻校本.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上海200234)
(責任編輯馬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