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云
摘 要:高三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知識點的凌亂,有許多值得探討、保存的題目和方法沒有及時整理起來。要想讓教師走出教學盲區(qū),做好高三階段性復習教學資料的整理和銜接,就需要構建高三資料庫,以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三語文;資料庫;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3-01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071
從事語文教學十多年,特別是經歷過連番幾屆的高三語文教學,我深感教師“筆記本”的重要性。但教師的“筆記本”不能完全等同于學生的“糾錯本”,教師的“筆記本”應該更專業(yè)、更全面、更系統(tǒng)。我們稱其為資料庫。資料庫的構建不僅有利于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還有助于語文教學的傳承與發(fā)展。具體來說,資料庫應包含以下幾點。
一、經典導航區(qū)
在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題目的使用經久不衰。這些題目難度不大,貼近考綱和學生實際,題目設計簡單明了,注重前后知識的融合,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種題型既能夯實學生基礎,又能以經典的身份為以后學生的學習提出戰(zhàn)略性指導意見。
例如:請將下面句子調整為合乎邏輯順序的整句。(4分)
“迅雷猛烈,它為生命敲響熱烈的戰(zhàn)鼓;春雨細膩,它輕柔地給山野披上了一身美麗的衣裳;而秋天,落葉在涼爽而愜意的風中傾聽風兒溫馨的問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溫厚,為莊稼帶來多情的呵護?!?/p>
題干中的“整句”“合乎邏輯”都有一定的暗示性,學生首先要過的審題關。其次還考查學生對“整句”的把握,對“邏輯順利”的理解。再次就是考查學生答題的認真度。有好多學生就是因為答題時沒有整體性,造成不同程度的丟分。
二、高頻誤區(qū)
高考在知識點的查考上極具靈活性,一兩次的接觸并不能全面掌握其用法,只有在不斷的練習和積累中才能全面掌握,這便是高頻考點,也是學生的高頻誤區(qū)。比如,匪夷所思、曾幾何時、不足為訓,它們都是高考試卷中的??停鼈儏s成了學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例1: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導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為銀幕前的我們打開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門。
例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真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例3:一些白發(fā)在父親的指縫間隨風搖曳,曾幾何時,還沒有五十歲的父親有白頭發(fā)了;曾幾何時,父親那雙手,已經變得瘦骨嶙峋了;曾幾何時,父親老了!
例4:想當初,慈禧太后的陵寢造得多么堅固,曾幾何時,還是禁不住軍閥孫殿英的火藥爆破,落了個一片狼藉。
上面這些例子都來自高考真題。“事物怪異或人的言行離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這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關于“匪夷所思”的解釋。學生看了解釋很容易將“匪夷所思”誤認為是貶義詞,事實上“匪夷所思”是中性詞,學生只有結合上面的例子才能全面掌握其用法?!霸鴰缀螘r”指沒過多久,這樣簡單的說明并不能到達糾錯的目的,我們必須告訴學生掐老三點:一是指“過去”,二是表示“時間短”,三是句中必須暗含前后的變化。這些高頻誤區(qū)是學生解題時的軟肋,我們老師必須要學會收集整理,將典型例句一一展示給他們,才能讓學生有最直觀的沖擊感。
三、教學盲區(qū)
語文教師并非全能,在很多知識點的掌握上會出現(xiàn)似是而非的狀況,也存在很多知識點的盲區(qū),這就需要我們多積累,借助資料庫的充實縮小教學盲區(qū)。
語文基礎知識繁復龐雜,字音、字形、成語的考查范圍十分廣泛,出現(xiàn)教學盲區(qū)在所難免,特別是對于年輕教師而言更是不可避免,比如“單挑”中的“挑”,“好萊塢”中的“塢”,“魁梧”中的“梧”,“撒貝寧”中的“撒”,“克扣”中的“克”是生活中的常用詞,但就字音的準確朗讀而言卻成了我們的教學盲區(qū)。再如“拉拉隊”中的“拉”,“牙牙學語”中的“牙”,“養(yǎng)雞場”中的“場”,“以偏賅全”中的“賅”,“焐熱”中的“焐”,由于習慣性誤讀或詞義理解不準確,使得這些字形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們的教學盲區(qū)。
如上所述的知識盲區(qū)在語文教學中比比皆是,在碰到以后,無論是施教者還是受教者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我們將這些知識點一一積累起來,無論是用于日常教學,還是用于充實自我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四、結構框架區(qū)
語文學習中有很多知識點很凌亂,我們教師必須要學會整理,建立一定的知識框架,將知識系統(tǒng)化。
關于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歷來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但就現(xiàn)實而言,學生根本無法理清表達技巧的種類。面對雪花般的教輔資料,我們必須要建立便于學生掌握的知識框架。下面是我在《開啟詩歌鑒賞的金鑰匙——魅力無窮的寫景句》中關于藝術手法匯總。
五、知識比對區(qū)
語文中有很多知識點極其相似,如果平時不加以比對,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容易出現(xiàn)知識點的模糊記憶,比如“一擲千金、一飯千金、一諾千金”“不忍卒讀、不堪卒讀”“洞若觀火、了如指掌”“魚目混珠、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等。再如,“犄角、掎角之勢”“羼雜、孱弱”等,這些都是字音、字形、詞義識記中的難點,比較性記憶是最好的選擇。
但有些知識不是單純的記憶可以解決的,它需要在大量的比對中感悟差異,下面就是一組困擾諸多學生的“介詞淹沒主語”的選項:
例1:據(jù)權威部門調查顯示,全國各大中城市樓市成交量持續(xù)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措施讓不少購房者仍持觀望態(tài)度。
例2:據(jù)商務部公布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我國人均收入持續(xù)走高。
例3: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例4:根據(jù)公司的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需要引進大批優(yōu)秀人才,包括服裝師、團購業(yè)務員、技術總監(jiān)、高級設計經理等大量基層和高層崗位。
以上四個例子,都屬于“介詞淹沒主語”的語病現(xiàn)象,但分屬類型不同:例1、2屬于“【根據(jù)\通過\由于+名詞】+動詞,+句子”的形式,例3、4屬于“【通過\根據(jù)\由于+名詞】,動詞+賓語”的形式,都屬于逗號前后動詞沒有相匹配的主語的情況。
再如:
例5: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統(tǒng)計,截至2011年12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已突破2億人,這些用戶以學生、白領等年輕人為主。
例6:來自公安部的消息稱,針對京藏高速公路擁堵問題,北京等公安機關將加強省際聯(lián)動和應急處理勤務協(xié)作機制,成立三級疏堵保暢工作協(xié)調小組。
同樣是介詞開頭,但例5、6就沒有語病,例5中“根據(jù)……統(tǒng)計(動詞名詞化)”做狀語,主語中心詞是“用戶”;例6中“來自公安部”介賓短語作“消息”的定語,主語是“公安機關”。以上六個例子,對于語法知識稍有欠缺的學生來說肯定是一個難點,對于一些將語病歸為識記型的學生也極容易出錯。
這些知識點如果只局限于零散性記憶,不加以比對,就無法真正掌握,無法確保在靈活的試題面前分分入囊。
此外,我們在構建資料庫時也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比如留白原則、與時俱進原則。因為時代在變,學生在變,資料也在變,我們的資料庫也要與時俱進、與生俱進。同樣的題目,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新的錯誤,同樣的題目教師或許會有新的感悟,這時我們就可以及時補充、更新。構建教師資料庫可以成為教師成長的助推器,可以讓教師在三尺講臺上越發(fā)的自信、越發(fā)有成就。
參考文獻:
[1] 嚴峻.為語文教師構建個人的資料數(shù)據(jù)庫——計算機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1998(3):108-113.
[2] 何小毛.基于高職高考的高三《語文》學科教學資源庫建設探究[J].廣東教育(職教),2012(4):33-34.
[ 責任編輯 張翼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