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盛華
古詩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古詩以其韻律和諧、情感豐富、意境深遠,一直為男女老幼所傳誦。
蘇教版第八冊教材第二十課的《古詩兩首》就收錄了白居易的《池上》和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兩首詩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比如,他們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們文中的主角都是兒童,而且故事發(fā)生的地點都和水有關系,均傳神地刻畫出天真可愛的鄉(xiāng)村兒童形象,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純真的童心和鄉(xiāng)村生活的情趣深深吸引了孩子。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其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使課堂充滿生機,情智飛揚,并延伸到課外。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于漪老師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教師的情感對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以往的積累。開課伊始,我激趣導入:“現(xiàn)在已是初夏時節(jié),前兩天我路過湖邊的一個小池塘,里邊的荷葉碧綠碧綠的,有幾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真是可愛。說到池塘、荷花,同學們會想到哪些詩句呢?”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樣一幅幅江南美景圖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我便趁機引入課堂內(nèi)容《池上》。
二、抓住關鍵詞,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想象是通往詩境的佳徑,只有通過想象,才能欣賞到絕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意境。在《池上》的教學中,我運用藝術手段,幫助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先讓學生在動畫中理解詩歌后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的意思,并追問:“生活中,你見過什么蹤跡?”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說下雪后,在雪地上踩過的腳印就是“蹤跡”;有的說飛機從天上飛過,后面會留下一道白煙,這是飛機的“蹤跡”;有的說蝸牛從地上爬過留下的黏黏的痕跡,這也是“蹤跡”……接著暢想小男孩偷采白蓮回來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我借機又問:“你們有偷偷地背著爸爸媽媽做過什么事情嗎?偷做成功后是什么樣的心情?”于是,整首詩不再是20個漢字的排列,破紙而出的是生動的畫面,是浮萍一道開出的水路,是偷采回來的激動不已,是盎然的詩趣。
三、自主表演,再現(xiàn)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表演是孩子們的天性。在教學《小兒垂釣》時,通過學生的表演,來展示自己的個性化理解,感受到學古詩的樂趣。
(出示)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齊讀)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表演。在表演中,教師適時穿插詢問。
問路人:剛才你一臉焦急,怎么現(xiàn)在面露驚喜?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吟出一句詩?(生吟第一句)
問稚子:你遠遠地招手是想告訴他什么?能換成擺手或搖手嗎?看他走過來你的心情怎樣?你覺得這句詩怎樣讀最能體現(xiàn)你的心情?(生品讀第二句詩)
在表演中,學生將孩子釣魚的姿勢、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細細揣摩,體會到“遙招手”所賦予孩子的機智和助人的品質,感嘆作者的煉字之妙。在情境的再現(xiàn)中,把一個天真專注又樂于助人的孩童刻畫得惟妙惟肖,同時也從細微之處塑造了孩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
四、拓展閱讀,培養(yǎng)詩趣,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1)感受童年之樂。古詩中還有許多寫兒童的詩,都描繪了他們的天真爛漫,你記得哪些呢?搜集一些讀一讀。
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獥钊f里 《宿新市徐公店》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高鼎《村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所見》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在吟誦中,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場景,一個個鮮活的兒童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里有花叢中捕蝶的快樂,有林中騎牛漫步的悠閑,有溪頭臥剝蓮蓬的愜意,有學種瓜的專注……這就是多姿多彩的童年!天下孩童眾生相,在這次的古詩教學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也陶醉其中,體會到一種回歸童年的快感。
(2)分享童年之樂。兒童世界永遠是一個人最眷戀的精神家園。孩子擁有這世上最寶貴的童真、童趣、童心,如果將他們的樂趣轉成文字呈現(xiàn)出來,就可以使其在生活中感受樂趣、分享樂趣、回味樂趣!盡管《池上》和《小兒垂釣》兩首詩中描寫的是唐朝兒童的生活寫照,但是今天的孩子學起來仍然感到情趣盎然,課堂充滿了靈動,閃現(xiàn)著智慧的火花,蹦出創(chuàng)造的靈感。
(作者單位:陜西省石油普教中心咸陽長慶子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