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芹
(揚(yáng)州大學(xué)廣陵學(xué)院,江蘇 揚(yáng)州 225009)
《原本廣韻》為《切韻》系韻書,《四庫全書》收錄該書。學(xué)術(shù)界對該書的成書年代進(jìn)行了深入探討,周祖謨指出:“《廣韻》一書有詳注本及略注本兩種。詳注本為宋陳彭年等原著,略注本則為元人據(jù)宋本刪削而成者。明人所見多為略注本,詳注本流傳甚少。”[1]朱彝尊于康熙四十三年在《重刊廣韻序》中提到明內(nèi)庫鏤板:“緣古本箋注多寡不齊,中涓取而刪之,略均其字?jǐn)?shù)?!盵2]《原本廣韻》為略本《廣韻》,《重修廣韻》為詳本《廣韻》,《原本廣韻》與《覆元泰定本廣韻》來源一致,最早追溯至元元貞乙未明德堂本《廣韻》(元元貞乙未明德堂本《廣韻》為略本《廣韻》,十二行本)[3]。筆者對《原本廣韻》進(jìn)行了研究,支持這一說法[4]?!对緩V韻》為元代閩地建安私家刊刻,書坊??辈痪?,訛誤較多,后刊者不辨其訛,從之而誤。筆者對該書的引書情況進(jìn)行了全面梳理,訂正了一些錯誤,以期為研究者提供參考。
《原本廣韻》在傳抄、刻印過程中,一些引書書名用字因形近或者疏忽而誤。
《原本廣韻》稱引《文字指歸》7次,其中訛作《又字指歸》1次:線,《原本廣韻》:“細(xì)絲,出《又字指歸》。”稱引《元命包》8次,其中訛作《無命包》1次:教,《原本廣韻》:“古孝切,教訓(xùn)也,又法也,語也,《無命包》云:‘天垂文,象人行其事,謂之教?!讨疄檠詡逡病!狈Q引《爾雅》422次,《爾雅》郭璞注72次,《爾雅》注12次,其中訛作《爾稚》1次:羽馬,《原本廣韻》:“馬左足白,《爾稚》:‘馬后足皆白’,本作翑。”稱引《新語》1次,訛作《新話》:蕭,《原本廣韻》:“蘇刀切,蒿也,亦縣名,《新話》云:‘蕭,斧名’,又姓?!?/p>
《原本廣韻》引用詩賦文章,作者名亦又稱引錯誤。麪,《原本廣韻》:“莫甸切,東晳《麪賦》云:‘重羅之麪,塵飛雪白’。”“東晳”應(yīng)為“束晳”,西晉文學(xué)家、文獻(xiàn)學(xué)家。
《原本廣韻》稱引《尸子》8次,其中訛作《尹子》2次,分別為:陶,《原本廣韻》:“徒刀切,陶甄,《尹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吨軙罚骸褶r(nóng)作瓦器?!痔照倜?,又喜也,正也,化也,亦姓也?!睔v,《原本廣韻》:“經(jīng)歷,又次也,數(shù)也,近也,行也,過也,又歷日,《續(xù)漢書·律歷志》云:黃帝造歷,《世本》曰:容成造歷,《尹子》曰:羲和造歷?!?/p>
按:《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未收錄《尹子》,與其相近的書目有《關(guān)尹子》《尹文子》兩部,而這兩部書中未見《原本廣韻》“陶”“歷”二字釋義所引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妒印芬粫靡淹鲐?,后人多有輯佚,現(xiàn)以清人汪繼培輯本為諸輯本中最善者。其中有言:“造歷者,羲和之子也。造冶者,蚩尤也。造車者,奚仲也。昆吾作陶?!盵5]《尸子》之文與《原本廣韻》引文內(nèi)容相近,且《重修廣韻》這兩處引書正作《尸子》。
《原本廣韻》稱引《說苑》4次,其中訛作《說文》2次,分別為:寸,《原本廣韻》:“倉困切,《說文》曰:‘度量衡,以粟生之,十粟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闭?,《原本廣韻》:“直兩切,《說文》:十尺為丈。”
按:寸,《說文》:“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從又從一。凡寸之屬皆從寸?!薄墩f苑·辨物》:“度量權(quán)衡以黍生之為一分,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原本廣韻》引文與《說苑》的記載有一定聯(lián)系?!对緩V韻》“寸”字引書《說文》當(dāng)為《說苑》之誤,周祖謨《廣韻校本》正校為《說苑》。丈,《說文》:“十尺也?!薄墩f苑·辨物》:“十尺為一丈?!薄吨匦迯V韻》“丈”字引書作《說苑》。
《原本廣韻》稱引《字諟》2次,其中訛作《字譜》1次:占彡,《原本廣韻》:“相接物也,又利也,出《字譜》?!薄蹲终湣吠鲐?,清人任大椿輯佚的《小學(xué)鉤沈·字諟》收錄占彡字,釋義:“相接物也?!盵6]《重修廣韻》與《原本廣韻》同樣引書錯誤,周祖謨校讀為“出《字諟》”,至確。
此外,《原本廣韻》明確稱引《曲禮》4次,以《禮記》篇章名稱引。另有1次,為《曲禮》引書之訛:暻,《原本廣韻》:“明也,曲見悟也?!?/p>
按:“曲見悟也”,不知所謂。與《原本廣韻》同一來源的《覆元泰定本廣韻》暻,釋義作:“明也,《曲禮》:‘悟也’。”《重修廣韻》暻,釋義與《覆元泰定本廣韻》一致。而《禮記·曲禮》并無“悟也”之言,“暻”字“悟也”義不知所源,且《集韻》《類篇》等字書韻書,收錄“暻”字,釋義只有“明也”一義,未見“《曲禮》悟也”之語?!对緩V韻》“曲見”是否為“曲禮”之訛,姑存待考。
為了便利,韻書編纂過程中有時會省寫書名。同一本書在《原本廣韻》有不同引書稱名,有些是某書下的篇章,有些則是某書的簡稱。
《原本廣韻》稱引《尚書》26次,其中以篇章名稱引有《禹貢》1次、《商書》1次,分別為:纊,《原本廣韻》:“絮也,又細(xì)絲也,《禹貢》豫州厥貢:‘厥筐纖纊’,又作絖?!眻I,《原本廣韻》:“《說文》:‘回行也?!渡虝罚骸粓I’。圛者,升云半有半無?!?/p>
按:《尚書·夏書·禹貢》豫州:“厥貢漆、枲、絺、纻,厥篚纖纊,錫貢磬錯?!薄对緩V韻》“纊”字釋義引《禹貢》文與《尚書·夏書·禹貢》篇內(nèi)容一致?!渡袝ぶ軙ず榉丁坊桑骸皳窠⒉敷呷?,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驛”,《說文解字注》,貞觀以前作“圛”,“唐衛(wèi)包改為‘曰驛’”[7]。《洪范》篇現(xiàn)屬《周書》,原屬《商書》,具體詳劉起釪《〈洪范〉成書時代考》一文[8]。
除《尚書》存在直接以篇章名稱代替書目名稱外,還有《周禮》引書164次,其中以篇章名《考工》稱引2次;《禮記》引書39次,其中以篇章名《樂記》稱引2次、《曲禮》稱引4次、《月令》稱引3次;《漢書》引書57次,其中以篇章名《匈奴傳》稱引2次、《淮南王傳》稱引1次、《地理志》稱引2次;《周書》引書14次,其中以篇章名《賀拔勝傳》稱引1次。
這種書名用字簡省,都可以根據(jù)篇章名稱對應(yīng)到相關(guān)書目,查檢不會有障礙,只能說《原本廣韻》的引書體例欠嚴(yán)謹(jǐn)。
《原本廣韻》稱引書目時,有時會將書目名簡省。例如,《原本廣韻》引《周禮》164次,其中全名稱引107次,省稱作《禮》55次(另有2次以篇章名稱引,見前);引《禮記》39次,全名稱引23次,省稱作《記》6次、作《禮》1次(另有9次以篇章名稱引,見前);引《漢書》57次,全名稱引45次,省稱作《漢》6次,別稱作《前漢》1次(另有5次以篇章名稱引,見前);引《后魏書》12次,全名稱引7次,省稱作《后魏》5次;引《尚書》26次,全名稱引2次,省稱作《書》22次(另有2次以篇章名稱引,見前);引《周書》14次,全名稱引11次,省稱作《書》2次(另有1次以篇章名稱引,見前);引《何氏姓苑》28次,全名稱引11次,省稱作《姓苑》17次。
《原本廣韻》引書簡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引書體例不嚴(yán)謹(jǐn)。二是省稱不規(guī)范,如《漢書》省作《漢》、《后魏書》省作《后魏》、《史記》省作《史》、《戰(zhàn)國策》省作《戰(zhàn)國》等。三是引書書目混亂,如《禮》或指《周禮》或指《禮記》。
《周禮注》誤引作《周禮》:觳,《原本廣韻》:“《周禮》云:‘受二斗’?!?/p>
按:《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鬲,實五觳,厚半寸,唇寸庾,實二觳,厚半寸,唇寸?!编嵥巨r(nóng)云:“觳讀為斛。觳受三斗,《聘禮記》有斛。”鄭玄注:“豆實三而成觳,則觳受斗二升?!笨梢姟对緩V韻》引文與《周禮》鄭注相對應(yīng),引書當(dāng)據(jù)正為《周禮注》,《重修廣韻》此例引書正作《周禮注》。
《通俗文》誤引作《風(fēng)俗通》:塢,《原本廣韻》引《風(fēng)俗通》“營居曰塢”。
按:“營居曰塢”見于東漢服虔《通俗文》中,此書亡佚,但后人有輯本,《后漢書》收錄此語?!吨匦迯V韻》引此作《通俗文》。
茢,《原本廣韻》:“《記》:‘桃茢,可以為帚除不祥?!?/p>
按:《原本廣韻》中的《記》為《禮記》省稱,而引文卻并非《禮記》文。《周禮·夏官·戎右》:“贊牛耳,桃茢?!编嵥巨r(nóng)云:“贊牛耳,《春秋傳》所謂執(zhí)牛耳者。故書‘茢’為‘滅’,杜子春云‘滅當(dāng)為厲’?!编嵭ⅲ骸笆苏吒钆6⊙?,助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耳者盛以珠盤,尸盟者執(zhí)之,桃鬼所畏也。茢,苕帚,所以埽不祥?!薄对緩V韻》引文取自《周禮》鄭注,《重修廣韻》引書名作《禮注》,《原本廣韻》當(dāng)據(jù)正。
輅,《原本廣韻》:“車輅?!稜栄拧罚骸`者,言行于道路也。’”
按:《原本廣韻》引文出自《釋名·釋車》:“天子所乘曰玉輅,以玉飾車也,輅亦車也。謂之輅者,言行于道路也。象輅、金輅、木輅,各隨所以為飾名之也。”《爾雅》未解“輅”字。《重修廣韻》“輅”字正引《釋名》,引文詳盡,“天子乘玉輅,以玉飾車也,輅亦車也。謂之輅者,言行于道路也”?!对緩V韻》當(dāng)據(jù)正。
糴,《原本廣韻》:“市穀米,又姓,《國語》晉大夫‘糴茷’。”
按:引文源自《左傳》,《國語》無此語?!吨匦迯V韻》引書書名作《左傳》,《原本廣韻》當(dāng)據(jù)正。
嬹,《原本廣韻》:“《說文》‘喜也’?!?/p>
按:嬹,《說文》:“說也,從女興聲?!薄稄V雅》:“嬹、悅、怤、愉、愾、欯、謳、娎、歡、欣、休、禔、紛、怡,喜也?!薄对緩V韻》引文源自《廣雅》,非《說文》。
法,《原本廣韻》釋義“又姓”,引《史記》“齊襄王法章之后”。
按:《重修廣韻》引書作《左傳》?!逗鬂h書·法雄傳》:“法雄字文彊,扶風(fēng)郿人也,齊襄王法章之后,秦滅齊,子孫不敢稱田姓,故以法為氏。宣帝時徙三輔,世為二千石?!狈稌献ⅲ骸胺ㄕ?,齊湣王子也,法章子建立,為秦所滅,見《史記》。”齊襄王法章為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君,《左傳》對其生平介紹較少,《戰(zhàn)國策》《史記》《后漢書》記載較多?!对緩V韻》引文與《史記》記載不一致,《重修廣韻》引文為“齊襄王法章之后,秦滅齊,子孫不敢稱,故以法為氏。宣帝時徙三輔,代為二千石”,與《后漢書》完全一致,兩書皆當(dāng)據(jù)正。
疁,《原本廣韻》引《說文》釋義“田不耕而火種”。
按:疁,《說文》:“燒種也,《漢律》曰:疁田茠艸。從田翏聲?!薄对緩V韻》釋義由《說文》而來,但并不是直接引用。此條,《重修廣韻》無引書。筆者遍考《原本廣韻》之前各類字書,亦皆未見此說,此條屬于《原本廣韻》誤增引書,當(dāng)刪除。
《原本廣韻》引書存在一些錯誤,主要體現(xiàn)在書名用字訛誤、書名用字簡省、書名誤引、誤增引書等。筆者認(rèn)為,這些錯誤既與《原本廣韻》的校勘不精有關(guān),也受《原本廣韻》略本性質(zhì)的影響,刪繁就簡之中難免錯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