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廣舒 凌霞 丁威 吳丹霄
●調查研究
2014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ALT不合格人群特征分析
俞廣舒 凌霞 丁威 吳丹霄
目的 分析2014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特征。方法 將ALT初篩(干化學法)合格的2014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133 851例血液標本進行ALT復檢(濕化學法),以ALT≤50IU/L為合格,ALT>50IU/L為不合格。觀察ALT復檢不合格率,比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獻血時間、ABO血型、性別、初/再次獻血、年齡、體重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結果 2014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ALT復檢不合格率為0.524%(701/133 851)。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獻血時間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男性獻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女性(P<0.05);初次獻血者ALT不合格率高于再次獻血者(P<0.05);不同年齡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中30歲以下獻血者不合格率較高;不同體重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48.406,P<0.05),呈現(xiàn)體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趨勢。結論 ALT檢測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血站系統(tǒng)應加強獻血前宣傳教育,做好獻血征詢及ALT初檢,利于降低ALT不合格率,減少血液資源的浪費。
無償獻血者 ALT不合格 特征分析
在血站系統(tǒng)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是對無償獻血者進行篩查的一項非特異性指標。ALT是一種非血漿特異酶,是肝功能檢驗的重要標指。ALT廣泛存在于肝臟、腎等組織中,當這些富含ALT的組織細胞受損時就從細胞中釋放增加,導致其在血液中濃度迅速上升,在短時間內被檢測到。除肝膽疾病、藥物作用外,飲酒、疲勞、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早期妊娠、非肝炎性疾病以及感冒等均可引起ALT升高[1]。本研究對2014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ALT不合格人群的獻血時間、ABO血型、性別、初/再次獻血、年齡、體重等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特征,以期為探索合適的方法降低ALT不合格率提供參考,保障臨床用血的安全、及時、合理、有效。
1.1 對象 選取2014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血液標本133 851例。所有標本經干化學法初篩合格(ALT≤50IU/L),獻血者知情同意后采集血液。取EDTA抗凝血4~5ml,離心后進行濕化學法復檢。標本在受檢前于4℃冰箱存放不超過12h,均無溶血。
1.2 試劑和設備
1.2.1 初篩 羅氏ALT檢測試紙(批號:224351-01),Reflotron plus干式生化分析儀。
1.2.2 復檢 上海復星長征ALT測定試劑盒(批號:P1303023),羅氏MOUDLAR 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 檢測方法
1.3.1 ALT初篩采用干化學法 在流動獻血車或固定獻血點上進行,開機后先進行質控,待質控合格方能使用儀器。操作方法如下:取出ALT試紙,撕去保護性鋁膜,將試紙水平放置;取獻血者全血32μl加于試紙加樣處;將試紙插入檢測倉,經讀碼后在屏幕顯示測定值;ALT≤50IU/L為合格,ALT>50IU/L為不合格。
1.3.2 ALT復檢采用濕化學法 將ALT初篩合格血液標本進行濕化學法復檢,操作方法如下:(1)打開制水機開關,記錄制水機電阻率,電阻率應>1MΩ.cm,然后開機;(2)裝載試劑,進行常規(guī)質控,結果正常即可進行標本檢測;(3)將待檢標本裝載于標本架上,進樣口吸取血漿進行檢測,如檢測結果為負值或儀器有異常提示等,需將該標本重新檢測;ALT≤50IU/L為合格,ALT>50IU/L為不合格。
1.4 觀察指標 觀察2014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ALT復檢不合格率,并比較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獻血時間、ABO血型、性別、初/再次獻血、年齡、體重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分析其特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014 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ALT復檢不合格701例,ALT不合格率為0.524%。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獻血時間、ABO血型、性別、初/再次獻血、年齡、體重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見表1。
表1 7 0 1例A L 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獻血時間、A B O血型、性別、初/再次獻血、年齡、體重的獻血者A L T不合格率比較
由表1可見,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獻血時間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917.22,P<0.05),其中11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不同ABO血型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χ2=2.689,P>0.05);不同性別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65.253,P<0.05),男性的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初次和再次獻血者的ALT不合格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57.661,P<0.05),初次獻血者高于再次獻血者;不同年齡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66.172,P<0.05),其中30歲以下獻血者不合格率較高;不同體重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48.406,P<0.05),呈現(xiàn)體重越大不合格率越高的趨勢。
ALT是診斷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我國《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中唯一的生化指標[2-3]。本研究對ALT干化學法初篩合格的血液標本進行濕化學法復檢,發(fā)現(xiàn)存在0.524%的復檢不合格率。分析干、濕化學法檢測ALT存在的差異,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1)干化學法和濕化學法檢測的原理不同:干化學法將血液標本與試劑在膜載體上反應,具有檢測時間短、操作便利、結果易于觀察等優(yōu)點,適合獻血前初篩;而濕化學法將標本與試劑在液相中反應,其酶促反應更加均勻和徹底,準確性更高,適合獻血后復檢。(2)初篩和復檢的標本類型不同:初篩使用全血標本,而復檢使用血漿標本,可能導致兩者檢測結果的差異。本中心獻血者初篩已逐步開始使用血清樣本進行ALT快速檢測,因此需要對獻血者血液進行離心。而ALT的不合格率能否降低,將在收集到一定量樣本后進行統(tǒng)計分析。(3)標本存儲條件和檢測時間的不同:初篩標本為直接從獻血者指尖采血并檢測,而復檢標本往往經過運輸、保存、環(huán)境溫度改變等因素,并歷時數(shù)小時的放置,可能導致兩次檢測結果的差異[4]。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4年杭州地區(qū)無償獻血者ALT不合格人群中不同獻血時間、性別、初/再次獻血、年齡、體重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而不同ABO血型的獻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這提示在獻血工作中應該重視以下方面:(1)加強宣傳,將獻血前注意事項告知民眾;加強獻血前的征詢工作,對有飲酒、吃藥、熬夜等情況的獻血者進行勸導并登記,在一定時間后再次招募其獻血;(2)發(fā)展固定的無償獻血者隊伍,再次獻血者的ALT不合格率也許會大大降低;(3)初篩操作時采用干化學法,工作人員要嚴格遵照標準操作規(guī)程,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以降低初篩、復檢時ALT的檢測差異。
ALT單項異常是目前血液報廢的主要原因,早期檢測ALT主要是作為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替代指標,然而隨著檢測技術的發(fā)展,作為一種非特異性檢測指標,ALT的檢測意義越來越有限,美國已于1999年將ALT從獻血者篩查項目中取消[5]。金志堅等[6]研究也發(fā)現(xiàn),獻血者初篩時ALT水平與HBsAg、抗-HCV水平無明顯關聯(lián)。因此,血站系統(tǒng)或可深入探討如何合理提高無償獻血者ALT參考值,降低ALT不合格率,以減少血液資源的浪費,緩解采供血壓力。
[1]黃伯里,朱立葦,王擁軍,等.獻血者篩查ALT作用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2,15(2):123.
[2]齊村生,任會瑩,曾鳳芹,等.秦皇島無償獻血結構與血液檢測結果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8,10(3):248-249.
[3]劉建,費安芳.遵義地區(qū)無償獻血者ALT篩查情況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1):1127-1128
[4]孫海英,范恩勇,揚增旺.無償獻血中ALT檢測項目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3,16(4):219.
[5]Tyler V.TechnicalmanualofAmerican Association ofBlood Banks [M].13th ed.Bethesd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 1999:155,608-609.
[6]金志堅,徐健,邵麗萍,等.對1898名檢驗初篩ALT不合格獻血者的回顧分析[J].浙江醫(yī)學,2013,35(2):144-145.
2 0 1 5-0 9-1 8)
(本文編輯:李媚)
10.12056/j.issn.1006- 2785.2017.39.8.2015- 1114
310052杭州,浙江省血液中心檢測中心
俞廣舒,E- m ail:yugshu@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