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娜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苯處煆氖陆逃芯坎粌H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還可以讓教師在工作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的愉悅,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源頭活水”,如果沒有教育科研做支撐,課堂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著名科學家錢偉長曾指出,“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 一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認識誤區(qū),覺得教師的任務就是備課、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而教育科研投入的精力太多,耗時又長,對教學“有害無利”。其實不然,“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師要上好課,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程知識之內(nèi),還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寬闊的視野作支撐。不可否認,一個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教師,一定會對教學內(nèi)容思考的更為深刻透徹,對知識的把握更為準確,教學過程更易做到“深入淺出”,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而且,只有對教育科研高度關注,才能使教師及時的把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斷充實到自己的課堂中,充分彌補原有課程知識與最新研究之間的“斷層”,這將極大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不僅僅局限于教學內(nèi)容,在中小學的課堂上,研究型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更多的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嚴謹?shù)目蒲袘B(tài)度和刻苦的學習精神。所以,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大聲說,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要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就要在教研與教學之間搭起一座通暢的橋梁,要通過高效率的教育科學研究,促進高效益的教學成果顯現(xiàn)。
一是提高認識,積極營造教育科研氛圍。我覺得,要使教研起到促進教學的作用,就必須提高廣大教師對于教育科研的認識,要讓他們知道中小學教育科研到底是什么,尤其要弄清楚“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中小學教育科研觀念。俗話說“賣啥吆喝啥”。我們的職業(yè)是教師,教師就必須要研究教學,必須突出“教啥研究啥,研究啥教啥”的實用性、指向性原則。只有提高了廣大教師的認識,他們才不再感到教育科研是神秘的,才有可能去嘗試,去研究。讓廣大教師認識到,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師對教育教學現(xiàn)象保持持久的探究興趣,并為解決探究過程中的問題而不斷地學習與思考;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yè)成長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是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也是讓每一個教師克服職業(yè)倦怠,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內(nèi)在需求。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提高研究意識。只有注重研究,才能實現(xiàn)由“教書匠”到“研究型教師”乃至“教育家”的轉(zhuǎn)變。對于新上崗的教師,讓他們嘗試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直接性問題”,如“差生提高的策略”、“課堂提問的方法”等進行研究;對于有一定教齡的教師,讓他們圍繞學科教學中的一些“應用性問題”,如“啟發(fā)式教學如何操作”等進行研究;對于骨干教師,讓他們圍繞教學中的一些“反思性問題”進行研究,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模式。使所研究的內(nèi)容更切合教學實際,更具有針對性,更實用。
二是創(chuàng)造條件,引領教師積極參與教研。必須要經(jīng)常組織教師通過實地考察、觀看錄像、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建立教學教研qq群等形式,向教師傳授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加大投入力度,購置教育科研活動必需的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為教師大膽探索、銳意科研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鼓勵并支持教師開展科研活動,為他們從事教改、教研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經(jīng)常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學名師、看名課”活動,讓教師利用空節(jié)時間去聽課、觀摩,并開展“向名師學習找差距”的評課活動,引導教師從所看、所聽、所學、所感中談感受,并形成反思性文章在組內(nèi)交流,由此,提升廣大教師教育科研的意識和參與熱情,增強了廣大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是典型引路,大力推廣科研成果。課題成果的推廣是教育科研工作中重要的一環(huán),必須認真對待,一個課題立項了,研究了,結(jié)題了,要總結(jié)一下有哪些成果,這些成果具有怎樣的價值,應該在怎樣的范圍推廣。不管是在哪一級立項的課題,在申請結(jié)題的時候,主研人必須要總結(jié)出這項課題在操作層面有怎樣的動態(tài)操作成果,要先通過學校的審核,否則,不能準予申請結(jié)題。在學校審核的時候,必須堅持這樣的標準:其一,能夠直接應用。把科研成果直接應用于同類學科課堂教學實踐當中,效果很好;其二,能夠遷移或滲透。把科研成果應用到更大的范圍,如語文學科的研究成果直接遷移到英語、數(shù)學等學科教學或者通過提煉滲透到其他學科教學中,效果也很好;其三,能夠發(fā)展提升。在推廣成果的過程中,對原來的課題進行再研究、再深入,使研究成果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進入到一個更高級階段。
四是要關注教研與教學的有機結(jié)合。“教而不研則愚,研而不教則虛?!苯膛c研本應該互為依托、相互促進,教乃研之基礎,研乃教之利器,教學與教研猶如兩翼,平衡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經(jīng)緯,推動著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每一名實驗教師,從確立課題的那一刻起,都必須嚴格做到把二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備課的時候要思考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何體現(xiàn)教研課題的思想,上課的時候要想著教研,課后要反思有哪些不符合課題的理念,如何改進提高。要隨時記錄好實驗的情況和數(shù)據(jù),要隨時寫好教研反思,要定期寫好階段總結(jié)。
紀伯倫曾說:我們已經(jīng)走得太遠,早已忘記了當初出發(fā)的原因。新課程下高效課堂的建立有賴于我們不忘初心全身心的傾情投入,有賴于我們?nèi)未嬲?、去粗取精的去審視、甄別和反思,有賴于我們真研究真實踐。一切都在進行時,一切都在探索中,讓我們在這種寶貴的行進中去打造新形勢下更加科學、輕負、高效的課堂!