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媚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廣西 貴港 537100)
綜合護理模式對接受全麻手術治療的患者在麻醉蘇醒室內(nèi)實施護理的臨床療效分析
梁愛媚
(廣西貴港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廣西 貴港 537100)
目的 研究綜合護理模式對接受全麻手術治療的患者在麻醉蘇醒室內(nèi)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收的82例全麻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因醫(yī)治方法的不同可分成兩組,研究組患者(41例)采取綜合護理模式,而對照組患者(41例)采取常規(guī)護理,對比兩組血壓與心率水平以及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結果 研究組血壓、心率水平以及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比對照組優(yōu)(P<0.05)。結論 全麻患者行綜合護理模式可降低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而且對心率、血壓水平無較大影響。
全麻手術;綜合護理模式;蘇醒期躁動
蘇醒期躁動為意識障礙表現(xiàn),臨床多表現(xiàn)為無理性言語、哭喊呻吟、肢體無意識地動作以及興奮等定向功能障礙或躁動。目前多對全麻手術患者施行綜合護理模式,為明確綜合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針對性選取本院接收的82例全麻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并作相應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收的82例全麻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因醫(yī)治方法的不同可分成兩組,其研究組患者(41)例,年齡為25~78歲,平均(59.38±5.47)歲,男性18例、女性23例,其中直腸癌20例、升結腸癌4例、胃癌10例、膽道疾病7例;對照組患者(41)例,年齡為24~79歲,平均(60.48±5.83)歲,男20例、女21例,其中直腸癌23例、升結腸癌6例、胃癌7例、膽道疾病5例。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其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性護理,予以麻醉前導尿、病房探視以及生活護理等。研究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模式:(1)心理疏導與健康宣教,進入麻醉室后以面對面言語講解形式與患者說明麻醉過程以及手術流程,解釋麻醉后會出現(xiàn)哪些不良感官或不良刺激表現(xiàn),使患者產(chǎn)生心理準備,并教授患者解決不良感官或刺激的相關技巧,予以其適當?shù)男睦硎鑼В率谷樘K醒期患者的恐懼、敵對等異常情緒得到緩解。(2)術后體位及鎮(zhèn)痛藥物運用指導,提醒患者行去枕平臥位,預防醫(yī)療器械或不良體位壓迫患者神經(jīng)或血管,對于需要用到約束帶的麻醉患者不可過緊,若有必要可升高床欄。嚴密查看患者動作、表情,對于因傷口疼痛造成的蘇醒期躁動患者需予以合理的鎮(zhèn)痛或鎮(zhèn)靜藥物。(3)術后加強護理,麻醉蘇醒時盡量降低燈光、噪音以及吸痰等不良刺激,確保室內(nèi)環(huán)境安靜且光線適宜,同時做好保溫處理,若患者體溫小于35℃則可影響手術切口愈合,甚至引起嚴重性心肺病癥,所以需科學控制病室溫濕度,加蓋被服避免暴露,防止患者長時間處于低溫狀態(tài)。
1.3 觀察指標和判斷標準[1]
兩組血壓與心率水平,于麻醉前及蘇醒期間察看患者心率與舒張壓水平。兩組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躁動評價:躁動強烈需要他人強行制動為重度,具自行拔管意識且需要制動為中度,吸痰時肢體躁動,安撫后平息為輕度,安靜為無。
1.4 統(tǒng)計學處方法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壓與心率水平
蘇醒期研究組患者心率與舒張壓水平較對照組穩(wěn)定(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與心率水平()
表1 兩組血壓與心率水平()
注:組間比對,P<0.05
組別(n)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麻醉前 蘇醒期 麻醉前 蘇醒期研究組(41) 81.97±8.68 84.76±9.03 71.97±8.45 75.79±8.59對照組(41) 82.13±8.49 94.38±9.76 72.09±8.66 87.44±8.95 t 0.0844 4.6326 0.4657 6.0133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
對照組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為43.90%較研究組的12.19%高(P<0.05,x2=10.2122)。
全麻手術可用于泌尿外科、胸外科、心外科以及普外科中,術后患者出現(xiàn)的蘇醒期躁動情況一直是圍術期間的安全隱患,因患者大腦皮層損傷、定向障礙、傷口疼痛以及意識不清問題可加重不舒適感或致使意外事件發(fā)生[2]。為研究綜合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針對性選取本院接收的82例全麻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進行闡釋。蘇醒期間若患者不自主運動或躁動不安可致使傷口裂開、拔管以及墜床等事件發(fā)生,繼而直接影響外科手術質量。此次研究中:蘇醒期研究組患者心率與舒張壓水平較對照組穩(wěn)定,對照組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較研究組高,說明全麻患者行綜合護理模式能降低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而且對心率、血壓水平無較大影響。麻醉前準備及用藥護理,將患者送至麻醉室后,指導患者行舒適體位,予以其鎮(zhèn)痛藥物15分鐘后進行導尿,當導尿5分鐘后再給予麻醉誘導[3]。患者進入麻醉蘇醒階段后,責任護士需清除其呼吸道分泌物,保證患者呼吸通暢,遵循醫(yī)囑予以其吸氧處理,保證患者的血氧飽和正常,降低心率與血壓的波動幅度;麻醉失效后患者可逐漸感到痛覺,此時為避免因切口疼痛而出現(xiàn)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的情況,需合理運用鎮(zhèn)靜及鎮(zhèn)痛藥物,并對用藥劑量進行合理控制[4]。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麻醉室內(nèi)施行麻醉前患者易出現(xiàn)敵對、抗拒地消極情緒,繼而影響心率及血壓波動,因此責任護士需予以患者輕撫、安慰,向其說明接受全麻的注意事項以及全麻的優(yōu)勢,確保其放松情緒;術后需對患者血氣、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等進行監(jiān)測,以便患者出現(xiàn)舌后墜、喉痙攣癥狀時被及時發(fā)現(xiàn),若出現(xiàn)以上狀況則應予以其吸痰,若有必要行機械通氣,以此改善其缺氧情況[5]。關于全麻患者行綜合護理模式的滿意度待下次分析。
綜上所述,全麻患者行綜合護理模式對心率、血壓水平不僅無較大影響,還能降低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值得推廣。
[1] 汪亞飛.綜合護理干預對全麻蘇醒期患者躁動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9):142-143.
[2] 李 妮.手術前綜合護理干預預防全麻插管術后咽喉痛的效果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2013,19(11):1690-1692.
[3] 楊 慧.護理干預對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腸道手術后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4):439-441.
[4] 葉珍紅,劉永琴.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全麻術后靜脈炎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2):95-97.
[5] 朱慶容.綜合護理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中降低腹部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5,8(8):31-33.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05.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